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1]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本 名
周瑜
別 稱
周郎
字 號
字公瑾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廬江舒縣
出生時間
熹平四年(175年)
去世時間
建安十五年(210年)
主要成就
輔佐孫策平定江東,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
職 業
將領
官 職
都督、偏將軍、南郡太守
追 尊
平虜伯(北宋)
典 故
“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1]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本 名
周瑜
別 稱
周郎
字 號
字公瑾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廬江舒縣
出生時間
熹平四年(175年)
去世時間
建安十五年(210年)
主要成就
輔佐孫策平定江東,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
職 業
將領
官 職
都督、偏將軍、南郡太守
追 尊
平虜伯(北宋)
典 故
“曲有誤,周郎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