回覆列表
  • 1 # 佔禮雜談

    宋江招安,在梁山一開始是有很大的反對力量的。他們對宋朝廷的腐敗,多數梁山好漢也是看得很清楚的。不過樑山未來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大多數好漢都很迷茫。

    支援宋江招安的,大多是被迫投降梁山的朝廷降將居多。他們只所以投降給梁山,實在是迫不得已,如果有機會,他們一定迴歸朝廷的,因為那才是希望所在。而且他們和朝廷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他們和宋江的理念相同,所以宋江把他們的位置儘量往前面安排。這就大大稀釋了反對者力量。

    武松出身貧民,因為意外打死老虎而被縣官看中,當了衙門小官都頭。後因為為哥哥報仇傷了人命被充軍。後為了幫助施恩搶酒店打敗了蔣門神,因此遭陷害又被充軍。然而他的仇家還想致他死地,結果反被武松全部殺死。

    武松在多次波折中,對大宋王朝已經失望透頂。他知道招安一定不會有好結果。和武松有一樣想法的梁山將領很多。但被宋江用手段壓制在中下層。

    宋江的招安和武松的反對,是因為他們的出身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此對事物的理念也就不同。

    宋江對宋朝的腐敗也是心知肚明,他受到的傷害一點也不比武松少。但他出身富裕家庭,自幼飽讀詩書,因此他的忠君思想濃厚。而且宋江的野心非常大,他的目標就是直接面見皇帝,做一個舉足輕重的朝廷大吏。這樣就會耀祖揚宗,流芳清史。當然了,宋江對梁山這幫兄弟還是有感情的,為他們尋找出路也是目的之一。

    宋江招安成功,主是因為武松他們只是反對,卻不能為梁山好漢找出一個更好歸宿。

  • 2 # 水滸傳理性分析評論者

    武松最初打死人(實際上沒死,事後證實僅打傷),逃到柴進莊上避難,在柴進莊上遇到也是逃難的宋江,經過宋江開導,覺得殺了人,也並非死路一條,還是有出路的,同時武松還得到宋江的銀子資助,這時宋江與武松算是結拜為兄弟了。後來宋江與武松分別,武松去尋找哥哥武大郎,併發生了景陽崗打虎,殺潘金蓮西門慶,被打入牢獄,鴛鴦樓殺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事件,之後武松再次逃難,在孔太公莊上,武松與宋江再次相遇,宋江勸武松與自己一道去清風寨,但武松執意投奔二龍山,臨別時,武松對宋江說:“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可見,梁山好漢中提招安的人,第一個可能是武松。之後宋江題反詩、各路好漢被迫梁山落草、晁蓋被暗箭射殺、盧俊義被官府陷害……武松大有感觸,明白梁山好漢中,自己殺的人最多,無辜的人也殺了,而且自己殺的人有朝廷的命官,以後如若招安,仇人也會找自己的麻煩。而宋江認為,水泊非久留之地,招安是眾兄弟唯一能有出路的途徑。但武松覺得招安對自己極不利,招安後,自己會被仇人尋仇,自己一個親人也沒有,只能重新亡命天涯,在梁山大碗酒大碗肉過日子最好,所以全梁山武松反對招安最激烈。至於有讀者認為政府無能腐敗,奸臣當道,武松不願同流合汙,所以不想招安,這說法比較牽強,梁山是烏合之眾組成的隊伍,大多數將領沒有這麼高的思想境界,武松也不例外,他想的是自身利益,以自己人身安全為出發點。

  • 3 # 天香雲外飄

    武松草根出身。在《水滸傳》中,武松就是廣大下層勞動人民的典型代表。作品當中,武松主要有兩次當官的經歷。一是在回陽穀縣,探望兄長武大郎,夜過景陽崗,打死猛虎,然後武松就被陽穀縣縣令破格提拔,當上了陽穀縣的都頭。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因為殺嫂(潘金蓮)和鬥殺西門慶,武松很就鋃鐺入獄,並充軍發配孟州城。可以說,這些的為官經歷,給了武松當頭潑了一盆冷水,給武松上了很好的一課。二是發配孟州城時,又得張都監破格提拔,當了一名芝麻官(具體官名不詳)。接下來發生在武松身上的事情,大家可以說耳熟能詳了,“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一系列的事情,再次粉碎了武二郎的當官夢……

    剖析一下,武松加入梁山大軍之後,為什麼會強烈反對宋江招安:

    1,在經歷了兩次當官失敗之後,武松已經對仕途徹底失望了。

    2,武松的性格使然。武松出身下層,很難溶入當時的上層社會。

    3,武松殺人太多,身上的命案太多,已經沒有了回頭了。

    綜合以上,在徵遼和平方臘回來以後,武松選擇在杭州六和塔出家,並得善終!

  • 4 # 中孚鑑

    宋江之所以要招安,因為他看到了梁山只有招安這條路,因為宋江知道梁山不可能像劉邦那樣建立一個新的王朝,梁山雖然戰勝過朝廷兵馬的進攻,但梁山是不可能抵擋住朝廷源源不斷兵馬的進攻,最終梁山還是被滅亡。所以梁山的出路就是招安。

    那為什麼武松反對招安呢?

    首先,武松在之前在做過都頭,雖然官不大,但他那時還是非常認真的做事的。

    但是後來因為他的大哥武大郎被殺,而他的上司卻是很願意處理此事。這讓他大失所望,也讓他對朝廷官府的態度產生了變化。

    其次,武松在官府不願意處理他大哥被殺之事。他就自己動手替他大哥報仇了,武松也因此是帶罪之人。

    後來武松在服罪的時候,又多次被朝廷之人陷害,這讓他對朝廷徹底產生了敵視。

    最後,武松在多次被陷害的情況下,又再次殺人,之後為了躲難,就換成了頭陀行者的裝扮,變成了一個出家之人。

    而後慢慢的武松也真的習慣了行者的身份,也把自己當成一個出家之人,一個出家之人就是方外之人,方外之人又怎會想為朝廷出力呢!

    所以,宋江招安,武松是反對招安的。

    只是水滸傳主要講的就是忠義,既然梁山大哥宋江堅決招安,做弟弟的為只能跟隨,是為了義,而招安是為國出力,是為了忠,所以梁山中雖然有人反對招安,但最後還是隨宋江一起招安,也有了梁山的忠義之名。

  • 5 # 日記哥愛讀書

    宋江樂於招安,而武松反對招安,這種狀態的形成,既有出身的原因,身世觀念,又有與生俱來,骨子裡存在的東西。兩人長久以來成長的環境所形成的性格也是主要的原因。

    宋江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從小以考取功名效忠朝廷為己任,其愚忠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在其內心深處是效忠,並無對朝廷的反叛之心,之所以梁山落草為寇,也至多是對庸闇朝局的不滿,類似張文遠高俅蔡京之輩的排斥,約以造就了一個既與朝局對立又渴望招安的矛盾的宋江出來。

    同時又造就一個或忠或義的兩面派的宋江!因為宋江滿口忠義,其也只是一個藉口罷了,不忠是講義,不義時講忠,對朝廷不忠時對梁山講義,對林沖不義時拿招安當忠的金字招牌。這就像一個妓女一樣,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宋江的招安是忠義糊塗的產物,或者說招安產生了降低身價的既不忠又不義的畸形的梁山兄弟。宋江到最後也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了!因其想忠於朝廷卻又為梁山強寇之首,想招安卻又被奸佞之臣所害,拔出蘿蔔帶出泥,一同陪葬了梁山兄弟!

    武松其人反對招安是根深蒂固的事情,因其雖為都頭,卻是底層百姓,武官樸素而性格梗直,處處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名為體制內的人,卻未有半點官家的身架與清閒。可以嚴實合縫地揣測出他對慵暗朝局是多麼地反感!而武大之死鬥殺西門慶潘金蓮,又可以看出其嫉惡如仇暴躁而細膩的秉性!武松深知的秉性根本受不了體制內的約束,入了深似海的朝局自已便沒了寧靜,甚至會丟掉性命!

    宋江招安,武松反對,結果宋江武松都沒的好,吳用糊塗地吊死在了忠義堂,可能吳用至死心中都充滿了疑惑,矛盾與苦痛折磨!吳用是介於宋江與武松間疑惑最重的人,因其是軍師,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悲哉,痛哉!風行君帶你從細微處解讀不一樣的文史,歡迎欣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時5排容易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