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黃鴨的黃

    不奇怪,2015年牛奶收購價值下跌,一些農戶把牛奶都倒到臭水溝、魚塘了。2017年受非律賓進口的香蕉影響,菲律賓香蕉零售價0.5元,廣東、廣西的香蕉2毛都沒有有人收購,蕉農把香蕉全部砍倒在田頭。2018年過年前廣西的沙糖桔種植戶坐地起價,原來最高收購價到了3.5元,提到5元才肯買,最後收購商集體減少收購量,春節後往年本來會收購的,但今年收購商不來採購了。廣西很多賣不出的沙糖桔都爛在山上!

  • 2 # alfa628

    對個體而言,扔掉商品的代價比分給窮人小,分給窮人要組織、運輸、分發。其次窮人能免費分到就不購買,造成更多的虧損。

  • 3 # 呵呵說吧

    對資本家來說,只關注於他的資本盈利,不會關心其它的問題。對待窮人,可以“憐憫”、“施捨”做“善事”,與“生意”無關。資本盈利,是資本的商業“逐利性”這個內在屬性決定。

    資本主義國家的全市場化,不只是說說而已。那是大小資本已經充斥到社會各個角落幾百年,已經有了“全面”市場化“供應”的基礎。

    資本在累積壯大期間,無疑,是需要“佔有”另一方利益的。相對於把生產過剩的商品救濟貧民,這相當於將要削弱資本的“利益”,是不會允許出現的。

    在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中國,離不開資本,離不開市場,這是發展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也只有控制好資本,維護好市場,才能使得資本發揮出正向的能量。

    把過剩的牛奶哪怕是倒掉,也不給窮人。與其說這是資本的罪惡,不如說人類還沒有有效的掌握好對資本的利用。

    資本也是需要有“成本”的,“浪費”也是需要“避免”的。採用哪種方式避免,可以是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是自己的“智慧”。“公有制”,這個能令資本主義國家畏懼的過大“資本”,從實踐表明,存在其有“利”的一面。

  • 4 # Guboyu

    說這個問題簡單點!沒那麼多資本問題,對於商家只有賠本問題!當金融危機來臨,購買方收入降低,所必須購買的資金減少,產品銷售大幅降低,產品相對過剩,利潤急劇下降,不足以支撐其再生產,扔掉是最簡便直接的方式,最省錢省力的辦法。還有一種原因造成商品爛市,今年廣東荔枝豐產,但是油價和用工成本上升,不足以支撐收購運輸和保鮮價格,所以大批扔掉,山東的農作物,幾乎每年都有這種現象,這和種植佈局不合理有關,其效果和危機一致。金融危機往往是虛擬貨幣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主要因素,所以,虛擬貨幣建議取剃,那有可能是美聯儲的金融家們為世界設的圈套,你永遠也玩不過始作俑者,說不定哪天也是比特幣的下場,這個有識者可以探討。

  • 5 # 真弘

    賣不掉,扔 掉,

    也不給窮人,

    是,因為,

    資本,嗜血性,

    而,決定的。

  • 6 # 鄉農2

    這就是資本主義殘酷的一面,為了利潤,即使至大部分國民營養不良甚至是餓死也在所不惜。

    我們搞市場化以來,還沒有遇到天災、經濟危機、地震、戰爭等容易導致社會食品供給不足的情況。

    如果出現這些意外,相信市場殘酷的一面會重重的教育那些極端市場主義者的。

  • 7 # 周飆彪

    ⊙▽⊙就是現在咱們不也這麼幹嘛→_→我的東西自己去處理就行,本來就賠,拉出去不要錢呀,送多了以後我還賣不,大家都等著送

  • 8 # 流年似水204840998

    西方社會就是有錢人的社會,資產階級掌權。資本主義就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有高有低,高就是市場繁榮,經濟飛速增長。低就是市場飽和,達到頂峰之後的滑落低谷進入市場瀟條階段。在市場繁榮階段資本家賺足了本金,因而他可以獨霸壟斷市場行業,市場的行情一切他說了算,對於一些鋼性需求行業他有控制權,他可以為所欲為。就比如房子賣不了可以炸掉,但絲毫不損他半根毫毛,他可以從頭再來,並且比前一次賺的更多。

    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人吃人的社會,竟爭就是踩著同行的屍體往上爬,所以說資本家的每一分錢也是窮人的血和淚鑄成的。

    當人民的需求達到飽和後,購物的慾望就會減退,像牛奶還有個保質期的限制,過期不新鮮了也會影響產品質量利於同行鑽空子,把牛奶倒掉,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為了保護產品的質量名譽不受損害,從而更利於和同行竟爭。

  • 9 # 糊塗社

    這就是資本家的罪惡一面。我們都還記得中學歷史書上講到資本主義的時候,有一張圖是說他們寧願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會免費分給窮人。看起來很氣憤,但是,這就是資本的本來樣子。

    可以簡單來想,一方面是窮人買不起牛奶,一方面是資本家庫存太多,賣不出去。如果直接送給窮人,結果會怎麼樣?庫存被消化,窮人吃飽飯一切欣欣向榮?不會!結果是,一旦開始免費送,不管有沒有購買能力的人,都會來領,連原本少數可以購買的人,都開始免費領,工廠將會面臨分文不入的境地。以前看少部分顧客或許還能維持基本的生產,現在只能消化庫存後,關門停業。短暫看,是窮人喝上了免費的牛奶,長遠看,窮人再也沒機會喝牛奶,如此推理下去,經濟崩潰,最後受苦的一定也是那些喝了免費牛奶的普通百姓。

    《我不是藥神》裡也同樣闡釋了這個道理,在人命面前,為什麼生產抗癌藥物的廠家如此冷血。換個角度想,如果他們研發出來抗癌藥以後,就開始樂善好施,這一批的癌症患者會得到好處,但是繼續投入的經費哪裡來?商業創新被用來“積德行善”,那麼商業探索的興奮劑從哪裡來?

    推進科技進步價效比最高的方式,就是商業,商人一隻手沾染了部分人的痛苦,一隻手創造著更多的社會福祉。因此,這也是得到與失去,進步與代價的關係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期失眠,有什麼方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