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匈奴不再
-
2 # 17度的秋
中國現在也有女權主人者,深受西方文化入侵,可笑的是,竟然用西方文化來教化東方文化中國女人。西方女權主人者極具攻擊性,有很強的思想暴力性質。她們提倡的權力,真實是挑戰幾千年潛而默化的關係,現在的女人,在政治和家庭上的地位,你無與倫比,中國女人和男人的關係是對等的,各斯其職才能 維繫這種微妙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女對內(家庭),男對外(國家)。你總不能讓男的生小孩,在家喂小孩,讓女的去開公司,去指揮打仗,這種前後倒置,你們認為社會不會亂套嗎?所以不要受西方女權主人者挑撥離間。
對於女權主義說的家爆,對於很多事例來說是有原因,有很大的偏彼性,以點蓋,欲蓋彌彰,把好的蓋著(那怕好的佔99.999),專拿不好的(佔0.00001)來挑事。試問,你們有些女人真做到對辛苦工作後,還要加班加點(或要在外應酬)回家的丈夫,做訓溫柔體貼 善解人意嗎?(絕大多日韓女人都這樣做到了)。無理取鬧,疑神疑鬼,從而加重丈丈的生活精神負擔。一個男人被家庭這座大山壓著己經 喘不過氣,生意失敗,身體不支,病痛…,結果在無比失落時,還要被自己愛的人譏諷,嘲笑(也許故意激怒丈夫,從而離婚找一個能繼續給你強大物質生活的另一個男人吧)。很多女人都難以接受,從公主生活跌落到過負債窮人的生話…我說,女人你真的做好你的職責責任了嗎?如果真的做到善良淑德的妻子,善解人意,我相信,家爆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事無絕對,當然遇到變態男另說了)。所以,我們是東方文化價值觀,不要讓西方女權洗腦,真的照搬西方女權主義,那麼就不會有幾十萬彩禮,房子車子,而是吃飯也得AA,晚上做X得AA。女人做好自已該做的,對男人給一點尊重。女權主義者跟愛狗邪教一樣讓人憎惡。
想到女權,就不得不說起丁玲。丁玲,一個普通的人,一個勇敢的女人,一個不屈的靈魂。
不談她的那本《莎菲女士的日記》,其實她真正偉大的,真正讓人肅然起敬的是那篇《三八節有感》。即使是較為開明的延安,男女之間的不公正仍然讓人側目。在那個被稱為“婦女節”的日子中,丁玲感到的不是快樂,而是悲哀。
她勇敢地舉例了種種延安婦女和男性不平等的現象:在婦女走出家門參加參加社會工作後,她看到婦女揹負著雙重負擔;在婚姻問題上,她看到婦女常常會失去自由選擇的權利……當然,可想而知,在當時的環境下,寫這麼“前沿”的文字,帶給丁玲的會是什麼。
懷念這篇親切的《三八節有感》。在中國的現代文學史上,我很懷疑是否有前人,象丁玲這樣關注婦女的命運,這樣強調婦女的自身解放,也這樣深刻的指出婦女問題的關鍵;懷疑是否有女作家象她那樣,為了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為了婦女的徹底解放吃盡了苦頭,歷經了磨難。
更可笑得是,就是這個有著不撓的戰士精神的典型女性,在60多年前,沈從文的評價(即使60年後的今天仍受人推崇的評價)卻是:丁玲不是女人。“在做人方面,她卻不大像個女人,沒有年輕女人的做作,也缺少年輕女子的風情”,沈大文人的言下之意,是否就是做作,風情是女性的專利,而不屈不撓,則是男性的所有物?想想真可笑,“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婦人之仁”,女人心腸軟,女人膽子小,女人感情用事,女人愛嘮叨……這些就是數千年來對女性的評價。
難道女人的這些脾性先天就有嗎?難道這些真是女人的缺點嗎?心腸軟,不是說明善良嗎?膽子小,不是說明謹慎嗎?感情用事,不是說明真誠嗎?愛嘮叨,不是說明善於溝通嗎?
同時,從女性的視角出發,看待男性的所謂“優點”,也許能得出相反的結論:“豪爽”或許就是粗野,“大氣”或許就是鹵莽,“胸襟開闊”或許就是大大咧咧。出發點不同,評價就不同。顯而易見,女性的這些所謂弱點,是男性強加給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