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處理事務斟情酌理,有所興革,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一、原文:三國 諸葛亮《出表師》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shuài)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二、譯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受命以來,日夜憂愁嘆息,擔心先帝的託付不能實現,以致損傷先帝的聖明。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植物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器已經充足,應當勉勵並率領三軍將士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竭盡我有限的才智,剷除奸邪兇惡的敵人,復興漢室,回到京都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處理事務斟情酌理,有所興革,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人物介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出師表》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至於處理事務斟情酌理,有所興革,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一、原文:三國 諸葛亮《出表師》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shuài)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二、譯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受命以來,日夜憂愁嘆息,擔心先帝的託付不能實現,以致損傷先帝的聖明。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植物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器已經充足,應當勉勵並率領三軍將士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竭盡我有限的才智,剷除奸邪兇惡的敵人,復興漢室,回到京都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處理事務斟情酌理,有所興革,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人物介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出師表》
《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
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