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評論

    在認真學習的假期裡我們聽取了專家們對新課標的解讀,受益匪淺,新標準在原標準的基礎上主要有幾方面的創新和改變,下面就從如下幾方面談一談我對新課標的幾點認識: 一、課程性質更加明確 新標準在前言中把音樂課程的價值作了簡要的概括,而將原標準中的第一部分課程性質與價值改為課程性質,因此將原標準的四大價值簡練地濃縮為課程的三大性質,改變了原標準中的性質與價值混為一談的表述方法,課程性質更加明確。並且在課程性質中集中體現了音樂課程的獨特性質: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其中實踐性是本次改版的標準中單獨在課程性質中提出來的,突出了音樂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區別,並強調了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透過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的必要性。這一觀點在後面的教學理念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 二 課程基本理念更加綜合 原標準中基本理念共有十個,而新標準中將原來分為兩個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併為一個,共有五大理念。如審美和興趣合二為一,改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但基本內容沒有多大變化,增加了音樂的情感體驗,應以多樣化的文化語境出發,以及雙基的學習業要與不同的文化認知有機結合等內容。如原標準中的重視音樂實踐和鼓勵音樂創造合併為: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如弘揚民族音樂和理解多元文化合併為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將原標準的理解多元文化改為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再如原標準中的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在新標準中也合二為一。同時,修改並提出了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的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鑑於前期課改中一些老師過於強調了學科綜合而忽略了音樂特點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標準指出要突出音樂特點,並且在表述中具體列舉了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指出這些音樂特點要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強調和體現。 三、音樂特點更加突出 從新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準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透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內容標準更加具體 新標準在分學段的內容標準表述上也更加明確和具體,操作性更強,體現在: 1.內容標準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強,如:感受與欣賞(注:原標準中是感受與鑑賞)的音樂表現要素標準中關於對節拍的感受標準中具體指出了:12年級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級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標準還對課堂樂器也做了明確的說明,課堂樂器主要是指豎笛、口琴、口風琴等,並在學習曲目的數量上也提出明確的要求。 2.弘揚民族文化在內容標準中得到具體體現,如在演唱的內容標準中在各學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確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國民歌的數量要求,並且在中高年級和初中階段提出了學習京劇和地方戲曲唱腔的要求。 3.識讀樂譜的要求有所提高,如36年級原標準只要求能夠識讀簡單樂譜,但新標準中提出能夠跟隨琴聲視唱簡單樂譜,具有初步的識譜能力。而這個要求原標準中是在79年級中提出的。新標準在79年級中識讀樂譜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為:具備識譜能力,能夠比較順暢地識讀樂譜。 五、設計思路更加清晰 新課標在原來的基礎上還增設了一塊內容課程設計思路,其中包括了:凸顯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以音樂活動方式劃分教學領域;設計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正確處理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的關係;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水平和音樂認知特點,分學段設計梯度漸進的課程學段目標及相應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設計,在明確的規定性和適度的彈性之間尋求平衡,給教師教學和地方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留有創造和選擇運用的空間。可以說這五個設計思路既解釋了新標準框架如何構建也解答了在課程改革中需要正確處理好的幾個教學問題和教學關係,對指導老師領會新課標精神,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標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 六、新課標中強調創造   造力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在生活中展現出來,也越來越為華人所重視。江總書記就曾指出: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揭動力。他老人家的高瞻遠矚更進一步說明了創造力的重要。是啊,對於一個人來說,有創新才有進步,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有創新才有發展,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有創新才有活力。沒有創新就意味著僵化、落後、沉悶,進步發展、興旺發達又從何談起。 時代的要求呼喚創新,社會的發展呼喚創新教育。透過音樂學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新的《課程標準》中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論教書也好,編教材也罷,努力開發教材的創新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必須強調的。 七 、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音樂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產生了音樂。音樂課程在中小學教育中是活動性、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化,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有趣地、令人開心地掌握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這是音樂教育的任務,也是音樂教育的特徵。在新的《課程標準》中也再一次被肯定,這是將來教學發展的趨勢,因而在審視教材的時候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八、 加強學科間的融合,體現知識的完整性 素質教育的需求以及認知方式,要求課程結構、課堂教學要加強學科間的融合。在國外,綜合的課程、課堂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並在進一步的探索之中。設定綜合課程,減少學科分類是新一輪課改的方向,對於音樂教學來說亦是如此。我覺得,在音樂教學中滲透語文、英語、美術教學等,使學生從多種渠道理解音樂,體會音樂中的情感,抒發音樂中的情感,給音樂教學注入更多的內涵,使音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是非常好的。 九、重視趣味   這個話題是老生常談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材編寫更應重視這一點,為教學生動活撥、豐富多彩提供資源保障。 新的時代喚醒了新的教育,新的教育生成了新思想、新理念,做新時代的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觀念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一個嶄新的理念逐漸在頭腦中形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法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立,都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透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音樂文化修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這是時代賦予音樂教師責任。 音樂新課標的實施,既給教師的音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又給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當前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的情況下,如何加強音樂教育教學的自身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師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課題。要想在音樂教學中尋求創新,要想創新成功,就必須在思想觀念上革新,改掉幾十年來的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觀念,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樣對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重視對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興趣是學生一切學科中的基礎,如果一個專業教師,把自身學的東西教授給學生,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音樂是情感藝術,音樂教師要善於用音樂之美與自身的一片愛心來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達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讓他們從繁重的知識壓力中解放出來。還有就是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等等,有了新的教育思想轉變,才可能有新的教育思路、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UNIX中根據檔案內容查詢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