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黑談MES
-
2 # 當歸媽媽姚遙
創業這七年,它教給我最重要的是,從本質上去認識事物,不論是人,企業,還是市場,都符合自然最根本的規律,也許就是老子所說的“道”。
從整體觀看待事物,能夠做出相對正確的決定。有些現象,看起來是藉助一時之利“火”起來了,但是可能很快就會消退。然而,符合正常規律成長起來的企業,也許會慢一些,但是如果基礎紮實,方向正確,它可以走得更長久。
我們看到的一些市場現象,或者一些推廣方案,就好像醫療中的激素療法,一時效果特別明顯,但是一旦激素撤掉,可能回到原點,甚至倒退。
從事中醫事業,也會從中醫看病的規律中總結和實踐。我們的企業,也有類似於人的生命週期。不要拔苗助長,不要過度開發,讓它按照正常的規律來發展,它才更健康。
-
3 # 閆子銅
農業是網際網路最後的藍海,而大豐收也是沒有樣板可參考,創立大豐收期間的經歷教給我的東西太多,每一點都是寶貴的財富,有三點是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點感悟,我們要想到我們的終極形態是什麼,中間的里程碑有哪些,路線該怎麼走。創立大豐收的時候,能夠想象得到最終的形態是什麼,但是如果我們最開始就按照最終形態的樣子去搭建團隊可能就會出問題。我們企業發展的每一步外部環境也在變化,就我們的經歷而言我們無法預測在2015年農村網際網路的爆發式增長那麼迅猛。因此我們在達到最終目的的過程中必然會走些彎路,就像一棟房子一樓在裝修無法進入,而你住在二樓,這需要你搭個電梯才能更方便到達二樓,這個電梯其實就是創業過程中的沉沒成本。裝修好後電梯可能就要拆掉,但這個電梯雖然浪費了,但依然是有價值的,這就是我們在達到最終目的的必經之路。第二點,團隊很重要,尤其是能夠不斷自我完善弱點的團隊。好團隊才是將戰略執行好的基礎,如果沒有搭建一個優秀的團隊,再好的戰略也無法執行,有好團隊哪怕戰略錯了團隊也可以透過高執行力彌補戰略的錯誤。因為團隊幹得快,我就能積累客戶、渠道等資源,如果想掉頭也會很快的改變方向。同時,管理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這就需要他們的團隊來彌補,團隊的每一個人都能不斷完善團隊的整體弱點,這樣就能變成一個最強的團隊。第三點,能夠最直接、不加修飾的溝通。很多人認為太直接容易影響團隊內部的團結和感情,很多創業者都會比較在乎這一點。但是在建立大豐收這幾年我發現這並不是特別重要,我們要想著最終的目標,是帶領團隊完成業務和夢想,讓他們完成財富的積累。直接的溝通最能夠反饋問題和表達訴求,這樣能夠讓公司快速的運轉,減少因為溝通帶來的阻礙。如果公司做的好,可以讓大家都完成自己的目標,事業與財富都有所得,大家都會理解和體諒。如果大家都很和諧,每個人相處都很愉快,但是業務溝通都非常不直接,各自不願意丟擲問題,提出指責,但公司垮了大家都會覺得跟錯了人。
-
4 # 楊嘉敏七幕
創業教給我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做時間的朋友,人們往往高估了一年能帶來的變化,而低估了五年十年能帶來的變化。
-
5 # 日事清
我做為一名普通創業者,願分享自己的經歷提供給更多人。
我11年開始創業,現在也有5年多的創業經歷,嘗試過很多創業專案:條碼印表機、代理咕咚、甚至還想過賣煤。後來才聚焦到給企業做定製化軟體開發,比如OA、工作流啥的。我一直埋頭苦幹,認為把產品做好、獲得客戶就能賺錢,那時候完全是自己借錢自己做。而我父母都是農民,上北理工的錢都是助學貸款,畢業後在愛國者工作兩年才還清貸款。
然後我開始到處找投資人,要名片,發BP!
獲得投資人的青睞沒那麼簡單怎麼找投資人?這事情太簡單了!我第一次去了3W咖啡,去了黑馬會,去了Binggo咖啡,我發現投資人一抓一大把,各種魚龍混雜。我收集了N多投資人的名片、連夜發了幾十封BP,但是發出去的每一份BP都是石沉大海!我骨子裡就不是個外向的人,也沒有勇氣直接一個電話過去對投資人說:你為什麼不回我郵件???
我開始反思:到底為什麼?那時候,真不覺得自己idea爛、BP差、產品Demo不好看!我只是覺得:xxx!果然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見。既如此,我就做一個牛逼的產品,等資料好看了,再讓你們這些沒眼的VC後悔!我加班加點,我住公司,打地鋪,做產品!
終於在2014年初,我們完整的第1版demo產品上線了!然後更令我痛苦的是:我根本不知道怎麼獲取使用者,原來我的idea在使用者那裡並不太受歡迎,甚至他們都聽不懂時間任務管理軟體是個啥玩意……這時候我才知道VC不是不識貨,而是自己是2貨!壓根就沒想明白這事怎麼做,更沒有想清楚怎麼表達,才能引起別人的興趣!甚至我開口講了10分鐘,投資人愣是不明白我到底想做啥!啥也不說了,踏踏實實修內功!咱農村娃能吃苦,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我發現:雖然咱的demo產品使用者不買賬,但可以驗證的是:這個需求和市場是匹配的,只是我提供的產品解決方案和使用者的需求不匹配……那就想辦法把產品打磨好!沉下心來,團隊一邊打磨產品,我也一邊升級BP,思考這件事到底怎麼入手!
從2013年9月份開始有想法寫BP,一直到2015年4月份,經歷了7個大版本的迭代,無數個小版本的升級,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才算拿出了一份及格線水準的BP!(ppt依然很醜,但邏輯上至少講得通了)中間這一年多的時間,不斷的修改BP,不斷的思考自己的產品,中間歷經無數的心血和折磨!只要有機會,創業比賽,我參加,改BP!某個不知名的機構想了解專案,我認真改BP,給他們發!
也算苦盡甘來,在產品越來越好、使用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修改了上千次BP、見了幾百個各類投資者,總算完成兩輪融資(第三輪敲定)。
總結經驗後,我想提醒大家幾點:1、千萬不要群發BP!因為發了也沒用!
好的策略是:先找那些不知名的機構,每次挑選3-5個,把BP發給他們。如果連這些機構都不願意約你面聊,那麼你發再多BP,也是白搭!好好反思下自己的內功是不是做到了;
2、找符合自己的投資機構對於意向機構的調研,或者約我面聊的機構,我都會在IT橘子(感謝張丁傑團隊)上先看看他們以前投過哪些企業,主要關注哪個領域,和我的專案是不是匹配;
3、完成融資並不是勝利很多創業公司認為成功獲得融資代表階段性勝利,我並不這麼認為。未完成融資前,我夜裡常常失眠,擔心第二天醒來公司死掉,跟著我的兄弟姐妹怎麼辦?融資完成後我以為可以緩口氣,沒想到壓力更大:不僅要擔心公司死掉,還要面對更多的壓力。
創業真是一件很苦、很磨練人的事,正因為我經歷過很多失眠的深夜,所以我願意幫助更多的創業者。如果你還處在創業早期,我可以給你寫BP建議、分享和投資人交流的經驗以及如何選擇投資機構。希望盡我微薄之力讓創業者走的更順暢。
回覆列表
我的第一份創業經歷是做製造業的資料分析。因為之前的投資整合工廠的工作經歷,我發現工廠生產的資料非常多,國外的先進工廠已經能夠使用這些資料分析給出直觀的結果。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趨勢,可是最終專案失敗。因為那時我看到了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卻沒有好好的分析現狀。BI的分析是基於工業已有的資料來做計算。然而當我真正的開始推行專案的時候,才發現,中國製造業的大部分現狀是根本沒有資料。
於是我以工人的身份進入了工廠,和工人一起同吃同住同工幾個月。我發現,因為資訊化程度低下,甚至年產值幾十億的工廠還在使用紙單記錄,還在使用excel進行資訊統計。我所看好的製造業的資料分散在工廠管理人員的excel資料夾裡,在生產車間一沓一沓的紙單上,在倉庫管理員的進出貨單上……
創業教給我的第一件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貼近使用者需求。
我的第二個創業專案,也就是黑湖科技,我們還是立項在製造業領域,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的專案基於工廠的生產現場管理場景。生產車間的管理和其上下游的協同,是資料產生最多且最繁雜的地方,也是急需被資訊化改造的地方。隨著資訊化程度越來越高,才有可能透過這些資料發現工廠存在的問題,從而把時間用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浪費在解決問題上。
創業教給我的第二件事: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我們是擁有網際網路DNA的面向傳統領域的企業,相較之下,傳統的工業軟體更為保守、有的軟體一旦定型,往往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更新。隨著各項新技術的興起和應用,傳統的製造領域也受到了新技術浪潮的衝擊。我們嘗試以新的技術應用在這樣一個傳統的行業,基於解決客戶需求,結合未來發展趨勢做一個全新的產品,如果只是閉門造象,放在客戶現場跑不起來,那麼一切都是空談。前面我說到了,我們的產品理念是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所以我們選擇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產品思路,敏捷開發和客戶一起持續進步。
基於數千家工廠的調研,我們按照不同行業、不同流程工廠的需求進行產品模組的分割,客戶工廠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更加靈活的進行模組組合。更經濟、更個性化的組建自己的數字工廠。
創業教給我的第三件事:一定要把最新的技術落地進產品,而不是單純商業模式的改變。
黑湖採用SaaS服務模式,對於很多SaaS企業來說,SaaS也許僅僅意味著按年付費。對於我的團隊來說,SaaS還是對我們的更新迭代、做好產品的有力鞭策。除了專注在工廠的人機料法協同部分以外。我們還在積極開發研究資料的沉澱和對管理的輔助作用。現在,我們的資料分析平臺可以讓使用者敏捷、自主的探索資料。我們還通過歷史資料積累,建模,讓過去的經驗來最佳化未來的生產。
創業對我來說是美好的經歷,在一個全新未知領域,組建一支志同道合的優秀團隊進行探索,讓好奇心和技術驅動這個世界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每一天都是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