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奔跑者行
-
2 # 楊子的美食日記
中國第一家物業公司1981年誕生於深圳,後來由於商品住宅的快速增長而普遍興起,可以不用交物業嗎?拿我們小區來講,我們小區27棟高層,3200多戶居民,小區日常的管理比如綠化,衛生,停車,安全等問題,沒有物業個人感覺不可以,入住小區十多年間,我們小區多次號召業主成立業委會都沒成功,我們小區物業管理總體還是很不錯,業主家裡有什麼事,一通電話,幾分鐘就到了,能快速解放問題。
物業公司也很霸道,我們小區有許多廣告位,電梯廣告,地面停車位,物業還收在小區開公司,美容院,模牌室等經營的業主2一3倍的物業費,這些收入相當可觀,可物業公司從未將這些收費專案做出公示,嚴重侵犯了業主的權益,不過,對於這些,大家也沒辦法。
-
3 # 天天快樂1462172
國外物業管理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1908年由美國芝加哥大樓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喬治·A·霍特組織的芝加哥建築物管理人員組織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性會議,宣告了全世界第一個專門的物業管理組織的誕生。
國內物業管理源於19世紀中葉到上世紀20年代。是舊中國房地產業萌芽和初步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上海、天津、武漢、廣州、瀋陽、哈爾濱等城市建起了許多八、九層高的建築,在上海甚至出現了28座十層以上的小高層建築。在當時的房地產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代理租賃、清潔衛生、保安服務等專業性的經營公司。這些專業公司的管理方式正是中國物業管理的早期模式。
小區可以不用物業公司,但需要做到以下四點:一、必須由業主召開全體業主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由業主委員會授權進行物業管理。二、業主委員會自身不能開展物業服務工作。因為業主委員會屬於民政批准組織,非營利性質,而不是企業。只有企業才能有權開展服務。三、業主個體和全體是一種公共行為,如果需要採購管理服務工具,就要先解決業主委員會如何企業化問題,但目前在中國還不行。四、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業主委員會不用成立專門的物業管理企業,可以採取單包形式管理自己的小區。比如打掃衛生、門衛保安、綠化管護等,單獨聘請專門人員。但收費人員、維修人員、綜合管理人員只有業主自己來充當,報酬由業主大會決定。
-
4 # 追夢人176985921
物業之所以誕生是業主的需要,我們不能一味的諷刺物業的服務質量,服務質量不好是因為物業缺少監管,業主委員會的成立對其行為進行約束,每月讓業主對物業進行評分能起到對物業服務質量有提高作用,每個小區都應當成立業主委員會,如果小區出現不好的物業管理,那業主委員會有許可權換一家物業
-
5 # 使用者55962526578
有個物業倒也不錯!乾淨點,有個看大門的,搞下衛生也就可以了!不要:搞得大神秘!也不需自造恐佈氣氛!物業費每戶在30---50元之間也就可以了!居民能接受就不會產生相互之間的茅盾!物業態度好些團結共處還是可以的!過分了就是茅盾的根源!
-
6 # 從不容
物業誕生初衷是為開發商善後的,開發商沒兩把刷子,地頭蛇會敲詐,漸漸開發商練的黑白都有人,後期初始物業大多開發商安排指定,甚至是自己人,所以物業幾乎不尿球業主,……,當然也有服務的一方面,也當然沒利就撤。
回覆列表
這得說從國家房改以後開始的。說白了物業是使用者的管家。物業在一個小區裡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說綠化。亮化,以及小區衛生。必須用物業來統一管理。從小的地方說,家家戶戶上水,下水跑冒滴漏如果出現問題也要由物業來維修。一個好的物業,服務非常到位的。一個電話過去,把家裡需要維修的事故報一下,一切就歐了。我個人感覺,物業必須要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