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以史為警

    首先二人都是有功夫底子的,而且功夫很不一般,其二應該都有俠義精神,燕子李三版本有幾個,大家公認的是李景華!

  • 2 # 澤中白鶴

    王五不好說,我是濟南人,小時候聽老輩人說過零零碎碎李三的事。

    這個人首先是有真功夫的人,說身輕如燕,飛簷走壁有些誇張,但是確實身手敏捷,健步如飛。老輩人說燕子李三做完案之後,根本不在濟南城裡停留,都是連夜翻出城牆(濟南是華北重鎮,城牆很高大的),然後連夜步行到章丘或者是長清(距離濟南老城區都在50公里開外),這已經是急行軍的速度了。等早上發了案,全城戒嚴搜捕他的時候,他在章丘的哪個犄角旮旯或土地廟或財神廟裡呼呼大睡呢,所以根本抓不到他,

    而且那個年代兵荒馬亂,他把自己打扮成逃荒要飯的人,又住在破廟裡,所以就算有人看到他也不會懷疑他就是江洋大盜燕子李三,因為他偷了財物是不戴在身上的,得手了就埋起來,只等風聲過了,或者用錢的時候才拿出來,所以他隱藏的好,身手又好,大家誰也沒見過他的真面目,也抓不到他,所以就越傳越神。

    那麼他是怎麼被抓住的呢?這個還是和當時的大環境起了變化有關,他作案主要是在民國時期,偷那些有錢人,你想,民國時期誰有錢?軍閥有錢,官僚有錢,當時這些人都是人民深惡痛絕的人,很多時候老百姓聽說他們家被偷了都會暗自高興。所以,比方說,即使他們看到了昨晚有個可疑的黑影,往章丘方向跑去了,也不會給警察說,甚至還有可能故意往相反的方向說,等於是給燕子李三做了掩護。但是新中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老百姓當家做主了,他做了案之後沒有人再給他打掩護,今天有人報告哪裡哪裡發現一個可疑人員,明天又有人報告哪天晚上有個人天黑奔跑,這樣,李三也就沒有了藏身之處,最後被抓也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燕子李三的神,不是他自己神,而是有很多老百姓有意無意的給他打掩護,才造就了他的神,老百姓都不給他打掩護了,他也就不神了。這一點在電視連續劇《燕子李三》中也有描寫,是比較符合事實的。

    但是這個人畢竟是有真功夫的人,據說最後抓燕子李三的時候是在章丘一個破棄了的寺廟的塔上,他藏在這個塔尖的大梁上,沒有梯子,也不知道他是怎麼上去的,最後被包圍,彈盡糧絕,才被抓住。聽老輩人說後來他被槍斃後,因為他的腿腳非常發達健美,還被做成了標本,這就不知道真假了。

    最後,再給你說個好玩的事,你看電視上演的,這種江洋大盜都是腰裡彆著槍,這是對的,燕子李三是有槍的。但是電視裡別槍的姿勢:槍把在上,槍管朝下這是不對的。真正的別法是槍管衝上,槍把在下,這樣方便抽槍,因為如果萬一他被警察發現了,警察也有槍,他肯定要貓著腰跑,好減小目標以防被子彈打中,這樣貓著腰如果槍把在上的話就正好頂在肚子上,抽不出槍來,所以槍把在下,他一貓腰,手從下面握住槍把,方便抽槍還擊。

  • 3 # 柿葉飄揚

    大刀王五,幼年父親去世,因喜歡無數,拜一代大俠王子平為師。因王子平不收回族以外徒弟,在母親床頭跪地三天,母親同意改教回族。煉就一身武功保家衛國,行俠仗義。

    其師傅王子平曾三出三進福建少林寺無人能敵。

  • 4 # 憶青春流浪英雄

    電視上的燕子李三原型是結合了河北省燕子李三和曾經在濟王府當護院的李三(真正從少林寺打出來的武僧,祖籍: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王打掛鄉辛橋村,兄弟4個,排行老三)二位李三都功夫高強!政府抓河北李三久抓不獲,因名聲大誤抓平原李三,後為證清白,上演了一出李三抓李三的真實一幕!龍虎相鬥必有一傷,經過比輕功和匕首敬牛肉等較量,河北李三自知遇到高手,遂協議和解。說願和山東李三歸案證其清白,但是,以後他再逃脫後,山東李三不可再管此事!二人擊掌為誓!把真李三交政府後,李三再次逃脫,政府請山東李三再出山被拒,後來河北李三在抓捕中被槍擊中歸案!大腿做標本是事實。山東李三從濟南迴平原老家寺廟一心禮佛,後圓寂於此。後來此寺廟被拆,眾靈塔被毀,建了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一直到現在!這才是事實!

  • 5 # 史之策

    讀過金庸或者看過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後,相信大部分人都曾在年少時有一個武俠夢。夢裡的我們飛簷走壁,劫富濟貧,把酒言歡肆意江湖。但夢裡的刀光劍影和鮮衣怒馬終究只是夢一場。

    擺脫不了地球引力的我們只能靠想象來圓夢了。其實,所謂武術,武,止戈為武;術,思通造化、隨通而行為術。

    近代史上,武術習的出神入化的確實大有人在,有聞名中外的李小龍,霍元甲和葉問等人,也有民間的傳奇――大刀王五和燕子李三。

    這裡我們就說一說真正歷史上的王五和李三。

    大刀王五

    首先說一下這個大刀王五,王五本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士。

    王五的家世並不好,自幼喪父,與母親靠做做雜活維持生計。從小能吃苦,練就了一個好身板。

    王五最初是和肖和學習武藝,由於有較高的習武天賦和體質,不久就出師了。於是為了更上一層樓,他來到了當時滄州有名的雙刀李鳳崗的家門前。

    終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吃了幾次閉門羹後,王五成為了李鳳崗的徒弟。沒過幾年,王五便將李鳳崗的本事學得差不多。後來在師父的推薦下,跟著師伯劉仕龍開始了押鏢生涯。

    同治十年開始,王五在北京做了幾年鏢師。光緒三年,開了一家自己的鏢局。自古亂世出英雄,王五就是這樣一位。

    王五的鏢局――源順鏢局並不大,也就四五十人的規模,但王五老實本分,童叟無欺。

    加上當時社會治安不好,像鏢局這種民間的保安組織更是供不應求,所以王五的名聲在外,生意也不錯。

    王五是一個出了名的愛國豪傑,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上書懲奸臣不議和,遭到了腐敗政府的打壓,被貶戍邊。

    王五聽聞後義憤填膺,自發護送安維前去戍邊。

    不僅如此,王五積極支援維新變法,與譚嗣同更是知己。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進京變法之時,便是王五護送。後來譚嗣同因變法失敗入獄,王五四處打點,企圖救他,可奈何譚嗣同已經下了必死的決心。

    譚嗣同當時的《獄中題壁》中:“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兩崑崙便是指康有為和王五。

    9月27日的宣武門菜市口,“戊戌六君子”血灑刀下,王五更是悲痛欲絕。於是反清救國的決心更加堅定。

    光緒二十六年,王五積極參加了義和團運動,後因寡不敵眾被捕,最終在前門被八國聯軍槍殺。

    王五死後,頭顱被高高掛起,英雄死後無全屍,家人也無可奈何。

    但江湖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霍元甲聽說,便趕到北京,趁夜裡取回了頭,將其安葬。王五這才得以安息。

    燕子李三

    另一個民間傳奇就是燕子李三了。燕子李三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代號,代表了一個群體――擅長輕功的俠盜。由於歷史記載不詳,具體李三是誰無法下結論。這裡我們簡要說一下史學界所公認的燕子李三。

    李三,原名李景華,也是河北人士。幼時的李三跟著父親學了一些拳腳。後來在血氣方剛的年紀跟著一位叔叔到了滄州謀生。

    滄州武術盛行,李景華初來乍到,為謀生計,給人放過牛,打過零工。最後選擇了跟著武術班子學習武藝。

    後來武術班裡總有人丟東西,大家懷疑是他,並將他告到了班主那裡。事實如此,李景華因為小偷小摸丟掉了飯碗。

    彼時戲班子正在洛陽,身在異地,走投無路之下,李景華將偷盜作為了手段。

    他先是偷了蠻橫霸道的警備司令白堅武的槍,還留下了“燕子李三,到此一遊”的紙條。囂張之餘,白堅武為了臉面也不敢聲張。後來李三有光顧了幾個當地的名流豪門,這樣一來,立下了不少仇家。

    無奈之下,李景華躲到了少林寺避風頭。待風聲過去後,他又來到了平津一代行俠仗義“行俠仗義”。

    當時,窮人沒飯吃,富人快流油。軍閥當道,民間怨聲不少。而李三偷東西,一不偷貧苦百姓,有時還會救濟他們;二偷完後留點記號,比如疊一個紙燕子。

    就這樣,劫富濟貧的李三得到了許多百姓的幫助,猖狂了一些時日,有人追捕,百姓也裝作不知情,或者反方向帶路。

    然而,善惡終有報,當時的軍閥富人也沒那麼好糊弄。1934年,李三最終被捕,為防止他逃脫,法院還用上了“木狗子”。

    木狗子是一種比腳鏈子更加繁瑣的刑具,裝在犯人的兩腿間,使兩腿不得自由伸縮離合。多戴幾年,腿也就廢了。後來關於李景華的判刑問題,官司打了好幾場。可還沒等官司打完,李景華便因為長期吸食鴉片造成的肺癆發作,而病死在北平看守所,時年僅40歲。

  • 6 # 小小嬴政

    大刀王五和燕子李三,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們的真名,在民間很少聽說,老百姓只會叫他們王五和李三,他們在人們心中,可以稱得上是近代民間俠義的化身。老百姓期待有人能劫富濟貧,弘揚正義,所以這兩個人在民間,有著極高的知名度。

    燕子李三,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首歌,旋律瀟灑豪邁,又不拘一格,讓人聽罷熱血沸騰,因為時間久了,旋律依然在腦海裡依稀記得,但歌詞卻忘了大半,彷彿記得有一句“說什麼劍在手從心所欲,哪知這一念之間,善惡分開”。

    之所以能記住這幾句,是因為在民間燕子李三的故事,有很多種版本,也延續了幾代人,更主要的是,他們的故事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終揉成了一起,千頭萬緒,需要找到一個頭緒,於是我決定用小時候最喜歡看的燕子李三,當成一個線索,來說一下真實的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的歷史原型

    在電視劇燕子李三中,一開頭,就是老燕子李三被活捉,然後拉到刑場砍頭的情節。這其實是民間一個流傳很廣的版本,也是極具悲劇色彩的版本。這個燕子李三,可謂是充滿俠義精神,劫富濟貧的正面角色,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在歷史上,最接近這個版本的,應該是民國初期的俠盜李景華。

    但這個李景華和電視劇裡的英雄人物,有著很多區別,雖然故事非常相同,李景華武藝高強,輕功絕頂,然後經常盜竊有錢人家或者官宦人家,但不會騷擾普通老百姓,甚至在自己揮霍的同時,也會做一些濟富濟貧的事情。

    他的結局,和電視劇裡很像,但也有一點出入,那就是,李景華雖然最終被國民政府抓住,但並沒有處死,只是被判了十二年有期徒刑。

    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李景華,居然是抽大煙抽死的。這種死法,完全沒有民間對於江湖豪俠的最初印象。

    其實,李景華和電視劇裡以及一些電影裡的李三相似度非常高,或許是因為這個人最終的結果,不那麼英雄,反而顯得很窩囊,所以,關於李景華的真是結局,並沒有在民間廣為流傳,反而老百姓更相信,這個人英勇就義。

    電視劇燕子李三中,老燕子李三死了,他的師弟李顯帶著三個徒弟,開始復仇之路,其實,主人公應該是三個徒弟,準確的說,是三徒弟李雲龍(不是亮劍裡的李雲龍)。而在歷史上,最早的燕子李三,的確叫李雲龍,他甚至要比李景華更早。

    他是滄州人士,也是一個武藝高超,尤其輕功非常厲害的俠義人士,這個人活躍在河北以及京城一帶,是民間有名的俠客。更重要的是,這個李雲龍人丁興旺,直到現在,滄州一帶還有他的後裔,可謂是有福之人。

    但電視劇裡的李雲龍,除了用了一下歷史人物的名字以外,原型確是另一個人,這個人叫做李聖五,可以說,電視劇裡李雲龍的角色,高度還原了李聖五的生平,甚至,為了表現出李雲龍是如何“一念之間,善惡分開”的,還把李景華抽大煙的事情,按到了李雲龍的身上。於是,一個開始有些俠義精神的李雲龍,後來,一步一步便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壞人。

    歷史上的李聖五,可謂是壞人中的翹楚,他活躍在山東一帶,而且,更主要的是,這個人劫富不濟貧,而且還濫殺無辜,這已經夠槍斃了,在濟南解放後,人民政府開始抓捕李聖五,最終,在一個歌姬的房中,把他活捉,並且執行了槍決。這才結束了李聖五的罪惡一生。我想,這就是“一念之間,善惡分開”吧。

    李景華,李雲龍,李聖五這三個人,是燕子李三比較公認的歷史原型,但傳說及電視劇裡,往往把這三個人的故事進行了融合,才有了熒幕裡的燕子李三。

    當然,除了這三個人以外,在光緒時期的李芬,也是一個精通輕功的俠義之士,他最終善終。故事在民間只流傳下一個美女救英雄的佳話。他的墳墓,現在依然被他家鄉人保護,也算是一個福德之人了。

    大刀王五,一個真正的大俠

    說完燕子李三,我們在說一下大刀王五,和燕子李三不同,燕子李三像是一個品牌,雖然有歷史原型,但是,很多飛賊,也願意自稱燕子李三,而江湖上,更是流傳了燕子門的傳說。可見,燕子李三,已經是一個品牌。

    相比之下,大刀王五就比較簡單,他的名氣非常大,也是一個俠義人士,年代要比燕子李三稍微早一些,和霍元甲,李芬以及戊戌六君子一個時代。

    這個人顧名思義,非常善於用刀,他不是一個俠盜,而是一個武林高手,他和燕子李三不一樣之處在於,他不但行俠仗義,還詮釋了什麼叫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王五雖然出身草莽,卻要比清政府更明白為國為民的道理。

    歷史上的王五,名字叫王正誼,他和譚嗣同,霍元甲交好,全力支援維新事業,甚至在譚嗣同被捕後,還想要救援,但還是失敗了。腐敗的清政府,寧願割地賠款,獻媚洋人,也不願自己國家出來這麼以為俠義之士,於是,慈禧太后勾結洋人,殺害了了王五,並且把他的人頭掛在城樓上。

    相傳,大俠霍元甲得知這件事,一向低調和藹的他,隻身前往北京,奪回王五的人頭,好好的安葬,也全了兄弟情分。

    王五這個人,雖然出身草莽,卻明白民族大義,更有為國為民的情懷,所以,他的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只可惜,王五生不逢時,可悲可嘆。

  • 7 # 薩沙

    歷史上的大刀王五,燕子李三都是存在的。

    大刀王五是清末的著名武師,靠武吃飯,曾經在北京建立了源順鏢局。

    大刀王五的工作主要是押送貨物,做保鏢工作,鏢局生意很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

    王五為人仗義,通三教九流都相處的很好,各行各業都有朋友。

    維新派的譚嗣同也和他關係不錯。

    後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斬首。當時譚嗣同親爹都不敢來收屍,王五出於義氣,冒著巨大的危險出錢收屍,將遺體運回湖南瀏陽家鄉安葬。

    然而,王五的結局卻不好。

    庚子事變時期,老騙子義和團大師兄張德成請王五出山。

    王五講義氣沒有推辭,讓自己的徒弟和夥計參加義和團。

    由於王五的名氣大,很多義和團自稱是王五的門下。

    結果八國聯軍殺到北京,張德成早就逃得沒有影子。

    當時王五家中逃來了大量難民,大多是鏢局的親友和周邊的鄰居。

    王五如果自己逃走,這群人就得餓死。

    最終,王五沒有逃,被破城的八國聯軍抓住後定為匪首槍斃了。首級還被砍下,掛在北京城上示眾。

    還是霍元甲講義氣,派人從聯軍手中買下了屍體和首級,偷偷安葬了。

    燕子李三則無法同王五相比。

    此人是河北人,是民國時期的人,本名李景華。李三會一些武藝,從小跟著賣藝班子走江湖。

    李三平時主要是展示翻跟頭之內的技術,所以深受敏捷,尤其擅長攀爬。

    可惜,李三是個小偷,從小就學會扒竊技術,手腳不乾淨。

    一次賣藝班子丟了財物,大家都認為是李三乾的,將李三趕了出去。

    李三由此成為職業小偷,四處投靠,在河南、湖北、河北等地流竄作案。

    有一次,他竟然潛入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家盜竊,偷走了不少財物,由此有了名氣。

    上得山多終遇虎,在1934年李三偷竊期間被警察開槍擊中,受傷被擒獲,被判處12年徒刑。

    由於李三善於脫逃,在監獄中始終帶著死刑犯的重鐐。

    也許是受不了這種折磨,才1年多,李三就死於監獄,當時也不過38歲。

  • 8 # 譚崽崽

    大刀王五、燕子李三,在很多華人的心目中,不管是影視劇,還是坊間傳說,他們都是神一般傳奇的人物,因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樣的理念,已經是滲透每一個華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

    真實歷史上,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確有其人。以下就來聊聊他們的故事。

    大刀王五

    王五(1844——1900),大名王正誼,字子斌,河北涿州人,回族,因在清末拳師李鳳崗門下排行老五,由於他武藝高強,善使一口大刀,故江湖名號曰“大刀王五”。

    大凡舊中國習武之人,都是出身貧窮人家,學成後,為了找一個安身立命的營生,有的選擇投身軍營,當兵吃糧;有的另立門戶,教徒為業;有的到大戶人家看家護院,混口飯吃;而大刀王五另闢蹊徑,逃到天子腳下,北京前門外開了一家鏢局。

    這家鏢局取名“源順鏢局”。1879年,正式掛牌營業。由於王五為人仗義,功夫又好,而且鏢局在營運中,極講信譽,所以王五的名號越來越響,鏢局的生意越做越大,鼎盛時期,整個鏢局有員工達數百人之多。

    北至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全都是源順鏢局的業務範圍。

    走鏢途中,沿途所有“撈偏門”的人,大到汪洋巨盜,小至攔路蟊賊,只要是看到鏢車上插有“源順”二字的引路旗幟,全都會給足面子,一路放行。

    當然,江湖自有江湖的規矩,因為走鏢的人知道,自己今天能吃頓飽飯,全靠山賊水盜的存在。所以,走鏢的人都會拿給一些盤纏,送給這些黑道朋友。

    有時雙方也會發生火拼,究其原因一定是劫道者壞了江湖道義。

    如果大刀王五僅是武功高超,仗義疏財,開辦鏢局,他的名號不可能流傳至今,青史留名。

    他主要是順應了歷史潮流,所謂時勢造英雄。

    我們知道,近代史上有一位維新派領袖,他的大號叫譚嗣同。

    據坊間傳說,大刀王五是譚嗣同的師傅,也有人說,是亦師亦友。

    譚嗣同一生憂國憂民,最後被清朝頑固派慈禧老妖婆砍了頭。

    譚嗣同是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在獄中,他抱定必死的決心,夢想透過流血犧牲,喚醒民眾的覺醒。

    王五在外面心急如焚,他率領一眾門徒保鏢,準備衝監獄劫法場,救譚嗣同一命。

    最後結局是,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暴屍三日,無人敢收屍,最後是有古俠士之風的王五,冒著極大的風險,把譚嗣同的英靈護送回湖南瀏陽掩埋。

    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領著一班皇親國戚、朝廷大臣倉惶逃命,京城淪陷。

    當時,抵抗八國聯軍的不是清廷的正規軍隊,而是民間組織義和團。

    這支民間自發武裝多數是下層民眾臨時組成的烏合之眾,在其首領的蠱惑下,以為神功護體,刀槍不如,但最後在東西方列強先進的現代熱兵器猛烈打擊下,頓時鬼哭狼嚎,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關於大刀王五之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王五不顧此時年歲已高,在家國危難之時,毅然加入義和團,英勇抵抗外國侵略者。在戰場上,他甘心冒著八國聯軍的槍林彈雨,揮舞著手中重達一百多斤的青龍偃月大刀,左衝右殺,猶如砍瓜切菜,殺死了數十個八國聯軍,最後由於身受重傷,昏迷過去,被八國聯軍之一的德國兵,逮住槍殺,最後連腦袋都被砍掉,懸在城樓上示眾。

    還是同時代的大俠霍元甲,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施展輕功,躍向城牆,偷走了懸在城門上的王五頭顱,最後霍元甲請人把烈士的頭顱和屍身縫合在一起,又購買一口上等棺木,然後親自護送到王五的老家,河北涿州安葬。

    而另一種說法是,八國聯軍打進京城後,王五留在源順鏢局不肯出逃,原因是為了保護鏢局的家眷和附近前來避難的民眾,王五最後被前來打劫的義和拳匪殺害。

    當然,我們更願相信,第一種說法——大刀王五,他是為中華民族英勇獻身的英雄豪傑。因為,從古到今,“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代義俠,大刀王五,成為千古傳奇,人間佳話。

    燕子李三

    關於民間流傳的燕子李三,由於版本甚多,在此就不逐一贅述,就講一個比較真實靠譜的義盜——燕子李三。

    此人叫李景華,生於清末(1895年),河北涿州人氏,自幼練武,尤其輕功了得,後來隨叔父到了滄州一帶謀生。

    李景華先是在一個江湖戲班跑龍套,由於戲班裡經常被偷盜一些東西,幾次懷疑是內鬼李三所為,所以後來班主為平息眾怒,就把跑龍套的李三趕出了戲班子。

    失業後的李景華在當地舉目無親,一時又謀不到其他職業,俗話說,“飢寒起盜心”,不久,李三做起了“樑上君子”,即盜賊的營生。

    可能李景華有一定的文化,平時喜歡讀些三俠五義的小說,或是聽過一些古代戲曲,他為了不連累別人,好漢做事好漢當,所以,每次作案後,都會在現場留下一隻紙折的燕子,作為記號;就象傳說中的義盜花蝴蝶、白菊花一樣,有自己專屬的品牌和特色。

    燕子李三專門光臨高牆大戶,有錢人家。除了先滿足自己吃喝嫖賭抽大煙之外,他也時常做一些劫富濟貧的好事。所以,義盜“燕子李三”的名號,名噪一時,很快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有一次,他先踩好了點,半夜潛入當時洛陽城防司令白堅武豪宅,把白家所有貴重物品洗劫一空,又隨手把白司令的佩槍從枕頭邊偷走,弄得白堅武很沒面子,同時又不敢聲張。

    可白司令在暗地裡,卻加大了對“燕子李三”偵破的力度。

    李景華為了躲避風頭,忽然消失了一段時間,據說是上了少林寺,修練武功。

    從少林寺出來後,由於功夫猛進,尤其輕功更上一個臺階,飛簷走壁,躥牆上樹,更是如履平地,來去自由。他又重新操起了舊業。

    這時期的義盜“燕子李三”,主要活動在平津一帶。當時的很多權貴鉅富,都被飛賊李景華光顧過。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腳?

    1934年1月,飛賊李景華鋃鐺入獄。

    第二年,被當地法院以“強盜罪”判處12年的徒刑。

    “燕子李三”認為法院量刑太重,於是委託律師向上級法院提出申訴。然而,高院的裁決尚未下來,一代傳奇義盜李景華因毒癮發作,病死獄中,時年40歲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楊迪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