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者新夜話
-
2 # 宸175863
道德一詞是現在的說法,在中國古代,“道”和“德”各有其獨立的概念。現在的道德基本意義是中國古代“德”的意思。《道德經》其實就是道經和德經的統稱,只不過後來慢慢把道德演變成了徳的概念。
“道”是中國古代把自然規律,符合人類社會和諧共處的社會秩序等的統稱。他無所不包,不所不容,所以《道德經》中才說“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說道可以描述,但他不是一般我們意義上說的道。因為包羅永珍所以才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道。
“德”是德行,一般是指人和人,人和家,人和國,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的行為符合道的要求。如一個人如果孝順父母,尊老愛幼,忠誠,講誠信,於人為善等等這些,這個人就是德行好。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家,一個國用來管理統治人的制度符合道的要求就是德治。今天我們講的道德主要是說的德。
道是規律、規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德是操手,是行為,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明的進步而有所變化的,但基本的符合道的要求是不可能變的。
-
3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中國有”中、止、道“這三個博大精深深的字,每個字的內容可以代表中華優秀文化的內容,道的造字法就是道的意思。
-
4 # 小播讀書
道德,可以有多種完全不同維度的解釋。這裡我從古代東西方哲學思想,以及現代思想家大衛·休謨對於道德的論述來談談這個“道”。
在東方,道家哲學思想中,道是指萬事萬物的本原和規律。道家創始人和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經》中有著名的論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道家思想認為,既然有萬物,必有萬物之所從生者,這個“者”,就是“道”,因此得名“道家”。意思是在萬物的有是從“無”而來的,也就是從無生有。“道生一”這裡所說的“一”是指“有”。說“道生一”等於說“有”生於“無”。所以,道是萬物本原。
在西方,道德的起源要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他認為“道德即知識”。道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倫理哲學的核心觀點,他認為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人們只有擺脫物慾的誘惑和後天經驗的侷限,才能獲得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這些美德。蘇格拉底將善作為人生的最高目的,認為那才是高尚且有意義的的生活。
他認為人都是向善的,不可能自願從惡,有些人之所以作惡,就是沒有關於道德的正確知識。蘇格拉底倫理哲學中,特別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倫理道德要由理智來決定,因此也稱之為理性主義的思想,而這種理性主義的思想,為以後西方科學思想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為什麼道德即是知識,一個人有道德就必須有知識呢?
有一天蘇格拉底問一個路人,道德究竟是什麼?那人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蘇格拉底反問:為什麼和敵人作戰時,我軍的將軍卻千方百計去欺騙敵人呢?那人回答,欺騙敵人是道德的,而欺騙自己人才不道德。蘇格拉底又追問:“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是道德的。於是,蘇格拉底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那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呢?那人恍然大悟說: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做道德的人,就需要有關於道德的知識。蘇格拉底露才出了滿意的微笑。而後來的英國大哲學家大衛·休謨在《道德原理研究》一書中,對道德的起源進行了精彩的論證和闡述。簡單來說道德是起源於“有用性”,這個有用並不是對自己有用,而是對大家和社會有用,他是怎麼論述的?
在當前社會環境中,仁愛和正義都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但為什麼我們會這麼認為呢?首先,與仁愛相關的一些道德品質,比如厚道、仁慈、有愛心、感恩、友好、富有同情心等等,這些品質為什麼會得到人們普遍的讚許和歡迎?伯里克利是古希臘雅典偉大的政治家和統帥,在他臨終時,人們圍在他的身邊,開始歌頌他的偉大成就,他所取得的勝利,以及他對國家長期的治理的功績。但這位瀕臨離世的英雄聽到了這些讚美之後,卻大聲喊道:你們對那些以帶來財富為主的庸俗的成就談的太多了,卻忘記了一項對我來說最輝煌的讚美,那就是:沒有一個公民是因為我的過失而去世的。顯然,相比於他驕人的戰績,他更在乎的是對民眾的仁愛之情。
所以,當我們對任何仁愛慈善的人表達讚揚的時候,也就是說他給我們帶來了某種幸福和滿足,使我們受益,作者稱之為仁愛所帶來的“效用”。因為仁愛有益於大家,所以大家覺得仁愛的品質是好的。因此,對一切道德的評判,主要看它是否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了效用。這種讓他人受益的行為和品質,正是道德之所以受到讚揚和歡迎的一個根源。
仁愛和慈善的品質,因為它們對社會有益,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和讚美,是一種普遍認為的社會美德。同樣的道理,正義的產生,也是基於正義對社會有益,所以正義才會普遍受到歡迎和讚美。所以不管是仁愛和正義,還是其他所有道德品質,都是源於它們對社會和他人帶來了效用,從而得到了人們的讚美和歡迎。因此,道德並非源自簡單的理性或者情感,而是源於有用性。
-
5 # 海濤265829633
簡單點說,道就是自然規律,人做事必須遵循自然規律
德就是善待自己周圍的人與自己遇到的事情,遵紀守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6 # Lxs劍與血
道指的是規則,就好象劃好了一條道一條道一樣,大家都按劃好的道行事,不要越道行事。德就是修行,修為、或修養。光有道(規則)不行,還必須要有自覺遵守規則的修養。
-
7 # Lxs劍與血
道指的是規則,就好象劃好了一條道一條道一樣,大家都按劃好的道行事,不要越道行事。德就是修行,修為、或修養。光有道(規則)不行,還必須要有自覺遵守規則的修養。
-
8 # 夢仙曲
答:要知“道德”之《道》是麼什意思,首先要領悟出《道德經》中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恆名”的奧妙內涵,道可道,指陰陽兩性核心之道。非常道,指日月起落規律不變的道。有了道的來由和天理,就知《德》是道上行走的核心之名,有日月之別。就知《經》是道有規範性和德有規律忙的經過中形成了變與不變的邏輯。
有了天理之道,古人引用到人類人文中的倫理中,規範出人道遵循的文明規則,識別出人有一天的晝夜作與息的生活之道,視月有上半和下半之分與合圓之道,年有四季冷熱變化之道。一世有生死之道,子孫有生生不息之道。對社會而言有和與亂之道,對朝代而音有興與亡之道,對統治者而言有明與昏之道。對宗教而言有正與邪之道。對偉大中華民族需要走復興的光明大道,向光明就要樹德立核心,有陰陽兩性為日月同輝的信仰觀念,就有和平統一的理性歸屬的認知,就有人間《正》道是滄桑,道德仁義禮貞信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彰顯與展現。這就是以中國夢的道德和平理念對問答中的道德之道的意思有全新的見解和說明。
-
9 # 半窗秋色
所謂道,指的是順應天意,符合邏輯的行為規範,是知道人們前進的之路明燈,是保證天下有序執行的智慧結晶。是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
10 # 青雲帶你飛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
只有一個方向的路,叫做道。出現分叉路,叫做岐。丁字路口,叫做巨旁,有四條十字路口,則叫衢。有五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康。六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莊。七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劇驂,八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崇期。崇期的意思就是四條路相交,路口特別多。崇,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滿其上如共期也。有九個方向的路口,叫做達。達的繁體字是逹,逹同馗。
《說文》:道,所行道也。
所行道也,從辵(chuò)從首。從辵首。乍行乍止也。首者,行所達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為道理。亦為引道。
道的本意,就是指道路。老子用形而下的路,引申為形而上的道理,有兩個原因,一,道只有一個方向,沒有分叉。二,道字,有一個走走停停又不停的四下張望的行路人在趕路的意象。引申為形而上的最終極最根本的道理,指的是尚未分叉過的路,也就是一。所以道德經裡面,道有些語境中,可以和一互稱。用這個沒有分叉的路,來指引那些走走停停不停張望的趕路人,則會使得他們不會因為岔路口太多而迷失方向。
對於一個趕路人來說,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
道的含義總的來說可以歸為三重。
常道。道生無,無生有,有生萬物。萬物即宇宙,自然。常道,為第一因,永恆不變。
天道。指天地萬物的規律。例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一句中的天道,即為此意。很多人把道,理解為自然規律,宇宙法則,他們所理解的道,實際上指的是天道。單純強調道的宇宙法則自然規律的一面,則會丟失其他的兩層含義。
德道。指人與道的關係。書中講人“事道”“有道”“得道”“無道”“不道”等,皆為此意。
-
11 # 智慧的禮物
看了一些回答,可以修仙去了。
道指的是道路,合起來就是道德的路。是能給別人看得到的一種善意行為。比如你看到有人天天給希望小學捐錢,你說,這人是道德高尚的。可是從沒有人說,我天天精神支援希望小學是道德高尚的。
所以現代人說,道德是形式主義的根源之一。
因為道德排斥道德以外的任何事,且具有隨大流性,人多的就叫道德。你不在道德上走,不跟隨大家,那你就是不道德的。比如拆遷,一百人不走,叫補償不合理。一個人不搬,叫釘子戶,叫阻礙社會進步。
所以,道,就是一個群體走的一種道路的意思。
-
12 #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道是社會公認的、社會之路的最好的走法。雖然不同時代,有不同側重甚至偏頗但是總的走向是一致的、進步的。德是在所說的道上的善舉或低一個層級的約定俗成的規則,以避免迷失方向甚至相互踐踏。道和德既有區別也有聯絡缺一不可,道確定了"走勢″,德確定了注意"事項″或為道的寬、平、直、遠而弘揚的獻身精神。這裡提示一下,西式文化的制度型,缺少道德支撐,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理想境界。我們不能反對法制,應該是反對缺了人味的法制。
-
13 # 聖劍17
道德一般可以認為法和度的有機存在!這裡有機存在體現者就是人性。離開了人性,所謂的道德無意義。
道是人們人生的生存規律性體現,道是世間一切法在人心性中的存在和期盼。度是人類可以理解和使用法範圍邊線。
人類生存與地球表面環境,地球的表面環境贏得生存為之道。生存的更好為之道。
道為本心本性的行為釋放。人類具有昨天的遺傳存在,以及人類文化建設的社會存在。這些存在超越了自然存在,人性的存在逐漸改造自然的存在也為之道。這個道就是更大範疇的社會行為的道了!看看今天,人類的行為發愁,那麼人類的道在延伸,在拓寬。可是人性的要求那就是德,德也反應為社會道德的主體文化和精神體現了,德具有了道行人性的表示,具有在自心的作用下人心趨勢的走向選擇的人性理念。道德總體來說具有意識能力終極平等的理念,也會發展為萬物平等的理念,也會發展成萬物之間和諧共存的理念!道啊!非常道,是人性的道,是人性永恆道,是人性人生德的感召。。。。
你可以把道擴充套件到整個宇宙,人類在其中傲遊,為之道。
-
14 # 中自然
"一、道,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由此可見,道是宇宙最基本的物質存在。道的存在是均勻的物質存在,我們所處的時空就是道的存在,所以道也彼稱為天道。天即是道,道即是天,故有見天如見道之說"。(以上文字抄錄於《解析<道德經﹥》的<概論﹥的1一一2頁)。
-
15 # 哇系奕靜
道,在人是思維,就是意識,因為思維決定行為決定人生道路。
為什麼沒有一個恆定的道能形容?因為每個人的天賦本真不一樣,思維能力有區別,“大道甚夷”沒有兩個人完全相同的道。
但目的能一樣,“就有道而正焉”:大道為公之下的行為是正道。這個目標並不虛妄,簡單點表述就是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政治經濟不是分立的,經濟問題等於政治問題,這是立場和心在人道與否的問題。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本真,本心需要決定你的思維能力,決定你的行為和社會責任的當擔。修身修真是去掉外境價值觀的纏縛,反思自照找出本性本心。有自知之明後,才知事有可為有不可為,這是每個人生活上的無為而為。決策者的無為而為,是在知己後能識人善任,各位上各人依本性天賦而行這叫無為而治。
道在物而言,並不是原本的生長規律和軌跡這麼簡單。如果有人去改變物的生長環境條件,這種情況下的生長也屬於道。所以域中四大、人居其一。
人道,人定治合,所以道德經反覆說怎麼思維怎麼操作怎麼取勢。
-
16 # 呵呵說吧
一己之談,供參考。
“道德”,向來都是“合乎人心”的。一般的來說,有道德的人,是高尚的,令人敬仰的。提到“敬仰”,就需要具有“道德”的人,不會被“出醜”,這就說明,具有“道德”的人,不僅要有良好的“德行”,還需要具備“智慧”,有“道”。
古話有“順天應人”一說,也是這個道理。如果說有“德”者與人無害,如同“老學究”、“書呆子”,自己已經有自己的“道德標準”,並且是嚴格的要求自己,但能否“水利萬物”、“與人為善”,就需要有“順天”的考量,能否有“道”。
記得小時候有個文章,寫的是學子路遇強盜,與強盜論理被害的分析。學子的道德強盜不接受,反而傷及學子性命,就是沒按照當時的“道”行事。相反,如果學子能使強盜“向善”,那又是另外一種說法。同樣是一個方法,使用的不當,不能“因時、因地、因人”而變化,就會有“不利”。
“道德”必定是“利己利他”,否則不會讓人主動“向善”。人類社會,自己的“德行”在他人眼中,自有一個結論,但是如果說到“高尚”,而不是“偽善”、“書呆子”,就必須“順天”,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方向,做“順天應人”的事情,才會使人“尊敬”、受人“敬仰”。
最後,還是以一句古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有“道德”者對自己對時代的判斷,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否符合“道”,只能待“實踐”檢驗。
-
17 # 自娛自樂知
道是我們俗人很難能體驗的一種東西,說它是什麼其實都不對。因為我們從來沒體驗過,就從來沒喝過可樂的人,人怎麼跟他說可樂是什麼味道,他理解你說的味道,只有讓他嘗一嘗,他就頓悟說“哦,這就是可樂呀”。我現在打個比方:道就好比水,德就好比裝水的容器碗,杯,缸。容器越大德就越大,能量就越大,辦事就越容易。我就說這些了,道究竟是什麼只有自己去體悟才能明白,去喝可樂吧!
回覆列表
【許多年前,老子說了一句話,燙到了我們的靈魂:
一一道是寂靜的,澄清不雜的。……一出一動,萬物都隨其後。沒有形狀可看,沒有聲音可聽,但在無形中,似乎又有實體存在,在無聲中,似乎又有聲相和。】
道,其實是一個時代群體的"潛規則”,是群體心裡的一把戒尺。
近日有聞,日本媒體曝曬一一羽壇名將桃田賢鬥和福島由紀,在國家訓練中心,兩人私會房間,至次日凌晨分開。民眾認為,國家訓練中心,是用納稅人錢建設的,運動員訓練也花的是納稅人的錢。用大眾的錢買"私情",紮了納稅人的心。
如此,社會之“道"的那根無形的底線被觸碰了。兩人低下了頭,向公眾致歉了!他們要用丹麥賽場洗白自己,用冠軍答謝日本民眾,挽回丟失的情面。
鼓掌!這就是"道"的力量。儘管無形,卻如網,網著我們的行為。一旦觸網,顏面失掉了,公信折損。
人,只要不無恥,臉還在,德性就在。"道"就有用,也會照亮你前行的路。
日本民眾,守護社會之道的執著與熱情,我們除了點,還能說點什麼嗎?
起碼,我們該回應一下許多年前的莊子啊,我們強大了,我們的大"道"在路上。儘管,我們屢破底線,可我們有自醒的能力。不會睡過站,忘了道,缺了德。
我們不會無恥的去玷汙了群體的“潛規則"的。守住了“道”,Sunny才會照進來。我們共有的巢,才會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