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4
回覆列表
  • 1 # 語者微文

    從16年的教學工作經驗來看,確實是有的人不是讀書的料。這裡的“讀書”應該是特指在學校接受系統、正規的學歷教育的意思,而不是一般意義的“讀書看報”的“讀書”。

    有的學生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無論老師怎樣教育,都無法改變他們對學習的淡漠,甚至反感。有的學生曾對老師說:老師,你讓我做什麼都行,就是別讓我學習。這些學生讀書讀到高中就不讀了,隨便找一份工作就算步入社會了。

    這些學生雖然對讀書不感興趣,但很大一部分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且能把這些感興趣事情做成自己的特長。有的是在運動方面,有的是在手藝方面,有的實在社會交際方面,真的是“術業有專攻”。

    我們通常說“不學無術”,其實,不愛學習不愛讀書,還真的有人能專攻一術而取得成功。

    當今時代對成功的定義是多元的,人們實現成功的途徑也是多元的,不只是透過讀書學習才能成功。所以,既然時代特徵如此,就不要再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對老師進行綁架了,老師真的是傷不起啊!

    不是讀書的料的人,就放他們去做他們感興趣、能做好的事情吧!

  • 2 # 靜聽花解語

    街坊鄰居愛作比較:看到成績好的,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就說人家生來就是讀書的料;看到成績差的,就說那孩子不行,不是讀書的料。彷彿孩子愛不愛讀書,成績好差是天生的。

    其實不然。

    愛讀書,不愛讀書,主要是後天養成的。當然,不排除智障孩子,智商有問題,是沒有能力學習的。

    一般情況下,孩子的學習力是有的,只不過智商高的孩子接受能力強,學習成績好;智商一般的孩子,只要勤奮,學習中等或偏上;一個班幾十個孩子,對學習特別不感興趣的極少,成績極差的也就一兩個。

    孩子愛不愛讀書,成績好與差有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後天學習習慣的養成。特別是兒童時期,正是養成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生長在書香家庭,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平時注重引導,啟發,鼓勵,那麼孩子的學習習慣就可早早養成,成績很棒,就會得到許多人認可:這孩子是讀書的料。

    反之,家長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或者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在學校沒有得到教師的教導,久而久之,這孩子對學習就不上心,失去了學習興趣,成績不好,成了大人們所謂的“不是讀書的料”。

    其實,大人們不必過早給孩子下定義,應找準孩子對不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給以正確引導,使其樹立學習信心,成績才能得到提高。

    最好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比如,家長髮現孩子不努力讀書,愛玩遊戲時,不是大聲訓斥,棍棒打屁股,或者講大道理說服孩子。而應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談心,作正面引導。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要在家裡與朋友飲酒作樂,打麻將等,應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家長拿起一本書閱讀,不能玩手機或打電腦遊戲。這樣,孩子看到爸媽在讀書,自然會安心作業。

    有的青少年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更是頭疼。此時,家長應轉移孩子注意力,比如帶孩子遠方旅遊,看看自然風光,異域風情。堅持一個月把孩子游戲毛病改掉,養成好習慣,並給孩子持續關注,漸漸的,孩子學習興趣上來啦,成績隨之提升。

    教育孩子是大事,對孩子實施教育卻體現在細微處。家長的一言一行無形中都在影響孩子,正所謂老百姓說的那句話“啥大人啥孩子”。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學習的料”,自己應學會怎樣做個稱職的家長!

  • 3 # 夏槐之旅

    這個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是的”

    在校園度過了十幾年,可以說每個學生接受的教育是大致平衡的,就算有快慢班之分,那也是從初中開始分的,小學是絕對不能分快慢班的,因為那個時候要是打擊了一個好學的心靈,可能這個學生就會就此暗淡了。

    在校園同樣的教材,千篇一律的應試教育,但也有不同老師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努力到最後。為什麼別人能考上大學,而有些人就名落孫山,同樣是學習了這麼多年,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講興趣是一個人去追逐一個目標的不竭動力,而一部分的學生壓根就對學習讀書沒有興趣,連強迫都不起作用。一樣是揹著書包去上學,其實一部分學生是在模仿著同齡人。在特定的年齡段去做對應的事情,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了。對讀書沒興趣的那部分學生,留在校園的唯一羈絆就是夥伴和氛圍,有一天他感覺一切無趣了,也就輟學了。

    事實證明有些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或許讀書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至少能讓你的出路變得寬廣一點。改變更容易發生在接受過教育的那一代,他們知道固守的腐朽觀念是家族停滯不前的原因,讀書改變命運,知識造就未來,它永不是一個笑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63年農曆9月13日是什麼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