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四妞在武漢
-
2 # 好心情談感情
唐詩云: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的詩文,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人們的生活情景。其要義就是“落葉歸根”!那麼問題來了,人們為什麼會如此地崇尚“葉落歸根”呢?
首先,咱華人崇尚葉落歸根。因為懂得感恩,所以葉落歸根。樹葉枯萎之後,落葉掉下來,是為了報答樹的恩情。正如詩歌所云“化著春泥更護花”!
其次,咱華人崇尚魂歸故里。因為故土難離,所以魂歸故里。故鄉是美好的,每個人的血液裡都流淌著故鄉的基因。迴歸故里,方可心安!
最後,咱華人崇尚“生前陪伴家人,死後陪伴祖宗”。因為遵循孝道,所以祭拜祖宗。倘若不幸客死他鄉,也要想方設法葬回家鄉。否則,就是做了異鄉的“孤魂野鬼”。
終上所述,很多的人“越老越思鄉”,主要是出於上述幾點考慮。歸根結底,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影響了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行為習慣。
-
3 # 暢遊鄉村
對越老越怕死的老人來說,死亡意味著和伴侶、子女的訣別而去了“另一個世界"產生的恐懼,如果家庭關係和睦,對彼此都戀戀不捨的,自然也會害怕死亡將他們分隔。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死亡帶來的孤寂感,也是讓人害怕死亡的原因。
子女真心關愛老人的話,就讓老人明白一個自然規律。世間萬物都有興衰的歷程,人生亦不例外。因衰老而死亡是一種“善終”,是最自然的方式,也是人生完整的最後一環,也不必擔心“臨死前有多痛苦”,更不必為了解“死後是什麼樣的”而恐懼。
作為子女那又能做些什麼呢?在精神上,平時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多陪陪老人,甚至哪怕多打幾個電話,都會減少他們的孤寂感,進而減輕他們對死亡的恐懼,常說道“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在物質上,儘量提供更多的幫助,讓老人的生活衣食無憂。在體檢上,定期安排老人參加體檢,以便身體有了問題及時治療。
-
4 # ChaliE
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人老了就會怕死”,這個說法在年輕人看來並不覺得怎樣,甚至會有些不解,或許只有當他們真正步入老年的時候才會切實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從心理學角度看,人越老,越怕死這個說法是合理的。不論是誰年齡越大,怕死的心理就會越強烈,其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人的本能,基因作怪
遺傳心理學觀點認為,求生慾望是一個人的本能,具有生物適應性。比如,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選擇逃跑、逃避等行為,本質上都是為了適應環境並生存下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性的完善,這種本能被很多更高的需求掩蓋而不再被提及(比如馬斯洛提出的五種需求層次),但是它仍然完整的藉助基因被保留了下來,求生慾望既是一個人生存的保證,也是一個物種延續和發展的條件。
並且,人的本能是人體基因記憶的流傳和演變,基因讓人們選擇性傳承對自己有利的方面,與此同時,基因也會自我改造,擯棄和改進不利於人們發展和變好的方面,讓人類越來越適應環境。
所以說,人類對於危險環境的預知能力、對於危機的處理和應變程度、對於威脅攻擊的逃避、對於疼痛刺激的反射和反應都源於基因的不斷自我更迭和進化升級。
從某種程度上說,人們可以控制外在的客觀的人、事物,讓很多人、事物因為金錢和物質而轉移,但是唯一不可以控制的就是基因遺傳而來的本能,無論你多有錢,現階段你都無法改變。
而正如我們前面所陳述的,基因保留和發展的條件和結果就是人的求生的本能,這一點在生物學和心理學上都已經得到了論證。
這樣看來,人在老年的時候怕死也是對於生存本能的一項正當的維護和反應,並且,隨著自然規律的發展,新陳代謝、新老交替的作用,這種求生慾望會越來越強烈。
二、社會心理
其次則是社會心理作用,包括匱乏、依戀等。很多人一出生,就過上了忙碌而有壓力的生活。從學生時代到結婚生子,從為了房子、為了工作到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奮鬥,無時無刻不感覺匱乏。
而隨著年齡增大,他們的節奏慢了下來,經歷了半生坎坷的老人終於可以喘一口氣,為自己活一把,不用再考慮那麼多了。
這個時候,他們又會發現,好日子似乎有限了,於是開始依戀舒適的生活,害怕這種安逸的日子很快過去,衍生了滄桑之後的無奈反應,表現為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害怕死亡。總體來看,求生欲的作用和社會心理的發展是人們越老越怕死的根本原因。
-
5 # 夕陽下的羅英俊
從心理學角度看,人越老,越怕死這個說法是合理的。不論是誰年齡越大,怕死的心理就會越強烈,其中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人的本能,基因作怪
遺傳心理學觀點認為,求生慾望是一個人的本能,具有生物適應性。比如,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選擇逃跑、逃避等行為,本質上都是為了適應環境並生存下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性的完善,這種本能被很多更高的需求掩蓋而不再被提及(比如馬斯洛提出的五種需求層次),但是它仍然完整的藉助基因被保留了下來,求生慾望既是一個人生存的保證,也是一個物種延續和發展的條件。
並且,人的本能是人體基因記憶的流傳和演變,基因讓人們選擇性傳承對自己有利的方面,與此同時,基因也會自我改造,擯棄和改進不利於人們發展和變好的方面,讓人類越來越適應環境。
所以說,人類對於危險環境的預知能力、對於危機的處理和應變程度、對於威脅攻擊的逃避、對於疼痛刺激的反射和反應都源於基因的不斷自我更迭和進化升級。
從某種程度上說,人們可以控制外在的客觀的人、事物,讓很多人、事物因為金錢和物質而轉移,但是唯一不可以控制的就是基因遺傳而來的本能,無論你多有錢,現階段你都無法改變。
而正如我們前面所陳述的,基因保留和發展的條件和結果就是人的求生的本能,這一點在生物學和心理學上都已經得到了論證。
這樣看來,人在老年的時候怕死也是對於生存本能的一項正當的維護和反應,並且,隨著自然規律的發展,新陳代謝、新老交替的作用,這種求生慾望會越來越強烈。
二、社會心理
其次則是社會心理作用,包括匱乏、依戀等。很多人一出生,就過上了忙碌而有壓力的生活。從學生時代到結婚生子,從為了房子、為了工作到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奮鬥,無時無刻不感覺匱乏。
而隨著年齡增大,他們的節奏慢了下來,經歷了半生坎坷的老人終於可以喘一口氣,為自己活一把,不用再考慮那麼多了。
這個時候,他們又會發現,好日子似乎有限了,於是開始依戀舒適的生活,害怕這種安逸的日子很快過去,衍生了滄桑之後的無奈反應,表現為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害怕死亡。總體來看,求生欲的作用和社會心理的發展是人們越老越怕死的根本原因。
參考資料:
《遺傳心理學》
-
6 # 迴歸大自然66
葉落歸根
葉落是要歸根的。年輕的時候追夢,喜歡離開家鄉,去更遠的地方闖一闖…年齡大了,明白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終究還是一個人'走',越來越思念家鄉的父母,思念親人,思念出生的地方。
年輕的時候,剛剛畢業,終於走出象牙塔,覺得世界那麼大,我一定要去看看。許許多多人,不顧父母的反對,選擇了去北上廣大城市,有的人選擇去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闖一闖'希望拼出一番事業,擁有自己的天地。有的人留在了異國他鄉,有的人選擇了定居自己闖蕩的城市,有的人選擇了遠嫁他鄉…有了孩子,有了家庭,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齡大了,不生病還好,一生病不在一個城市還要來回顛簸去照顧年邁的父母,就有點兒力不從心了。《論語.里仁》裡說‘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孝敬父母,自己的事業也要顧得上,離父母近還好遠了就很難都照顧到。現在疾病這麼多,周圍同學,同事,朋友有的父母癌症去世了以後,忽然感覺親情的重要性。特別是有的人父母不在了,忽然特別思念家鄉,媽在,家在。有的人,母親不在了,忽然感覺家裡空空的,有父母,在父母眼裡,孩子不管多大,永遠都是孩子。我有八個爺爺,七個都是當兵以後留在了各個城市,年齡大了大部分都回家修墳了,希望長眠在從小長大的地方,永遠陪伴自己的父母。
年齡大了,更注重親情,捨不得離開這些親人,有時候是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對親人有深深的牽掛
,並不是怕‘死’本身。割捨不下深深的親情。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五:葉落歸根,來時無口。有葉落歸根一說。
葉落歸根,樹葉從樹根生髮出來,凋落後最終還是回到樹根。一般就多指的是作客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自己的故鄉。
步入老年,有個老闆伴陪著就是一種清福。當一個人安靜時,生活裡許多場景會歷歷在目,生活依舊在繼續,但過去生活裡剩下許多美好的回憶。老年生活幸福還好,感覺不幸福的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大部分人內心深處藏著對老家的眷戀。有的人回的得去老家,有的人由於各種原因回不去。能回去的會選擇回到家鄉,平時跟一起長大的發小聊聊天,一起回憶兒時的夢,聊聊自己這輩子的開心事。一起曬曬太陽都覺得是幸福的。我的奶奶八十多歲了,有時候看她在院子裡發呆,問她問啥發呆,她說‘看著一起長大的玩伴一個個走了,心裡不是滋味’,每天陪她曬太陽的越來越少,不過奶奶大部分還是很開心,孫子,孫女們離得不遠,都是縣城或者市裡,一兩個小時的車程,經常回來看她。她天天盼著週末,節假日。
父母年齡大了,只要有時間多回家陪陪他們。他們不需要我們給很多錢,不需要帶他們周遊世界,但他們會想念在外的孩子,需要陪伴。常回家看看,要不就接到身邊。在親情這件事上,不能留遺憾
回覆列表
年紀大了,未了的事太多了,牽掛的太多了,所以怕死了,就像我,以前從來不怕死的,還想著早死早解脫,自從有了兒子我就變了,萬一我有什麼不測,他一個人多孤單無助,誰來照顧他,死有何懼,只不過是放不下而已!
年紀越來越大,經歷的多了,看的透了,看破了人情世故,才會越來越懷念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無憂無慮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年紀大了,父母可能也已離去,只有故鄉才有家的味道,有我們最美好的童年。
現在我雖是阿姨的容貌,卻還有個少女心,但是思鄉的感覺也是越來越強烈,總是夢到父母在農田裡做事,我在地頭捉螞蚱,玩各種小遊戲的那段時光,尤其是結婚後這兩年,不能說是天天吧,但是是常常,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年紀越大越思鄉了!
這思的哪裡是鄉,分明是人,具體的來說,是美好回憶的封存,你回到家鄉自然封印就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