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鄒大小姐有態度

    看標題,說的應該就是這幾天在熱搜上的s和p夫婦了。

    我覺得這個事情已經不是驕不驕傲的問題,已經涉及到一個後媽的居心叵測和違法的問題了。

    首先這位三婚的後媽,對待自己和第一個前夫所生的親生子女的教育方法完全是富養:從小所畫的畫能出版成畫冊送個女兒喜歡的偶像小田切,考託福並且自費送出國。

    而對於第三任丈夫所帶來的他和前妻的一雙兒女,卻以小小年紀沉迷遊戲,厭學,沒有擔當為由,強迫輟學去學所謂的國學。

    在被迫輟學的時候,姐姐才15歲可能初中都沒畢業,弟弟才七八歲。

    試問,哪個青春期的小孩沒有點小叛逆小憂傷,青春期不都這樣子嗎?孩子有問題不去反思教育的問題,普天之下有幾個父母因為孩子有點小情緒就直接讓孩子輟學的?

    其次就是,名義上是國學,其實是打著國學的幌子的類似傳銷洗腦一樣的偽國學。教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要從出生開始就要準備為人妻為人母,一個好女人旺三代,家裡不和是因為自己缺德……

    大清都亡了好幾百年、我們還有這麼多人明目張膽的取其糟粕棄起精華去毒害一個十幾歲還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小姑娘。

    最後,我們國家是有義務教育法的。身為孩子的監護人卻隨意剝奪孩子本應該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輟學把時間花在一個沒有社會承認點學歷證書的國學培訓機構上,這是違法的。

    最心疼的是孩子。十幾歲還沒有完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沒有選擇自己生活點權力,就這樣被迫輟學。無法想象他們成人以後怎樣走進社會並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

  • 2 # 心有獨鍾zc

    我只想問問這位潘蔚女士,你既然說金錢帶來的富足不重要,那為什麼要入股這所學校?難道這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嗎?你既然張口閉口談到女德,那你為什麼結了三次婚?你自己有“德”嗎?你之前的採訪說第一位前夫會奮不顧身的保護你,第二位前夫說蔚蔚是個特別特別好的人,既然你這麼好,你們的感情這麼深,那為什麼要離婚?“德”是放在心中不是拿來斂財的工具,你真的不配說這個字,噁心又道貌岸然的女人

  • 3 # juliet246

    針對於這件事,我認為最主要的不是後媽對待親生孩子和非生子女的差別,而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很簡單,該女士跟現任丈夫婚生女兒(貌似只有六七歲,正是素質教育剛開始)同樣上課該非學歷學校。該女士可能是不太認同現行教育制度或貴族學校教育體系。而是以自我認知的教育理念為基礎來進行子女教育,剛好有一所她所認為的教育理念教育機構,從而主觀意識上認為該學校是好的,因此,讓孩子去上這所非學歷的教育機構。從三觀上來說,對於不瞭解該女士的不好評判其三觀是否正確,必定我們沒有看到全部只看到前面,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此女士對中國傳統教育有嚴重的認知偏差,且不能認識到自我認知上的缺陷。

  • 4 #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有啥好遮遮掩掩的,點名會死嗎?不就是孫楠和潘蔚那點事兒嗎?兩個人把孩子送到徐州的女德班,一年學費10萬元,兩個人租住在徐州700元租金的房子裡,陪孩子上女德班,我實在有點不太明白的是,為何要在德字前加一個女?為何要讓一個女孩去上女德班?為何不是男德,偏偏是女孩?如此行為,就是扼殺一個無法掌控知己性格和命運女孩的個性,限制其個性發展,就是限制其自由。

    仔細查看了學校教育,得知,這個所謂沒有資質的女德培訓班,培訓的“女德”,不是三從四德的女德,而是教女性要優雅、知書達理。我同意一句話:有些詞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荒唐,比如“德”字前面加個“女”字。道德,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它是與個體的自由選擇伴生的。以所謂柔軟溫和為目標,專門訓導女性,使其放棄更多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自我實現方式的機會,本身就是束縛人的自由意志,以這種方式獲得的道德很大可能只是使女性更適合填塞進不平等的性別權力結構。別再盤“女德”二字了,基礎太差,其實很難盤出一層現代包漿。

    再看看潘蔚,離婚三次,在孫楠和買紅妹關係如此好的時候,當小三,第三者插入,導致孫楠買紅妹離婚,如此一個當小三,離婚三次的女人,這樣一個後媽,卻要求繼女去學習女德,學習高雅、優雅、大方得體、知書達理,我想問潘蔚女士,你自己做到了嗎?如果沒有,有啥資格去要求繼女學習女德班呢,這純粹就是一個笑話。

    我要說,這個社會,沒有所為的女德,也沒有所謂的男德,只有人德,把我們每一個人的“德”做好了,就不需要去學習了,而且,人德是不用透過專門學習和系統訓練、培訓的,而是在於我們自身以身作則,從我做起,用自己的“德”,去言傳身教地指導子女,如此,則不用去學習培訓了,不管是男還是女,德自然就存在了。

    最後要說,不要打著傳統文化的幌子搞什麼復古風格,搞什麼女德男德,小小年紀,就讓她們去學習優雅、知書達理,限制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自由,並不是好事情。孩子的性格發展,需要父母的引導,同時,也需要開放式的教育。

    不必從小定性讓她必須要學習女性優雅才是有德,難道大大咧咧,不優雅、不知書達理就沒有德了?德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在我看來,心智健全、身體心理健康、三觀正、人品好,不自私自利、不害人害己、不損人利己,不做小人,做一個有正義感、善良、熱心、樂於助人、心態積極樂觀性格堅強、開朗,心胸寬廣的人,就是有德,大德!

  • 5 # 新時報孩子家長

    小三潘蔚的成功上位史 。活活毀了一個孩子。破壞人家家庭就不說了,還要毀人家孩子。就問一句,女德班這麼好,你怎麼不讓自己孩子上?

  • 6 # 做人yao善良

    也許是孩子不適應普通的學校呢?不是說都送了三四個學校了?都退學了,說明孩子小時候也許比較叛逆,不想上學,父母送她到此也許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學國學也還比較靠譜,比逃學打遊戲的強吧?而且夫妻二人也是一直陪著孩子的,一個大明星,陪著孩子蝸居在這麼小個地方,我想父母肯定也是非常在意孩子的教育的,這麼多年,親媽肯定也是知道並允許了的。很多人噴後媽為什麼不是一視同仁,自己親孩子怎麼去留學了,我覺得也許每個孩子所走的道路不一樣吧怎麼(這個問題也許家裡有幾個孩子的家長能明白,同樣父母所生,性格脾氣學習成績都不一樣,有些深圳差別巨大),不是每個孩子都適應留學路,那麼小的孩子送出過國就不可憐了嗎,至少這裡還有父母陪著,再說出國留學的難道個個就成才了嗎,那些有錢人家的小孩在國外學壞的例子也很多啊。總之,我覺著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別人的家事,我們不好太多的插嘴。共青團點名,無非是不提倡這種教育,現在網上鋪天蓋地的傳這個,總要出來表個態度吧其實這個教育也是小眾化的,畢竟學費在那兒擺著呢,一般人也上不起

  • 7 # L一清水無魚

    學國學有什麼不好嗎?文化自信不就來自優秀的傳統國學嗎?什麼女德班,把董仲舒的三綱摒棄就行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恰恰是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所缺失的!

  • 8 # 寒石冷月

    關於“女德班”,我看共青團中央發文批評的好!因為德字帶上女,就像吃了怪味豆,讓人五味雜全,女德二字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而是封建殘餘作孽,再加上個別明星出於炫耀為目的,讓家庭教育成為一種畸形的產物。

    為什麼共青團中央矛盾專指向明星呢?那是因為明星被社會關注度極高,一舉一動都引領著某些潮流,如果引導潮流是正路子會帶有正能量,而如果是往歪路子上引導則會誤導民眾。就如這女德性就是帶有負能量的風氣,因此,被批評就不難理解了。

    按常理講,家長為培養子女,送到什麼機構去學習本是正常的事,但是當某些機構出於斂財為目的,完全不顧培養人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那便會招來輿論的筆誅口伐。因此說,有些明星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當初說出此事,本不是出於驕傲,其實是炫耀+無知。

    就如某明星裹著某國國旗在身,走在閃光燈之下,頓時引發軒然大波一樣,足見其無知與愚昧,更能讓要看出其素質之低下,連喪失國格與人格都感覺不到,不遭人唾罵才怪哩。今天看到有明星送孩子上“女德班”還不是一樣的愚昧無知嘛,真是害孩子沒商量啊。

  • 9 # 真相大白0903

    如果在具體真相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一味的批評,那就是胡言亂語。孩子如果能在普通學校裡好好學習,我想家長不會把孩子送到那的。共青團更應該關心一下失學兒童。不要跟風。

  • 10 # Longsuixinyuan

    這件事,這幾天突然爆紅。據說此夫妻,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從北京搬出來,搬到了徐州。

    這個道理讓人頗覺詫異,為了讓孩子見多識廣,大家都是想去豐富多彩的大城市啊,怎麼人家還反其道而行之呢?

    記得孩子小時候,每到節假日,我們都是領著孩子去北京去上海,參觀人家各種館,進各種各樣的動物園科技園之類的長見識,別的不說,人家那高科技電影院,我們這裡就沒有。

    當時我就羨慕,不說大人在這種大城市裡生活怎麼樣,單看孩子的教育方面,真的是大城市優勢太多了。

    而,問題中的夫妻倆人,掛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帶著孩子從北京出來,又到了一個小城市,小城市也就罷了,也有許多認真盡職盡責的好學校好老師,他們偏偏把孩子送到了一個連教育資質都沒有的學校?學習女德?

    學習女德沒有錯,會端茶倒水織毛衣也沒有錯,可是,一個孩子真正學習的階段,拋棄了正規教育,禁止孩子接觸數理化等,就把孩子束縛起來,就是隻學女德,我實在看不出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同樣學習織毛衣,李湘的女兒就受到了表揚。雖然大家對她“富養女”有諸多非議,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真金白銀投進去,織毛衣只是學習了正規課程以後得一個小小補充而已

    從課程表看出,投入的可真是不少,織毛衣真的就是小小的補充。

    而問題中的孩子呢,一個才15歲,一個才七八歲,他們會選擇什麼?還不是由得大人做主!

    他們進了這所學校,一天到晚都是女德內容

    感恩之心該有,可是,用“洗腦式”教育,一個勁讓人家倆孩子感恩?

    如果她的親生孩子也如此培養,那我們就認為她真的是“蠢”,可是,恰恰相反,自己孩子卻走上了留學看世界的道路

    自己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出門看世界

    人家孩子,留在家裡,感恩,孝道,惜福,端茶倒水

    這種對比實在讓人瞠目結舌,不敢相信,不能說金錢是萬能的,但是,把錢主要給了誰來花,真能看出這幾個孩子,孰重孰輕?

    這難道沒有犯罪嗎?沒有觸犯未成年人保護法?

    一聲嘆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之間應送什麼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