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67002913029

    佔有慾和嫉妒心在愛情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理動力。簡單的來說,你喜歡一個人,你非常的愛他,因此害怕失去他,因此內心會非常強烈的佔有對方,這就是佔有慾。當著佔有慾不一定能滿足的時候,你會嫉妒那些比你得到的更多的人,這就是嫉妒心。

    它們產生的過程並不是我想討論的,因為這種理解對於那些特別喜歡在愛情中嫉妒且佔有的人來說,真的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即使明白了這個,他們還是會去嫉妒。我記得有這麼一個來訪者,他來找我的主要目的是,自己特別容易感到嫉妒,不喜歡分享,特別想把每一個東西都抓在自己手裡,尤其是對於感情。他知道這樣做非常的不合適,但是這種嫉妒和強烈的佔有慾近乎於是一種非常自動化的發生過程。每次坐在我的諮詢室裡,我都不用開口,他就會如同雙簧戲一般,自己和自己辯駁。比如說人要控制自己的嫉妒心啊,要直面自己可能遇到的失敗啊,不要如此自私啊等等等等。說實話,我真的很佩服他看了如此多的書,瞭解瞭如此多道理。但是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真的不能幫助他不這麼想。

    事實上並不只有他的情況如此,大多數人面對佔有慾和嫉妒心時都知道這是有害於關係的。但仍很多人卻不能讓自己不去產生佔有慾和嫉妒心。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在他們心中,佔有慾和嫉妒心除了意味著人害怕失去他所愛的人以外,還意味著一些別的什麼。

    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俄狄浦斯”情結。孩子因為愛父親/母親而害怕父親/母親被母親/父親搶走。自己希望成為父親/母親心中最愛的那個人。這是一個典型的理想化的過程,孩子理想化了一個完全的、佔有的、排他的親密關係,並且在其中獨佔所有的愛。這聽上去很幼稚,但是這確實很對於孩子的發展很重要,因為這決定了孩子如何在親密關係中看待自己的價值。

    根據科胡特的理論,這時候的母親/父親需要做到兩點,來幫助孩子建立起成熟的在親密關係中的自我價值感,那就是沒有敵意的堅決和沒有誘惑的深情。

    所謂沒有敵意的堅決是,用沒有敵意的相處方式告訴孩子獨佔的愛並不是健康的愛,獲得愛的方式和途徑不能單單依靠使用排擠他人、拼命競爭等獨佔型的方式。

    所謂沒有誘惑的深情是,用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愛讓孩子明白,即使成為不了那個獨享全部愛的人,你依然可以是安全的、被愛的、不被拋棄的。

    這兩點結合起來就可以讓孩子在親密相處中,形成一個不需要獨佔仍能感到非常穩定的自我價值感的內在感覺。

    然而遺憾的是,有許多父母並沒有能做到這一點,事實上必須承認,做到這一點真的挺困難的。比如說有的父母乾脆直接和孩子對立起來,比如說媽媽不斷地告訴女兒,你怎麼能這樣,你太自私了;亦或者有的父母更乾脆的把孩子當成了父母吵架的拉拉隊,來,和爸爸一起批評媽媽的不是。這就會讓孩子在親密關係中那種形成一種對於安全感的獨佔性理想化(只有獨佔才是安全的,我要超過他們才能獨佔)。這就會讓能否獨佔親密關係,不僅成為一個關係上的問題,更成為一個影響著孩子在親密關係中自我價值的重大問題。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那些總是喜歡佔有慾和嫉妒的人,雖然知道這樣不好,卻總是在做。因為這是唯一一個能讓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感到自我價值,感到安全的方式。雖然疼,但是管用。

    因此要解決佔有慾和嫉妒心,需要兩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就是大多數人所做的,要去嘗試不要如此控制,用理智去理解自己的佔有慾和嫉妒心等等。這方面多看看書,瞭解瞭解知識,相信很多容易做到。

    第二方面就是要跟更深層次的去看看,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佔有慾和嫉妒心背後,隱藏著自己怎樣的一種自我價值感。我真的相信我在親密關係中很重要嗎?我不需要別人獨佔式的相處也能讓我感到安全嗎?即使他也有別的朋友,我仍能確信自己在對方心中很重要嗎?等等。嘗試去理解自己這種自我價值感的建立原因,學習更加靈活的在親密關係中,能讓自己感到自我價值的方式,進而建立起更加穩定的安全感。

    這是一個很漫長的工作,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和自我成長完成,如果太過艱難,也可以藉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

    總的來說,佔有慾和嫉妒心是一個很常見的心理過程,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種現象背後隱藏著個人對於在親密關係中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的不確定感,因此他們所體會到的佔有慾和嫉妒心會更加的強烈,也更加的難以消除。

    ---------------------------

    愈親密,愈傷害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出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化的優越是看是否有正能量,那麼什麼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