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搞笑的人生遊戲的魅力

    首先“華夏與炎黃”是有區別的:

    華夏:一詞為周人所創,實為《周禮》的產物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

    炎黃:就是指中華民族最早的兩大族群

    都是發源於黃河中、下游的華夏先祖

    華夏指的是文化傳承:

    眾所周知,周代商後以《周禮》立國,《周禮》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以禮治國,那時候還沒有“法”的概念),又是第一部規範民眾行為規範的教化手冊,從行為規範到衣著,周人細無鉅細地全面制訂了各種規範。

    正如上句那樣,周人用禮儀確立了“華夷之別”——《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無論華夏還是蠻夷,無不臣服大周者)。

    所以,“華夏”一詞的意思除了指“周禮”以外,也指創造了《周禮》的統治者周人,因此“華夏”又有了民族的意思。

    而我們也知道,周人一貫以“我有夏”自居——自稱為夏人後代,因此,“華”(禮儀)又和“夏”(夏朝)聯絡在一起,於是,就有了華夏族;而和“中國”聯絡在一起後,則“華夏”與“中國”就是一個意思了。

    炎黃則指的是血脈傳承

    這故事本來是不用解釋的了,因為“炎黃子孫”都聽過黃帝與炎帝的故事,但是因為近年來各種片面的解讀使得歷史的原貌也有點模糊了,所以還是還原一下吧。

    無論是炎帝還是黃帝,最早的出處都是《山海經》,而後周人所編撰的史籍,如《左傳》《國語》《戰國策》《尚書》《逸周書》《世本》等也延續了《山海經》的說法。不同的是,加了不少自己的理解,也正因如此,過去一度有人懷疑這些書都是假的,是春秋戰國之後或更後世所作,所以認為不可信。

    但是隨著出土文獻《竹書紀年》和《戰國楚簡》的出土,我們最終還是證實了黃帝與炎帝的存在——不管他們是具體的一個人也罷,還是部落的代稱也罷,總而言之,炎、黃二帝的存在與始祖身份都在周王朝時得到了舉世的公認。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書上這麼寫的,周人還在現實中也這麼做的。史書記載,周武王於牧野之戰後,分封黃帝后裔於“祝”、堯之後於“薊”、舜之後於“陳國”,用以表示「興滅國,繼絕世」之意。

    這是上古禮法的“二王三恪”,即新生的王朝皆冊封前代王族後裔以侯爵位,絕其國但不絕其種。這種禮制制度其實一直有延續下去,比如漢武帝封周王室後裔姬嘉為“周子南君”、漢成帝封孔子十四世嫡長孫孔吉為殷紹嘉侯,一直到元明清都被傳承。

    以上諸般史實都證明了炎黃的存在。但是公平、客觀地說一句,如《史記》太史公般,把所有的歷史大人物都歸為二帝的後裔,顯然是出於“大一統”的政治意圖,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並不妨礙華夏先民確實存在東西兩大集團的史實,比如夏與商和商與周,考古挖掘都支援了中華民族最早起源於黃河中下游兩大集團的說法。

    既然有起源,則必然有壯大,有壯大則必須會有人脫穎而出,這種人我們稱之為“領袖”。

    所以,雖然“炎黃”與“華夏”不同,由於人物的不可考,使得它更模糊也更加虛化。

    但是,正如炎黃可能是遠古的兩位先民領袖一樣,他們也可以是兩個部落的代稱。如此,當然也可以是一種民族的符號和精神文化之圖騰

    基本情況就是這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獼猴桃在下雨天可以授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