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春 2月4/5日 2 雨水 2月19/20日 3 驚蟄 3月5/6日 4 春分 3月20/21日 5 清明 4月4/5日 6 穀雨 4月20/21日 立春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雨水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後為雨水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為交“雨水”節氣。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驚蟄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Sunny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清明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穀雨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任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1 立春 2月4/5日 2 雨水 2月19/20日 3 驚蟄 3月5/6日 4 春分 3月20/21日 5 清明 4月4/5日 6 穀雨 4月20/21日 立春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雨水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後為雨水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為交“雨水”節氣。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驚蟄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Sunny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清明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穀雨 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任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穀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