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91976602194

    結論放在前面:

    曬太陽是為了加速脂溶性的膽紅素氧化為水溶物,從而可以透過體液和糞便排出,降低黃疸對身體的影響,但並不能阻止膽紅素生成,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黃疸過高的問題。病理性黃疸需要及時治療,光曬太陽是不行的,至於如何判斷,需要專業的醫生給出診斷結果,我只是講原理,無法做診斷,如果膽紅素濃度過高,或者上升過快請儘快去醫院。非病理性黃疸主要透過光療維持膽紅素濃度不要過高,隨著嬰兒的發育,肝功能的增強,黃疸會慢慢自行消退。光療主要以藍光為主,不是紫外線,不是紫外線,不是紫外線!普通玻璃是可以透藍光的,所以當室外溫度不適宜的時候,避免感冒或者曬傷比降低膽紅素濃度要重要的多,建議調整室內溫度,隔著玻璃曬太陽。純母乳餵養的其中一個優點是促進孩子消化吸收,從而導致很多水溶性膽紅素還沒被排出就又被腸胃吸收,此為母乳性黃疸,說明孩子消化吸收好,而這種情況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停餵母乳的做法就是讓你孩子消化吸收變差,從而使膽紅素排出,有個成語叫“因噎廢食”瞭解一下?只有多吃多拉才會降低膽紅素濃度(曬太陽只是讓膽紅素具有水溶性,但並不會分解膽紅素),多次餵養(一天最好達到12次)配合光照效果才比較好,所以才會有”多吃多拉曬太陽“的結論。不要喂水,更不要喂糖水,因為孩子的胃容量有限,水喂多了,奶吃的就少了,拉的就少了,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洩。糖水會讓孩子不愛吃母乳,自然就更嚴重了。茵梔黃的原理是讓孩子腹瀉,甚至嘔吐,從而排出多餘膽紅素,你一直拉水,黃疸能降不下來嗎?但讓孩子腹瀉的危害是更大的!藥監局2017年發文明確指出“茵梔黃注射液新生兒和嬰幼兒禁用,茵梔黃口服液也會引起腹瀉、嘔吐和皮疹等一系列不良反應”。你確定還要給孩子吃嗎?

    除了以上解答了該問題以外,其實關於黃疸還是有一些別的需要注意的,同樣,先說結論:

    在網上很容易查到的黃疸發病(出生後2~3天)、高峰(4~6天)和衰退(7~10天)的週期主要是針對外國兒童的標準,目前很多有黃疸的中國嬰兒並不滿足這個標準,也就是說10天后黃疸還沒有降低並不意味著有什麼問題。膽紅素濃度,足月兒大於12.9mg/dl,早產兒大於15mg/dl 並不意味著一定是病理性黃疸,還需要去醫院確診後才能確定,在確認前別慌張。但是如果膽紅素濃度上升過快是要引起足夠重視的。如果排除了病理性黃疸,並且是純母乳餵養引起黃疸的話,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只要平時曬太陽,保持膽紅素濃度不要過高即可。停止母乳餵養來確定是不是母乳性黃疸沒有任何意義,首先應該判斷是否孩子有其他疾病,而且都有明確的相應檢查手段,排除疾病之後,就可以讓母親安心餵養。母乳性黃疸即便停喂確診了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不需要治療,不需要處理。禁止給出母乳餵養黃疸嬰兒喂水、糖水或者任何非奶類液體。因為不僅不能降低腸道膽紅素排洩速度,反而會加重黃疸。因為消化道充滿葡萄糖的嬰兒會沒有胃口吃奶,吃奶次數和量都會降低,從而減少排便次數,影響膽紅素的排洩。

    新生兒黃疸形成的機理以及是否可以預防:請參考 新生兒黃疸可以預防嗎? - robin ryan 的回答 - 知乎

    膽紅素分解的原理

    膽紅素來源於破壞的紅細胞裡釋放出來的血紅素,先變成膽綠素,然後變成非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系脂溶性,不溶於水,於迴圈中附著於白蛋白上,以膽紅素一白蛋白複合物的形式隨血流到肝臟,然後經血竇面肝細胞膜上有機陰離子轉運蛋白(oATP)的介導並在谷胱甘肽的調節下進入肝細胞。非結合膽紅素在肝細胞內透過丙酸羧基的酯化轉變為單葡萄糖醛酸酯(BMG)和雙葡萄糖醛酸酯(BDG),其中雙酯佔85%(結膽)。結合膽紅素被運送至毛細膽管面肝細胞膜上,在毛細膽管多特異性有機陰離子轉運蛋白(cMOAT),又稱多重抗藥相關蛋白(MRP2)的介導下逆150倍高濃度以主動耗能方式分泌人毛細膽管腔,並經膽道系統進入腸腔。進入腸腔的結合膽紅素在腸上皮細胞分泌的貝塔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又被水解成為非結合膽紅素而經腸壁細胞吸收進入"膽紅素的腸肝迴圈".此外還可在迴腸末端及結腸大腸桿菌HGU-3的作用下水解產生尿膽原,進而又被氧化為尿膽素,經糞便排出稱糞膽素。

    新生兒在肝臟還未發育完全的情況下,無法分解過量的膽紅素,這時候就需要透過其他方式進行膽紅素分解干預,膽紅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之間的可見光,這其中又對於420-470nm波長的光吸收最強,也就是俗稱的藍光。藍光對寶寶傷害較小,更容易被面板表面的膽紅素接受,透過光-氧作用,將脂溶性的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的膽紅素,讓沉積在面板的黃疸儘快透過大便和尿液排出體外,所以目前常用這種方法治療寶寶黃疸。太Sunny中自然包含了藍光可見光,因此曬太陽是可以降低脂溶性膽紅素含量的。

    太Sunny中包含了此波段的可見光,因此曬太陽就成了非醫療性處理新生兒黃疸的常見方式。但大家容易把曬太陽透過藍光降低膽紅素和透過紫外線補鈣混淆,所以錯誤的認為紫外線補鈣和朗光治療黃疸都是曬太陽,那方式也是一樣的,其實並非如此。紫外線波長在10nm~400nm之間,可以促進面板中的7-脫氫膽固醇生成前維生素D3,再依靠面板溫度轉為維生素D3,由淋巴等轉運吸收入血,再經肝和腎中羥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維生素D。活性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對鈣、磷吸收,促進骨的形成。普通玻璃能阻擋90%以上波長小於300nm的紫外線,隔著玻璃曬太陽是不能吸收足夠的紫外線的,因此“隔著玻璃曬太陽不能補鈣”的說法是成立的。但是隔離對於波長在300nm以上的紫外線和可見光是無法阻擋的,因此“隔著玻璃曬太陽治療黃疸是無效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太小的孩子出去曬太陽容易中暑、感冒或者誘發溼疹等問題,除非外部條件適宜,否則還是應該在室內調整好室溫,遮擋好眼睛的前提下,透過玻璃進行可見光照射,來降低膽紅素濃度。

    新生兒黃疸消退時間

    足月的寶寶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黃疸,4~5天的時候達到高峰,5~7天左右消退,有的寶寶會持續1~2周早產的寶寶生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較晚,在第3~5天才能觀察到,第5~7天達到高峰,消退的時間也比足月的寶寶慢,一般7~9天,根據早產時間的不同,有的寶寶在第4周才能消退。母乳餵養的寶寶,有時黃疸可以持續1~2個月,一般是由於母乳中促進吸收的成分,在促進吸收營養過程中,也會把未排出的水溶性的膽紅素重新吸入體內。即便是出現了母乳性黃疸,對機體也沒有什麼危害,不用特意的停止母乳餵養。這也是為什麼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提倡增加餵養次數,膽紅素過高的寶寶嗜睡,可以嘗試叫醒餵養,保證每天12次餵奶。否則光曬太陽只是把脂溶性膽紅素氧化為水溶性,但還是再次被身體吸收,並不會排除體外,不能達到有效降低膽紅素濃度的效果。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多吃多拉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大後才知道媽媽不是我親媽媽,是小三上位,把我親媽逼走,還能叫她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