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廟堂不高
-
2 # 靜思者悟
劉邦所寫的兩首詩是兩個不同的年代。一個是立志之年,大有一展宏圖之願,一個是暮落之年,力不從心,只有仍將夙願付之東流。
-
3 # 路遙lgy
謝謝邀請! 《大風歌》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劉邦後來帶兵親征,打敗了英布。路過家鄉沛縣(進徐州沛縣)時,回到家鄉,把家長故知都叫到一起,大擺宴席,連續喝酒十日,劉邦酒至憨處,擊築而吟: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充分表現了劉邦統一天下後,心中的豪邁之氣! 劉邦還有一首詩是《鴻浩歌》,鴻皓高飛,一舉千里。羽翩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交。尚安所施。 劉邦寫這首詩時 ,心情複雜。一方面想廢太子劉盈,立自己喜歡的(戚夫人所生)劉如意 ,可是手下的大臣們都勸他不要廢太子,劉邦也感到呂后有了一定的勢力。可是戚夫人得哭泣,讓他也擔憂她們的以後!在張良的主意下,呂后讓劉盈主動接觸商山四皓。劉邦慢慢的打消了廢太子的主意。但是擔憂重重!淒涼湧在心頭。可見皇帝也有煩惱啊!
-
4 # 藍天沃土成愛民
詩為心聲。劉邦這兩首詩可謂標準地因時間不同,背景不同,心情不同而發出的內心感慨。寫第一首時正是劉邦奪得天下,志得意滿之時,其豪情壯志滿懷,可謂豪氣沖天。故此詩充滿千古英雄捨我其誰的豪氣。第二首則完全不同了,雖然劉邦己當了皇上,貴為天子,但自己已經年老了,身體也有病了。本來年老多病其意志,豪氣就大大減弱了,非年輕氣盛之當年了,更何況身為皇帝,更要考慮天下之安危了,他不能由著個人的性子和脾氣來,他要考慮政權的穩定和長久。當面對太子廢立這種事關將來政權安危大事時,他不得不放棄自已的偏愛而屈從於國家大計。第二首詩其名之所以叫《鴻鵠歌》,充分說明了他縱有鴻鵠之志面對現實也只能“無可奈何”了。
-
5 # 文蹤旅跡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毛主席評價劉邦“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他一生也只作了2首詩,《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雖只有短短三句,但卻豪氣萬丈,流傳至今。
劉邦沒什麼學問,卻做出了流傳至今的詩作,大家知道,早年的劉邦不喜勞作,有遊手好閒的無賴之嫌,但是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當時的現實是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不能不說劉邦確有過人之處。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所以,劉邦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奪得天下之後返回家鄉沛縣,試想當年的小亭長成了皇帝,加上鄰里親朋的到場祝賀,衣錦還鄉的風發之氣促使了學問不高的劉邦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這時候的劉邦是春風得意的。
他的另一首詩《鴻鵠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和上一首的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相比,這一首更多的是無奈,即便做了皇帝,也不是能隨心所欲,何況在世的日子也不多了,他雖清楚母以子貴,心裡雖然喜歡劉如意,也想給戚夫人一份安心,然而他卻拿現實無可奈何,所以面對戚夫人十分悲傷,泣不成聲。劉邦只能寬慰她說:“為我茲舞,吾為若楚歌。”《鴻鵲歌》,就是這樣一首憂心忡忡、情意綿綿的歌。
最後,劉如意死了,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不能不令世人唏噓!
當然不能否認,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飽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
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用他的話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糧,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
6 # 雲漢
不錯!歷史記載劉邦是寫過《鴻鵠歌》和《大風歌》這兩道詩,而且都是在當了皇帝之後。然而在沒當上皇帝之前的劉邦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據高祖本紀所記載,劉邦直到四十八歲,依然不務正業。每天混在酒館裡喝的酩酊大醉,要麼借酒瘋調戲老闆娘,要麼就是躺在酒館地上酣睡,而且從來不會付一分錢,店主也拿他沒辦法,整個一地痞無賴,既猥瑣而又好色。平日裡他經常率領一群流氓打架鬥毆,聚眾鬧事。並整天想方設法侮辱周圍的人們。再後來的起兵造反,史記裡也將劉邦記載成一副小人得志的猥瑣醜態,與漢朝的大敵項羽形成鮮明對比。有人說恐怕是司馬遷在故意抹黑劉邦吧,本人卻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小,因為太史公畢竟是生活在西漢的人,如何敢惡意醜化漢高祖的形象,肯定是有他的真憑實據,否則是萬萬不敢!
劉邦,這麼一個斗大的字認不了幾個的粗人,當了皇帝之後突然變得有文化起來,還寫出傳詠千古的詩歌來,想想都覺得詭異。但是,我們不妨腦洞大開的設想一下:如果是找了槍手代筆,那麼一切的疑問就迎刃而解了!皇帝嘛,手下的文人騷客多如牛毛,找人代筆寫幾篇詩作還不是張張嘴的事,文章能被皇帝看中採納那是莫大的恩寵,感恩戴德惟恐不及,誰還敢說半個不字?
還別不信,大名鼎鼎的高產詩人乾隆皇帝就幹過這事,乾隆屬於那種文學老中青,文學荷爾蒙旺盛,終日筆耕不輟,據學者不完全統計,記入他名下的詩多達41800首。他一個人的詩,就超過整個《全唐詩》詩歌總數。
然而就算乾大詩人不眠不休,他也吟不出這幾萬首的詩,故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他人代筆,如諛臣沈德潛,因捉刀得力,乾隆特別高興,老頭子退休後,特尊稱其為“大老”(如今黑社會“大佬”一詞,或許追根溯源出於乾隆),賜詩中也吹捧這位槍手說:“我愛沈德潛,淳風挹古初”等句。其實挺悲摧,乾隆連如此淺薄的吹捧,都出自李白“我愛孟夫子,風流萬古聞”。
不過,沈德潛死後,乾隆不放心,讓人拿沈的遺詩來讀,猛然發現,老沈也屬於九泉之下不甘寂寞之人,把平時為自己捉刀的詩歌全部放入自己遺著詩集中,顯然準備死後刊印發行。既然署名權已經貨賣帝王家了,怎麼能又私留了一手呢?不得不說作為槍手,老沈的職業道德有所虧欠!
這還了得?!震怒之下,乾隆下詔,“奪(沈)德潛贈官,罷祠削諡,僕其墓碑”,意思就是將老沈的一切榮譽褫奪。可見做皇帝的槍手,你得具備甘當配角默默無聞的精神。如此看來,劉邦手下有幾個甘當綠葉的無名詩人也就不足為奇了。否則我們如何解釋一個半文盲,突然之間華麗麗地蛻變成文藝大叔了呢?還寫出兩首風格迥異的詩歌來……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一生寫過兩首詩。
準確地說,也不叫寫詩,而是寫歌詞。在當時的楚地,流行一種楚歌。只要有調子,誰都可以編一些詞填上去。只要是生活在吳楚一代的人,似乎都會唱。而且這種楚歌很有代入感,當年韓信就用一招“四面楚歌”,讓項羽的十萬大軍潰不成軍,項羽也因此走到了絕境。
劉邦顯然也很會唱這樣的楚歌。他一生寫了兩首詩(或者說兩首歌詞,我們姑且把它們都稱為詩,下同),不過,我們今天讀這兩首詩的時候,卻感覺劉邦寫的這兩首詩,畫風完全不一樣,完全不像是一個人寫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邦劇照)
我們先來看看劉邦寫的第一首詩《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慷慨悲涼。尤其是最後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達了劉邦心中的落寞和悲哀。他雖然是帝王,他雖然能夠雄視天下,一統海內。但是到了最後,卻是所有的人都想反叛他。先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接著是燕王臧荼、韓王信、趙相陳豨。後來又是淮南王英布。雖然他率軍平定了英布之亂,但是,他本人也被英布射了一箭。然而這還沒完,北方的匈奴又虎視眈眈,他重新封的燕王盧綰,本來是他最好的兄弟,似乎又有背叛他的風言風語。
早年的劉邦,朋友滿天下。現在卻成了孤家寡人,找不到人和他說說心裡話。
不過,劉邦心中雖然悲涼,但是,悲涼並不是主調,慷慨才是這首詩的主調。“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這種威服天下,一掃六和,捨我其誰的氣勢和霸氣,滿滿的都是驕傲,都是狂放。
這是一種帝王的霸氣,一種想要你今天死你絕不可能活到明天的霸氣。
但是,在劉邦寫的另一首詩裡,我們讀到的卻是另外的東西。這首詩是劉邦寫給戚夫人的:“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戚夫人劇照)
當時劉邦為了戚夫人,準備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然而,劉邦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周昌這些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對。呂后最後去求已經歸隱的張良想辦法,張良對呂后說,你把商山四皓請出來,給劉盈站臺吧。於是,呂后花重金請出了商山四皓。當劉邦看見商山四皓站在劉盈身後的時候,於是認為劉盈羽翼已豐,不可動搖。
回去以後,劉邦就把這個訊息告訴了戚夫人,還對戚夫人說,你給我跳個舞,我給你唱首歌吧。在戚夫人絕望含淚跳舞的情況下,劉邦唱了這首歌。也可以說,寫了這首詩。
在這首詩裡,劉邦滿滿都是灰心喪氣,意氣消沉。他認為劉盈是鴻鵠,已經羽翼豐滿,高飛而去,橫絕四海。而自己手中只有短箭,就算是想要劉盈射下來,也是辦不到的。
如果我們不明白劉邦和劉盈的關係,我們可能真的會和戚夫人一樣,陪劉邦傷心落淚。但是我們知道劉邦和劉盈的關係,我們知道劉邦的能力,他想要換太子,其實也就是一句話而已。雖然有周昌等人反對,雖然樊噲等人肯定也會反對,雖然呂后更不同意。但是,韓信、臧荼、韓王信、彭越、英布、陳豨等等這些一世梟雄劉邦都不放在眼裡,周昌、樊噲、呂后又算得了什麼?
(呂后劇照)
周昌連話都說不利落。劉邦敢跑過去,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周昌反對又怎樣?
劉邦派樊噲去打盧綰,樊噲不動身,劉邦還不就毫不講情面地讓陳平、周勃去殺他。如果當時劉邦不是行將就木,樊噲肯定就被殺了。
至於呂后,她連大聲對劉邦說一句話都不敢。當週昌反對劉邦廢太子後,她作為一個國母,竟然趕緊跑去跪謝在周昌面前,可見她的無助。要救劉盈,她還只能去求張良出主意。我估計她當時可能並不是去求張良出主意,而是求張良救劉盈。但是張良知道他去對劉邦說也沒用,同時,也不想再招惹紅塵之事,才讓她去請商山四皓的。
張良不過是推脫而已,沒想到劉邦竟然把商山四皓很當回事,由此便認定劉盈的太子之位不可動搖。
劉邦真的把商山四皓很當回事嗎?商山四皓無權無勢,不過是四個隱居的老頭罷了,也談不上有什麼德行。而且劉邦心狠手辣,從來沒認為老人家很重要,他怎麼會把商山四皓當回事呢?
顯然,或許劉邦壓根就沒想過要換太子,商山四皓只不過是劉邦推脫戚夫人的一個藉口而已。
而劉邦一個寫過《大風歌》的霸氣帝王,寫出了那麼一首自輕自賤的詩,也不過是他推脫責任,找的一個藉口搪塞戚夫人而已。
(參考資料:《史記》)
-
8 # 老街味道
問題:劉邦一生只寫過兩首詩,一首豪放一首悲涼,反差為何如此巨大?
其中一首便是:《鴻鵠歌》,這是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時感慨寫下的詩。而另一首史,只有23個字,被譽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前言劉邦傳下來的兩首詩,都是當時的歌詞,流傳較廣的是那首著名的《大風歌》,相對不太知名的是《鴻鵠歌》,這首歌的背後,是一個慘烈的後宮鬥爭故事。
一、《鴻鵠歌》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劉邦自從有了戚夫人以後,非常的寵幸這位美人。戚夫人也爭氣,不久生下了趙王如意。劉邦對於太子劉盈不甚滿意,一直想用趙王如意換掉太子劉盈。但是太子深受大臣愛戴,一直不能如願。
太子的生母呂后找到留侯張良,希望他能出個辦法。於是張良讓呂后想辦法請來了”“商山四皓”“。劉邦有一天在宴席上見到了太子身後的這四位長者,大為震驚。認為太子除了大臣們擁護,並且得到民間百姓的愛戴,所以就放棄了換太子的想法。
在《史記.留侯世家》記載了這一段故事:
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 ,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 ,尚安所施!”歌數闋 ,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之,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劉邦說,太子羽翼豐滿,已經不能撼動了。戚夫人聞之大哭,劉邦就請戚夫人跳舞,他就唱了這支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 ,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 ,尚安所施!鴻鵠已經羽翼豐滿,可以縱橫天下了,即使有弓箭也拿他沒有辦法。戚夫人悲痛流涕,卻無可奈何。
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呂后掌權。呂后將趙王如意毒死,將可憐的戚夫人斬斷手足。連太子都受到驚嚇,幾年以後也死了。
據《漢書·外戚傳》記載: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燻耳 ,飲喑藥 ,使居鞠域中 ,名曰“人彘”。居數月,乃召惠帝視“人彘”。帝視而問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復治天下!”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七年而崩。再回想其劉邦唱歌的時候,戚夫人估計已經想到自己未來的下場,所以會痛哭不已,可憐的趙王如意,在父親活著的時候,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劉邦一死惶惶不可終日,雖然劉盈親自保護他,但還是被呂后毒死,留下自己的母親受盡了屈辱和迫害。
不知道劉邦當年如果真得換了太子,戚夫人會怎樣對待劉盈和呂后呢。
二、大風歌劉邦的《鴻鵠歌》聽起來令人愁腸百轉,但是《大風歌》則令人激烈澎湃: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他平黥布以後凱旋,落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而唱的一首歌。
當年,劉邦想換太子時,計劃讓太子領兵去討伐窮黥布,被眾人和呂后苦苦勸阻,最終劉邦領兵親征。
據《漢書高帝紀》記載:
_漢書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招故人之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以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這時正是其平定叛亂意氣風發的時候,又逢衣錦還鄉,自然慷慨激昂,真是開國皇帝才有氣魄。
結束語後人評價說,劉邦不讀書,但是他的《大風歌》和《鴻鵠歌》和陳後主的詩相比,真有興亡不同之感。
其中一首便是:《鴻鵠歌》,這是劉邦讓戚夫人跳楚舞時感慨寫下的詩。而另一首史,只有23個字,被譽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
回覆列表
大風歌 是劉邦衣錦還鄉 春風得意時的作品 鴻鵠歌是人之將死 擔心愛子 愛妾不得善終 悲涼的心情 當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