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79521828684

    原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闢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

    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雲:“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白話釋義:天所賦予人的東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來修養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離開的,可離開的就不是道。因此,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要小心謹慎,在無人聽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懼敬畏。

    隱蔽時也會被人發現,細微處也會昭著,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慎重。喜怒哀樂的情緒沒有表露出來,這叫做中。表露出來但合幹法度,這叫做和。中是天下最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達到了中和,天地便各歸其位,萬物便生長髮育了。

    孔子說:“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小人的言行卻違反中庸。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因為君子的言行時刻都不偏不倚。小人的言行違反中庸,因為小人的言行無所顧忌、無所畏懼。”

    孔子說:“中庸是最高的境界,人們很少能夠長期實行它。”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被實行,我是知曉的啊:有智慧的人做得太過分,愚昧的人達不到它。中庸之道不能被髮揚,我是知曉的啊:賢明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明的人達不到它。這就好像人沒有不吃飯的,但能夠品嚐滋味的人卻非常少。”

    孔子說:“恐怕中庸之道是不能實施的了。”

    孔子說:“舜是有大智慧啊!他喜歡詢問且喜歡審察那些淺近的話,他隱瞞別人的壞處,表揚別人的好處。他掌握好兩個極端,對人民使用折中的辦法,這就是為何他被尊稱為舜啊!”

    孔子說:“人們都說‘我是有智慧的’,但他們被驅使而落入魚網、木籠和陷阱之中,卻不知道躲閃。人們都說‘我是有智慧的’,但他們選擇了中庸之道,卻不能堅持一個月。”

    孔子說:“顏回是這樣做人的,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一條善理,他就牢牢記在心上而不失掉它。”

    孔子說:“天下國家是可以公正治理的,爵位俸祿是可以辭掉的,利刃是可以踩上去的,只是中庸之道不容易實行。”

    子路問什麼是強大。孔子說:“你問的是南方的強大呢?還是北方的強大呢?或者是你所認為的強大?用寬容溫柔的態度去教化,對無理的行為不施行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大,君子就屬於這類。頭枕武器、盔甲睡覺,死不反悔,這是北方的強大,強悍的人屬於這一類。

    因此,君子要隨和但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強大!獨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國家政治清明,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正的強大!國家政治晦暗,至死不變節,這才是強大的!”

    孔子說:“追求生僻的道理,行為荒誕不經,後代對此會有所稱述,但我不這樣去做。君子依循中庸之道行事,半途而廢,而我是不會停止的。君子依靠中庸之道行事,雖然在世上聲跡少聞,不為人知,但不後悔,只有聖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君子所奉行的道既廣大又精微。黎民百姓雖然愚昧但還是可以知道它的,但至於最高境界的道,即使聖人也有不知曉的地方。普通百姓雖然不賢明,但還是可以實行它,但至於最高境界的道,即使聖人也有不能做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仍有不滿意的地方。

    因此,君子說的“大”,天下都載不起;君子說的“小”,天下都不能夠理解。《詩經》上說:“鳶在天空上飛翔,魚在深水處跳躍。”這是說君子的中庸之道在天地上下之間都是顯豁的。君子所奉行的道,發端於普通百姓,在達到最高境界時便彰著於天地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在職場上有遇到貴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