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屬齊國。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靜海一帶被割讓給燕國。
戰國時,齊宣王八年(前312),齊國伐燕,屬齊國;
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燕將樂毅伐齊,屬燕國;
趙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趙國和燕國交換土地,靜海一帶屬趙國。
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屬秦國鉅鹿郡上谷地。
漢高祖五年(前202),在陳官屯鎮西釣臺村附近建東平舒縣治。東平舒縣大致包括今天的大城北部、靜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區。
西漢初元二年(前47),因“海水大溢”東平舒縣遷至今大城縣內。
東漢元和二年(90),屬河間國;建安末年(2l9),屬章武郡。
三國時,屬魏國冀州刺史部章武郡,
西晉太始元年( 265 ),屬章武國。
東晉十六國時,屬冀州章武郡。
南北朝時,屬瀛州章武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東平舒縣去“東”字,稱平舒縣。
隋朝大業三年(607),屬瀛州河間郡。
唐朝時,先屬河北道滄州;武德四年(621),改屬景州。
五代十國時,屬契丹國南京道析津府寧州。
北宋時,先屬河北路滄州;慶曆四年( 1048 ),屬高陽關路滄州。
北宋大觀二年(1108),置靖海縣,治所渦口寨(即今靜海鎮)。北宋政和三年(1113)併入乾寧縣(即今青縣)。
金明昌四年(1193),復置靖海縣,治所渦口寨。屬河北東路清州。
元太宗二年(l230),屬清寧府;後屬中書省河間路清州。
元至元二年(1265),併入會川縣(即今青縣)。嗣後,再置靖海縣。
明洪武初年,該“靖”為“靜”,稱靜海縣,相沿至今。
春秋時,屬齊國。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靜海一帶被割讓給燕國。
戰國時,齊宣王八年(前312),齊國伐燕,屬齊國;
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燕將樂毅伐齊,屬燕國;
趙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趙國和燕國交換土地,靜海一帶屬趙國。
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屬秦國鉅鹿郡上谷地。
漢高祖五年(前202),在陳官屯鎮西釣臺村附近建東平舒縣治。東平舒縣大致包括今天的大城北部、靜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區。
西漢初元二年(前47),因“海水大溢”東平舒縣遷至今大城縣內。
東漢元和二年(90),屬河間國;建安末年(2l9),屬章武郡。
三國時,屬魏國冀州刺史部章武郡,
西晉太始元年( 265 ),屬章武國。
東晉十六國時,屬冀州章武郡。
南北朝時,屬瀛州章武郡。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東平舒縣去“東”字,稱平舒縣。
隋朝大業三年(607),屬瀛州河間郡。
唐朝時,先屬河北道滄州;武德四年(621),改屬景州。
五代十國時,屬契丹國南京道析津府寧州。
北宋時,先屬河北路滄州;慶曆四年( 1048 ),屬高陽關路滄州。
北宋大觀二年(1108),置靖海縣,治所渦口寨(即今靜海鎮)。北宋政和三年(1113)併入乾寧縣(即今青縣)。
金明昌四年(1193),復置靖海縣,治所渦口寨。屬河北東路清州。
元太宗二年(l230),屬清寧府;後屬中書省河間路清州。
元至元二年(1265),併入會川縣(即今青縣)。嗣後,再置靖海縣。
明洪武初年,該“靖”為“靜”,稱靜海縣,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