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辣筆老李

    對教師善意的小懲小戒,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持謹慎觀點。

    眾所周知,國家嚴禁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仔細想想,這一禁令是有道理的。學生處於成長、成人、成才階段,教師的一次重創,極有可能讓學生失去上升的動力、丟失發展的渴望、失卻進步的勇氣。長期以來,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造成的後果極為嚴重,教訓不能不說很是慘痛。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是把學生推離親師的軌道,推向疏師的旁門。

    那麼,善意的必要的懲戒該不該有?該有,適當的懲戒必不可少!記得前不久,人民日報就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題目大意是鼓勵教師拿起手中的戒尺。竊以為,鼓勵教師拿起戒尺不應打在學生手上、身上,要打在學生心上、腦上,無非是透過批評教育的手段,使做人做事的道理讓學生入腦入心,儘快讓學生明是非、辨美醜、懂善惡,為三觀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都說教師要愛生如子。不錯,自己孩子犯錯惹事,做家長的打罵都行,因為不會惹出什麼亂子。但學生犯錯惹事,做教師只能君子動口別動手,好好教育別懲罰。只要懲罰了學生,那怕是善意的小懲小罰小戒,你縱有一百張嘴,屆時也說不清了。學生要愛護,教師要自保啊。

  • 2 # 手機使用者5743523482

    做為曾經的教師,善意的小懲罰還是應該有的。不然學生會對規則不敬。華人大多數是有家教,沒有社教;有家德,沒有公德。

  • 3 # 桑卡路西亞

    中國《義務教育法》第十六條規定“禁止體罰學生”。《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要給予教師“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也明文禁止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中國《民法通則》也規定,公民享有人身權。所以教師體罰學生是違法的,教師沒有權利體罰學生。

    今天網上輿論一邊倒,大多數人發言可以體罰學生。我就不明白了,你們徵求過被體罰學生的意見嗎?假如校長通知開會,這個女教師遲到了,校長令其在會議室門外罰站,請問這位女教師作何感想?再如果校長拿戒尺打女教師手扳又作何感想?

    鄙人認為此事教師警察都有錯,教師剛入職就養成體罰學生的毛病,怎麼參加入職培訓的?警察過於衝動可以理解,我是家長我也會憤怒,但違法拘人屬違法,法制國家,大家引以為戒,各自長點記性。學生是來接受教育的,怎麼教,看教師的本事,沒有本事的教師就只靠罰罰罰,那個不是教育。

  • 4 # 文軒閣

    作為教師,我是支援小懲小罰的,也曾多次呼籲將懲戒權還給老師。但是,在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懲戒權沒有落實之前,老師對學生不要懲罰,否則很可能惹上麻煩,甚至因此掉飯碗。

    “小懲小罰”應該有很多,比如短暫罰站,比如跑步,比如打掃衛生,比如重抄題目等,這些本應該都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但隨著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界限逐漸外延,現在似乎罰站都不行了。

    這不,這兩天,網上很熱鬧,株洲老師罰站學生,居然被其父關進派出所7個小時,可見,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師們還是收斂點好。

    現在的老師要保全自己,必須“三學”。

    一是學聖僧,以至善待人,學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學生如初戀。家長虐我千百遍,我待家長如恩人。

    二是學木匠,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學生不是特別過分,那就算了,好勝心不能太強,學生能學好最好,不好管就順其自然。

    三是學漁者,能守得住寂寞,能有永不放棄的耐心,學生願意學則學,願者上鉤。

    之所以說要三學,那是形勢所逼,老師們要平安,沒有第二條路。

    當然,老師們不願管不敢管對學生成長而言,絕不是好事。現在的的社會很扭曲,“重教”而不“尊師”,殊不知,沒有一大批敬業愛生的老師,教育質量如何能提高?

    在貓怕老鼠,老師怕學生還得愛學生的時代,老師還能怎麼做?迷茫。。。

  • 5 # 難忘軍旅3032

    這件事情,可以說老師有一定的責任,副所長做的有些過,換位思考,要是你們的孩子呢,接到妻子打來電話說女兒被老師打了,體罰了,會怎麼做,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老師體罰學生多的是,甚至打學生

  • 6 # 散人csm

    腦袋瓜子有病的問題!體罰就是體罰,不管你是出於好意,或者是懲罰不是很嚴重的體罰都屬於體罰的範疇,是法律禁止的行為。

  • 7 # 覃光一

    學生犯嚴重的錯誤,必須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思想糾正,行為糾正,相應的體罰是其中的一個手段,但我認為老師不是懲罰的執行人,而學校及警察才是執行人,也就是說,學校要依法成立懲戒機制,依法對犯錯的學生的錯誤進行和取證,並根據學生犯錯的性質和危害程度作出評估,然後依法作出處罰,超出學校許可權的個案,則由警方來處理,依法作出懲罰。因此,國家立法就非常重要了,《學生思想和行為規範及懲戒條例》,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規範,對違反規範者,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依法作出各種相應的懲戒,反覆教育無效的,依法交有警察處理。只有這樣,就不會存在老師對學生罰站是不是體罰了,是不是體罰,能否懲罰,法律說了算,老師就可以安心教學了

  • 8 # 頑石點頭32

    “體罰”這詞被濫用了,把正常的“教育”活動當“體罰”,會束縛老師的手腳,讓他們不能管、不敢管學生。體育課沒人敢上了,雙腿並擾,立正站幾分鐘,也成“體罰”。學生有一丁點兒閃失,紅腫、痠痛、麻木、累了,也成“教學事故”,被無限上綱上線,沒完沒了追責。

    濫用“體罰”這個詞,助長了家長的強勢,任意指責、干擾老師的正常教育活動;助長了熊孩子的劣根性,拉一下手、摸一下腦袋也成了體罰。教育變得偏狹,教育管理被汙名化。延伸開來,批評也成了“冷暴力”、“語言暴力”。媒體推波助瀾,讓老師、學校永無寧日。

  • 9 # 劉老師說三道四

    我一慣的不支援對學生進行懲罰,不管是小懲小罰,還是善意的惡意的。不管怎樣他都有違師德。這可能會遭到吐嘈,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

    老師的第一要務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用行動和語言告訴學生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該 學習什麼,不該學什麼,沒有哪一條說讓你用懲罰的方式讓他們去學去記。

    我不否認現在的孩子難管,但難管不是不能管,更不代表管不好,有一句名言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所以還是老師本身素質和能力的問題。

    我們說春風化雨。學生天生笨嗎?極小數是智力問題。學生天生有差嗎或者是有問題的學生嗎?都不是,為什麼有的會這樣,有的是那樣。這和第一任老師和第二任老師有極大的關係,還和他的生活成長空間有關係。

    第一任老師是誰,我們都說是父母。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就奠定了孩子的性格和為人處事的基本格局。父母性格暴躁,天天爭吵不斷,天天抽菸喝酒打麻將,天天說話髒字連篇,小事計較,不講文明,孩子耳濡目染,你們這樣的孩子從小會溫文爾雅嗎?

    有的孩子的父母,相交相愛,說話和風細雨,對人謙卑有節,大方愛助人,陪孩子讀書教孩子道理,這樣的孩子會成為小痞子,不服管教嗎?

    再說第二任老師就是教他們知識的教師,教師的愛及他們的表現是不是讓學生喜歡很重要,有的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就聽他的話,就愛上他的課,為什麼這樣呢?首先是孩子先接收到了老師的愛,讓他的心很溫暖。如果接收的是老師叱責,辱罵,或者是懲罰那麼學生的心裡是冷的,他反感,他就會有逆反心理,這種心裡在心底長期的積聚就會不願上他的課,長期的形成就會是問題孩子。所以老師應給孩子的貼心的愛,對於他們的一點一滴多肯定,對一點進步都要多表揚。沒有化不開的冰,教不好的孩子。

    最後說一下良好的空間,對孩子要有適當的空間,不能家長的強硬作風,多營造寬鬆平等談話氛圍,讓孩子有話願意和你說,討論式讓他明白對他今後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害處,切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味慣,一味嚴。家長和老師形成統一體,用愛去引導教育、幫助他們,不能用懲罰去改變,否則最終心靈受罰的是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忍”的句子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