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鶴凌空

    我們家孩子自從上了初中,就跟小學完全不同意,早上7點20前到校,下午放學回家一般是7點半左右,吃過晚飯就8點鐘,注意休息片刻,就寫作業,到11點才能寫完作業,有時候要到11點半。

    我們家離學校僅六分鐘的路程。如果住得遠一點,下午放學後得要半小時才能到家。

    不要說“專家”,即使是家長,也都知道讀文學名著有好處,還要“讀三本”,還是“至少”,可是,哪有時間讀哦!

  • 2 # 戚老師說

    今年開學,語文學科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初中七八九年級共6冊課本,每冊推薦兩部名著導讀,是中考要考查的內容;另外每冊書還推薦幾部自主閱讀的名著,不做硬性要求。

    毋庸置疑,閱讀對於語文學習的意義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大量閱讀,就是學習語文的根基。

    同時,毫無疑問,中考對名著的考查已經在發生著變化,過去的單純考查知識記憶的題型已經基本被淘汰,考查理解、綜合、比較、思辨、拓展的題目越來越多。

    附:部編版教材名著導讀目錄:

    七上:《西遊記》《朝花夕拾》

    七下:《駱駝祥子》《海底兩萬裡》

    八上:《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

    八下:《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九上:《艾青詩選》《水滸傳》

    九下:《儒林外史》《簡愛》

    初中的名著導讀,為什麼不叫名著“閱讀”而要叫“導讀”呢?可見,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引導下去閱讀。

    1.完全把名著放給初中生自己去讀是不現實的,也是低效的。

    一是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水平有限,沒有老師的指導點撥,可能完全讀不出名著的好處來,反倒可能會覺得索然無味。

    二是初中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如果老師不能帶領學生有計劃地進行系統閱讀,效果無疑會大打折扣。

    如果這樣,就無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對語文的深入學習也就無從談起了。

    2.教師應該和學生共讀,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

    現實生活中,一部分語文老師也是不讀書的,這些名著連老師也不一定全讀過,怎麼談得上去引導學生呢?紙上談兵照本宣科嗎?顯然是不行的。所以,老師有必要和學生一起共讀名著。

    關鍵是,老師怎樣去“導”?

    首先是要做好讀書計劃。

    一個學期讀兩本,半學期讀一本,一個月讀多少?一週讀幾個章節?

    怎樣開啟一部名著?讀的過程要關注和研究哪些問題?讀完從哪些方面總結?交流課要交流什麼內容?要滲透教給學生哪些閱讀的方法?

    以上這些(不限於),都需要教師在開學之初做進讀書計劃裡。

    其次,老師要把握住需要引導學生閱讀的重點。

    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藝術特色、語言品析,這是初中的課外閱讀所關注的重點內容。

    再者,老師要注意訓練學生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

    精讀,略讀,細讀,品讀,跳讀,對比閱讀,帶著問題讀.....

    總之,初中的名著閱讀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能取得什麼樣的效果,讀到怎樣的程度,很大程度上,要看老師有多大的能力,能帶著學生走多遠。

    所以,老師的閱讀、學習、研究真的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從0到100萬是怎麼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