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最為典型。
首先,亞洲的廣大內陸地區和高緯地區與其它大陸同緯地區相比,具有冬寒夏熱、春秋短促、氣溫年較差極大、降水季節集中等氣候特點。維爾霍揚斯克、雅庫茨克和赤塔都在亞歐大陸的東側,而博多、特隆赫姆和比爾特三地在同緯度亞歐大陸的西側,它們的氣候型別迥然不同。前三地的共同特點是冬冷、夏暖熱、氣溫年較差大。尤其是西伯利亞東北部的維爾霍揚斯克—奧伊米亞康地區,冬季酷寒,一月平均氣溫低達-50℃,絕對最低溫度曾達-71℃,成為北半球的“寒極”;七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維爾霍揚斯克絕對年較差曾高達105.1℃,是世界上年較差最大的地區。另外,維爾霍揚斯克、雅庫次克和赤塔3~4月升溫的幅度和10~11月降溫的幅度都很大,且春溫高於秋溫,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三地屬大陸性氣候。在亞歐大陸西側相應緯度的博多、特隆赫姆和比爾特,冬溫在0℃左右,夏季涼爽,年較差僅15°~18℃,春秋月際變溫不超過4°~5℃,春溫低於秋溫,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
其次,亞洲內陸氣候要素變化極端,這也是大陸性氣候的一個突出特點。
亞洲陸地面積廣大,內地距海遙遠,大陸輪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內地的海灣;同時本洲又是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削弱了西風環流和大西洋暖溼氣流對亞洲氣候的影響。根據緯度愈高和距海洋愈遠氣溫年較差愈大的原理,亞洲廣大的內陸和高緯地區的氣候與其它大陸同緯地區相比,具有強烈的大陸性。維爾霍揚斯克—奧伊米亞康地區,地處高緯,冬季受熱很少,又位於亞洲的東北部,很難受到西風暖流的影響。從環流因素上講,冬季這裡是處在強大的反氣旋控制下,劇烈的冷卻作用而引起低溫;而這裡向北傾斜的盆地和窪地地形,更有利於冷空氣的集中和反氣旋的發展。因此,使這裡成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區。
亞洲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最為典型。
首先,亞洲的廣大內陸地區和高緯地區與其它大陸同緯地區相比,具有冬寒夏熱、春秋短促、氣溫年較差極大、降水季節集中等氣候特點。維爾霍揚斯克、雅庫茨克和赤塔都在亞歐大陸的東側,而博多、特隆赫姆和比爾特三地在同緯度亞歐大陸的西側,它們的氣候型別迥然不同。前三地的共同特點是冬冷、夏暖熱、氣溫年較差大。尤其是西伯利亞東北部的維爾霍揚斯克—奧伊米亞康地區,冬季酷寒,一月平均氣溫低達-50℃,絕對最低溫度曾達-71℃,成為北半球的“寒極”;七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維爾霍揚斯克絕對年較差曾高達105.1℃,是世界上年較差最大的地區。另外,維爾霍揚斯克、雅庫次克和赤塔3~4月升溫的幅度和10~11月降溫的幅度都很大,且春溫高於秋溫,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三地屬大陸性氣候。在亞歐大陸西側相應緯度的博多、特隆赫姆和比爾特,冬溫在0℃左右,夏季涼爽,年較差僅15°~18℃,春秋月際變溫不超過4°~5℃,春溫低於秋溫,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
其次,亞洲內陸氣候要素變化極端,這也是大陸性氣候的一個突出特點。
亞洲陸地面積廣大,內地距海遙遠,大陸輪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內地的海灣;同時本洲又是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削弱了西風環流和大西洋暖溼氣流對亞洲氣候的影響。根據緯度愈高和距海洋愈遠氣溫年較差愈大的原理,亞洲廣大的內陸和高緯地區的氣候與其它大陸同緯地區相比,具有強烈的大陸性。維爾霍揚斯克—奧伊米亞康地區,地處高緯,冬季受熱很少,又位於亞洲的東北部,很難受到西風暖流的影響。從環流因素上講,冬季這裡是處在強大的反氣旋控制下,劇烈的冷卻作用而引起低溫;而這裡向北傾斜的盆地和窪地地形,更有利於冷空氣的集中和反氣旋的發展。因此,使這裡成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