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酒窩La媽
-
2 # 莊勝男
教育是人類最大話題之一,是人類滿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以後,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其他動物則不需要這樣,所以,教育是高階動物要面對的高階問題。具體的就說咱們吧,中國以外的心目前就先不去操它了!我們目前的教育最大的背景就是獨生子女問題,而獨生子女這個政策的出臺基本上是和改革開放同步的,這就形成了一個有史以來最令人不知所措的新形勢:改革開放讓老百姓越來越有錢了,但是,國家卻不讓你多生孩子了。我認為,當下所有的和教育有關的問題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所有脫離這個時代背景的討論都將是盲人摸象。本來,華人在教育後代的問題上是有悠久歷史和傳統的,傳統式的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給孩子立規矩,而且是早立,不能晚立,但是這個傳統在大戶人家和升斗小民之間,是有些內容上和具體做法上的不同的,大戶人家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系統精緻,具體要求也更嚴格,張愛玲回憶她小時候,說過當時的家長對女孩子說話的口吻和內容都有明確的要求,比如,你不可以形容自己很開心時說“快活”這個詞兒,因為大人認為這個詞兒有些下流。小老百姓就稍微粗糙一些,並不太在意這些細節,即便這樣,小老百姓家的孩子也的守一定的規矩,比如,大人說話時不要插嘴,和長輩說話要恭敬,等等等等吧,大戶人家小戶人家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必要時揍孩子,好多孩子都是被揍大的,很少聽說那個孩子被父母揍的要跳樓尋死或者倒過手來和父母死磕,姜文回憶他小時候,有一次他母親半夜都不讓他睡覺,一邊揍他一邊問他知道自己錯哪兒了嗎,不過,現在這個揍孩子的傳統基本沒有了,注意,我說的是基本沒有,沒說絕對沒有,至少,揍孩子不是主流方式了。那麼我們現在託改革開放的福,越來越有錢了,又基本只有一個孩子,是不是我們就更應該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聽起來這應該是必然結果,因為,誰都知道,培養三個孩子的條件用來培養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成長的基礎是多麼得優越,呵呵,對不起,結果是令人失望的,獨生子女成才率極低,除了人格單一,基本上都是巨嬰。對於這個結果,我的看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我們這一代做父母的,沒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這裡,物質條件和人民幣已經不起好作用了,為什麼沒有能力,和你對生活,尤其對幸福的理解有直接關係,絕大多數人對幸福的理解就是一句話:好活就行了(好活是山西土話,意思為享福),父母對幸福的理解既然是好活,享福就完了,這樣的話,你去想一想,他家裡那些錢去養活一個孩子,會怎麼對待這個孩子,無非不過就是玩了命的寵這個孩子,讓這個孩子在家裡做小皇帝,敞開了給這個孩子花錢就完了,毫無任何實質的原則可言,幸福就是好活唄,我見過有一個當奶奶的,孫子和一個小女孩發生衝突了,小女孩吃了虧就把她媽媽找來理論,那個奶奶當時就急了,“嗷”的一聲就要上去和對方拼命。截短截說吧,教育首先和一個民族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有直接關係,既然你認為幸福就應該是好活,就應該是享福,那就不要怪孩子被培養成熊孩子,不要怪孩子不讓玩手機就跳樓,不要怪孩子敢對父母動刀子,姜文馬未都小時候被父母揍成那樣,也沒有過對父母動刀子的想法,反而在父母的晚年,都做了大孝子!
-
3 # 張雲頔111
家庭經濟條件決定孩子的起步,就是這樣!只有中產階級才會困惑,因為想去上層階級。上層階級不需要,底層階級也不需要!!
-
4 # 南山居士168
關於養孩子到底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回答。首先窮和富的概念就不好界定,比如給孩子買件衣服花200塊多不多,如果孩子父母收入不高,花200塊買件衣服那就算富養了,可如果孩子的父母是億萬富翁,那就算是窮養了。再說了如果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從物質上儘量滿足,儘管父母還在苟且,那就算是富養的話,那大部分孩子應該都算是窮養了,因為大部分孩子的需求總有得不到滿足的情況。所以我認為討論窮養和富都沒有意義。我們大家所講的窮養和富養大都考慮的是物質層面的東西。我想在孩子成長階段基本的物質條件起碼要滿足。如果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那一定會給自己幼小的心靈造成創傷,形成自卑的陰影,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比如當年雲南大學的馬加爵,在小時候連鞋子都沒的穿,受同學們的嘲笑。一直生活在自閉的夾縫中。這種陰影成為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好的父母過分的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這樣也會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物質的滿足畢竟是外在性的東西。一個人真正的強大應該是內心的滿足,應該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有一句話說得好,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還不如孩子有教養。所以應該從小教育孩子好好做人,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修養。讓孩子在社會財富的天平上不斷增加自己的重量,在社會發展的座標上不斷增加自己存在的數值。至於到底是窮養好和富養好,我想還是有教養好。
-
5 # 範晨星
同意樓主觀點,與其討論窮養富養,不如孩子有教養。正像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何所謂窮養何所謂富養?其實真正的富養並不是用金錢上的一味滿,並不是錦衣玉食,豪車別墅,而是一種見識,一種閱山閱水的見識,一種知書達禮的教養!那麼怎麼做呢?我覺得還是需要多讀書養成閱讀的習慣,書籍會豐富人們的思想,再有多出去走走,不管到哪兒帶上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風土民情等有自己的看法,正所謂見識,只有這樣才能落落大方,處事得體。
-
6 # 靜遙遠的星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出生在福窩裡,是家裡所有人的寶,冷不著,餓不著,出門都有人護著,心疼著,要什麼就有什麼,嬌生慣養著。
關於窮養與富養,我是這樣認為的,孩子出生在哪種家庭,都是大人的希望和美好的延續,窮養孩子,不是你沒有錢,而是從小讓孩子得到磨礪,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
富養的孩子從經濟條件來看,無比優越,接觸的東西比較多,眼界開闊,但是富養的孩子大多比較驕傲,所以從小多學習禮儀,知道謙卑和感恩。
說實話,無論窮養,富養都要教會他,首先懂得感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依賴,學會承擔,教他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誠實而有理想,做個品學兼優又有教養的好孩子。
-
7 # 博越多才的清晨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就講個故事吧。 我們村有一家,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嬌生慣養,二兒子歌舞昇平,就小兒子,最不受待見,吃苦受累全是他的,就連結婚,都還是裸婚,沒房沒車。後來老兩口病了,大兒子家不讓去,二兒子家一聽說病了,只能躺床上伺候著,直接就把電話掛了。只有小兒子願意辭職回家種地照顧他們。照顧了十幾年。現如今呢,大兒子因為跟他兒子吵架心臟病突發去世了,二兒子家的兩個小子游手好閒,可自在。小兒子呢,一兒一女都考上了名牌大學,出來找了份好工作,把他們老兩口接到了城市裡享清福去了。小兒子窮嗎?小兒子富嗎?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
8 # 中小學學霸秘籍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
當我們說窮養時,真正說的是什麼?
說的是,透過窮養讓孩子從小培養一種勤儉樸素,獨立成長的精神,
不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嬌生慣養,而是能獨自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大小挫折。
而我們談富養,就是讓孩子從小不為金錢所累,能夠有機會接觸到更好的教育,更寬廣的視野,更豐富的世界,
從而,長大以後才不會目光短淺,為人欺騙,斤斤計較。
所以說,窮養的核心是獨立,富養的核心是見識,這兩者和教養又有什麼矛盾的呢?
天底下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立,有見識,有教養。
這三種品質,缺一不可,但得到的方式卻有不同。
也許窮養確實可以養出勤儉獨立的孩子,富養可以養出見多識廣的孩子,
無論窮養,還是富養,家長的教養,都不可缺少!
這或許是樓主想問的吧?
-
9 # 黃豆媽媽育兒
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我覺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管現實生活中還是影視作品中,那些紈絝子弟都是男孩。一般都是家裡很有錢,上一輩或者上幾輩打下了基業,生出的後代卻花天酒地,不務正業。什麼官二代,富二代,就是說的這些人。很少有聽說哪個富家女有什麼負面新聞,基本上女孩出現都是什麼大家閨秀,富門名媛。我覺得男孩更加大男子主義,更多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且心態更加隨意。溫飽思淫慾,有錢了,就會想柴米油鹽以外的事。而女孩心態不那麼開放,更加矜持,心思細膩,很多時候都會替別人著想。生活富足的話,女孩們想的可能是自我素質的提升,比如學個畫畫,跳個舞,參加高級別宴會,經常旅遊等。這就增加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提升了內在修養。
不管窮養富養,起決定作用的人還是養的那個人,也就是家長。家長自己行為端正,思想健康,不管用何種方法,我相信他教育出來的孩子都不錯。相反,家長自己行為惡劣,思想齷蹉,孩子整天浸泡在爾虞我詐,充滿著負面資訊的環境中,用什麼方法教育,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窮養富養,最重要的還是教養。樹不修不直,一方面給它Sunny雨露,另一方面又要堅決剪去不好的枝葉。家長自身過硬,孩子以你為榜樣,引導孩子從小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不管怎麼養,孩子都會有好的教養。
回覆列表
是的,我最討厭的就是平時閒話多,說說這說說那,沒有一點行動的人,窮養跟富養很重要嗎?有錢你就富養、沒錢就窮養,有些人不會自己窮也要跟風學人家富養吧……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獨特之處,與其浪費時間討論這些問題,還不說多看些育兒書讓自己的孩子更有教養,社會、朋友、工作一直認可的都是有教養的人,有教養是一輩子都不會用完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