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彎鬚穇鰳觽皪

    1.在關東大地上,最受老百姓喜愛的民間歌舞就是東北大秧歌。史書記載,早在康熙年間,東北就已經有了“上元日”(正月十五)辦秧歌的習俗。表演的男子扮成參軍、婦女等角色,邊舞邊歌、通宵達旦。到了清末民國年間,扭大秧歌已經是遍佈東北各地的春節娛樂活動.過去農村過年,一是圖“喜興”,二是講面子。假如哪個村沒來秧歌隊拜年,村裡的人都會覺得不開心。因此,如果本村不辦秧歌,各家按貧富攤錢,派人去外村“接秧歌”,以為村裡增添過年的喜慶氣氛。

    2. 鬧秧歌  陝北地區把燈節活動稱作"鬧秧歌",各村的秧歌隊在一名持傘的"傘頭"帶領下,和著鑼鼓聲的節拍起舞,跑"大場"(群舞)、演"小場"(雙人、三人舞),並且到各家表演,以此賀新春,祈豐年。領舞的傘頭要善於領唱傳統的歌詞以及因地制宜即興編唱新詞,以適應不同場合的需要。

    3. 湖北房縣元宵上演的秧歌燈,雲南姚安花燈戲十百為群,民國湖南《嘉禾縣圖志》:“秧歌,一謂之‘花燈’,飾童男女相對唱跳,金鼓喇叭與身手相湊,類于衡州馬燈矣。其風至十五日止,謂之‘耍元宵’。”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所記江蘇儀徵的“花鼓燈”,是典型的秧歌。廣東普寧、潮安流行的英歌,也寫作鶯歌、秧歌、因歌,不僅保留了北方秧歌的某些表演特徵,也保留了秧歌的名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孟婆為主題,寫一篇古風虐文,應該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