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吾知兮1
-
2 # 我是小金呀01
費聚、唐勝宗、陸仲享、鄭遇春,都因為胡惟庸案株連被殺;
李新,犯罪被殺;
謝成、陳桓因藍玉案被殺;
周德興因其兒子犯罪,被株連被殺;
還有,徐達是自然死亡,並不是賜蒸鵝而死。
-
3 # 我就是竹韻
朱元璋二十五歲時,投身到郭子興的紅巾軍,但當時的紅巾軍內部矛盾重重。朱元璋對這些未成大業就在爭權奪利的行為感到很厭煩,於是他親自去招募新兵,並且精挑細選出二十四人,作為自己的心腹。朱元璋帶著這人,遠赴定遠作戰,這可視為他獨立打天下的開始,而這二十四人,史稱為中“淮西二十四將”。
這些將領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大部分人活到了明朝建立,成為開國功臣,但朱元璋過橋抽板,他們的命運頗令人唏噓,有些病死,有些被殺死,有些善終。
非“正常”死亡的將領一、徐達
徐達是與朱元璋一起長大的小夥伴,他文武雙全,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可媲韓信,明朝建立後,官拜右丞相、魏國公,位極人臣。1385年,朱元璋明知徐達有背疽病,不能吃鵝肉,朱元璋卻賜以蒸鵝,徐達不得不吃,發病而亡,享年53歲。
二、費聚
費聚的最大功勞是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被封為平涼侯。胡惟庸密謀造反時,拉費聚入水,事情暴露之後,費聚被朱元璋處死,誅滅九族。享年67歲。
三、耿再成
1362年,耿再成奉朱元璋之命,攻取處州。處州的苗人降將李祐之、賀仁德叛變,耿再成被殺死,沒有活到明朝建立。朱元璋登基後,追封他為高陽郡公,配享太廟。
四、耿炳文
耿炳文是最瞭解朱元璋的武將,他堅守軍事要地長興十年,功勞巨大,被封為長興侯。耿炳文封侯後,猜到朱元璋可能會殺功臣,他為人低調,儘量不談朝廷之事,不參與朝廷黨派之事,獨來獨往,巧妙地躲過朱元璋的毒手。
但朱元璋死後,一向不參與朝廷事務和黨派之爭的耿炳文,在皇位之爭的“靖難之役”中,他選擇支援皇帝朱允炆,討伐朱棣。後朱棣打敗朱允炆,成功奪位。耿炳文深知朱棣不會放過自己,於1403年在家中自殺。享年70歲。
五、唐勝宗
唐勝宗十八歲便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所謂英雄出少年,他勇猛無比,謀略過人,明朝建立後被封為延安侯,食祿千五百石,1390年因參與胡惟庸謀反案被殺,享年55歲。
六、花雲、陸仲亨、常遇春
花雲長得高大魁偉,英勇善戰,因為臉長得黑而被大家稱為“黑將軍”。1360年,陳友諒攻陷太平,花雲拒不投降,被亂箭射死。享年41歲。
("黑將軍"花雲:淮西二十四將中唯一一個戰死的人)陸仲亨,文武雙全,在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平定廣東、湖南等戰役中有大功,被封為吉安侯。1390年因胡惟庸謀反案被朱元璋誅殺,享年54歲。
常遇春,因為參加渡江戰役,威猛地平定陳友諒之戰,被封為滎陽侯。1390年,因為胡惟庸案被殺,享年40歲。
七、陳桓、謝成、李新、周德興
陳桓、謝成因戰功分別被封為普定侯、永平侯,但因為參與了藍玉案,都被殺。
周德興是朱元璋的同鄉,從小一起長大,朱元璋常常稱之為兄,因戰功被封江夏侯。他倒不是被朱元璋殺死的,他的死是因為兒子。1392年,他的九子周驥色膽包天,與宮中宮女淫亂,周德興受到牽連被殺。
李新,曾參與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等戰爭,因負責孝陵有關事宜有功,1382年被封為崇山侯。1395年,因貪汙罪被誅殺。
其它的得以“善終”的將領。一、湯和
湯和與朱元璋是同鄉,因功封中山侯,改封信國公。湯和是朱元璋唯一沒有起過殺心的功臣。1389年湯和告老還鄉,1394年病死。
二、吳良、吳楨
吳良,因成功堅守江陰十年,屢挫張士誠,成為朱元璋的東南屏障,被封為江陰侯。1381年病死於青州。
吳楨是吳良的弟弟,深通水戰兵法,因功封靖海將軍、靖海侯。1379年病死。
三、陳德、顧時
陳德,因參加長興守衛戰、鄱陽湖之戰,後跟隨徐達北伐,被封為臨江侯。1377年,陳德告老還鄉,翌年病死。
顧時因功被封為大都督同知、濟寧侯。1379年,顧時病死。
四、華雲龍、張赫常
華雲龍,參與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後又追隨徐達北伐,因功封淮安侯。後巡邊雲州、協守北平,1374年死於回返京師途中。
張赫常追隨常遇春、徐達征戰,建國後主要在福建、遼東為官,從事抗擊倭寇及開闢海上航道的事務,很久之後才被封為航海侯。1390年,張赫病死。
五、胡海、張龍、郭興、郭英
胡海,參與消滅張士誠之戰,又破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1384年被封為東川侯。後告老還鄉,1393年病死。
張龍,曾參與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之戰,又參與北伐、西征及平定雲南戰役,1385年因功封鳳翔侯。後告老還鄉,1397年病死。
郭興,曾參與攻滅陳友諒、張士誠,北伐西征、平定四川等戰役,因功封鞏昌侯。後巡視北疆,1384年病死。
郭英,他是郭興的弟弟,長期宿衛朱元璋,曾參加攻滅陳友諒、張士誠,北伐中原、平定雲南等戰役,1384年封武定侯。郭英忠誠謹慎,加以為朱元璋寧妃之弟,故深受恩寵。因參與討伐朱棣,“靖難之役”後被罷官,1403年病死。
六、張銓
張銓,參與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之戰,又參與北伐、征伐明夏及平定雲南戰役,1390年封永定侯,之後的事蹟,史料中沒有記載。
-
4 # 鹹魚閒聊
元朝末年,由於各地災害不斷加之吏治腐敗導致全國爆發了大規模紅巾軍起義,朱元璋,一個貧苦農家出身的放牛娃在走投無路下,也投靠了安徽濠州紅巾軍首領郭子興帳下。
由於朱元璋作戰勇猛且謀略過人,使得他越來越受到郭子興的器重,而且郭子興還將養女下嫁給朱元璋,她就是後來的馬皇后。
雖然郭子興等各路起義軍首領佔領濠州城均以反抗暴院統治為己任,但各路義軍首領不僅不思外戰竟然還長期陷在爭奪濠州城統治權的內鬥中,朱元璋見此情況認為,假如自己也留在濠州城必將永無出頭之日,所以他決定離開濠州城到別處壯大自己的實力,而他為了能順利離開濠州城且不引起他人猜忌,最終只帶走了二十四位與他關係親密 能力出眾的心腹,這二十四位戰將便是“淮西二十四將”,他們是:
徐達、湯和、吳良、吳楨、花雲、陳德、顧時、費聚、耿再成、耿君用、唐勝宗、陸仲亨、華雲龍、鄭遇春、鄭遇霖、郭興、郭英、胡海、張龍、陳桓、謝成、李新材、張赫、周德興。
這二十四將是朱元璋起家的資本,也為明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取得過不世之勳。那麼登基後曾多次大肆殺害開國功勳的朱元璋有沒有對二十四將下過手呢?答案很顯然是肯定的。
這二十四將中:徐達,湯和,吳良,吳楨,陳德,顧時,華雲龍,郭興,郭英,胡海,張龍,李新材,張赫十三將是善終,但這其中陳德後來因牽連到胡惟庸案中,所以他的爵位在其死後被剝奪,假如他能活到胡惟庸案發生時,想必他的下場也不會太好。而華雲龍是死在了去京城的路上,而他去京城也是因為犯了錯誤被人彈劾不得不去京城直面聖顏,假如他沒死在路上,估計也逃不過一個死。
二十四將中:花雲,耿再成,耿君用,鄭遇霖四將是戰死的。
那麼剩下的二十四將中的七將就是被朱元璋以各種罪名下令處死的,其中:
延安侯唐勝宗,於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因胡惟庸同黨的罪名而被殺,爵位被廢除。
平涼侯費聚,依舊是於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同黨的罪名被殺,爵位被廢除。
吉安侯陸仲亨,還是於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而被殺,爵位被廢除。
滎陽侯鄭遇春亦是於洪武二十三年以胡惟庸同黨的罪名被處死,爵位也慘遭廢除。
普定侯陳桓,洪武二十六年被人告發與藍玉勾結謀反,最終被殺。
永平侯謝成,洪武二十七年因藍天而被殺。
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二十五年,因其兒子在宮中肆無忌憚的聚眾淫亂導致事件發生後,朱元璋大怒,並下令處死周德興的兒子,而周德興本人也遭到連坐的厄運,與兒子一同被株。
以上就是淮西二十四的最終下場。
-
5 # 北斗星3557
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開國功臣有不到30,歷史的文章,歷史學家,歷史作者,每個人都每人的看法,我也看過歷史史書,最早跟,朱元璋創業的,有亂世山,哥七個,老大,雙鉤大將,武殿章,年紀大,老二是胡大海,老三是湯河,老四是朱元璋,老五是,鄧玉,老六是長勝將軍,常遇春,老七是,小霸王,郭英,有劉伯溫主盟,亂世上磕頭,他們跟隨朱元璋,打跑了蒙古人的統治,打敗了劉福同,陳友亮,打敗了很多反王,朱元璋取得政權以後,殺死了很多功臣,就連她的親外甥,十王,李文忠都讓他給殺了,歷史上何其毒也,用白馬翰,麼在中山王徐達背上,中山王徐達,含恨而死,朱元璋,在要飯時,是他大哥,武殿章救了他,就他武術,扶養他成人,以後幫他創業,他哥哥在外地,搬兵求救爾回,朱元璋,命令武士,講他大哥,武殿章,金瓜擊頂,當時還有富有德,他的磕頭老兄弟,郭英,也被朱元璋殺了,郭英是死在,慶功樓上,被炸藥炸死了,開國功臣,活下來只有幾個,胡大海,歷史的福將,還有他的兒子,胡德濟,為什麼胡大海能活下來?劉伯溫軍師,告訴胡大海,慶功樓上,別離主,所以,胡大海,在樓上,跟朱元璋下來的,他們父子沒死了,沒死的,還有湯河,還有,朱元璋乾兒子,沐英,沒有事,因為他去了雲南,離朱元璋太遠,沒有害死他,以後胡大海,父子,飽了豔王朱棣,朱棣南征,清君側,掃除韓馬兩黨,V開國忠臣報仇,以後,才有,燕王掃北,以後定都北京,開啟了歷史先河,永樂大帝,是一位明君,以後為開國功臣昭雪平反,深得民心,以後永樂大帝派,鄭和下西洋,開學了,海上絲綢之路,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歷史的人物,朱元璋,無論對錯,他趕跑了大元, 蒙古人的統治,使人民過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正確的對待歷史,不忘初心,謝謝
-
6 # 百花爭豔只為你
淮西二十四將指的是朱元璋離開濠州奔赴定時帶著身邊的二十四人,大部分人活到了明朝建立。
其中徐達、湯和、吳良、吳楨、陣德、顧時、華雲龍、郭興、郭英、胡海、張龍、張赫等十二人善終。(大多病死)
耿再成、耿君用、花雲、鄭遇霖四人戰死。
費聚、唐勝宗、陸仲享、鄭遇春四人受胡惟庸案遷連被殺。
陣桓、謝成二人受藍玉案遷連被殺。
李新材因罪被殺。
周德興因子周驥與宮女淫亂被殺。
淮西二十四將一般是善終,可見朱元璋對於這幫當初幫自己打天下的哥們,大部分還是不錯的的,除非是非要作死。
-
7 # 趣向雜談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 1344年,朱元璋入皇覺寺。1353年,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統一中國;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經過洪武朝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一.冊封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宣佈即皇帝位,定國號為明,年號為洪武。
這一天,將永遠被歷史銘記,又一個王朝誕生了。
生於亂世的他似乎正是為那個時代而生,迅速崛起後,他於1363年、1367年先後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這兩個人一度是他是霸業路上最強大的對手,轉眼,也就煙消雲散了。
在更早之前,這個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還曾放過牛、當過和尚、討過飯(好聽點叫化緣)。當然,那個時候,他還不叫朱元璋(參軍後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朱重八,名字取得是不是很有特點。
哦,對了,更有特點的是。
朱重八父親的名字叫朱五四,祖父的名字叫朱初一,曾祖父的名字叫朱四九,高祖父的名字叫朱百六。
好,我們將視線拉回到朱重八這裡。如果不是後來的天災人禍,這個勤勞懂事的孩子或許一生都會生活在平靜裡,雖然日子苦點,幸福指數應該還是可以的。
然而,上天沒有把這份恬淡給到朱重八。
元至正四年(1344年)的時候,淮河沿岸遭遇嚴重的瘟疫和旱災,災難給朱重八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的是:四月初六日他的父親餓死,初九日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的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這還沒完,眼睜睜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後的朱重八繼續迎來命運對他的戲弄:他和二哥無法將父母親人安葬,只能用門板抬著屍體到處走,因為沒有棺材也沒有墳地。
漢人歷來講究“入土為安”,對於身為人子的朱重八來說,這實在又是一次不小的打擊。好在後來有好心人看他們實在可憐,給了他們一塊安葬親人的地方。
為了活下去,埋葬完親人的朱重八來不及擦乾眼淚就去了皇覺寺當和尚,主要工作就是打雜,不久後又出去討飯。
四處的乞討生涯開拓了朱重八的眼界,磨礪了他的意志。再回到皇覺寺的時候,朱重八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只知打雜的小和尚了,面對元朝的腐敗統治,他心裡開始躁動,他在等待機會。
直到有一天,好友湯和寫了一封書信邀他參加起義軍,那時,湯和已經做到了起義軍的千戶(團長)。
這才有了朱重八和尚後來改名朱元璋發生的那些故事。
1368年正月初四的這一天,端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朱元璋,回憶起這些難忘的往事,內心不知是什麼感受。
但是,他知道,之所以能有今天,離不開跪在寶座下的這一批人的支援,這些人都是曾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兄弟;他知道,不能辜負這一批人,應該讓他們一起共享成功的果實。
洪武三年(1370年),冊封群臣。
封公爵者六人,分別是(排名分先後):李善長進封南韓公,徐達進封魏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常遇春已於1369年去世)封鄭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馮勝封宋國公,鄧愈封衛國公。
封侯爵者二十八人,分別是(排名分先後):湯和封中山侯,唐勝宗封延安侯,陸仲亨封吉安侯,周德興封江夏侯,華雲龍封淮安侯,顧時封濟寧侯,耿炳文封長興侯,陳德封臨江侯,郭興封鞏昌侯,王志封六安侯……不一一列舉。
封伯爵者二人,分別是:汪廣洋為忠勤伯,劉基為誠意伯。
此後,朱元璋又陸續封了其他一些開國功臣不同的爵位。
這些人構成了明王朝的第一批勳貴階層,一時間可謂志得意滿、意氣風發。
可誰能想到,若干年後,這些人中有很多或自己、或子孫都不得善終。
因為,朱元璋向他們舉起了屠刀,儘管他們曾親密如兄弟。
二.胡惟庸案
胡惟庸,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的同鄉,受李善長的推薦,平步青雲,獨攬相權達七年之久。
然而,這位淮西集團的新秀,位極人臣後不僅不懂得“伴君如伴虎”的深刻哲理,反而在作死的道路上不遺餘力,不斷試探朱元璋的容忍邊界。
他貪汙,他受賄,他排除異己,這還不夠,他還敢“截胡”:私自截留百官的奏章,很多事不經過朱元璋批示直接拍板。
反常的是,對於胡惟庸的所作所為,朱元璋竟然無任何表示。要知道,朱元璋是非常痛恨官員弄權貪汙的,貪汙60兩銀子就要被剝皮(可不是開玩笑的)。
胡惟庸如此放肆,朱元璋竟然能忍。這讓胡惟庸心裡不禁也有一絲絲的害怕,於是他開始拉攏更多的人下水,其中就包括李善長,這哥們尋思著:法不責眾,萬一哪天東窗事發,朱元璋多少會有所顧忌。
後來發生的事告訴胡惟庸,他錯了,錯的一塌糊塗。
跟了朱元璋這麼多年,胡惟庸卻不懂得朱元璋信奉的原則是:要麼不做,做就要做絕!
朱元璋默默地看著胡惟庸的表演,他還信奉另一條原則: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小子,讓你再蹦躂幾天,朱元璋相信拉清單算總賬的日子不遠了。
很快,這一天來了。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占城國(今越南)派使臣來南京進貢。身為丞相的胡惟庸沒有將這件事上報給朱元璋,這還得了,朱元璋積壓已久的怒火爆發了。
他先是嚴厲斥責了對此事負責的胡惟庸和左都御史汪廣洋(即洪武三年封的忠勤伯),然而,沒有意識到問題嚴重的胡惟庸和汪廣洋此時卻展現了二人難得和氣的一面:把這件事的責任推給禮部。
呵呵,呵呵,朱元璋冷笑地開始了他的處理:處死汪廣洋;囚禁所有與此事有關的官員。
然而,關於汪廣洋的獲罪,《明史》上的記述有些不同。《汪廣洋傳》記載的是:“十二年十二月,中丞塗節言劉基為惟庸毒死,廣洋宜知狀。帝問之,對曰:“無有。”帝怒,責廣洋朋欺,貶廣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書不發楊憲,賜敕誅之。”
這裡資訊量比較大,簡單點說,就是汪廣洋獲罪的起因是朱元璋問他知不知道胡惟庸毒死了劉基這件事(這事朱元璋應該負有責任,待會再說),汪廣洋說不知道,朱元璋怒責其朋黨欺君,才把他貶到海南去了,中途又弄死了他。
而在《胡惟庸傳》之中,交代的很簡潔:“十二年九月,占城來貢,惟庸等不以聞。帝怒,敕責省臣,盡囚諸臣,窮詰主者。未幾,賜廣洋死。”這裡就點明汪廣洋是因為占城國進貢事件而被朱元璋給殺了。
我更傾向於接受《胡惟庸傳》的邏輯,畢竟沒有起因,朱元璋也不會好端端去問汪廣洋知不知道胡惟庸毒死了劉基。
中間插幾句,說到劉基的結局,很是令人唏噓。這位大明帝國的軍師,最後只封了個誠意伯。最傷感的是,他一生算無遺策,卻在與淮西集團(李善長、胡惟庸)的明爭暗鬥中慘敗,最後病中被胡惟庸派去的醫生給毒死了。
我相信,閒居在家的劉基已經對胡惟庸的權力產生不了任何威脅,胡惟庸犯不著多此一舉還要將病中的劉基毒死,畢竟這也太暴露自己了。他之所以敢於毒死劉基,可能是經過朱元璋默許的。
好了,洪武三年封的兩個伯已經全死了:一個是朱元璋直接殺的(汪廣洋),一個是他縱容他人謀殺的(劉基)。
既然屠刀起,就不會輕易放下,朱元璋是一個“做事做絕”的人。
汪廣洋死後,很快,胡惟庸的同黨塗節(時任御史中丞)一看風向不對,立即發揮了自己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決心:告發胡惟庸謀反!
朱元璋也沒客氣,立刻處死了胡惟庸、陳寧(時任御史中丞)和胡黨重要成員,並且誅滅胡惟庸三族。
當然,敢於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塗節,朱元璋也沒放過他,一併處死。真是猜中了開頭,卻怎麼也猜不到結尾。
結束了嗎?該結束了吧,不急不急,做事要做絕,這才到哪兒呀。
朱元璋明令,深入細緻調查此案,一旦查明牽涉其中的,一律處死!
於是,你告我,我咬你,誰讓你上個月某一天下朝回家的時候都不和我打招呼的。
牽扯的人越來越多,案件越辦越大,影響越來越廣,而朱元璋也發揮了自己辦事簡單高效的優良傳統:不管多少人,殺就完事了。
從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發到結束,十幾年的時間裡前後共殺了三萬餘人(打個折,怎麼也超過一萬人),受該案株連被殺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南韓公李善長、延安侯唐勝宗、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等一公二十一侯。
朱元璋的老夥計,位列明朝第一開國功臣的李善長,被殺時已經七十七歲了,和他一同赴死的還有他全家七十餘人!
另外,民間傳說,魏國公徐達也是朱元璋弄死的。徐達生背疽,最忌吃蒸鵝,可朱元璋得知後偏偏派人給他送了一隻蒸鵝來,然後,徐達含淚吃完蒸鵝當天晚上就去世了……
這個自然是野史演義了,朱元璋真要殺徐達,還用得著送蒸鵝嗎?(萬一要是徐達吃了蒸鵝還活得好好地怎麼辦),送毒藥不是更好,確保效果。
狠,真狠,朱元璋真夠狠的。
那殺了這麼多人了,現在總可以結束了吧,
且慢,且慢,狠是狠,但還不夠絕,做事要做絕。
三.藍玉案
藍玉,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的妻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一戰成名。洪武十二年(1379)封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封涼國公。
在明初戰將如雲的時節,藍玉硬生生用戰功打出了自己的聲望。可以說,他是繼徐達、常遇春後又一極具軍事天賦的戰神,很好,很厲害。
可有一樣不好,藍玉脾氣很不好,不好到什麼程度呢?
他北伐獲勝後班師南迴,夜抵喜峰關時,由於時間很晚了,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竟然縱兵毀關,攻破城牆闖入就是。喜峰關又不是敵人的城池,真是過分了。
我們知道,脾氣不好的人,比較容易滋生驕橫情緒,藍玉也不例外。
朱元璋因藍玉功高,封他太子太傅(從一品)的官銜,這已經是破例了,要知道六部尚書才正二品,可這哥們一點不領情,當著大夥的面大叫:“怎麼不給我個太師(正一品)噹噹?”(我不堪太師耶)
這……此處省去幾百字。
我們也知道,一驕橫就容易幹些出格不法的事,這類事幹得多了皇帝自然就不爽了。
於是,朱元璋的屠刀要再次舉起來了。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怎麼又是謀反這個罪名?因為只有謀反這件事,要人多才能幹呀,而不管他真幹假幹,想要一次性多殺些人自然沒有比謀反更好的罪名了,還省得另外“蒐集”罪證。
既然皇帝想多殺人,那就儘量多攀扯些人進來,在這一點上,辦案的錦衣衛有的是經驗。
藍玉一案,最後殺了多少人呢?不多不少,正好是上一次胡惟庸案的一半,一萬五千餘人。
其中包括一個公爵、十三個侯爵、兩個伯爵,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將更是難以計數。
殺完後還不算,還要讓你們這些“逆黨”永世不得翻身,被殺的一萬五千人被朱元璋編進了《逆臣錄》裡。
加官進爵似乎還在昨天,轉眼,這些開國功臣就成了逆臣。
結束了,是時候結束了,終於要結束了。
四.真的是謀反嗎?
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殺了幾萬人,開國功勳屠戮殆盡,真的是因為胡惟庸和藍玉謀反嗎?
答案,自然不是!謀反只是罪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兩案背後隱現的是胡惟庸和藍玉所代表的那一類群體威脅到了皇權,在皇權與老兄弟之間,朱元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胡惟庸被誅之後,朱元璋立即就廢除了延續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意圖再明顯不過。而編造一個胡惟庸企圖謀反的故事,朱元璋有的是說法。
至於在胡惟庸案中牽扯進來的李善長,人家已經位列大明第一功臣,跟著胡惟庸造反最多不還是謀一個“第一功臣”的位子嗎?他就這麼蠢,冒著滿門抄斬的風險換一個平級調動?
說到底,朱元璋想連根拔除的還是“相權”本身。儘管丞相制度已廢,但他還是不放心。畢竟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制度盤根錯節,背後代表的是一個利益集團,要死會復燃自然是分分鐘的事。
恰巧,李善長也做過丞相,恰巧,他還跟胡惟庸來往,那就索性斬草除根吧。管你是什麼兄弟,管你什麼免死鐵卷,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而藍玉案,朱元璋出於維護皇權的意圖則更加明顯。
洪武二十五年(1592),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自是十分傷心。
朱標並不像他的父親,經歷戰火淬鍊的人往往不把人命當回事,而他是一個很溫厚的皇太子。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所以讓他自幼隨大文豪宋濂學習儒家經典 ,確實他也很爭氣,朱元璋對這個兒子是很滿意的,剛登基即皇帝位就把他立為皇太子。
在治國理政上,朱元璋並不擔憂自己的這個接班人。但是,他擔憂自己的這個兒子性格太溫和了,怕他彈壓不了那些隨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們。
於是朱元璋大肆殺人,朱標隨即表現出自己仁慈的一面,勸導父親:“陛下殺人過多,恐傷了和氣。”朱元璋二話沒說,將一條滿是刺兒的荊棘扔到朱標面前,讓他撿起來。
朱標看到那麼多刺,自然沒有去撿,於是朱元璋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我殺這麼多人就是為你先把這些刺兒給拔了。”
老父親很誠懇。
為了萬事基業,為了子孫後代穩坐江山,兄弟就顯得不太那麼重要了。
朱標去世後,傷心不已的朱元璋立即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而朱允炆像極了自己的父親,性情溫和爾雅,年紀又小,朱元璋就更不放心了。
緊接著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玉案爆發,功臣武將屠戮殆盡。
自此,沒有了丞相,沒有了元勳悍將,隱患既除,留給孫兒的江山是否就太平了呢?
朱元璋怎麼也沒想到,拋棄了兄弟的他,最後卻是自己的兒子起兵造反。
而朱棣之所以能造反成功,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朝中已無良將足以挑起大梁。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
-
8 # 愛汕美食
淮西二十四將的由來是因為前期跟著郭子興的隊伍起義,發現郭子興的隊伍良莠不齊,很多痞子兵,所以他只帶領了這24人離開,因為這部分人大多來自淮西,故稱“淮西二十四將”。
這二十四將分別是:
徐達、湯和、吳良、吳楨、花雲、陳德
顧時、費聚、耿再成、耿君用、唐勝宗、陸仲亨
華雲龍、鄭遇春、鄭遇霖、郭興、郭英、胡海
張龍、陳桓、謝成、李新材、張赫、周德興
其中被皇帝殺掉的有5人,分別是陸仲亨、鄭遇春、陳桓、謝成、周德興。
陸仲亨、鄭遇春死於胡惟庸謀反一案,同時涉及的有費聚與唐勝宗,但他們兩個只是被廢掉爵位,並未賜死。
陳恆、謝成死於藍玉一案,藍玉被是朱元璋兒子的好友,本是朱元璋留這輔助兒子維持統治的,沒想到兒子早死,為了鞏固政權,尤其是藍玉手中還手握兵權,故下令處死,而陳恆、謝成常常出入藍玉的家,一併被株連。
周德興則死得較為無辜,因為兒子周驥跟宮女淫亂,受到株連被殺。
-
9 # 穿越再現彼岸
公元1353年,朱元璋在皇覺寺做和尚都25歲了,雲遊了幾年,也就混碗飯吃。兒時夥伴湯和給他寫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起義軍,這事朱元璋還猶豫了一陣子,朱元璋的和尚師兄趁機趕走他這個吃閒飯的,要告發他,迫不得已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湯和劇照)
朱元璋雖然得郭子興的器重,但紅巾軍內部派系紛爭太厲害,朱元璋決心建立自己的嫡系武裝。他回到家鄉募集軍隊,徐達、周德興等兒時夥伴響應參加,拉起了700人的隊伍,朱元璋就是這支隊伍首領。1354年,有了少許人馬的朱元璋想自己搞一塊地盤壯大,準備在定遠發展,於是在自己的招募老家士兵中挑選了徐達、湯和等作為自己這支隊伍的中間力量,開始搶佔地盤,這二十四人歷史上稱“淮西二十四將”,是朱元璋起家的根本。具體名單如下:
徐達、湯和、吳良、吳楨、花雲、陳德、顧時、費聚、耿再成、耿君用、唐勝宗、陸仲亨、華雲龍、鄭遇春、鄭遇霖、郭興、郭英、胡海、張龍、陳桓、謝成、李新材、張赫、周德興。淮西二十四將是一個地方性小集團,幫助朱元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朱元璋並不隨意處置殺死自己的嫡系人馬,也是有區別對待的。24將領中沒有常遇春,常遇春1355年才加入朱元璋的隊伍。(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殺死了24人中的那些嫡系將領?一、徐達。
徐達是朱元璋兒時夥伴,又是親家,《明史》中記載他是病死於1385年。野史記載朱元璋毒死了他,稱徐達病重不能吃鵝肉,朱元璋賜給他鵝肉吃,加重病情而死,不過不可以考證,後世多以民間流傳而津津樂道,存疑,朱元璋殺死病重的徐達多不可信。
二、陳德。
陳德先後跟隨常遇春、徐達、傅友德、馮勝等南征北戰,於1378年病死於鳳陽。1390年胡惟庸案爆發,牽扯到他,爵位被削除。他不是朱元璋殺死的。(胡惟庸劇照,功臣因他而死的很多)
三、顧時。
他幾乎參加了明朝所有大的戰役,1370年封濟寧侯,1379病死。1390年,胡惟庸案中他是胡惟庸案朋黨之首,他的兒子被殺,削除爵位。
四、費聚。
費聚跟隨朱元璋參加了平定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割據勢力,1370年被封平涼侯。1390年,因胡惟庸案被殺。
五、唐勝宗。
唐勝宗也是早期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1370年封延安侯。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對功臣嚴厲,他因罪被降職。1390年,因依附胡惟庸,被朱元璋誅殺。
六、陸仲亨。
跟隨朱元璋討伐陳友諒,平定廣東,因功封吉安侯。1390年,他的家奴告發他和費聚、唐勝宗、趙庸等參與胡惟庸謀反案,被處死。
七、鄭遇春。
他跟隨朱元璋參加了平定陳友諒之戰,後隨徐達平定山東、黃河以北的作戰,也跟隨付友德參加了平定雲南一戰,封滎陽侯。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處死。
八、郭興。
郭興在郭子儀病死後投朱元璋,他的妹妹嫁給了朱元璋,封鞏昌侯,1384年病死。1390年因牽扯胡惟庸案爵位被削除,不過人都已經死了6年了。
九、陳桓。
他參加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的割據勢力,討伐元朝、南征明夏,1384年封普定侯,封侯時間比較晚。1393年,牽連藍玉案,意圖謀反被殺。(藍玉劇照,部分功臣因他而死)
十、謝成。
參與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的戰役,1379年封永定侯。1394年,牽扯藍玉案餘波被殺。
十一、周德興。
周德興是朱元璋的發小,1370年封江夏侯,朱元璋待他不錯,他的兒子可以隨意到朱元璋的後宮玩耍。他的兒子周驥絕對是一個坑爹的主,居然在朱元璋的後宮和宮女淫亂,1392年,父子被朱元璋處死。(周德興像,被兒子坑死)
這十一人中,徐達之死存疑;陳德、顧時、郭興都是死後奪爵位,並非朱元璋殺死;牽扯胡惟庸案處死四人;牽扯藍玉案處死兩人;被兒子坑爹的一位是周德興。真正被殺的只有七位功臣,株連的親屬比較多,喪失了爵位和做官的資格,打擊的面比較廣。
其他十三位將領的處境如何?一、因病去世或終老。
1.華雲龍,1374年;
2.吳楨,1379年;
3.吳良,1381年;
4.湯和,1385年;
5.張赫,1390年;
6.胡海,1391年;
7.張龍,1397年;
8.郭英,1403年。
二、戰死。
1.1355年,鄭遇霖戰死蕪湖;
2.1356年,耿君用戰死在討伐張士誠戰役中,其子是耿炳文;
3.1360年,花雲被陳友諒擒獲處死,
4.1362年,耿再成被苗族叛將殺死;
三、情況不明:
李新材,應該是善終,如果牽扯大案肯定記錄在案的。
-
10 # 談古論金
淮西二十四將是朱元璋早期(離開濠州前往定遠之時)身邊的重要人物,是他簡拔出來的親信中的親信,包括徐達、湯和、吳良、吳楨、花雲、陳德、顧時、費聚、耿再成、耿君用、唐勝宗、陸仲亨、華雲龍、鄭遇春、鄭遇霖、郭興、郭英、胡海、張龍、陳桓、謝成、李新材、張赫、周德興。
其中被朱元璋殺掉的是這樣一些人:費聚1390年,因為胡惟庸案連坐被殺;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也都是坐胡惟庸案被殺,時間均在1390年。陳桓在1393年,坐藍玉案被殺。周德興在1392年因為兒子周驥與宮女淫亂,周德興受株連被殺。謝成在1394年,坐藍玉案被殺。李新在1395年,因罪被誅殺。
徐達、湯和、吳良、吳楨、陳德、顧時、華雲龍、郭興、郭英、胡海、張龍、張赫都是自然死亡——徐達被朱元璋用蒸鵝毒死只是野史所載,可能性不大。
鄭遇霖、耿再成、耿君用、花雲都是在作戰中陣亡。
這麼看來,淮西二十四將中被朱元璋殺掉的是費聚、唐勝宗、陸仲亨、鄭遇春、陳桓、周德興、謝成、李新等8人。
回覆列表
1354年,身在濠州紅巾軍陣營中的朱元璋,對內部各派系的爭權奪利深惡痛絕,於是在自己所招募的新兵當中挑選出24人,作為自己的心腹,奔赴定遠作戰,這被視為朱元璋獨立起兵的開始。跟隨他的24人最終都當上了將軍,絕大部分活到了明帝國的建立,各自因戰功拜官封爵,風光無限。然而個人最終的命運卻並不相同,僅有一半的人得以善終,實在是令人噓唏。
12位得以善終者如下:
1.湯和是朱元璋的“發小”,也是其“革命”之路的“引路人”,為人謹慎、沉敏多智,因功封中山侯,改封信國公。1389年告老還鄉,1394年病死。
2.吳良堅守江陰十年,屢挫張士誠,成為朱元璋的東南屏障,因功封江陰侯。1381年病死於青州。
3.吳楨為吳良之弟,深通水戰兵法,因功封靖海將軍、靖海侯。1379年病死。
4.陳德曾參加長興守衛戰、鄱陽湖之戰,後跟隨徐達北伐,因功被封為臨江侯。1377年,陳德告老還鄉,翌年病死。
5.顧時因功被封為大都督同知、濟寧侯。1379年,顧時病死,可謂善終。
6.華雲龍曾參與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又追隨徐達北伐,因功封淮安侯。後巡邊雲州、協守北平,1374年死於回返京師途中。
7.張赫常追隨常遇春、徐達征戰,建國後主要在福建、遼東為官,從事抗擊倭寇及開闢海上航道的事務,很久之後才被封為航海侯。1390年,張赫病死。
8.胡海曾參與消滅張士誠之戰,又從破湖南、廣西、四川、雲南等地,1384年被封為東川侯。後告老還鄉,1393年病死。
9.張龍曾參與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之戰,又參與北伐、西征及平定雲南戰役,1385年因功封鳳翔侯。後告老還鄉,1397年病死。
10.郭興曾參與攻滅陳友諒、張士誠,北伐西征、平定四川等戰役,因功封鞏昌侯。後巡視北疆,1384年病死。
11.郭英為郭興之弟,長期宿衛朱元璋,曾參加攻滅陳友諒、張士誠,北伐中原、平定雲南等戰役,1384年封武定侯。郭英忠誠謹慎,加以為朱元璋寧妃之弟,故深受恩寵。因參與討伐朱棣,“靖難之役”後被罷官,1403年病死。
12.張銓曾參與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之戰,又參與北伐、征伐明夏及平定雲南戰役,1390年封永定侯。之後史實不詳,權當壽終正寢。
12位橫死者如下:
1.徐達功業甚偉,可比肩漢將韓信,開國後被封為右丞相、魏國公,同樣位極人臣。1385年,徐達背疽發作,不能吃發物,朱元璋卻賜以蒸鵝,徐達食後中毒而死。
2.費聚曾參與平定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割據勢力,因功封平涼侯。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殺,爵位削除。
3.耿再成隨朱元璋渡江,先後鎮守滁州、長興、揚州等地,後與胡大海攻克處州,並在此鎮守。1362年,處州苗人降將李祐之反叛,耿再成被殺。
4.耿炳文曾堅守軍事要地長興十年,因功封長興侯。耿炳文成功躲過朱元璋的毒手,卻因在“靖難之役”中與朱棣為敵,於1403年畏罪自殺。
5.唐勝宗作戰勇猛、謀略過人,因功被封為都督府同知、延安侯。坐擅馳驛騎,被降職削爵,後因功復爵,1390年因胡惟庸案被殺。
6.花雲狀貌魁偉,面黝黑,驍勇絕倫,綽號“黑將軍”,征戰多年,功勳卓著,後奉命鎮守太平。1360年,陳友諒攻陷太平,花雲拒不投降,被亂箭射死。
7.陸仲亨少負武略,在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平定廣東、湖南等戰役中有大功,被封為吉安侯。坐擅馳驛騎,被降職削爵,後因功復爵,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殺。
8.鄭遇春曾參加渡江戰役以平定陳友諒之戰,因功封同知大都督府事、滎陽侯。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殺,爵位削除。
9.陳桓曾參與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之戰,又參與北伐、征伐明夏及平定雲南戰役,1384年因功封普定侯。1393年,坐藍玉案被殺。
10.周德興也是朱元璋的“發小”,朱元璋常呼之為兄,因功封江夏侯。1392年,其子周驥在宮中和宮女淫亂,周德興受株連被殺。
11.謝成曾參與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等戰爭,又參與徐達北伐西征、沐英平定雲南戰役,1379年被封為永平侯。1394年,坐藍玉案被殺。
12.李新曾參與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等戰爭,因負責孝陵有關事宜有功,1382年被封為崇山侯。1395年,因罪被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