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亦稱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稱之為越南抗美戰爭)是指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冷戰中在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前後歷時20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二、三、四階段(1961~1973年)為美國侵越戰爭時期。
第一階段,1955年至1960年。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南越扶植吳庭豔擔任總理,建立親美獨裁政權。在美國的支援下,吳庭豔集團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屠殺南越愛國者。
第二階,1961年至1964年。肯尼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由美國出錢出槍派顧問,訓練當地的反動軍隊,以反革命的“游擊戰”對付人民的游擊戰,把農村居民趕進四面圍著鐵絲網、壕溝和碉堡的“戰略村”,妄圖割斷游擊隊與人民之間的聯絡。
越南南方軍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許多“戰略村”被搗毀,一些“戰略村”還變成了人民的戰鬥村。1963年南越政權內訌加深,美國決定改換走狗,策劃軍事政變推翻吳庭豔,隨後楊文明、阮慶等軍人相繼上臺執政。
第三階段,1965年至1968年。約翰遜政府把“特種戰爭”升級為“區域性戰爭”,擴大戰爭規模,開始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襲擊。1965年,約翰遜下令採取“雷聲隆隆”行動,在南越不再侷限於使用傀儡軍,美國直接派軍隊參戰。
侵越美軍迅速增加,達到50萬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軍民發動“春季攻勢”,向西貢、順化、峴港等64個大中城市、省會及軍事基地展開猛烈進攻。同年3月,約翰遜政府被迫宣佈部分停止對北越的轟炸。5月越美巴黎談判開始。11月美國宣佈完全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至此,“區域性戰爭”失敗。
第四階段,1969年至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採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時宣佈從南越逐步撤出美國部隊。美越繼續會談,並將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西貢阮文紹政權在內的四方會談。1973年1月27日,美國被迫在結束越南戰爭的協定上簽字。為時12年的侵越戰爭到此結束。
第五階段,1973年至1975年。美國軍事力量從南越撤出後,南越阮文紹政權十分孤立。1975年越南人民發動總進攻,打垮南越傀儡政權,解放了西貢,完成了南北統一。越南戰爭結束。
越南戰爭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亦稱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稱之為越南抗美戰爭)是指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5年至1975年間冷戰中在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對亞洲國際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越南戰爭前後歷時20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二、三、四階段(1961~1973年)為美國侵越戰爭時期。
第一階段,1955年至1960年。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南越扶植吳庭豔擔任總理,建立親美獨裁政權。在美國的支援下,吳庭豔集團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屠殺南越愛國者。
第二階,1961年至1964年。肯尼迪政府發動“特種戰爭”,由美國出錢出槍派顧問,訓練當地的反動軍隊,以反革命的“游擊戰”對付人民的游擊戰,把農村居民趕進四面圍著鐵絲網、壕溝和碉堡的“戰略村”,妄圖割斷游擊隊與人民之間的聯絡。
越南南方軍民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打擊敵人,許多“戰略村”被搗毀,一些“戰略村”還變成了人民的戰鬥村。1963年南越政權內訌加深,美國決定改換走狗,策劃軍事政變推翻吳庭豔,隨後楊文明、阮慶等軍人相繼上臺執政。
第三階段,1965年至1968年。約翰遜政府把“特種戰爭”升級為“區域性戰爭”,擴大戰爭規模,開始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襲擊。1965年,約翰遜下令採取“雷聲隆隆”行動,在南越不再侷限於使用傀儡軍,美國直接派軍隊參戰。
侵越美軍迅速增加,達到50萬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軍民發動“春季攻勢”,向西貢、順化、峴港等64個大中城市、省會及軍事基地展開猛烈進攻。同年3月,約翰遜政府被迫宣佈部分停止對北越的轟炸。5月越美巴黎談判開始。11月美國宣佈完全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至此,“區域性戰爭”失敗。
第四階段,1969年至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採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時宣佈從南越逐步撤出美國部隊。美越繼續會談,並將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西貢阮文紹政權在內的四方會談。1973年1月27日,美國被迫在結束越南戰爭的協定上簽字。為時12年的侵越戰爭到此結束。
第五階段,1973年至1975年。美國軍事力量從南越撤出後,南越阮文紹政權十分孤立。1975年越南人民發動總進攻,打垮南越傀儡政權,解放了西貢,完成了南北統一。越南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