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右史

    這個禮遇有加,頗有幾分諷刺。廢太子胤礽作為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犧牲品,他的人生之路本應是輔助父親,處理朝政,之後登基,最後的結果卻變成了圈禁半生,死於內廷。從我們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確實是有點冤。不過按照宮廷風雲來說,也不冤。無情最是帝王家,暗流湧動,你爭我搶,鹿死誰手,本來就是未知數。所以,既然要玩遊戲,就得尊重規則,也得認可規則帶來的副作用。

    做太子是古代最難的職業之一,特別是當皇帝父親還活的很久,在位時間很長。稍不謹慎,行為有差,引發皇帝懷疑。或有過錯,眾目睽睽,遭到兄弟誹謗。這些都是有可能的,而且如果心眼小點,皇帝如果寵信哪位兄弟,嫉恨之心也可能會出現。因此,胤礽很悲劇,從襁褓中開始,就被立為太子,等自己的兒子都會打醬油了,聖明神武的父親也是皇帝仍如日中天,你說他心裡苦不苦?苦也沒有辦法,只能默默等待。

    你不找事事找你,太子胤礽為人處事,輔斷朝政總會出錯,也曾奉旨監國,一會被認為狂悖,一會被認為有病,一會被認為神志錯亂,暴戾不仁,恣其行事,反正就是沒有好的。不過,康熙思念仁孝皇后赫舍裡的夫妻情分,對太子從小也寄予厚望,倒沒有一杆子打死。其實,一杆子也挺好,兩廢兩立,估計是古今少有甚至絕無僅有,胤礽徹底失去了任何機會。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暴風雨來臨,胤礽以罪被廢黜,禁錮於紫禁城鹹安宮。

    至於四弟胤禛本是太子胤礽的人,眼見太子無望,機會來臨當然也不會放過,糾集老十三對抗老八老十四,最終繼承大統,從四阿哥雍親王變成了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於當月二十日正式登基,次日就封胤礽的兒子弘晳為多羅理郡王,對家屬親眷豐其衣食,以終餘年,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一點禮遇吧。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曆1725年1月27日),廢太子胤礽51歲被幽死於鹹安宮。雍正皇帝以勝利者的姿態,象徵性地去五龍亭哭悼了一番。

    世間的事情,沒有百分之百,只有爭取到的利益與權力,沒有恩惠下的安全。到了乾隆四年(1739年),由於朝廷爭儲餘波,胤礽的兒子弘晳也被幽禁至景山東果園,改名四十六,就是這一點恩賜的禮遇其實也沒持續多久。

  • 2 # 雍親王府

    實際上,雍正對於廢太子胤礽的“禮遇有加”,更多的都是針對於他的兒子弘晳,對於胤礽的禮遇也是在其去世之後。

    康熙晚年諸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九子奪嫡”的大戲,原本並不被看好的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成為了康熙皇帝的接班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登基之後的雍正對當年與他爭奪皇位的這些康熙皇子們採取了非常嚴厲而又殘酷的手段進行打壓和迫害,並且打擊的不目標不單單是這些皇子本人,就連他們的家人也基本都受到了牽連。

    但是對於在康熙朝時期已經被康熙廢黜嫡位,並且圈禁終身的廢太子胤礽,雍正的態度則是與這些皇子有著明顯的區別。

    一方面,對於已經被康熙圈禁十年的太子胤礽,雍正並沒有對其進行迫害,當然也沒有將其釋放,只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在去世後,將其追封為和碩理親王,並按照和碩親王的禮制葬於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

    另一方面,雍正與胤礽的兒子保持了非常和諧的關係,並且給予了極高的待遇。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登基後的第二天,就將廢太子的長子弘晳冊封為多羅理郡王,雍正八年(1730年)弘晳襲承了他的父親被追封的和碩理親王的爵位。與此同時,雍正也十分關心弘晳,弘晳也在奏摺中常稱呼本是叔父的雍正皇帝為“皇父”。

    相對於那些被雍正迫害,進而還被削宗奪爵、圈禁致死、全家流放的康熙皇子,廢太子胤礽及其家人,可以說得到的是雍正極大的“優待”了。

    雍正如此對待廢太子胤礽及其家人,更多的還是處於政局穩定的目的。

    首先,在雍正登基之初,雍正的首要目的就是維繫朝局平衡,營造積極的輿論。

    雍正繼位之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皇權的穩固。

    善待廢太子以及廢太子的家人,也是這其中重要的一環。畢竟太子做了三十多年的儲君,在朝中還是有一定勢力和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太子有著正統地位,尊重太子,善待太子則更能體現自己繼位的正統性與傳承性。

    與此同時,作為如何處理廢太子,也是考量雍正帝王胸懷的一次絕佳的機會,而雍正也把握住了這次機會,為自己前期的皇權穩固,營造了良好的輿論基礎。

    其次,不得不說的,胤礽去世的時間對於雍正而言,真的是恰到好處。

    胤礽去世的時間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可以說他的去世幫助雍正解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如果在這之前,雍正將胤礽放了出來,如何面對胤礽以及給胤礽什麼樣的地位,都是雍正需要深思熟慮的,並且胤礽是被康熙下令圈禁的,一上臺就放出來胤礽,會被人說成為是不孝。而如果再繼續關胤礽太多年而不對外有個交代,那麼雍正也將面對世人的評說,使自己陷入輿論漩渦。

    正是因為如此,胤礽去世的時間對於雍正來說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既避免了處理胤礽問題而帶來的不必要麻煩,也能透過善待胤礽及其家人來推行自己的懷柔政策,穩定朝局、拉攏人心,並營造良好的輿論。因而,胤礽的去世幫了雍正這麼大的一個忙,雍正理應也該對胤礽有所回報。

    再次,善待之前繼位人的家人,禍不及二代,在滿清發展的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阿敏,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次子,也就是努爾哈赤的親侄子。

    當年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欽命的繼位人,但是後來,舒爾哈齊企圖分裂後金,被努爾哈赤幽禁之死。舒爾哈齊死後,其子阿敏依然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重視,統領鑲藍旗,這是實力僅次於努爾哈赤親率的正黃旗的第二大旗,並且阿敏也位列“四大貝勒”,承擔起處理朝政的職責。之後,阿敏被皇太極圈禁致死,阿敏的弟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繼承了阿敏的全部遺產,包括鑲藍旗的旗主之位,並且在皇太極時期僅次於禮親王代善的權臣,在順治繼位後更是擔任了攝政王,直至成為真正的“叔王”。也正是因為濟爾哈朗的關係,舒爾哈齊也為順治皇帝所平反,追封為和碩莊親王。

    所以,雍正這樣的安排同樣顯示了自己的胸懷與帝王的氣度,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政局的穩定和政權的順利過渡。

    儘管如此,雍正、乾隆兩位皇帝仍然對於廢太子一家有著提防和戒備。

    雍正善待了胤礽及其長子弘晳,而善待僅僅是體現在了爵位和待遇上,弘晳被安排到了距京城二十里的鄭家莊王府,成為了閒散的宗室王爺,有爵位有待遇,但是沒有職權,這也說明雍正的擔心和顧慮,只能現將他們遠離京城供養了起來。

    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之後,對於弘晳則沒有像他的父親雍正那樣的客氣。

    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皇帝莊親子允祿與其子輩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結黨營弘,往來詭秘”,將一干人等查辦,這也就是著名的“弘晳逆案”,也是康熙朝“九子奪嫡”矛盾的延續。

    乾隆皇帝就此將弘晳削宗奪爵,改名“四十六”,並將其圈禁於景山東果園內。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弘晳去世,終年49歲。

  • 3 # 四川達州人

    原因兩條。

    一,胤礽是康熙唯一嫡子,元后赫舍裡之子,這樣的身份是雍正趕不上的。

    為避免被說閒話,沒必要處置一個已經沒有勢力而且身體不好的廢太子。

    二,雍正最初是廢太子的黨徒,廢太子對其怎麼也有提拔庇護之情。何況廢太子二廢后殘餘部分人員與大阿哥—八阿哥集團難以共存,多多少少偏向與加入雍正集團。

    雍正本人對廢太子下不去手,雍正二年追封為理親王。並早在繼位第二天就封胤礽長子弘皙為郡王,雍正八年晉襲理親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處理的三要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