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苑醫堂zjg

    有關經絡的問題,爭論了幾千年,討論了幾千年,特別是現代醫學比較發達的今天,更有人站出來否定人體的經絡,原因是現代儀器裝置無法檢測到經絡。其實有關經絡問題,巜內經》已說得明明白白,何為經絡?經絡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這裡的經脈意指人體的經和脈,是兩個不同的物質,中醫指脈就是西醫所稱血管,中醫人體的脈(血管)分為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就是西醫所指的主動脈和主靜脈,絡脈的脈就是微毛細血管。那麼經又是什麼呢,經分為兩部分,一是附於十二脈和八脈上的連線各臟腑器官的主經和附於微毛細血管上的絡經,這些奇經現代醫學認為非常神密和奇怪,就命名為“神經”,其實現代醫學早已承認了中醫的經絡,只是巧用了神經一詞替代了。如同中醫的血脈被血管所替代。二是在人體血脈(血管)外和神經間另附著了一種物質叫經,它把血脈(血管)與神經緊密的粘合在一起,其作用主要是為人體各臟腑器官提供營養物質和精氣供養,以營養神經和脈絡,確保各器官和臟腑的正常執行,所以傳統醫學所指經絡不是一個抽象的物質,祂是把經,脈、絡和系統的附著物緊密聯絡起來,總稱為經絡,如果抽象的,簡單的去看對經絡是不可取的,要完完整整的理解“內經”對經絡的描述。

  • 2 # 我心自在無礙

    經絡並不是血管,不過在內經形成之前,是採用經脈的說法的,只是內經把脈定為血脈,於是經絡這個名稱也隨之確立,顯然,經絡並不等於血管。

    如果大家去了解針灸的針刺穴位過程就會證明這個事情

    大部分針刺穴位的時候並不會出血,除非有些病情需要,不然都是如此。例如《黃帝內經》中《素問·刺腰篇》提到的要治療陰陽不調引起的腰痛,其中有一項治療腰痛引起的“中熱而喘”,要”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即刺委中穴出血。那麼由此證明穴位在面板淺表並沒有到血管位置,也因此正常針灸並不會刺到血管甚至因為針一般都比較小,並沒有弄破毛細血管且對面板中細胞的造成的擠壓還不足以使之滲血。而神奇的是針灸認為得到效果是要得氣,也就是要有酸、麻、脹、重感。我看到個人自述自刺足三里的體會,很能證明。

    很顯然,經絡並不是血管,這是要明確的。

    祝總驤利用電激發下的機械探測法、面板電阻抗測試法、叩擊聲音探測法證明了經絡的存在,並且有了如下發現:

    第一,用上述3種方法測出的胃經在小腿上的實驗經脈線和《內經》中的描述一樣,具有2條而不是目前常用的經絡圖上所記載的1條線。這2條線在膝下3寸之處會合成為一個點,這個點就是著名的長壽保健穴位——“足三里”所在處,也只有1毫米寬度。

    第二,在胸部的胃經循行到乳頭中點下的乳根穴,呈折線循行到胸部近中線,然後繼續平行而下,這條實驗經脈線的循行路線竟然也和古典圖譜及銅人模型標記吻合。

    第三,經過胸部的其他3條經脈(脾經、腎經和任脈)的實驗線也同樣和銅人圖吻合。因此,對於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能夠這樣精確地測繪出如此複雜的經絡循行圖,確實令後人感到震驚和欽佩。

    近年臨床和基礎研究證實,經絡主要和神經、微迴圈有關,如:

    ①經絡的逐級分佈和迴圈、神經系統一樣,經絡的上行、下行猶如迴圈系統的動脈、靜脈和神經系統的傳入、傳出。

    ②離斷動物的對應神經,刺激穴位、經絡的效應就消失了;臨床外周神經完全離斷或脊髓完全損傷針灸也不能得氣。

    ④解剖學證實穴位幾均有神經分佈;經絡多與神經並行。

    但是經絡又有別於神經系統:

    第一,經絡與神經的傳導速度不同。我們知道,神經的傳導速度是每秒鐘100米。經絡呢,每秒鐘只有幾個到十幾個釐米。經常扎針的人知道,扎針的時候有兩種傳導性的針感,一種是快的,像閃電一樣,這種針感就是針尖刺中神經幹的時候出現的。另一種是慢的,這種針感就是刺中經絡出現的。

    第二,經絡和神經傳導的路線不同,經絡在人體的分佈與神經的分佈也不同。舉個例子,胃經起於眼睛的下方,經過臉部、頸部、胸部、腹部、腿,一直到第二個腳趾。這條經絡又從鎖骨上窩進入胸腔和腹腔,與脾和胃相聯絡。當你刺激第二個腳趾的穴位時,會有一種傳導性感覺,從刺激點開始,經過腿、腹部、胸部、脖子到頭臉部位。這樣的傳導路線,顯然跟神經傳導的路線不同。

    第三,經絡與神經傳導的方向不同。神經是單向傳導,經絡是雙向傳導。可以舉胃經這個例子,比如刺激胃經膝關節下足三里穴,其針感既可以向第二個腳趾傳導,又可以向膝關節以上部位傳導。而神經只向下傳導。

    第四,經絡與神經的可阻滯性不同。所謂可阻滯性,說的是傳導性的感覺可以被某一種因素影響而停止前進。比如在經絡循經線上加上每平方釐米300~500克的重量,循經感傳就停止了,而疼痛的感覺卻不會停止。又比如在經絡線上敷一個冰袋使身體區域性降溫,當冰袋下的組織溫度降到22℃左右的時候,經絡感傳就被阻斷,而外周神經傳導要在10℃左右的時候才被阻斷,兩者相差12℃。

    這些都說明,經絡並不是神經。

    事實存在,且可以感覺到,但是和現有已知神經系統和血管系統有明顯區別,其原理需要更多的實驗證明,但是其存在和作用卻是不容置疑的。

  • 3 # 北京中醫胡說

    好好學習學習《黃帝內經》,別把老祖宗的臉丟盡了,裡面說的很清楚,只是說這話的人忒二,忒沒智慧,讀不懂或者說沒有讀出來而已。

  • 4 # 郭毅勃

    關於經絡,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兩者缺一不可。

    經絡是人體中氣的通路。具體解釋可以看我的系列影片。

    有血管的地方必然有經絡,但是有經絡的地方未必有血管。

    這是因為,血管與其它組織器官間總是有間隙,這部分間隙就是經絡。

    中醫中的把脈,不僅僅能感知到血管的情況,還能感知到經絡中氣的狀態。

  • 5 # 馬友明79

    古代經絡概念包括虛實兩部分,實的部分就是指神經和血管,是解剖上存在的且可見的部分,《內經》對這部分早有描述;虛的部分就是現代所說的經絡,宋代王維一把經絡刻在銅人身上,是大宋官方承認且公佈的標準經絡穴點陣圖,此經絡穴點陣圖一直流傳至今。

    經絡雖然包括虛實兩部分,但目前臨床應用為“虛”的那部分,雖然這部分經絡解剖上不存在,但是功能強大,只要掌握其中的奧秘臨床應用可以治療大部分慢性疾病和部分急性疾病。例如:青少年脊柱側彎,原發性偏頭痛和各種痛症,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多種五官科疾病,多種婦產科疾病,多種面板疾病等等。只要掌握其中的規律,臨床可以做到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如果沒有掌握其中的規律,往往束手無策,被迫轉換為西醫的思維。

    掌握經絡的理論和應用,是臨床中醫的基本功,否則就是大騙子。經絡應用的熟練程度和技巧掌握,決定的醫生的能力和水平。

  • 6 # superstar007

    其實《黃帝內經》就寫了經絡肉眼可見、可度量: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

    證明《黃帝內經》的經絡其實就是現代說的血管,“血管”二字也比“經絡”二字對該物描述得更準確,這點不必苛求作者,比《黃帝內經》更早出更靠譜的中國醫書《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也說經絡,但是不會像《黃帝內經》有這麼多牽強附會的文學創作,如把11經脈加成12經脈,以牽強附會自己的天人合一理論:

    ……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1]

    《黃帝內經》又認為血管的跳動是氣所導致,其實是心臟伸縮供血導致的壓力變化,把脈把的也是這種壓力變化,心臟如果不跳了,自然就把不出來了。而且經絡如果不是血管,那為什麼黃帝到現代的約四千多年來中國古代主流醫學都不提及肉眼明顯可見的血管?[15]知道血管在醫學上就很重要,大部分為了避免胃酸等的干擾直接注入體內的藥是注射到血管裡的。做手術也要儘量避免切開動脈,尤其是大動脈,否則病人容易大出血而死,而古代醫學又未發明輸血,也不知道不同的血型有的互相排斥,即使是健康人的血,輸進去也可能會死人。

    黃帝內經記載:黃帝問曰: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也。

    帝曰:經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

    帝曰:絡之陰陽,亦應其經乎?

    岐伯曰: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也。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此皆常色,謂之無病。五色具見者,謂之寒熱。

    帝曰:善。

    黃帝內經其《靈樞•經脈》稱:“經脈十二者,伏行於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

  • 7 # 觀上靈雲

    經絡,恐怕極少數人才能回答,哪怕他是老中醫。

    經絡,只有修者才知道,他人則是透過修者的描述才知道,因為信修者,所以信經絡。

    兩隻手心相對,慢慢的反覆拉伸,手心會感覺熱,而且會有類似彈力球一樣的感覺,這個時候會感覺到手心有一個點發癢甚至會疼,這個點就是勞宮穴,繼續修,還會有很多的穴位出現。

    繼續修,會有熱線出現,猶如燒紅的鋼絲貼在面板上,這就是經絡,它透過各個穴位分佈在全身。

    繼續修,就會有氣泡從骨頭縫隙出來,跑到經絡中消失,骨頭縫周圍的各種疾病就會消失,哪怕是癌症也是如此,所以修者說這些氣泡就是病氣。

    ……

    為了解釋這些現象,無論是修者還是應用者都會給出不同的解釋,相同的解釋是說經絡是人體的通路,他能把有用的氣輸送到全身,把有害的氣從全身排出去。

    現代解刨學沒有從人體中發現經絡作為物質的存在,所以西方醫學從不承認經絡的存在,而是把它歸結為神學(中國叫玄)。

    有沒有經絡,只有修的人才知道,經絡是什麼,不修的人回答不出來,修者只是說:“不可說。”

    我是修者!

  • 8 # 相約在健康直播間

    經絡不是血管,經絡裡執行的是氣不是血液

    比較經絡系統、神經系統和血液迴圈系統就可以辨別出經絡即不是神經系統也不是血液迴圈系統。

    一、載體不同。

    *1、經絡屬於"無線傳輸",沒有載體,人活著經絡存在,氣絕身亡,人死了經絡消失,所以現代醫學在屍體上找不到經絡的存在。

    2、神經系統的載體是纖維神經細胞做載體。有型實心的載體。

    3、血液迴圈系統是以血管為載體,空心有型的,哪怕是微迴圈血管也是用細胞膜圈成的桶。

    二、中心不同,流向也不同。

    *1、經絡,24正經以臟腑為中心;

    流經方向:手三陰從胸沿臂內側到手指與手三陽相連線,手三陽到面,與足三陽相連線,足三陽到腳與足三陰相連線,足三陰沿腿內側入腹與手三陰相連線。

    2、神經系統以大腦為中心,沿脊髓向身體的四周呈放射性。

    3、血液迴圈系統以心臟為中心,向身體的四周呈放射性。

    三、迴路不同。

    *1.、經絡系統沒有迴路,只是按一定順序首尾連線呈封閉式。

    2、神經系統有迴路。

    手裡端著燙手的湯藥碗→傳導到大腦,→大腦命令不準扔,藥太貴,病號急用→反潰給雙手雙腳,三步並做兩步走,一個箭步送到患者身旁桌子上。

    3、血液迴圈系統有迴路。

    動脈血管是去路,靜脈血管是迴路。

    四、速度不同。

    *1、經絡系統氣的速度2-6cm/秒,24小時轉50周。

    2、神經系統速度最快,瞬間完成。

    3、血液迴圈系統速度也不慢,23秒鐘流遍全身。

    五、作用不同。

    *1、經絡系統是自愈力重要的組成部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經脈通,百病不侵;氣活病自愈。同時也是資訊傳遞通道,中藥歸經,走的是經脈,細胞給藥。

    2、神經系統同樣是資訊傳遞,是有線傳導,控制人的一大部分生理活動,有時是控制不了的,如脾病嚴重的,大腦神經想剎車,雙腿卻不聽指揮,繼續不停奔跑。

    3、血液迴圈系統的作用主要供應身體的細胞氧氣和營養,排出身體的垃圾和毒素。

    六、執行的物質不同。

    *1、經絡裡執行的是氣,是鈣離子,補鈣就是補經絡裡的氣。

    2、神經系統執行的以鈣離子為介質的資訊。

    3、血液迴圈系統執行的是血液。

    經絡執行的是氣血,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血液只有在血管裡執行,不可能在經絡裡執行的,經脈是無線的傳輸,血液無法通行。

  • 9 # 苦善禪根1

    又見論證經絡與血管。

    看到網友們的回答,有一部分說到點上,一部分離的就很遠。總體上來說,多以學問加邏輯推理,雖有對的部分,但總體還是不清楚,這就是中醫理論精髓最大的凝惑與迷茫。

    經絡古先賢說的很清楚,氣與血,氣血與血氣。能看見能丈量,分五色。都準確無誤,不過這是對高人(有“道"的境界的人〉而言的,普通人知道有就行,因沒達境界,氣是什麼:?血是什麼,氣血與血氣又都是什麼?說了你也不知,看見你也不識,讓人怎解釋?而且經絡氣脈它靈感運化,不是直觀的如血管,如神經,如筋骨,那麼僵硬呆板。古人說的十分清楚或多氣或多血,或多氣血或少氣血……。在人體內自然運化,先賢者已清楚的掌握其規律,即經絡。而今人氣進入鼻孔就不知去向了,還嚷著要看經絡可能嗎?現代醫學講呼吸系統,問氧氣進入鼻什麼時候與血液合一而執行?二氧化碳又在那兒進入呼吸道而排出?沒人答出!說肺為氣的交換之所,根本不能表達氣與血的關係。包括現代博士導師!難以言喻。歡迎評論中討論。

    而中醫理論不僅從氣入鼻,而且運全身都請的一清二楚。只是客官境界不做那個“道"念,故只是在凝惑質問。現代詞語解釋:普通人在三維空間,根本看不到四維空間的東西,只能感到神奇。

    不過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神經,血管筋骨都是經絡的載體,氣脈在它們間運化,所以古人說看的見,能尺量,這個很超前而且英明正確,是實在的人體科學,沒有半點虛構!

    這就是中醫之精華,一個懂"道“感知氣脈的人,他即使還不能完全感悟全部經脈,但對先賢的話可理解,言可聽懂,意可領悟。反之沒這個感悟,就只能按文索意,邏輯推理,或對或錯,自己也不清楚,真的放在那兒也未必認識。這就只是理論中醫,距真正的中醫內涵總差那麼一點,不盡人意。

    爭論,狡辯,高大上的文采,引經據典,都是枉然,只能各說各話。不過有“道痕"的人,一聽便知對否!勿言沒有定論,不但有,而且始終如一!

  • 10 #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承人

    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不應該問出這樣無知的問題。因為歷史上有記載的古人利用經絡治療疾病就上千年,我們現在要很好的利用人體經絡為人類的健康服務,不是每天在懷疑經絡的存在。我個人認為,這樣質疑確實沒有認何意義。

  • 11 # 三五斗

    經絡與血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有學者將這些聯絡統稱為血管與經絡的縱橫學說。

    從整個中醫理論體系來看,在經絡理論形成的同時,肯定有一對一的特定物質結果,那就是血管。經絡學說的形成,期初可能以血管為基礎(這裡需要更多的學術研究加以佐證),以陰陽五行為指導,然後加以抽象概括所發展演變而來。

    一、經絡學說在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作用來說經絡也就是血管。

    祖國醫學的經典理論文獻《黃帝內經》成書於2500年前,貫穿於全書的理論核心就是經絡藏象學說。中醫理論認為,經絡是執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

    關於經絡的記載有以下幾個出處:

    《內徑》;

    《靈樞·九針十二原》說:“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

    《靈樞·脈度》:“脈之直行者為經,支而橫者為絡。

    明李梃《醫學入門》:“經者徑也,徑直者為經;經之支派,旁出者為絡。界為十二,實出一脈。

    《十四經發揮》:“絡脈者本經之旁支,別出以聯絡它經者也,本經之脈,由絡脈而交它經,它經之交,亦猶是焉。

    在古典經絡文獻中,多認為“血脈即經脈”,“血絡即絡脈”,“經隧是經絡的通道”。

    經絡學說,則是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臟腑相互關係的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中醫的陰陽、五行、髒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證候辨證、運氣學說、藥物歸經等理論保持著高度的和諧統一,完整地闡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並指導診斷和確定治法。所以《醫門法律》說:“治病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可以說,沒有經絡對全身氣血的執行,就不可能有人體的生命活動;沒有經絡學說,就不可能產生中醫理論體系。

    二、《黃帝內經》對經絡形態描述來看經絡就是血管。

    從第一項經絡的出處,我們可以看到,經絡跟血管聯絡緊密,或者說經絡就是血管。

    《靈樞·經脈》:“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於外踝之上,無所隱故也。”又“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這裡指動脈。

    《靈樞·經脈》:“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凡診絡脈,脈色青”、“諸脈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入,複合於皮中,其會皆見於外,故刺諸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這裡指靜脈。

    又如《靈樞·動腧》亦云:“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太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這裡所指動脈,是在人體比較易於觸知的大動脈,所謂“手太陰”則系中醫診脈之處,為橈動脈分佈,足少陰則相當於內踝後動脈,足陽明是相當於足背動脈,足太陰相當外踝上動脈。

    三、從古人對經絡執行的生理功能看經絡就是血管。

    《靈樞·本輸》:“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

    《靈樞·九針十二原》:“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營於身者也”;

    《素問·離合真邪論》:“夫邪氣去絡人於經也,舍於血脈之中”;

    《靈樞·經水》:“經脈者受血而營之”;

    《靈樞·本藏》:“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

    《針灸大成》:“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外布一身,為血脈之道路也”。

    古人把經絡看成是人體內具有“行血氣、營陰陽、調虛實、應天道、決死生、處百病”的作用,所以“不可不通者也”。

    上述文獻一致說明經絡是受血,使血脈充行的一種裝置,是“血脈之道路”,顯然經絡是指血管。

    四、經絡學說在現代醫學中的廣泛應用。

    正確看待古典經絡理論,在現代醫學臨床中也得到廣泛肯定。

    經絡現代化研究的初衷是要弄清楚經絡的本質,進而建立現代科學意義上的經絡理論,然而幾十年的研究表明,經絡既不是已經發現的某種結構或某個系統或某幾種結構的特異組合體,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經絡可能是某種尚未發現的特殊結構。

    經絡大都聯絡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說是經絡氣血通達於體表的特殊部位,《內經》稱之為“氣穴”,又解釋作“脈氣所發”和“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之處。針灸等治法則透過穴位來調整氣血而解除病痛,故《素問·氣穴論》:“以溢奇邪,以通營衛。”針刺目的,古人認為,“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氣血。”考察是否達到這一目的的標誌,就是“得氣”,產生酸、麻、重、脹等主觀感覺,沿經絡循行路線傳導的現象稱為循經感傳現象。而有研究證明,經絡上的穴位與神經、血管、淋巴、肥大細胞、感受器等的配布有密切聯絡,但它不是幾者功能的累加和,而是諸因素在整體系統水平上表現出來的功能、行為、屬性的統一體。

    經絡的物質基礎也就不可能是單一的神經、血管、淋巴管、結締組織、液晶組織等,而可能是已知的神經、血管、體液等諸多因素共同構成的符合功能系統。

  • 12 # 之緣讀書

    血管與經絡不是一回事。它們既有區別,又有區共同點。血管是西醫學的名詞,是現代解剖學的發展而發現的,而經絡是中醫學概念,是古人在長期醫學實踐觀察後總結出來的一套診斷治療理論。血管與經絡的共同點是都為承載通道,血管承載執行血液,而中醫認為經絡承載執行氣血,血液是有形的,氣血是無形的。因為古代醫療水平低下,觀察和治療疾病只能從症狀的發生發展來進行。比如患了肝病,發現刺激或治療肝經上的太沖穴和行間穴就能緩解;又發現患了胃病,治療胃經上的足三里和犢鼻穴,豐隆穴,胃病即能痊癒。或是患了疾病後,發現在這些相應發病臟腑經絡循行部位就會出現不適症狀,將這些穴位連線起來,經過世世代代醫家上千年的總結後,就形成了現在我們的中醫國粹――經絡學。所以說,經絡是執行人體氣血,溝通內在臟腑與外在體表,聯絡全身各部的通道。它在我們幾千年的醫學理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13 # 古今奇譚

    別弄複雜了,記住兩個知識點:血管相當於中醫的脈,脈內為血,有營養,稱營血,因其為陰,故稱營陰;脈外有衛,保護血管,稱衛陽。營陰衛陽二者各生成氣,形成營氣衛氣。氣執行的空間為氣道,氣道即常言之經絡。陰陽二氣協調執行,則經絡暢通,人健康,沒有病痛。不要將血管與經絡完全分開來看。中醫系統與西醫系統有時相容,有時天差地別。知道中西合用,對人有用,能治病就好。

  • 14 # 淯水明月映獨山

    血管屬血迴圈系統,有掛圖,人死後有解剖可以驗證,可以看到!經絡穴位屬經絡系統,也有掛圖,人死後解剖看不到,無法驗證。血液迴圈系統的中心是心臟,經絡系統的中心是下丹田,在臍下三寸內。血管是血液的通道,經絡是真氣的通道。真氣,古人稱炁,現代儀器驗測不到,現代理解為生物能,生命的能量!兩套系統各不像同,但又有聯絡,互為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常言說,血隨氣行,屎隨屁行,氣為血之帥。古代醫道是一家,唐後醫家氣功裹足不前,李時珍曾說,返觀內視可見內景隧道,可見經絡穴點陣圖是練氣功的高人和醫生針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並非臆造。現在研究中醫的人不練氣功,真氣如何在體內聚集流通,內視不見,感覺不到,整天背書,忘怕很難理解古書上關於氣血經絡的概念。因此我勸那些真正關心中國傳統醫學的人,好好練練氣功,等到感到或者內視看到氣在身體內聚集流通時的實證後,就更能體會到血管和經絡的不同,更能理真氣和血液的不同,以及它們的聯絡!

  • 15 # 獨行狹閒逛

    首先肯定,不是一回事。

    血管和經絡各有各的執行路線,雖然有交叉甚至同行同路的地方,但他們絕對是兩種執行的系統,只不過互相配合密切,共同完成任務。

    血管主要負貴有形的物質運輸,但要藉助氣機推動。

    經絡負責全身各個系統如迴圈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的動力運化。並且勾通內外,幫助辨識接收聲,光,溫度,動能,七情六慾等。

    血管運化的血液淨化,加強等離不開氣機的推動。但血管只管營運血液。吸收,消化血液要靠氣機。

    血管裡的血液有大致的組成結構,經絡的氣機也有不同的等級變化。古人有"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功不練武,必定喂老虎"的感慨。說的就是經絡裡的氣機問題,普通人僅練武術,不練氣機,年輕時尚可(其實也發展有限),年紀大時因身體機能衰退,所練無有用處。這其實就是氣機問題。

    經絡運轉氣機,氣機統領全身,貫通內外。氣機可昇華,經絡是載體,是系統。各種氣運功夫是氣機的變化,是經絡的貢獻。中國古代的內經圖即是明證。

    經絡是聯通人體與外界不僅僅地面而是關乎天上地下甚至宇宙乃至萬事萬物的通路。這一點血管是做不到的。

    古人有"提挈天地,掌握陰陽"之說,這陰陽包含血管(陰),經絡(陽)。

    血管自有通路,氣機自有天機。今僅分享至此。不敢"洩露天機",供大家一笑耳。

  • 16 # 許傑183677444

    經絡是生命剛產生的時候的初級生命體裡的內巡環體系!從生命旦生之初就有的!而血管是生命向高階的生命體演化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更復雜的生命形態!它們既有聯絡作用又一樣!卻是兩個系統!

  • 17 # 中國國運越來越好

    經絡不是血管,就像電流不是電線一個道理。

    經絡只存在於活體,是肉眼看不到的。電流是看不見的,但電線可以看得到。

    電流只在電器工作時發生,是肉眼看不到的。

  • 18 # 資料完善度低

    中醫學的"經洛"肯定不是"血管"、不是呼吸系統、神經系統,也不是淋巴系統。但它又是連線"表裡、內外、臟腑"的通路,是"氣、血、精"正常執行輸布全身,維持所謂"陰陽平衡"全身氣血精暢通的通道。

    但是,在現代人體解剖中又找不到。這就是"玄之又玄"的,只能理解為"天人感應"吧。

    在這裡我不想說什麼,對於患者來講,你自已判斷,自由選擇吧。只要你覺得適合你,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自己的健康自已作主。

  • 19 # 優絡原Am郭

    血管不是經絡,神經也不是經絡。不過,四肢的經絡線路跟神經分佈重合,面部有少部分重合,腹部則基本不重合。功能上看,經絡的調理是需要靠神經感傳。經絡有時候就像數學的集合,只是一個對功能的分類,本身不見得就是客觀存在的。也許是現在科技還不能解釋完全,現在只需要用其功能就好,沒必要糾結客觀存在的實質真相。

  • 20 # 2442418風清雲淡

    經絡是一個能量通道,從針灸和推拿按摩中就能認識到,針灸和推拿按摩的感覺是一舜間的,血管血液的傳輸沒有那麼快。而且從中醫理論基礎中也沒有明確認為經絡就是血管,各經絡的走向也不是按照現代醫學認為的血管血液流向走的,這種說法就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胡說八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讀書,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