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柒罪霸蛇

    兩部片子都看過,起初覺得宋小寶的發財日記又是一部粗製濫造的網大,看過之後發現水準還是不錯的。至於為什麼不上院線第一宋小寶等東北演員的號召力這幾年嚴重不足。第二春節檔上線沒有競爭力,人潮洶湧,侍神令這種大製作都沒什麼排片。發財日記上線就是自尋死路倒不如網路收費上線,收回成本還是沒問題的。

  • 2 # 大寶Hsy

    應該是出於多方面考慮的!我們都知道本山傳媒(遼寧民間藝術團)一直有進軍大熒幕的意願,小瀋陽早期就主演過《三槍拍案驚奇》《大笑江湖》《河東獅吼2》一個比一個爛,網路電影以宋曉峰程野為主的山炮系列,更是像一個個流水鬧劇,把口碑磨沒了!電影觀眾已經對二人轉演員失去信心了!導致現在人們心中對東北二人轉演員有很深的偏見,給觀眾心裡留下的印象是隻要有二人轉演員或者小品演員的電影就是爛片。失去了觀眾的信任你上影院就是找死!小瀋陽自導自演的《猛蟲過江》就是個例子,還有趙本山主演的《過年好》這兩部片子其實還不錯的,但就是因為以前的口碑已經徹底敗壞了,才沒有取得好的票房。

    還有就是資本運作的問題吧!宋小寶《發財日記》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作品,以前沒有主演導演的經驗,也沒有自己的觀眾基礎!完全是零開始!影院和資本運作方都要考慮風險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的,到時候能不能給你排片都是問題!《人潮洶湧》就是個例子。

    所以網播也不是什麼壞事,這也恰恰證明了宋小寶的高明之處,他知道自己的團隊的這些問題,也知道現在的風評對自己不利!從他剛拍的時候發的微博就可以看出,一直強調的不是自己導演或主演的身份,而是他的這一個故事,自己的一些經歷想說給大家聽!不為票房多少,只為講好自己的故事,讓更多感同身受的人知道!在這不得不說宋小寶的情商很高。

    所以說宋小寶很聰明,也很謹慎!當然從電影本身來看,他真的很用心也很真誠,我自己看了有五遍吧!好久沒有可以讓我重複看這麼多遍的電影了,感謝宋導演吧。

  • 3 # 猴哥侃電影

    兄弟你想簡單了,小寶的片子,上了春節檔肯定拿不到排片的,不管是唐探。還是李煥英,背後都有比如中影,萬達,橫店,貓眼,淘票票這類院線和第三方票務平臺的聯合出品發行。才有電影院初期的支援排場。這才是第一步。過了這一關才是比拼內容劇情。

    比如李煥英之前雖然排場不如唐3,但是也有爭取了排片,但是唐3大年初一全國38%的排場,那可是有7部電影競爭,它自己就佔了4成。什麼概念?那是背後的資本力量。陳思成有關係,背後的資本更有力量,其次才是內容。這最近李煥英大火,排片多了,票房高了,央媒表揚,人民日報發文,這是內容有保證的體現,但是真的沒有一點背後的推手嘛?

    恕我直言。小寶的片上了春節檔絕對是炮灰無疑,當初郭德綱心癢癢請了一堆明星拍了《祖宗十九代》上了春節檔,最終票房1.7億,估計老郭這輩子都不會再弄電影了,弄也不會再上春節檔。

    春節檔不單是影片質量的較量。首先是資本的掰手腕!

  • 4 # 山西臭蛋寶的媽媽

    背後沒有強大的製作團隊支撐,誰敢投資擠進去春節檔。再者發財日記都是花六塊錢在家裡躺著看的,你花上六十去電影院看試試票房能有多少,不被人罵死。大家都喜歡捧殺,舉高高然後摔下去

  • 5 # 秘密春田

    這麼巧合,兩個電影我都看過了。

    十分制,李煥英我給打8.8分。發財日記我給打4.8分。個人觀點,確實不是一個水準上的。

  • 6 # 隨緣彩印

    誰會為宋小寶花錢買電影票啊?趙本山還有德雲社這兩個團隊票房歷來極差,所以宋小寶的電影放網上賣最合適不過了。

  • 7 # 當貝影視君

    眾所周知,今年春節檔院線電影最大的贏家就是賈玲的導演處女作《你好,李煥英》,大家不知道的是,春節檔網路電影也有一匹黑馬,那就是宋小寶的導演處女作《發財日記》。

    2021年的“網路電影春節檔”中網路電影片單超40部,其中《發財日記》播放量穩居第一,正片有效播放市佔率達到25.45%,實際觀影的轉化率則高達41.4%,是網路春節檔最大的贏家。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可惜,這樣一部深受觀眾喜愛的電影,放到春節檔的院線,至少也能拿到幾億的票房,但選擇上線網路平臺,也是宋小寶深思熟慮過的:

    1、春節檔院線電影競爭激烈

    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可以說是神仙打架,7部不同型別的影片齊上線,其中《唐探3》有著前作帶來的超高人氣,《你好,李煥英》有著賈玲、沈騰的人氣加持,《刺殺小說家》有著頂級特效,《侍神令》有著IP效應,《人潮洶湧》有劉天王的加持,與這些相比,宋小寶的《發財日記》顯然沒有什麼優勢,選擇網播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2、影片題材內容與《李煥英》重合

    《你好,李煥英》是講一對母女的故事,《發財日記》是講一對父子的故事,二者都是圍繞著親情來敘述,還都是喜劇型別,片中的演員也大多是喜劇演員,一定程度上來說,顯然這兩部喜劇型別重合了,宋小寶選擇網播,是避免和《李煥英》產生正面衝突。

    3、影片質量稍遜《你好李煥英》

    看過這部《發財日記》的都知道,影片的情感表達、特效、細節、技術處理上略遜《李煥英》一籌。這是一部典型的“小品電影”,隨便單拎出一個片段都不錯,但剪輯在了一起後就有很明顯的割裂感,各種銜接不自然,非常生硬。電影上線後,在豆瓣也只拿到了6.0的評分,與《李煥英》相差甚遠。在影片質量不過關的情況下,選擇網播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方法

    4、網路電影不需要給影院分成

    雖然院線電影一張票價三四十,春節檔甚至高達七八十,可影院要從中拿到很大一筆分成,而網路電影只需要支付六元的費用,普通使用者十二元,所得的收益全部歸片方所有,在沒有院線票房保證的情況下,這樣的選擇是合理的。

    目前,這部影片在影片網站上播放量將近8000萬了,按照6元的價格把重複播放的去除掉,票房超4億是沒有問題的,宋小寶電影處女作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相當不錯了。

  • 8 # 潑墨出岫

    作者想多了。豆瓣口碑《發財日記》完敗《你好,李煥英》

    01如果院線上映,《發財日記》口碑幾乎墊底

    我們先來看看春季檔幾部電影的豆瓣評分:《你好,李煥英》豆瓣評分8.1分;《唐人街探案3》豆瓣評分5.6分;《刺殺小說家》豆瓣評分7.0分;《人潮洶湧》豆瓣評分7.1分;《侍神令》豆瓣評分;《小熊出沒狂野大陸》豆瓣評分6.6;《新神榜:哪吒重生》豆瓣評分7.3.而發財日記的豆瓣評分為6.0分。僅僅比《唐人街探案3》和《新神榜:哪吒重生》高一點。

    所以,從豆瓣評分的角度來看,《發財日記》的評分完敗《你好李煥英》,且從劇情討喜度來看,《李煥英》明顯更真誠;從演員的名氣來看,兩部影片的演員都具有很大的國民度。但是沈騰作為200億票房加持的男主,明顯也是完勝《發財日記》中的宋小寶的。

    02小瀋陽的前車之鑑

    作為宋小寶同門師兄弟的小瀋陽,在2018年也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猛蟲過江》,其最終票房為2億元,但是豆瓣評分只有3.7分,可謂遭遇了滑鐵盧。從院線的角度來看,肯定會有這方面的擔憂,他們會擔心《發財日記》翻車的可能性也較大。

    當然,我們還是要對寶哥的作品,給予一定的鼓勵的。《發財日記》的確是誠意滿滿的。至少影片從觀影的角度來看,並沒有多少讓人尷尬的地方,也有不少讓人感動的地方。期待小寶的下一步作品大賣。

    以上。

  • 9 # IU的黑粉頭子

    春節檔已經有唐3和李煥英兩部影片了,再上發財日記,可能怕票房不佳。畢竟走的是偏網劇路線,宋小寶、沙溢、張一山這些我都挺喜歡的。

    直接打包在網上放映,至少先賣個好價錢。看完以後覺得六塊錢花得值,小人物的故事,詼諧中透著生活的小感動。

  • 10 # 廚詩楊

    在愛奇藝花了6塊,看得我淚流滿臉,在裡面找到了很多人的自己。

    李煥櫻是賈玲自己的故事,在發財日記裡故事說的是一家人的故事。

    兩部都是感人的電影,小寶這部電影怎麼就插得那麼深。如果選擇在電影院,口碑絕對炸裂。

    發財日記實際是櫻桃紅的前傳,撿完孩子,養大,後來帶孩子回村裡,給娶媳婦,完了撿上癮了又多了倆,兒媳婦不樂意,完了兒子犯病,他救了過來,結局。

    從整體來說宋小寶的處女作還是很讓人驚奇的。一部有溫度的片子,從電影裡能看到趙本山作品的影子,也有趙家班小品的風格,每個人的形象刻畫的都很生動。有笑點更有淚點。確實走心了。有時候人云亦云的也還是真,而看似不起眼的卻可能是真寶貝。

    可能重要的一點是上院線要額外付出200萬左右的硬成本,包括數字技術達到院線電影硬指標拿數字技術合格證,這一項差不多要100多萬,複製製作費50萬,其他費用50萬。 拿公映許可證也比較麻煩。 拿到兩證後,作為劇情片,想弄出點聲勢搶到1%的排片的話,至少要花500萬宣發費用,這時候還談不上賺票房。

  • 11 # 小冬觀察

    無論是趙本山的二人轉演員,還是郭德綱的相聲演員,他們都有特定的觀眾基礎和限制,喜歡二人轉和相聲的觀眾,目前來說,還是小眾文化,只不過這些人,因為趙本山,開始逐漸接觸二人轉,因為郭德綱,再次喜歡相聲。在這兩個領域裡,除了這兩個人,還真沒有其他的代表性人物。小眾文化既有一定的市場,也有一定的限制。趙本山拍的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二人轉演員身上特有的那種痕跡,依然很明顯,說白了就是你演什麼,都有一種二人轉的味道。喜歡它的人會更喜歡,不喜歡也會更不喜歡。無論是《鄉村愛情繫列》,還是《劉老根》系列,都是如此。你會發現,來來去去也就那麼一回事,看的久了,就有視覺疲勞了,二人轉在舞臺上很受歡迎,但是在熒幕上,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郭德綱的德雲社也一樣,說相聲他們很厲害,但是在影視圈裡,他們真的很一般,沒有一部拿的出手的作品。但是賈玲的大碗文化,以及沈騰的開心麻花就不一樣。相比較於二人轉和相聲,小品屬於大眾娛樂,基本上都比較喜歡和認可,在春晚上能引起共鳴,在電影裡,也遊刃有餘,尺度火候,包袱和笑點,都可以很好掌控。這就是賈玲,沈騰,和郭德綱,趙本山的最大區別。坦白來說,宋小寶的《發財日記》,要比《你好!李煥英》更優秀,但就現實而言,它更適合網播,不適合院線。

  • 12 # 張九安

    李煥英看過

    發財日記看過

    當時看李煥英小品看的我驚如天人 小品層次 結構 包袱 深度都很好 當時在想除了趙本山之外 太少這樣的小品面世了

    但院線電影李煥英在我的審美上,絕對是一般,勉強及格。感覺就像是一個拼湊的大型小品現場,票房高的優勢在於之前有口碑發酵的小品面世,故事有很多人知道,排片比較豐滿,同期唐人街口碑褒貶不一,李煥英便有了可乘之機。但歸根結底李煥英贏了,在於母愛贏了,耳熟能詳的母愛贏了。觀眾樂意為母愛買單。

    發財日記,至少比李煥英強。故事略顯老套,但有血有肉,有笑有淚。宋小寶很厲害,這第一部電影肯定是因為導演心裡的人某個執念,想要完成自己的執念而完成的作品。

    賈玲的執念是母親,而宋小寶的執念是青春年少的闖蕩年華。

    最後迴歸正題。有緣無緣看看自己能不能結成因,有因必有果。或許宋小寶導演並不是無緣院線,只是不想進軍院線。

    本山傳媒院線電影的前車之鑑,觀眾對本山傳媒信任度不高,資本市場進軍春節院線,發財日記排片不夠用姑且不說,宋小寶自己信心也並不是很足。

    另外app上線肯定能悶聲發大財,新春疫情原因,東北三省疫情嚴重,發財日記電影受眾群也是東北三省,春節期間閤家歡更安全。

    但最後無論是院線還是線上,口碑和誠意始終是票房好壞的根本原因。

    倆人均有誠意,倆人都有感動。

  • 13 # 好多料真有料

    今年春節檔,賈玲的你好李煥英是最大一匹黑馬,如今票房已經突破50億元,這樣的成績真的很了不起。今年春節檔院線電影一共上映了七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電影改為網播,比如宋小寶的發財日記。電影上線後獲得很多稱讚,很多人都覺得這部電影不輸賈玲的李煥英,如果院線上映,票房一定不低,宋小寶發財日記為何無緣院線?

    宋小寶發財日記為何無緣院線

    有人說宋小寶對自己的作品不夠自信,所以沒有選擇院線上映,網播電影與院線電影的差距非常大,如果選擇院線上映,按照眼下電影的口碑來說,票房不會低,宋小寶發財日記為何無緣院線?這部電影是宋小寶的處女作,所以宋小寶對他投入了不一樣的感情,電影選擇網播方式,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如今已經突破千萬觀看量。

    宋小寶發財日記為什麼不上電影院

    能夠達到這個成績,已經可以證明電影成功了,如果電影上院線的話,排片量是最大的問題,而且院線上映後,還要分給影院一部分收入。今年電影競爭非常強大,劉德華的人潮洶湧就因為排片量少,而排在最後一名。不管是導演還是主創,看到這種情況,都會覺得心酸。正是因為宋小寶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所以才選擇網播方式,而且網播票價比影院票價低,大家或許會因為票價低而再次觀看。

    宋小寶發財日記好看麼

    宋小寶發財日記為何無緣院線?這是宋小寶的選擇,可以說宋小寶選擇對了,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笑點,宋小寶與沙溢的合作給觀眾帶來很多歡樂。電影選擇網播方式,避免了與院線影片的衝突,而且這部電影如今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大眾對宋小寶也充滿了期待。

  • 14 # 人在天涯看娛樂

    其實透過今年電影《人潮洶湧》排片受到擠壓來看,電影票房的好壞並不單純的是依據電影的質量和口碑,背後還有製作方資本的較量。比如說陳思成的《唐人街探案3》,本來口碑並不怎麼好,但在春節期間拍片卻依然是第一。因為唐探3背後有萬達的投資 ,所以萬達影院要給自己的投資的電影多排片。而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人潮洶湧》,雖然口碑不錯,劉德華有大量的粉絲,但是因為排片少而且放映的時間段又不好,導致《人潮洶湧》票房並不理想。

    說到宋小寶導演的《發財日記》,這是宋小寶轉行做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宋小寶雖然是個知名的喜劇演員,但以前他的主攻方向是小品,影視劇可能也參演過,但效果並不理想。也就是說在電影方面,宋小寶還是一個新人,他拍的第一部電影並不具備什麼優勢,也就是說很難獲得院線方的支援和力挺。其實以前宋小寶的師傅趙本山曾經和徒弟們搞過電影,好像拍了一個什麼《大笑江湖》,結果被人吐槽為大爛片。所以說本山系的小品演員,在電影市場並不是很吃香,我覺得不管是投資方或者是發行方,都不是特別的有信心。

    相比較賈玲的《你好,李煥英》,宋小寶的《發財日記》還是具有一定的劣勢。兩個人雖然都是喜劇演員,也都是第一次做導演。但是從前期來說,賈玲要拍的這部電影已經透過小品的方式在熒屏上展現多次,已經有了一定的口碑和知名度。而賈玲又拉到了沈騰這樣的電影大咖來參演電影,所以賈玲的電影在沒有上映的時候已經被很多觀眾熟知並且有了一定的觀影熱度。而宋小寶的《發財日記》可以說在前期宣發幾乎是默默無聞,很少有人知道宋小寶拍了一部電影叫《發財日記》,而宋小寶加沙溢的組合顯然沒有賈玲家沈騰這樣的組合更具有票房號召力。

    如果宋小寶的電影《發財日記》也透過院線釋出,放在今年賀歲檔上映,如果不出意外,將又是一部炮灰作品。所以宋小寶和出品方很聰明的選擇了網上點播,一方面是疫情影響,另一方面也想試試觀眾的反應,看看觀眾對宋小寶作為導演的評價和接受度,也許下一部宋小寶的電影作品就會透過院線上映,因為已經有很多觀眾覺得《發財日記》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宋小寶有做導演的潛質和能力。

  • 15 # 娛樂圈中行

    眾所周知,今年春節檔院線電影最大的贏家就是賈玲的導演處女作《你好,李煥英》,大家不知道的是,春節檔網路電影也有一匹黑馬,那就是宋小寶的導演處女作《發財日記》。

    2021年的“網路電影春節檔”中網路電影片單超40部,其中《發財日記》播放量穩居第一,正片有效播放市佔率達到25.45%,實際觀影的轉化率則高達41.4%,是網路春節檔最大的贏家。

    宋小寶的電影《發財日記》選擇在網路平臺播出,賈玲的電影《你好,李煥英》選擇在全國電影院線上映。各自選擇的播出平臺不同,要實現的目標不同,也與投資以及戰略方向有關,所以談不上宋小寶的電影不敢上電影院線播放。

    或許,正是意識到了春節期間佳片如雲,競爭激烈這一點,所以某些小成本影片,也並沒有在春節期間擠進院線電影的行列中,比如宋小寶自導自演的電影《發財日記》,相信也是因為首次涉足導演行業信心不足,所以選擇在了網路平臺上播放,乍一看無疑也是聰明之舉。

    宋小寶第一次當導演,又是跨界作業,一定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不過整體看來還是值得一看的,這六塊錢花的值。不和影院的大片擠個頭破血流,掛在網路就可以坐收漁利,小寶太有自知之明和先見之明瞭。其實宋小寶也在偷偷轉型,當導演、拍電影,現在賺到錢了,他可能還會大幹一場,所以說笑到最後才是贏家。

  • 16 # 深度思考的小炮財經

    因為出品方沒有那個實力。

    唐探,還是李煥英,或者人潮洶湧,背後都有比如中影,萬達,橫店,貓眼,淘票票這類院線和第三方票務平臺的聯合出品發行。才有電影院初期的支援排場。

    比如李煥英之前雖然排場不如唐3,但是也有爭取了排片,但是唐3大年初一全國38%的排場,那可是有7部電影競爭,它自己就佔了4成。什麼概念?那是背後的資本力量。陳思成有關係,背後的資本更有力量,其次才是內容。這最近李煥英大火,排片多了,票房高了,央媒表揚,人民日報發文,這是內容有保證的體現,但是真的沒有一點背後的推手麼?

    小寶的片上了春節檔很難起來,雖然春節檔市場規模大,但是競爭是無情的,好片子會形成一邊倒的優勢,即便老百姓有錢有時間想都刷了個遍,但是電影院為了多賺錢,一定會多排賣座的電影,午夜、凌晨排了個《發財日記》會有人看嘛?

  • 17 # 香菇Daily

    《發財日記》為何無緣院線我們現在還不得而知,有可能是發行方不看好,也可能是宋小寶不夠自信,但不管哪個原因,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線上公映是個正確的決定。

    今年初,有兩位新人導演都交出了遠遠超過預期的答卷。

    一個是賈玲的《你好,李煥英》,

    一個是宋小寶的《發財日記》,

    前者關於母親,後者與父愛有關。

    都是我們很熟悉的喜劇演員轉行當導演,都是第一次拍電影,這兩部不免被拿出來比較。

    《你好,李煥英》剛上映我就看了,《發財日記》這兩天剛看完。

    兩部電影都讓觀眾笑中帶淚,感觸頗深。

    兩位導演的共同點就是:不是為了當導演才去拍電影,而是因為真的很想給觀眾講一個故事,才去當導演。

    《你好,李煥英》票房口碑雙豐收,接連破了n個記錄,賈玲成了目前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導演,對於第一次當導演的賈玲來說,這個起點太高了,她自己都很難超越自己了。

    《你好,李煥英》取得的成績,不免讓很多喜歡《發財日記》的觀眾覺得這部電影沒上院線有點可惜,畢竟電影打磨了很久,故事很完整,陣容也強大。

    2017年末,宋小寶髮長文告訴大家,他要當導演了,已經籌備了三年,絕不是一時興起;

    2019年末,《發財日記》殺青;

    2021年春節檔,《發財日記》線上公映。

    這拉得很長的時間線,以及宋小寶寫在電影開拍之前和定檔之際的小作文讓我看到了兩個字——誠意

    我相信了宋小寶當初說的:“當導演,我是認真的!”

    這樣一部經過了細心的打磨,傾注了真情實感的電影,不敢說一定很完美,但至少不會差。

    《發財日記》的故事從一本日記展開,採用倒序的方式,以上個世紀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來自東北農村,心懷“發財夢”的窮小子小寶,隨他看似不靠譜但很講義氣的好兄弟一起,踏上南下的火車,去深圳打工創業的故事。原本只是想發財的他們,卻意料之外的在這個城市收穫了親情、友情、愛情,比起金錢,這更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吧。

    這部電影最出彩的是沙溢,沙溢真的很適合這種型別的角色,比如他在《平凡歲月》裡飾演的李大寶,合適到能給人一種“本色出演”的感覺。

    宋小寶一改往日搞笑形象,這次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他;孕期中的馬麗堅持完成拍攝,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張一山的角色更像一個“工具人”,戲份還沒有大爺多,不至於像有些人評價的很拉垮。

    電影圍繞“天意”兩個字講故事,幾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小寶是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和發小一起來到深圳收養了一個被遺棄的孩子,取名天意,沒地方住的時候,他們又被一個獨自一人生活的老大爺收留,幾個人相互溫暖,勝似親人。

    很多人說這是一部被名字耽誤了的電影,《發財日記》這個名字莫名透著一種爛片既視感,很像那種為了搞笑而搞笑的喜劇片,讓人看過笑過之後轉眼就會淡忘。

    但其實不是,這部劇笑點確實很多,但能讓你笑,也能讓你哭,也能讓你哭著哭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說到這我似乎發現了一個規律,電影型別那裡,“劇情”標在“喜劇”前面的,往往都有這種魔力。

    不和《你好,李煥英》比較,《發財日記》和以往本山傳媒的一些電影比,我覺得贏了。

    不過線上公映不失為合適的選擇。對於很多人來說,花六塊錢看這部電影會覺得很值,但如果花幾倍的錢進電影院看,也許並不會感到太滿意。而且這部電影在網路平臺播放量很高,收益應該並不低。如果上院線,競爭激烈,就算賣力宣傳,也不一定能有現在的口碑和成績。

    總之這部電影比想象中的好看許多,很有誠意,但也有很多不足,目前豆瓣6分的評價在我看來稍低了一點,但也算比較中肯,不過我想說,其實我覺得這個故事更適合拍成一部電視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而立之年,是選擇繼續追喜歡的人,還是選一個喜歡自己的人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