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駱駝logv
-
2 # 預備律師
印宗秦漢如同書宗晉唐,是業界一致的觀點。
一是秦印是中華文字成熟時期,也是印章發展高峰期,基本奠定了印章的基本正規化。
二是篆刻以篆書為基本字型,秦漢正式篆書發展的高峰期。
三是秦漢印章渾厚端莊,蘊含的正大氣象是後世印章取之不竭的藝術源泉。
-
3 # 裴君號
學習篆刻,必須從秦漢印入手,始為正路,在許多秦漢印印譜,從中選出規矩一路來臨摹。臨摹,是學習刻印的必經之路,透過臨摹,以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水平。簡單的形似不難達到,但要達到神似,絕非易事。要透過對秦漢印的大量臨摹,從中體會、揣摩箇中韻味,挖掘、掌握本體之美。堅持幾年,始入篆刻之門徑。
-
4 # 鬱香墨
正確。秦漢印彖骨體風轉,從傳統中來到百姓家去,都是有章可循的。可以借秦漢之刀,刻當今之字。為大法之傳之興。
-
5 # 心有靈犀一點通826
秦漢印是篆刻作者的必由之路,在秦漢印的印面上我們可以尋覓到中華文化的雄渾豪邁,古樸厚重,蒼茫浩大。特別是漢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上粗線條的,充滿進取精神,蒸蒸日上的文化潮流,呈現出波瀾壯闊的宏大氣象。與之相對應的漢印更是淋漓盡致的展示了我們先民的堅毅剛強。正如中國書協會員,唐山市著名書法篆刻家錢守先在篆刻中所表現的那樣潑辣,那樣爽朗,那樣充滿豪情。學習漢印就是取法乎上,使你少走很多的彎路。清代印雖然取法漢印的刀法線條和章法,但是卻沒有漢朝那種精神的奔放不羈和自由馳騁,思想是藝術的靈魂,精神是創作的翅膀,如果說清朝的篆刻藝術家是勤奮的是用心的,是積極思索的,那麼小編可以說,清朝的書法家和篆刻藝術家,由於馬上民族對農耕民族的政治上壓迫,精神上的束縛,所以許多人得到的只能是漢代藝術的軀幹而不是漢代藝術的三味真火。
-
6 # 南風西洲
秦統一六國,行小篆,民眾才得一統一文字方便交流。小篆盛行漢,畢竟規範,後續的簡體也是從中演變而來,所以秦漢小篆還是值得我們後世對此進行研究研究。
-
7 # 密密麻麻352
“印宗秦漢”這一印學術語,對篆刻藝術的發展影響巨大,自這一理論的提出至今,絕大多數的印人都視之為“四字箴言”,它幾乎成了篆刻藝術的一條定則。其實,作為一種藝術主張,“印宗秦漢”提出之初,含義並不明確。隨著篆刻藝術的不斷髮展,這種主張也不斷演變、不斷豐滿,逐漸確立為篆刻藝術的美學原則;整個明清篆刻創作風格史,也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支配之下逐漸展開的。因此,對“印宗秦漢”這一印學主張作一歷史的考察與辨析,不僅是我們研究篆刻美學史所必須的,而且也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明清篆刻藝術實踐的認識,以指導現今的篆刻藝術學習與創作。
-
8 # 一曲笛音
#文史知識局#
學習篆刻非得從秦漢印入手嗎?這個“非得”分怎麼說,如果單純為“玩”,樂呵樂呵就得,那就怎麼高興怎麼玩就好。如果是認真的想作為陶冶性靈的一種愛好,是需要有取法乎上,以古為徒的精神來著手學習。
秦印文字趨於整齊劃一,反映了秦始皇推行統一政策的特點。其制度奠定了漢魏南北朝官印的基礎,其篆書、陰刻都為後世所效法,然而它並不成熟,更不定型,在官印製度上,是屬於從早期的古璽向成熟期的漢印過渡的形態。
漢印,是篆刻發展史中最巔峰的階段,其特點渾厚端莊,氣象萬千,佈局方正平直,無板滯、乖繆、纖巧的習氣,歷來為篆刻家所重,學習篆刻就如學習書法中楷書,紮根傳統是學習篆刻的基石
-
9 # 千年蘭亭
有些人總喜歡把事情絕對化,正如說“學書法一定要從楷書入手嗎"一樣,人家說的是普遍規律,你非得找個別特例來反駁,考慮問題的方式不對。
學篆刻從秦漢印入手相對容易,正如學書法從楷書入手效率更高一樣。當然,“殺豬殺屁股”,你非從明清印入手,應該也可以,只是難度更大、效率低下而已。
學習各種技藝,都要經過臨摹。學習中國傳統藝術中的書畫、篆刻,也必須如此。秦漢印是篆刻史上的高峰時期,類似於唐詩、宋詞、元曲。
所謂“印宗秦漢”,臨摹古印,主要選擇秦漢印中比較平正質樸的滿白文入手。 經過相當的階段之後,再選擇精思巧構或古拙奇宕一類的臨刻。
特別強調的是:印稿上石要反覆校對,力求與原印相近,刻好後,還要反覆核對、修改,以求形神畢肖。
同時,不管臨什麼印,在臨刻過程中,最要緊的是熟讀熟記它們規律性的特點,如筆畫轉折、頭尾、邊框的各種不同處理方法等,以便應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
明清兩朝各地名派的名家印,是篆刻藝術的又一高峰,它們異彩紛呈,風格名異,千姿百態。但初學者不易把握。
因此,初學篆刻,宜取法乎上,直取秦漢,待有一定基礎後,再吸收明清印的營養,方為學印正途。
回覆列表
是的,能往前靠就儘量往前靠
從源頭去體悟篆刻的初心文化
這樣
你的輸出
就會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