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三星電子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崛起讓業界關注。前不久公佈的企業財報顯示,2017年三星電子已佔據世界半導體晶片市場14.6%的份額,一舉奪下英特爾把持25年的市場“老大”地位,而40多年前韓國的晶片產業還幾乎是空白。 為什麼韓國的三星只用40年的時間,就成為了半導體行業的第一名?
8
回覆列表
  • 1 # 飛熊135464041

    三星半導體成功的3個原因或許有借鑑之處:

    一、首先,三星成功的核心是對研發投入的果斷和持續性,即便業績虧損也能頂住壓力堅持。晶片市場有周期,“中國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堅持到底、不懼暫時虧損才能成功。

    二、 其次,對人才高度重視,厚植了產業發展的“土壤”。三個渠道培養:主渠道是高校培養,特別是大力培養系統晶片所需的交叉學科人才;從海外引進核心人才,晶片企業可效仿三星在海外設立實驗室招賢納士;

    第三,政府大力支援和校企合作模式,優化了產業持續發展的環境。上世紀80年代後,南韓政府開始大力扶持積體電路製造,將晶片列為影響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從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支援,並提供強大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

    其他就交給時間!要注意的是三星半導體也是用了40年,40年啊!半導體產業是不能吹、不能浮、不能娛樂化,不能房地產化,要有坐的冷板凳40年的狠勁才行。

  • 2 # 嘟嘟聊數碼

    現在的南韓三星最可怕的不僅僅是擁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還在於其龐大的全產業鏈優勢,雖然個別領域上並不拔尖,但是卻樣樣精通,三星用40年時間就發展成如此規模的巨頭產業,因素有很多,我歸納三點比較重要的原因。

    發力記憶體,打破壟斷

    南韓40多年前的電子產業是比較落後的,可以說那時候的三星電子是在為日本企業打工,產品低端廉價,那時的高階技術牢牢被美國和日本控制著,三星根本不算什麼。那時的南韓政府對於電子產業領域的投入很有限,一是因為風險大,二是因為資本和人才技術要求太高,俗話說“不自信”。

    但是此時掌管三星的李健熙經過國外的深造學習,認為半導體領域將是南韓未來的發展方向,沒錯,南韓比日本的資源甚至更匱乏,國土面積小,如果未來不發展高精尖產業將沒有什麼希望可言,於是70-80年代的三星首先發力記憶體產業,興建工廠,向記憶體市場宣戰。

    不懼虧損,血拼到底

    記憶體市場當然不是那麼容易打進去的,那時的日本和英特爾在記憶體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三星技術和產能都落後好幾代,甚至比現在的中國產記憶體落後還要多,日本企業經常用低價來打擊三星的記憶體產業,導致三星記憶體數年來一直是嚴重虧損的狀態,一直到李秉喆去世仍是如此。但是此時的三星越搓越勇,方向堅定,並不斷加大投資,引進人才和技術,誓要一拼到底。

    都知道,記憶體市場就跟期貨市場一樣,漲的時候能賺的盆滿缽滿,跌的時候則痛不欲生,隨著三星十多年的堅持,終於到了記憶體漲價的時期,此時英特爾也基本退出記憶體市場,三星終於開始盈利,而且經過多年的打拼,其記憶體技術已經超越日本,1992年,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個64M DRAM,兩年後,又率先推出256M DRAM,日本後來即使整合組建了爾必達仍然是大勢已去,可以說,三星終於撐過了最艱難的關頭。

    大刀闊斧,稱霸市場

    剛才說過,記憶體有漲就有跌,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全球記憶體大降價,三星在面臨困境時居然是繼續擴大產能,擴大虧損,這樣的舉措帶來的就是記憶體芯片價格大大跌破成本,大多記憶體廠商都撐不住了,紛紛導致德國奇夢達破產,日本爾必達被收購,三星徹底取得了勝利。

    這樣整個DRAM行業已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了,SK海力士也是南韓企業,它和三星佔據了高代75%的記憶體市場,再後來,由於大資料、雲計算和手機產業的擴大,全球記憶體和快閃記憶體需求量越來越高,記憶體價格也是不斷飆升,三星成為儲存晶片領域的霸主。

    三星的半導體晶片代工產業起步也沒幾年,發展同樣迅速,這些都離不開三星集團領導層遠見的策略和不惜重金引進人才和先進裝置有關,或許用不了幾年,三星的晶片代工產業就能給臺積電敲響警鐘。

    三星半導體產業40多年來的成功秘訣就在於,立足長遠,戰略決策“狠準快”,不惜代價和對手硬碰硬,直到對手倒下,只要最後自己還有一口氣就是勝利者。當然還離不開三星李氏父子的高瞻遠矚和管理才能,同樣也離不開南韓全國上下對三星的扶持。

    抱著沒有回頭路的信念和決心狠狠拼一把,或許這也給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的未來指明瞭一條道路。

  • 3 # 唐朝0537秀才

    南韓半導體第一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南韓目前在儲存和麵板佔據優勢!日美控制著上游,所以美國不懼南韓半導體發展!我們看前南韓半導體怎麼從到有^_^1959年,南韓金星社(今天的LG公司的前身)研製並生產出該國第一臺真空管收音機,這被認為是南韓電子產業的開端。彼時,南韓企業連自主生產真空管的能力都沒有,只能完成進口元器件組裝。那時,中國南京無線電廠已經於1953年生產出了全中國產化的電子管收音機,並大量投放市場。近60年後,南韓半導體產業的超常規發展已經讓“晶片”成為該國家面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據南韓《中央日報》2017年披露的資料顯示,當年南韓每賣出1000元的產品就有170元是來自半導體,佔整體出口比重已遠超鋼鐵、造船、汽車等南韓傳統優勢產業。南韓貿易協會首席研究員文炳基也表示,當年南韓半導體的出口額已相當於1993年南韓的總出口額。三星、海力士等南韓半導體企業常年佔據行業排名前列。佔據全球記憶體晶片70%份額與大部分後發國家一樣,南韓的半導體產業起步也是從海外投資設廠開始的。60年代中期,不少美資企業感受到來自日本半導體行業的第一輪競爭壓力,它們開始在國外投資低成本的裝配生產線,其中就包括南韓。值得注意的是,外商在南韓踴躍開設半導體工廠的同時,南韓政府和企業也沒有放棄自主研發半導體技術的努力。1975年,南韓政府公佈了扶持半導體產業的六年計劃,強調實現電子配件及半導體生產的本土化。而非透過跨國公司的投資發展半導體產業。這無疑為未來南韓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入80年代,開始茁壯成長的南韓半導體企業抓住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DRAM)晶片此時正式投入使用。這種記憶體晶片構成了每臺電腦不可或缺的“記憶體條”,其使用廣泛,技術要求相對較低,適合大批次生產。這些特性立刻吸引了當時發展程度還比較低的南韓企業目光。在此階段,南韓企業開始從仿製、研發走向自主創新。1984年,三星公司完成了64K DRAM晶片的研發,當時其研發速度還落後於美國數年;1988年,三星宣佈完成了4MDRAM晶片的設計,此時其研發速度僅比日本晚6個月;1992年,三星開發出了64M DRAM晶片,隨後開始向惠普、IBM等美國大型企業提供產品,實現了在技術和市場上趕超美日的目標。至此以後,南韓企業在記憶體晶片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跑者地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在南韓記憶體晶片的發展史上,南韓政府發揮著推動國內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角色。1986年10月,南韓政府開始執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技術共同開發計劃》,要求以政府為主、民間為輔,投資開發DRAM晶片核心基礎技術。隨後的三年內,這一研發專案共投入了1.1億美元,而政府承擔了其中的57%研發經費。隨後,南韓政府持續推出多個半導體開發計劃。直到2016年,南韓政府在其半導體產業已佔據世界前列的背景下,依舊在執行名為“系統整合半導體基礎技術開發事業”的計劃,力圖補齊南韓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短板。目前,南韓持續在記憶體晶片領域發力,長期保持著世界第一記憶體晶片生產大國的地位。以2017年第三季度為例,當時三星電子已佔全球DRAM記憶體晶片市場44.5%的份額;另一家南韓廠商海力士的市場份額則達到27.9%。記者計算後發現,兩者相加已接近全世界市場的70%。近10年來,在移動裝置領域運用廣泛的快閃記憶體晶片領域,南韓企業表現不俗。例如,2017年第三季度,三星電子當季度佔據國際市場39%的份額,排名佔據世界第一,份額佔比超出第二名日本東芝近一倍。企業重視半導體技術研發為何南韓政府和企業在60年間一直持續不斷對半導體領域加大投入,從國家和企業發展的層面強調半導體發展的重要性?這是中國業界都十分關心的話題。記者注意到,在南韓半導體的狂飆突進史中,先後發生的兩次經濟危機對於以三星為代表的南韓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東局勢持續動盪,國際石油價格出現暴漲,出現了“第二次石油危機”,許多國家經濟都因此受到重創。而此時的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在出訪日本後,注意到由於該國尖端技術發達,雖然石油也依賴進口,卻沒有遭到危機重創。李秉喆意識到三星也一定要開發自己的尖端技術,而這個尖端技術就是半導體技術的開發。此後,三星開始在半導體領域不斷髮力,最終實現了對先進國家的超越。而到了1998年,南韓經濟又再次面臨了另一場嚴峻的考驗——亞洲金融危機。這場危機讓不少南韓大企業陷入經營危機,三星等企業也受到重創。面對這一局面,三星開始了所謂的“集中”策略,即退出自己不擅長、沒有發展前景的領域,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在發展潛力大的數碼電子行業。這一策略很快收穫了很好的效果,三星從1999年後成為了南韓第一大集團,南韓的半導體產業也得到了整體帶動,其記憶體產量很快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半導體領域的重要領導者。此外,以三星為代表的南韓半導體企業還擅長主動利用危機,進行逆週期操作。在半導體市場陷入蕭條週期時大舉投入,不僅把那些無力支撐的半導體企業“擠出市場”,還可以在市場轉暖後迅速佔據先機,坐收提前投入帶來的大額利潤。例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DRAM芯片價格不斷下探,但三星逆週期投資,繼續擴大產能,並開發更大容量的DRAM。1987年,行業出現轉折。美國政府發起針對日本半導體企業的反傾銷訴訟案,很快DRAM價格回升,三星開始盈利。再如,1996~1999年期間,全世界DRAM晶片的年營銷額呈現負增長態勢時,三星卻在此時積極興建它的四個分廠,該策略對日後三星DRAM晶片產值的豐收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自主創新才不受制於人當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備受華人關注,南韓半導體產業的“逆襲”之路能夠帶給中國業界什麼啟示?對此,主要從事電子資訊領域諮詢顧問工作的賽迪顧問公司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自主創新貫徹在南韓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全過程中。報告認為,南韓半導體產業戰略和路徑是,以自主創新和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為根本目標和定位,從引進技術和從事硬體的生產、加工及服務開始,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到研發一些技術等級簡單的晶片,逐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最終掌握高階核心技術。而復旦大學副教授張濤則撰文指出,南韓整體產業政策模式有一個制度背景,就是基本上不鼓勵合資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防止技術鎖定,防止國內企業太依賴於國外的技術。此外,南韓還大力鼓勵產業競爭和企業家精神發揮作用,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這使得南韓整體產業能夠取得良好表現。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南韓半導體產業發展有其深層次原因,要想照搬到中國有一定難度。例如,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南韓作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人才融合比較密切,這對南韓半導體產業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而中國一直受到技術封鎖,因此獲取先進技術要比南韓困難。

  • 4 # 姑婆那些事兒

    全球半導體界有個鐵定律:臺灣地區出貨第一,南韓出貨第二。而且從銷售額上看,第一要遠超過第二名的百分之五十。但是2017年第一季度,南韓方面突然衝破了這條枷鎖,奪下了世界第一的桂冠。

    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第1季全球半導體裝置出貨金額達131億美元,季增14%,年增58%,並超越2000年第3季創下的歷史新高紀錄。

    南韓方面半導體裝置銷售額35.3億美元,季增48%,年增1.1倍。而臺灣方面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季減16%,銷售額為34.8億美元。

    臺灣產業整體衰退

    觀測全球半導體市況,終端PC市場持續衰退、智慧手機規模增長幅度小,但隨著工業應用與車用半導體需求增加及整體記憶體價格上揚的帶動。預估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幅度將達到7.1%。

    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周士雄表示,隨著歐美經濟逐漸復甦,2017年臺灣半導體產業除了IC設計成長動能相對較緩,其他次產業則因為新產品的帶動而較2016年有所成長,預估2017年臺灣半導體產值將達2.4兆新臺幣,成長率3.5%,以成長幅度來說,仍低於全球。

    MIC預估,2017年上半年臺灣IC設計產業整體營收將較2016年衰退3.9%。

    大陸半導體崛起 業務受到衝擊

    資深產業分析師葉貞秀表示,由於智慧機庫存偏高、新規格產品多計劃於Q3推出,以及舊機出清等壓力影響通訊相關IC出貨,也因此臺灣IC設計產業上半年呈現衰退。

    展望下半年,隨著中國國內智慧機客戶搭載自有處理器的比重提升,臺灣通訊應用處理器仍受影響,在高階處理器的客戶拓展因此受限。

    整體而言,2017年臺灣IC設計產業產值將較2016年衰退2%,預估為5,670億新臺幣。

    國內IC設計廠商數量及規模皆快速成長,和臺灣差距不斷拉近,華為海思2015年的營收額已有約聯發科的一半,且已超過臺灣IC設計二哥聯詠;

    而展訊與銳迪科正式合併後,同樣將超越聯詠的規模。國內的IC設計業多是本土陸資,IC產品除傳統3C應用外,政策更扶持諸如車電、醫電MCU、智慧卡IC等產品,未來在IoT政策帶動需求下,IC設計公司將如雨後春筍般出頭。

    近十年來中國國內IC設計業者快速崛起,回顧2004年,全球前50大無晶圓廠半導體(Fabless)供應商還沒有大陸業者,2015年已有近700家Fabless廠商。

    南韓三星、SK兩大半導體廠商逐漸和解 一致對外

    曾經南韓半導體業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給三星電子供貨的廠商不能給SK海力士供貨。

    但是南韓最近也意識到這種幼稚的做法只會傷害本國利益,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逐漸走到一起,這種不成文的規矩也正逐漸消失。

    南韓政府支援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領軍,籌建總規模2000億韓元的半導體希望基金,以應對中國儲存器產業的崛起。全球半導體產業圍繞資本、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競爭加劇。

    手握核心技術 搶佔市場份額

    南韓的半導體實力是世界公認的,特別是在儲存器領域南韓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兩大公司幾乎壟斷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

    根據2016年第三季度的統計,三星電子在DRAM儲存器領域已拿下半壁江山,達到驚人的50.2%,而另一家南韓大廠SK海力士則佔了24.8%的市場份額。在NANDFLASH這一塊,三星電子佔全球市佔率的36.6%,SK海力士則佔了10.4%。

    在全球半導體公司排名中三星電子長期穩坐行業老二的位置,並透過進軍代工市場,汽車市場,模擬晶片領域的方式正奮起直追行業老大英特爾,力壓只做代工的臺灣半導體巨頭臺積電。

    三星電子日前宣佈,公司已組成一個新的晶片代工業務部門,未來將與臺積電等代工廠商爭奪客戶資源。

    據ICInsights調研資料顯示,2016年臺積電全球晶片代工市場佔有率高達59%,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國際的佔有率合計為26%,三星此舉或將給晶片代工市場帶來重大的變數,甚至可能終結臺積電一家獨大的市場態勢。

    ICInsights認為,在2016年和2017年,廠商對於Flashmemory技術的資本支出主要以3DNAND技術為主,而不是平面儲存技術。

    南韓廠商對於3DNAND技術的資本支出將會在2017年迎來大幅上漲,尤其是在三星的南韓工廠建成之後。

    南韓趕超臺灣,給臺灣半導體產業敲響了警鐘,同時也是給國內的半導體產業的一個警醒

  • 5 # 華商韜略

    40年,稱霸半導體行業,三星憑什麼?

    今年初,三星公佈已佔據世界半導體晶片市場14.6%的份額,一舉奪下英特爾把持25年的市場“老大”地位。

    40多年前,南韓的晶片產業還幾乎是空白,為什麼南韓的三星能再次期間崛起併成為了半導體行業的第一名?

    三星的逆襲,得益於它在半導體上一次又一次賭徒式的投資。

    【1】

    1969年,李秉喆創辦了三星電子時,沒有做半導體巨頭的雄心。

    只是那時全球電子產業飛速發展,讓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個高附加值的行業是南韓未來的希望。

    半導體技術還在被美國企業和日本企業壟斷,除了幾個巨頭,別的國家地區的企業在技術上根本無從下手。所以李秉喆當時的只是打算給日企三洋做代工。

    不過剛美國留學歸來的李健熙卻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對父親李秉喆說:“爸,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要試試看!”

    【2】

    1974年,李健熙用自己的資金,買下南韓半導體公司,劍指當時正在興起的記憶體技術,做儲存器業務。

    儲存器是手機和電腦以及大多數電子產品的主要部件,但實際上,因為電子產品的市場多變,記憶體企業不好做,重資產、強週期,價格大起大落,漲起來數錢數到手軟,跌起來連自己都想砍。而半導體行業競爭殘酷也很直接,要麼拿錢砸死對手,要麼被對手拿錢砸死。但有一個好處:一旦熬過來,你就是能號令天下的老大。

    當然,剛入行業的李健熙並不只面臨資金的殘酷競爭,他要解決的,首先是技術問題。初期,李健熙曾先後50多次前往矽谷,引進技術和人才。不過傾注巨大的努力和投資後,依然沒有改變虧損局面。

    其時,全球範圍內的兩次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大環境變動,讓李秉喆意識到,身處資源匱乏的小國,三星的未來可能真的是半導體。於是他決定全力支援小兒子李健熙。

    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建立第一個半導體工廠,正式向記憶體宣戰。

    然而,崛起並沒有哪裡有那麼容易。

    當三星進入半導體時,遠有行業最早的玩家英特爾,曾橫掃80%的市場;近有日本企業異軍突起,甚至打敗了曾經的英特爾稱霸行業。三星突圍,只能瞄準當時尚不起眼的美光,從其手中購得64K DRAM技術。

    等三星突破技術封鎖,迎面而來的是行業的第一次衰退。但在半導體行業,衰退期才是企業逆襲的最好機會。

    1984年,三星剛推出64K DRAM,記憶體價格從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到1986年底,三星累計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全部虧空。

    不止三星一家,全行業都哀鴻遍野,行業大佬英特爾都被迫退出,幹起了CPU,NEC等日本產商紛紛縮減規模。

    不過,這個時期,李健熙卻像賭徒一樣瘋狂地逆勢加碼。

    第一是趁此期間專注攻克技術,為此他從日本聘請工程師,利用週末到南韓傳授技術;到美國半導體公司招募有經驗的南韓人,以愛國情懷感召,拉到自己麾下夜以繼日的埋頭戰鬥鑽研技術......

    苦熬三年,行業出現轉機,而三星就勢而起。

    當時美國向日本半導體企業發起反傾銷訴訟,雙方達成出口限制協議。受此影響,DRAM價格回升,三星不僅實現了盈利,還開始在技術上領先日本。1992年,其率先推出全球第一個64M DRAM,當年超越日本NEC成為全球最大的DRAM製造商。兩年後,三星團隊再次率先推出256M DRAM。

    【3】

    佔據了發展優勢的三星,帶動整個南韓形成一個記憶體產業叢集除了三星,現代(即現在,的SK海力士)也逐漸躋身世界三強。

    多家南韓廠商集體來襲,給曾經行業霸主般的日本企業帶來極大生存壓力。但這還不夠。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三星如法炮製,以自殺式的投資,將日本人徹底趕出了這個行業。

    彼時價格再次雪崩,從2.25美刀狂跌至0.31美刀。眾廠商哀鴻遍野時,三星電子決定將上一年的利潤全部用於擴大產能,故意擴大行業的虧損!

    很快,DRAM價格就跌破材料成本,大多數企業都熬不住了。

    德國巨頭奇夢達,資金鍊斷裂,2009年初破產;日本爾必達苦支撐數年,2012年被美光收購;東芝的快閃記憶體業務,在2017年被美國貝恩資本收購。

    至此曾經稱霸半導體行業的日企如數熄火,整個DRAM行業只剩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玩家。

    而進入2016年,在大資料、雲計算、比特幣挖礦等需求的帶動下,記憶體價格一路飆升,三星數錢數到肝顫。

    今年初,三星公佈企業財報顯示,去年三星電子已佔據世界半導體晶片市場14.6%的份額,一舉奪下英特爾把持25年的市場“老大”地位。

    ——END——

  • 6 # AMPRED侯建光

    很簡單,原來的競爭對手都被房地產掙快錢的行當拐跑了,加上國家意志的堅持,個人PC,手機產品和大暴發,就起來了,當然這期中就有利用財閥優勢低價搞死對手的惡行,也有事後囤積居奇的暴炒,購買美光的專利的機會讓他縮短與東芝10多年和時間差也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 7 # 歷史神秘人

    南韓以三星電子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只用40年的發展,其市場佔有率就超過了美國的英特爾,成為了世界的第一,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第一點,政府大力支援和校企的合作模式,為半導體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南韓政府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力扶持積體電路製造,將晶片上升成為國家的競爭力,從資金和人才方面給予支援,還提供了強大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所以在這樣的政策下,很多留學的南韓人才就回到了南韓,三星藉此招聘了一百多人才,正式建廠開始製造晶片。南韓政府鼓勵大學建立關於晶片製造的專業,在大學畢業的學生都會優先向企業提供職位。高校和企業及時溝通自己的實際需求,相應的開發晶片,這樣就不浪費金錢和物力了。

    第二點,就是三星公司是家族管理,只要每一任的管理者都堅定信心和多年投資,總會得出結果的。晶片是有周期的,更新的速度挺快,研發是需要大量的金錢和持續的投入的,一旦停止所有之前的投入都作廢了。三星的管理者就有戰略性的眼光,晶片肯定能賺錢的。所以對研發果斷的投入和持續不斷,就算虧損了也繼續幹,頂住壓力堅持。再者就是三星對人才的重視,三星在美國建立研發中心,高薪僱用當地的人才培訓本國的工程師,說白了就是用美國的技術培養自己國家的人才。那些培訓的工程師再回到南韓本部工作。三星已經建立覆蓋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三星綜合技術院,派遣優秀人才出國,引入海外的人才。

    第三點,三星重視和大學的合作,2005年三星電子和南韓成均大學合作創辦半導體工學系。2017年三星和八家企業合作設立半導體設施技術學院,培養半導體行業人才。人才是企業的靈魂,如果沒有了相關的人才,三星再有錢也做不成什麼事情。

    現在的晶片已經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了,摩爾定律可能面臨失去效果了,技術的換代週期已經沒有那麼快了,我們國家剛好可以趁著這個時機發展晶片,讓我們的半導體產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對自己國家非常有信心,別人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而且做的更好!

  • 8 # 微塵120474471

    電晶體的發明才70年,積體電路的發明才60年,他們在40年前就敏銳地介入這個產業精心耕耘不強大都困難。別人在發明電晶體積體電路的時候我們做了些什麼破事呢?我們在40年前也就是1980年左右還是有半導體企業的,不過十多年後候就是蓬勃發展的房地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不洗等下雨,雨水洗車真的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