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包裝成分說明: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絕大多數“紅糖”產品的包裝袋背面,配料表裡清晰註明了所含成分:赤砂糖!這和黑糖是有區別的!
紅糖——黑糖的分辨:
常常有人好奇,現在當紅的日本“黑糖”與我們傳統所說的紅糖究竟是不是同樣的東西?答案是“肯定的”,傳統的紅糖與現在流行的各種黑糖都是以相同方法制作出來的糖,在營養與食用功效上也相同,所以可說是同樣的東西。兩者之間顏色的深淺是因受到熬煮糖漿的時間長短所影響,黑糖的熬煮時間較長,糖漿經濃縮後,做出來的糖磚呈現出近黑色之外觀。至於兩者間型態粗細的差異則是因為再加工的方式不同導致,所以常見有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糖磚或是研磨成粉狀的糖粉。
紅糖和黑糖的區別是什麼?
紅糖和黑糖一樣嗎?
紅糖通常一般是指甘蔗經壓榨取汁,透過簡易的處理,濃縮煉製而成的食用蔗糖。紅糖按照結晶顆粒的不同,分為赤砂糖、紅糖粉、碗糖等,由於沒有經過高度的精練,幾乎保留了甘蔗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備糖的功能之外,還富含維生素、甘醇酸以及鐵、鋅、錳、鉻等微量元素,其營養成分比白砂糖高出很多。
黑糖同樣是沒有經過高度精煉、脫色而製成的食用蔗糖,因其顏色接近黑色,故而在日本和臺灣被稱為黑糖。傳統的紅糖與黑糖都是以相同方法制作而成的食用蔗糖,在營養價值與食用功效上也相同。所以,紅糖和黑糖可以說是同樣的東西。
紅糖和黑糖的區別
紅糖和黑糖兩者之間顏色的深淺是由於熬煮糖漿的時間長短不同而造成的。
黑糖的熬煮時間比較長,糖漿經濃縮後製成的糖磚呈現近乎黑色的外觀。
至於兩者之間形態和粗細的差異則是因為再加工的方式不同而導致,因而常見有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糖磚以及研磨成粉狀的糖粉。
無論是紅糖、黑糖、黃糖、白糖還是冰糖,起初的提煉製法都是一樣的。之所以會成為不同顏色和型態的糖,當中的原因在於最後精製與脫色的程度不同。精製的程度越高,顏色則越白,純度則越高,但是其甜度卻不會因純度的升高而增加。
紅糖保留了甘蔗中較多的營養成分,更加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可以快速補充體力,被稱為“東方的巧克力”。此外,還含有人體生長髮育所不可或缺的蘋果酸、核黃素、胡蘿蔔素、煙酸及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成分。黑糖除了提供熱能之外,還含有鈣、鉀、鐵、鎂等微量元素以及葉酸和其它礦物質等,不僅營養價值極高,還有利於人體內的酸鹼平衡。
紅糖——赤砂糖的分辨:
為什麼市場上“紅糖”的銷售價格差異那麼大?色澤、水分等性狀差異那麼大?其實現在市面上較多銷售的紅糖是赤砂糖,赤砂糖是現代製糖工藝的產物,從甘蔗汁中提取完白砂糖的剩餘物被用來生產赤砂糖,其早已經過多重深度煮練,營養物質基本完全丟失。但其性狀與真正紅糖有所相似。
那麼怎樣分辨真正的紅糖和赤砂糖?真正的紅糖以甘蔗作為生產原料,呈赤黃色、赤紅色,較乾爽呈現較均勻的粉狀並帶有糖粒,甘蔗香味濃郁。而赤砂糖包裝為紅糖的產品,其原料多以白砂糖作原料,呈晶粒狀較溼潤,無明顯的糖粒,甘蔗味不濃。
赤砂糖不是紅糖它究竟是什麼糖?
在超市的貨架上,你會發現各種“紅糖”:月子紅糖、女生紅糖等,可謂種類繁多,滿足女性坐月子、生理期、補血等各種需求。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絕大多數“紅糖”產品的包裝袋背面,配料表裡清晰註明了所含成分:赤砂糖!
即使有的品牌註明“紅糖”,其成分依然還是赤砂糖。以益母紅糖為例,配料表一般為:赤砂糖、胡椒。女性消費者平時在超市買的紅糖,大部分都是赤砂糖。
其實,很多消費者都會忽略背後的括號,註明的是赤砂糖。
“紅糖跟赤砂糖是不一樣的東西。”
原來,赤砂糖是工業化生產的糖,與白砂糖工藝相同。
糖業及綜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李凱解釋:“赤砂糖其實是將甘蔗加工成白砂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副產品,因其帶有較多的糖蜜,因此外觀與紅糖十分類似。”
赤砂糖是在甘蔗加工成白砂糖過程中使用的化學澄清劑會帶走部分營養成分,而且這些化學澄清劑如:石灰、二氧化硫、磷酸、聚丙烯醯胺等,會有少量殘留最終的糖蜜當中,而赤砂糖又帶有較多的糖蜜,所以赤砂糖會殘留少量的化學澄清劑,因此從營養、食品衛生和口感上來說,赤砂糖比紅糖略遜些。”
真正的紅糖是什麼樣的?
既然赤砂糖不是紅糖,那麼,紅糖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李時珍所著藥學經典《本草綱目》中,紅糖的物理性狀被描述為“凝結如石,破之如沙”,這說明:紅糖成型之初,應為塊狀,切開會看到內部有非常明顯的沙紋,碾碎之後呈現沙粒狀。
李凱稱:“紅糖應該定義為原生態紅糖較好,以前都叫老紅糖、土紅糖、農家紅糖,即將甘蔗壓榨出汁後,經過物理澄清或簡單的石灰法(亦有不加的情況)澄清,不需加入化學藥劑和食品新增劑,然後加熱濃縮去除水分後得到,完全保留甘蔗原有的風味和營養物質。”
“從食品衛生安全、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口感上來講都是紅糖較好。”李凱解釋,“目前市場有真正的紅糖,古方紅糖是(其中)較早的一個紅糖品牌。另外,日本和臺灣地區所銷售的黑糖和我們傳統的紅糖也差不多,熬製黑糖需要控制一定的製作條件和延長熬糖時間,促進甘蔗汁在加工過程生成更多的美拉德色素,使酚類色素進一步氧化。因成品顏色更深,所以稱為黑糖。”
沒有國標赤砂糖敢以“紅糖”名義銷售
業內有一個常識:市場對白糖的需求遠遠大於對紅糖的需求,因此國內大型糖廠企業都以加工白糖為主。赤砂糖則是白砂糖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副產品。在一些裝置落後的糖廠,赤砂糖總量甚至高達總產能的15%。
由於赤砂糖未能將色素脫除,僅僅可以出售給對顏色要求不高的小型食品廠,如藥酒廠、醬菜廠,因此,赤砂糖比白砂糖需求少、售價低。
據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為了開啟赤砂糖的銷路,赤砂糖廠家瞄準了傳統的女性飲用市場,很多女性月月購買,消費恆定,而且定價可以高於白砂糖。然而,如果赤砂糖以‘赤砂糖’之名出現,意為‘紅色的砂糖’,顯然無法得到女性消費者認可,於是赤砂糖慢慢套用了‘紅糖’的名字。”
赤砂糖冒用“紅糖”的名義,為什麼沒受到法律約束?其實,迄今尚無製造紅糖的國家標準,這就是赤砂糖得以多年使用“紅糖”名義銷售的根源。
看包裝成分說明: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絕大多數“紅糖”產品的包裝袋背面,配料表裡清晰註明了所含成分:赤砂糖!這和黑糖是有區別的!
紅糖——黑糖的分辨:
常常有人好奇,現在當紅的日本“黑糖”與我們傳統所說的紅糖究竟是不是同樣的東西?答案是“肯定的”,傳統的紅糖與現在流行的各種黑糖都是以相同方法制作出來的糖,在營養與食用功效上也相同,所以可說是同樣的東西。兩者之間顏色的深淺是因受到熬煮糖漿的時間長短所影響,黑糖的熬煮時間較長,糖漿經濃縮後,做出來的糖磚呈現出近黑色之外觀。至於兩者間型態粗細的差異則是因為再加工的方式不同導致,所以常見有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糖磚或是研磨成粉狀的糖粉。
紅糖和黑糖的區別是什麼?
紅糖和黑糖一樣嗎?
紅糖通常一般是指甘蔗經壓榨取汁,透過簡易的處理,濃縮煉製而成的食用蔗糖。紅糖按照結晶顆粒的不同,分為赤砂糖、紅糖粉、碗糖等,由於沒有經過高度的精練,幾乎保留了甘蔗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備糖的功能之外,還富含維生素、甘醇酸以及鐵、鋅、錳、鉻等微量元素,其營養成分比白砂糖高出很多。
黑糖同樣是沒有經過高度精煉、脫色而製成的食用蔗糖,因其顏色接近黑色,故而在日本和臺灣被稱為黑糖。傳統的紅糖與黑糖都是以相同方法制作而成的食用蔗糖,在營養價值與食用功效上也相同。所以,紅糖和黑糖可以說是同樣的東西。
紅糖和黑糖的區別
紅糖和黑糖兩者之間顏色的深淺是由於熬煮糖漿的時間長短不同而造成的。
黑糖的熬煮時間比較長,糖漿經濃縮後製成的糖磚呈現近乎黑色的外觀。
至於兩者之間形態和粗細的差異則是因為再加工的方式不同而導致,因而常見有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糖磚以及研磨成粉狀的糖粉。
無論是紅糖、黑糖、黃糖、白糖還是冰糖,起初的提煉製法都是一樣的。之所以會成為不同顏色和型態的糖,當中的原因在於最後精製與脫色的程度不同。精製的程度越高,顏色則越白,純度則越高,但是其甜度卻不會因純度的升高而增加。
紅糖保留了甘蔗中較多的營養成分,更加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可以快速補充體力,被稱為“東方的巧克力”。此外,還含有人體生長髮育所不可或缺的蘋果酸、核黃素、胡蘿蔔素、煙酸及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成分。黑糖除了提供熱能之外,還含有鈣、鉀、鐵、鎂等微量元素以及葉酸和其它礦物質等,不僅營養價值極高,還有利於人體內的酸鹼平衡。
紅糖——赤砂糖的分辨:
為什麼市場上“紅糖”的銷售價格差異那麼大?色澤、水分等性狀差異那麼大?其實現在市面上較多銷售的紅糖是赤砂糖,赤砂糖是現代製糖工藝的產物,從甘蔗汁中提取完白砂糖的剩餘物被用來生產赤砂糖,其早已經過多重深度煮練,營養物質基本完全丟失。但其性狀與真正紅糖有所相似。
那麼怎樣分辨真正的紅糖和赤砂糖?真正的紅糖以甘蔗作為生產原料,呈赤黃色、赤紅色,較乾爽呈現較均勻的粉狀並帶有糖粒,甘蔗香味濃郁。而赤砂糖包裝為紅糖的產品,其原料多以白砂糖作原料,呈晶粒狀較溼潤,無明顯的糖粒,甘蔗味不濃。
赤砂糖不是紅糖它究竟是什麼糖?
在超市的貨架上,你會發現各種“紅糖”:月子紅糖、女生紅糖等,可謂種類繁多,滿足女性坐月子、生理期、補血等各種需求。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絕大多數“紅糖”產品的包裝袋背面,配料表裡清晰註明了所含成分:赤砂糖!
即使有的品牌註明“紅糖”,其成分依然還是赤砂糖。以益母紅糖為例,配料表一般為:赤砂糖、胡椒。女性消費者平時在超市買的紅糖,大部分都是赤砂糖。
其實,很多消費者都會忽略背後的括號,註明的是赤砂糖。
“紅糖跟赤砂糖是不一樣的東西。”
原來,赤砂糖是工業化生產的糖,與白砂糖工藝相同。
糖業及綜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李凱解釋:“赤砂糖其實是將甘蔗加工成白砂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副產品,因其帶有較多的糖蜜,因此外觀與紅糖十分類似。”
赤砂糖是在甘蔗加工成白砂糖過程中使用的化學澄清劑會帶走部分營養成分,而且這些化學澄清劑如:石灰、二氧化硫、磷酸、聚丙烯醯胺等,會有少量殘留最終的糖蜜當中,而赤砂糖又帶有較多的糖蜜,所以赤砂糖會殘留少量的化學澄清劑,因此從營養、食品衛生和口感上來說,赤砂糖比紅糖略遜些。”
真正的紅糖是什麼樣的?
既然赤砂糖不是紅糖,那麼,紅糖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李時珍所著藥學經典《本草綱目》中,紅糖的物理性狀被描述為“凝結如石,破之如沙”,這說明:紅糖成型之初,應為塊狀,切開會看到內部有非常明顯的沙紋,碾碎之後呈現沙粒狀。
李凱稱:“紅糖應該定義為原生態紅糖較好,以前都叫老紅糖、土紅糖、農家紅糖,即將甘蔗壓榨出汁後,經過物理澄清或簡單的石灰法(亦有不加的情況)澄清,不需加入化學藥劑和食品新增劑,然後加熱濃縮去除水分後得到,完全保留甘蔗原有的風味和營養物質。”
“從食品衛生安全、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口感上來講都是紅糖較好。”李凱解釋,“目前市場有真正的紅糖,古方紅糖是(其中)較早的一個紅糖品牌。另外,日本和臺灣地區所銷售的黑糖和我們傳統的紅糖也差不多,熬製黑糖需要控制一定的製作條件和延長熬糖時間,促進甘蔗汁在加工過程生成更多的美拉德色素,使酚類色素進一步氧化。因成品顏色更深,所以稱為黑糖。”
沒有國標赤砂糖敢以“紅糖”名義銷售
業內有一個常識:市場對白糖的需求遠遠大於對紅糖的需求,因此國內大型糖廠企業都以加工白糖為主。赤砂糖則是白砂糖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副產品。在一些裝置落後的糖廠,赤砂糖總量甚至高達總產能的15%。
由於赤砂糖未能將色素脫除,僅僅可以出售給對顏色要求不高的小型食品廠,如藥酒廠、醬菜廠,因此,赤砂糖比白砂糖需求少、售價低。
據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為了開啟赤砂糖的銷路,赤砂糖廠家瞄準了傳統的女性飲用市場,很多女性月月購買,消費恆定,而且定價可以高於白砂糖。然而,如果赤砂糖以‘赤砂糖’之名出現,意為‘紅色的砂糖’,顯然無法得到女性消費者認可,於是赤砂糖慢慢套用了‘紅糖’的名字。”
赤砂糖冒用“紅糖”的名義,為什麼沒受到法律約束?其實,迄今尚無製造紅糖的國家標準,這就是赤砂糖得以多年使用“紅糖”名義銷售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