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無邪

    傳經一處,實為《西遊記》之重,內有深刻含義,我們需要仔細玩味。

    待至靈山腳下,實為全書之眼。凌雲渡口,獨木橋則喻:佛法之‘不二法門’;無底船則喻:空空如也,方渡彼岸;死屍則喻:脫去凡胎,涅槃新生。於傳經處更需著眼:‘白手傳經’不可,送禮傳經可乎?不送禮時可得‘無字真經’,送了禮反得‘有字真經’,因何反得‘下乘’?其原因已是不言而喻:什麼世道(東土殺伐之世道),傳什麼經(有字、下乘之經),怎樣傳經(人情社會、‘禮儀之邦’,故虛‘送禮傳經’),如此一看,此經於東土而言,其用甚微,悲夫東土,悲夫人間世!

    所以送禮傳經之意味還是頗深的。

  • 2 # 飄逸的逗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西遊記通篇其實講述了佛道之爭,講了入世與出世的理念,取真經的最後的明顯的收取賄賂也是有原因的。

    一、佛教分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區別是要收取賄賂的原因。

    西遊記開篇就講述了唐僧在唐王朝講經的故事,只是他講的是小乘佛法,如來派觀世音菩薩告訴他西天有大乘佛法他是否願學,造福他人。這就有了大小乘佛法的區別,那麼這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大小乘的分別,主要在於大乘著重利他(利益大眾的行為),小乘著重自己解脫。那麼唐僧師徒在取經過程中歷經磨難,可始終沒有的是唐王賜予他的紫金缽盂,也就是說沒有放下放下世間的自私自利,放下世間的名聞利養,放下世間的五欲六塵,放下世間的貪嗔痴慢。這其實也是貪慾的一種表現,如來透過阿難與迦葉的收入賄賂告訴他們的是放下,只有放下,他們才會取得真經,真經只是表現形式,悟的卻是佛法。

    二、道佛之爭,爭得其實是念力。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就是何為佛?在我看來,眾生念其名,感其善者為佛。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都講究的是教眾生為善,為惡者稱其為邪、惡、魔。那麼教化了眾生,眾生念其名則為佛,道家與佛家皆有體系,有法力高下之分,我覺得這高下之分除了術法,最重要的是眾生念力。念力多的自然就強,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廣修道觀寺廟的原因,除了道佛的為眾生解苦,也有吸取念力的作用。西遊記唐僧師徒在收取賄賂跑到如來那裡告狀的時候,如來說:“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

    我們凡人要祈求佛祖道祖保佑,也是要上香磕頭髮下願心,有時候也要佈施。事情辦成之後還要還願。這其實就是將自己的念力獻給你所求之人。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曾得到過犀牛精的角。當時他們送給了道教代表玉帝一個,並且承諾要給如來送一個,可是自始至終到取經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提這件事,你發的願心沒有做到,還把媚眼投向了道教,我想如來也是不能忍的,所以也就有了這一茬,最後唐僧將吃飯的傢伙交了出去,其實也是表明了態度,吃飯的傢伙都給了佛教,他還是佛家之人,自是取得了真經。

    佛家與道家還是一心教人向善的,在解脫眾生疾苦的同時收取念力,念力當然也分好壞,一個殺人狂魔或者為惡者的念力自然就不純淨,甚至還有些將屠刀伸向佛道的,自然佛家就有護法金剛,也就有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吸收了純淨的念力才會道法高深,所以也要教人向善。

    當然西遊記中也有諷刺當權派之間辦什麼事都要收取賄賂的原因,但是我覺得他最重要的還是闡述了佛道兩家爭取念力,擴大自身體系的故事,同時在這個故事中又映射了一些當世不公平的現象,比如上仙的坐騎都死不了,有人救,死的都是些無門無派等等這些事情。

  • 3 # 許強54134406

    首先說這兩個和尚的身份,一個是難陀一個是迦葉,這兩個人都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難為多聞第一,迦葉為頭陀第一。佛值世時迦葉已證悟至大阿羅漢果,在他涅槃後的第一次集結佛經時阿難當時並沒有證悟到阿羅漢果的果位,所以做為集結經典的大師兄迦葉尊者不充許阿難進入現場。但是集結經典不能沒有阿難參與,阿難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就是把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的佛經內容已經一字不漏的背了下來,所以叫“多聞第一”!阿難表面上被大師兄拒絕,深感慚愧,於是在山洞裡連續打坐七天終於證悟阿羅漢果。這是迦葉的激將法!阿難回到集結經典的現場迦葉尊者卻不給開門,讓阿難自己進入,阿難以神通從門縫中輕鬆進入,在座的阿羅漢們認可了阿難,故集結經典順利進行!如你所問,為什麼要向唐僧師徒索要“人事”,道理非常簡單也非帶重要,因師徒四人已經到達靈山大雷音寺,表面上看取經之事應順理成章,雖然已經經歷了無數魔難,然而師徒四人的考驗乃未結束,這當中的道理在於:1,考驗求取真經之人是否真正把貪心放下當然包括金錢(豬八戒不就把藏在耳朵裡面的金銀很免強的拿了出來,唐僧雖一心求取真經從不貪財最後也要把缽交給了二位尊者!)2,真經乃眾生長劫黑暗的指路明燈,是眾生了生脫死的唯一法寶,這樣做是為了警示教育未來末法時代的修行人要至誠尊重尊敬頂禮宇宙中難聞的真理,因為多一分尊重才多一分收穫!3,因為只有真正看破放下的修行人才是真正的佛門中人!南無阿彌陀佛!

  • 4 # 妙摘

    當唐僧師徒一行人歷經千辛萬苦到達西牛賀州大靈山求取真經時,迎來的卻是兩位迦葉、阿難兩位尊者的獅子大開口,兩位尊者問唐僧帶了什麼人事,唐僧感到疑惑,佛在眾生心中一直是慈悲為懷、不染金錢銅臭之味的,怎麼會找人索要賄賂?

    唐僧說未曾聽過取經需要帶什麼人事,於是兩位尊者給了唐僧無字的經書,也就是假經書。唐僧師徒發現後又返回靈山找佛祖討要公道,佛祖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佛祖以前下山超度,別人的回報是三鬥三升米粒黃金,佛祖還嫌價格太低賤了。你不給好處,老是想著不付出報酬就拿到別人的回報。那我只好把無字經書給你們了。

    後來唐僧再次找阿儺、迦葉拿經書,阿儺、迦葉還是索要人事,唐僧給了他們一件紫金缽盂,這才拿到了真正的經書。紫金缽盂是唐太宗送唐僧去取經的時候送給唐僧的,所以紫金缽盂除了本身的使用價值外,還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它還代表著唐太宗對唐僧的信任和囑託,所以對於唐僧而言紫金缽盂是相當珍貴的。

    西遊記開篇時講述了唐僧在大唐講經的事,可見此時的大唐並非沒有佛經,只是他講的是小乘佛法和西天的佛法有所區別。如來派觀世音菩薩告訴他,西天有大乘佛法,問他是否願學,造福世人。這就有了大小乘佛法的區別,那麼這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區別是:大乘強調不僅要解脫自身,而且要解脫一切生靈,使眾生都成佛,自己才能成佛;小乘則主張只要斷除自己的一切煩惱,超脫於生死之外,就能成為“阿羅漢”。

    唐僧師徒在取經過程中歷經磨難,可始終沒有放下唐王賜予他的紫金缽盂,也就是說沒有放下放下世間的自私自利,放下世間的名利。這其實也是貪慾的一種表現,如來透過阿難與迦葉的收賄賂告訴他們什麼是放下,只有放下,他們才會取得真經,此為小乘佛法;將唐王賜予的紫金缽盂作為人事,是要他們為求取真經,造福世人做出付出,此為大乘佛法。

    西遊記實際上是一本做人做事的通俗教育讀本,而唐僧師徒的取經過程,正是在不斷地學會做人,擺脫過去狹隘的自我,不斷拋棄自己不完美的一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完美了,於是得以成佛。當今社會有些人總想著別人免費幫助自己,獲得了幫助卻不給別人回報,只會貪圖便宜,這種人就只配得到無字經書,只配一直生活在苦難之中。

    一個努力走出苦難的人,必然就應該是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的人,不在乎你回報多少,你能力差你就回報少一些你能力強你就回報多一些。普佐的小說《教父》中也談到了同樣的思想,幫助別人一定要要求回報。

    在人際關係中,正是大家都懂得回報,我們才能夠透過不斷培養人際關係來結成一個致勝聯盟,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所以,每當教父收到求助時,他總會說:我可以幫你,但是有要求,我以後可能需要你的幫忙,那時你得幫,雖然我只是可能會找你幫忙。

  • 5 # 豈有豪情似舊時

    先說結論,索要的“人事”到底是什麼:不是錢,是犀牛角!

    其實書中已經給了按時,且看我一一道來:

    一、為什麼說不是要錢?

    唐僧師徒四人千辛萬苦, 走到了西天, 四眾對如來倒身下拜後, 如來才叫阿儺、伽葉二尊者傳經。

    阿儺、伽葉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公然進行勒索。

    告到如來處後, 如來卻說, 這個事我知道, 我弟子下山,為別人念一遍經,才收了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收少了!

    怎麼辦呢? 沒招! 面對阿儺、伽葉的再次強行勒索, 唐僧只有乖乖地就範, 將唐太宗所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了他們。

    可是阿儺、伽葉真的只是要勒索錢財嗎? 那個紫金缽盂究竟是銅的還是金的, 這個還不太好說, 就算是金的, 和“三鬥三升米粒黃金”的差距還是很大, 何況人家還只是念一遍, 並不傳經。

    舉個例子, 租一本書看, 一天才一角錢, 買一本最起碼也得十塊二十塊, 唐僧他一個用舊了的缽盂就能換回那一大堆經書?

    顯然阿儺、伽葉不是向他們要錢。呢麼究竟是要什麼呢?

    二、阿儺、伽葉到底在索要什麼?

    根據上面我們可以做出以下合理推斷:

    1. 阿儺、伽葉作為如來的心腹, 應該是不缺錢的, 不至於做出這樣的勾當。他們想搞點外快, 機會多的是, 也不需要搞, 自然有人供奉。

    2. 唐僧是個真正的貧僧, 大家都知道的, 即使敲詐, 也不該敲詐他, 敲不出多少錢不說, 還反背個惡名, 有損尊者的形象, 不划算。

    經過對比分析, 阿儺、伽葉完全沒有找唐僧要錢的必要。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

    因此,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阿儺、伽葉向唐僧索要的東西並不是錢! 那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東西可能比較重要, 否則他們不會連要兩次,我們試著從前面的章節中尋找,終於有了發現。

    從第九十一回起, 離如來佛越來越近了, 作者開頭第一句話寫道: 話表唐僧師徒四眾離了玉華城,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

    “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這句話放在第一句的位置上, 就是“置頂”了, 吸引大家的眼球, 都來看看極樂之鄉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從這個地方起到雷音寺, 都是如來的範圍。

    四眾遇到一個和尚,對唐僧作禮道:“老師何來?”唐僧道:“弟子中華唐朝來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攙起道:“院主何為行此大禮?”

    那和尚合掌道:“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唸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託生。才見老師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當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

    居住在極樂之鄉的善人,都指望修到中華地託生。搞笑不?!

    元宵節, 眾僧陪唐僧進城裡看燈。有三盞金燈, 缸來大小,每缸有酥合香油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共該銀將有五萬餘兩, 此間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戶甚是吃累。一過夜,佛爺現了身,油就沒了。

    八戒在旁笑道:“想是佛爺連油都收去了。”眾僧道:“正是此說,滿城裡人家,自古及今,皆是這等傳說。但油幹了,人俱說是佛祖收了燈,自然五穀豐登;若有一年不幹,卻就年成荒旱,風雨不調。所以人家都要這供獻。”

    收油的是三個犀牛精, 他們究竟是佛是妖? 不太好確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幫如來佛祖收油! 自古及今都是這樣收的, 人們也都說是佛祖收了, 佛祖既沒有澄清事實, 也沒有懲罰他們, 還讓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繼續收!

    惹佛祖見罪,又生災厄。”唐僧算是徹底認清了如來, 他一有災, 就會很自然的聯想到: 又是領導存心在鬼搞!

    可是, 他們到了靈山後, 根本就不提犀牛精的事, 那隻犀角也沒有獻給佛祖。佛祖也不好意思要, 阿儺、伽葉問他們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應該指的就是這! 因為他們沒有別的值錢的東西, 只有這個犀牛角, 這個犀牛角本來就是準備獻出來給佛祖的!

    他們卻就是不拿出來!

    阿儺拿著個缽盂, 只有發呆!

    明明說好了這個犀牛角是獻給佛祖的, 他們為什麼不拿出來?

    我們來看一下:

    當時, 三個犀牛精來收油的時候, 他們看到的的確是三位佛身,可既然是佛, 為什麼要公然收刮民脂民膏呢? 所以孫悟空說:“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他們年年來收, 每年合銀將有五萬餘兩, 這個數額是巨大的, 如果不是在幫如來創收, 如來又豈能容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胡作非為?!

    結果, 這三個犀牛精被天庭方乾死一個, 被取經方乾死兩個。雙方合夥把如來佛的人打死了, 面子上不是很好看, 他們是如何處理的呢?

    當時, 還有兩個活的, 八戒道:“這兩個索性推下此城,與官員人等看看,也認得我們是聖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雲下地,同到府堂,將這妖怪怪處決。”

    四星道:“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八戒道:“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

    以往殺妖怪, 二話不說直接就打死了, 這次可能還不敢, 因為那是如來佛的人, 豬八戒出的這個主意很好, 是透過法律手段判決的,“將這怪處決!”

    所以大家稱讚:“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知理明律, 就說明他們是以天條來處決這兩個犀牛精的。他們沒有錯。

    八戒說“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當了和尚, 反學了些法律? 不是的, 是學了些辦事的道道。

    犀牛精被當眾處決後, 鋸下四隻角來。孫大聖更有主張,教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把自己帶來的二隻, “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他們殺的, 叫星官拿去, 星官殺的, 他們拿著, 萬一以後追究起來, 大家都可以說, 那是他們乾的!

    他們留下的這個犀牛角, 說是獻給佛祖的, 其實不是, 是他們自己留著的, 他們可以當證據當把柄一直捏在手裡。因為當時留在地方政府的那隻犀牛角就是當證據使用的! 證明收油的是妖怪, 你們以後再不要送油了。“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

    這個犀牛角最後究竟在哪呢? 反正他們不提這件事, 你也不好意思問。

    所以,索要的的不是金錢,而是犀牛角,雖說對於大佬們不算特別貴重,但是這是一種態度的表現,類似於投名狀。可是最後唐僧師徒也沒有選擇交出犀牛角,反而裝傻充愣用金缽糊弄,這也無怪乎佛祖後面給他們“無字真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如果沒有詹皇巔峰報團,杜蘭特也絕沒勇氣巔峰報團加入勇士,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