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婁南散客

    其實,在戰國七雄中,楚國是最講究貴族情結的國家,他們重視榮譽更勝過自己的生命。屈原就是這種貴族的典型代表,他的行為也一直被楚華人推崇。可以說,屈原正是死於他的這種容不得半分瑕疵的貴族情結。

    在近代戰爭中,經常能看到日本人戰敗後,都去切腹自殺,向天皇謝罪。其實,在春秋時代的楚國,也是如此,戰敗的將帥也都要自殺,向楚王謝罪,這是為什麼呢?

    在春秋時代的楚國就和北方的中原國家不同

    對於中原國家來說,是不捨得殺將的。他們的將領往往都是貴族出身,而且被國家培養了許多年,每一個都是國家的寶貝,就算在戰場上被俘虜了也願意花大代價換回來。秦國的秦穆公對於手下的孟明視等敗軍之將一而再再而三地接受了他們的失敗,願意給他們機會去洗刷恥辱。

    這在楚華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

    對於他們的貴族將領來說,在戰場上戰敗是無法接受的,是需要用生命去洗刷的。無論你之前取得了多麼大的戰績,一旦被敵人大敗,那麼不用國君來問責,身為主將的他們就會選擇自刎來作為自己的懲罰。

    權傾楚國的成得臣如此,百戰復國的沈尹戌如此,大敗秦軍的項燕同樣如此 ,甚至楚霸王項羽寧可自殺也不過江東也很可能是這種貴族情結的作祟。

    對於屈原來說,他身為臣子,楚懷王對他有知遇之恩。但他卻不能輔佐君王強盛楚國,反而讓楚懷王被張儀蠱惑,一步步落入他的陷阱,最終導致楚懷王被秦國軟禁而死。

    這對於他說,不亞於在戰場上遭到了一場決定性的失敗。他認為,正是因為他的無能,導致君王被敵國欺騙羞辱而死,國家大為衰弱。主辱臣死,國衰臣亡,他認為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化解他內心的自責,只有用自殺才能洗刷他揹負的恥辱。

  • 2 # 李生寶938

    謝謝邀請,縱觀歷史,春秋戰國七雄紛呈。屈原是楚國大夫,大夫是有參政議政的職責。當時的楚國被秦國的虎視,屈原建議齊楚聯盟對抗強秦是一步好棋。但事物在變化,秦國的陰謀在不斷加深,派縱橫家張儀憑三寸之舌,打亂了齊楚聯盟一致抗秦的格局,使的楚國孤立無援。在萬般無奈下屈原被革職流放,屈原親眼目睹自己的國家遭遇淪陷,流放中的淒涼,愛國無為的感傷,無不使屈原對人生的絕望,看到了國家的命運落入他人之手,乾脆一了百了向汨羅江走去,了結了一代政治家,外交家,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此結束了他的偉大一生。

  • 3 # 莫柏順

    屈原投江時曾說過一句名言:“舉世皆濁我獨請;眾人皆醉我獨醒。”明明看到了朝庭的墮落、腐敗,國家沒有未來,面對濁世和怎麼也喚不醒的人們,他選擇奮而自殺,想用血來驚醒人們。辛亥革命領袖陳天華象他一樣,面對清末社會,他默默地走向了大海……。

    然而,他錯了,國之將亡,必奸妄當道,妖孽橫行,他屈原一芥書生,怎可力挽狂浪!雖然江邊一稍公曾力勸他“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洋,流其波。”但他計程車大夫性格決定了他必須以死明志,所以才有他千古流傳的愛國情懷。加上他在文學上獨樹一幟的《離騷》、《九歌》,讓他成就了華夏文化的里程啤。

  • 4 # 朕驚歷史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想自殺,那是對自己的無奈,對旁邊人的失望和對這個世界的不公有著怎樣大的憤慨,看透了人性的狡詐、愚蠢、自私、無能等等陰暗的一面,以及自己對這個世界無法做出任何有意義改變的無能,最終只能選擇自殺來躲避這個汙濁的世界,以此來明志和告誡。

    屈原出生於約公元前339年,此時的形勢已不是以前的幾個大國比較勢均力敵的狀態,而是東邊的齊國和西邊的秦國對戰國秩序的主導地位,特別是秦國,東敗三晉,斬首百萬,掠地千里。

    楚國雖然也是大國,但是無法獨自抵擋秦國。屈原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聯齊抗秦。屈原任左徙之職,主張變法改革。他在修訂法律時,上官大夫想要他的法案而屈原不給,於是上官大夫像楚懷王誣陷屈原邀功自大。因此屈原被貶,憎恨楚懷王聽信讒言,損害楚國利益,憤而作《離騷》。

    前313年,秦國以商、於六百里地為誘餌騙楚懷王與齊國斷交,屈原諫而不聽,齊楚斷交,商、於六百里地又得不到,楚怒而攻秦,秦敗楚于丹陽,俘將屈丐、逢侯醜等,斬首八萬,取漢中地六百餘里。

    蘇秦聯六國合眾以扛秦,屈原努力促成楚國結盟,楚懷王成為合眾長,屈原因此得到重用。而楚國以公子子蘭為首嫉妒,誣陷屈原,楚懷王因此疏遠屈原。

    前304年,屈原被流放江北。齊魏韓因楚國背眾約攻楚。楚遣太子赴秦以求援。前302年楚太子殺秦國大夫逃回楚國,秦國以此為藉口攻楚,殺楚將唐昧,,取重丘。第二年,秦又攻楚,斬兩萬,殺將景缺。

    前299年,齊楚和,秦攻楚,取八城。秦昭王邀楚懷王入武關赴會,屈原力諫懷王不去,而公子子蘭卻慫恿懷王前去。懷王入武關,秦國扣留懷王向楚國要地,楚立太子橫為頃襄王,不從秦國割地。秦國攻楚,斬首五萬,取十六城。

    前296年,楚懷王死於秦,屈原流放江南。前280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割上庸、漢北,前279年,秦將白起攻楚,取邪、鄧、西陵;前278年,白起攻郢都,頃襄王逃出郢都,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

    此時的楚國,改革變法無法做成,國內又充斥著勢利小人,讒言迷惑君主,外交上一度失利,秦相張儀騙懷王與齊絕交,軍事上也接二連三被打敗,割地求和,任何一個國家不能抵擋秦國,楚國以成為秦國宰割的物件,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了。這一年大概是前278年,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當時62歲左右(生於前340,死於前278)。

  • 5 # 戴老師講歷史

    我愛楚國,我生怕楚國亡了。可是楚王他就是不用我啊,我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楚國走向滅亡啊。因此自沉於汨羅的屈原最後一刻不是一個孤獨的鬥士,只是一個心死的楚華人。眾所周知,頃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破郢都,燒燬楚國先王陵墓,頃襄王被迫東遷於陳,第二年,秦軍又攻陷巫郡、黔中郡。自沉於汨羅的屈原只有可能是在黔中失守前夕或失守之時,這就是壓斷屈原的最後一根稻草。失去了楚國昔日的重心與腹心地帶,使得屈原清楚地認識到楚國再也不會復興,再也無力抵抗,楚國早晚必然為強秦所滅,剩下來的只不過是單純時間問題。

  • 6 # 搬講歷史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於是選擇以死明志,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從小就嗜書成癖,讀書多而雜。前321年,秦軍來犯,便組織民眾抵抗。之後忙於外交,主持變法革新,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漢北地區。之後楚懷王重新啟用屈原。前304年,屈原流浪漢北前299年,屈原此時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返回,秦軍攻打楚國,楚國大敗。屈原被免去三閭大夫之職,放逐江南。時間長達16年,在這之間並寫下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

    屈原從小忠君愛國,多次與奸臣鬥爭,與權貴鬥爭,多次流放之下還一心想著楚國,覺得楚國還有希望抵抗秦國。直到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這一年大概是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當時六十二歲左右。

  • 7 # 袁聰

    首先談一下楚國簡史:

    楚是江、漢流域的一個蠻族國家,西周時,活動在丹陽,即楚都,是楚國最初的發祥地,今湖北秭歸縣一帶。

    春秋荊楚第一王:周王一統天下時,在諸侯中敢僭號稱王的第一人,公元前704年,楚國國君熊通自立為楚武王,楚國公子熊通(?——公元前690年),在楚國舉政51年。熊通以僭號稱王之舉,結束了楚國對周王朝的朝貢臣服關係,使楚國踏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楚武王熊通第三次揮師伐隨,在途中不幸猝死,按楚武王的臨終遺言,他的兒子熊貲於公元前689年登基即位,史稱楚文王。

    文王展志宏圖,公元前689年登基後不久,遷都於郢(今湖北省江陵紀南城),郢是楚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先後長達411年之久。

    楚莊王問鼎中原一直存有狼子野心,表明他有滅周的決心,東周未年,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最後成為中原霸主。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戰國未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由於武王的兒子被封屈地(今洞庭湖地區漢壽),稱屈瑕,所以他的後代都姓屈。是中國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討伐楚國,奪取了郢都。屈原對楚國的希望破滅,懷著極度痛苦的心情抱石自沉汨羅江。

    屈原一心想要挽救江河日下的楚國,可是君主昏庸,奸臣當道,他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這仩他心中充滿了痛苦與無奈。流放之地在汩羅江附近,五月初五這天,萬念俱灰的屈原抱石沉江。

    我個人認為屈原在萬念俱灰之餘:

    一、對楚國失去信心和希望。

    二、恨自己報國無門,無用武之地。

    三、恨奸臣當道,君王昏庸,腐敗無能。

    四、不甘心當‘’亡國奴‘’。

    五、以他的志向和才華,政治宏圖,不服輸,楚國不可能被秦國吞併,走向滅亡。

    六、按楚國方言的說法,在屈原的心裡‘’不服周‘’,不願屈從秦國的統治和束縛。

    七、不甘心敗在秦國的手上,他個人認為從政治家的戰略眼光和智謀思維出發,秦國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

    八、恨自己過於迂腐,正直善良,忠於君王,忠守君王,把楚國的一切美好願景寄希於‘’開明、智慧‘’的君王身上,最終導至楚國滅亡,遺恨終身投江而死。

  • 8 # 二曲人

    據《史記》記載,屈原名叫屈平,據說是楚國的一個貴族後裔,約生於公元前三百四十三年,起初在朝廷做官,也很受當時國君楚懷王的賞識。但由於屈原為人比較耿直,不善於防範小人的攻訐,在善於察言觀色、諂媚奉承、見風使舵的上官大夫陰謀攻訐下,失去了楚懷王的信任,被疏遠了。後來,楚懷王又不聽屈原及其他有見地朝臣的勸進,上當跑到秦國去,竟然客死秦國。楚頃襄王立,又進一步聽信上官大夫的讒言,把屈原放逐了。

    被放逐的屈原行走在汨羅江邊,披頭散髮,身心具瘁,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對國家失望到極點。大約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至二九O年間的某年夏曆五月初五日的早上,思考了一整夜的屈原,抱起江邊的一塊石頭,踩著江水,一步一步走向深江心。此時,屈原已經完全沒有知覺了,他感覺不到江底的溼滑,感覺不到手中石頭的沉重,只有一個信念,走下去,走下去,在水的深處,有自己解脫的良方。江水漫到腰間,旭日的光芒正好灑在滿面上,把屈原的半身陰影向西投放的很遠。當水漫到胸前,耳朵彷彿聽到從水面傳來岸上人的呼叫,但他沒有回頭,也沒有想回應,就像麻木的臉面,被誰摸了一下,理會與不理會,沒有明顯的區別。江水漫到了脖子,水的漣漪直嗆嘴巴,忽的腳下一滑,一口江水嗆的屈原打了個噴嚏。這個噴嚏給屈原大腦供應了充足的氧氣,屈原的思維倏地又回到了昨天晚上反覆掂量的問題:為了這個信念、為了這個原則到底該不該波上性命?也許不應該吧?一個嫉妒成性、翻雲覆雨的上官大夫,劃不著和他計較,與他計較,是把自己的人格主動下降到他的程度。楚懷王,一個糊塗君王,不聽良言,客死他國,太悲慘了!頃襄王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竟然聽信上官大夫的汙衊,把我放逐到這水草茫茫的汩羅江邊!我是高貴的種子,在富貴鄉中長大;我學富才茂,有治國理政的才能;我目光遠大,能洞明幽遠的未來。列國並立,求賢之邦處處皆有,為什麼非要囿於楚國呢?離開這個水草連天的地方,到其他國家去施展才能。想到這裡,屈原本能的後退了兩步。這時一條江魚突然從屈原左邊躍起,在空中翻了個身,尾巴大幅度地擺者,在屈原的面前,譁喇一聲又鑽進水去。屈原一個蘇生,如不是堅定的信念讓自己抱著石頭,他真想騰出手來,扇自己個嘴巴。你想什麼呢?能背叛自己的祖宗麼?能為了自己苟且偷生,而丟棄自己的祖國麼?硬為玉碎,豈能瓦全。黃鐘譭棄,也是黃鐘,絕不能充瓦釜而雷鳴。千百年後,知我者必讚我;不知我者亦不會怪我。走下去!走下去!走下去!雙手要抱緊,不能松,直到失去知覺。

    江水漫過屈原的頭頂,在他頭髮被淹沒的瞬間,江水就地打了個旋,然後就什麼也沒有了。

    屈原的死,千百年來為後人所惋惜,甚至有人說,屈原不死,如果楚國國君能重用屈原,可能統一六國的不是秦國。即使楚國不能統一六國,起碼也不會輕意被秦國所消滅。這是大家樸素的想法,但不能代表當時的實際。屈原,充其量說,是一個有豐富學識,有些從政經驗、善於辭令計程車大夫,如果真把國政交給他,恐怕也是沒有大經緯的。從他流傳下來的著作看,也是個糾纏於枝節,不能殺伐決斷、縱橫捭闔的一般人物。值身春秋戰國之際,靠祖傳之法,靠一般的思維,是不能成就大業的。屈原的忠君愛國沒有錯,應該學習與發揚光大。但沉溺於自己不能自拔,仕進靠君王欣賞而不能自己走自己的路,則是古時士大夫普遍的弱點。屈原沒有能夠擺脫此一點,所以,自沉汩羅江。

  • 9 # 朱八戒CC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九歌》,獨樹一幟,千古一絕,華夏文化的里程碑,引領中國詩歌的浪漫與豪放。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一個官至士大夫的政治家,只因變法圖強,不願隨波逐浪,兩次被革職流放,長達16年之久。

    屈原投江時的一句名言耐人尋味,也是他跳江時心理的寫照。“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眼看曾經日益強大的祖國,卻因楚王的昏庸走向衰亡,他痛不欲生。本想救國救民於危難之中,卻又報國無門,無力迴天。屈原深深陷入憂鬱之中,更是那樣悲情絕望。

    可是國之將亡,必是奸臣當道。他一芥書生,怎能力挽狂瀾。滿腔的憤恨,仰天的無奈,加之他那士大夫的氣質與性格,註定了他以死明志,以身殉國,警醒世人。

    屈原行走在汨羅江上,是那樣地身心具瘁而披頭散髮,此時的他別無選擇,抱石投江,縱身一跳。

    這一跳,跳的是那威武不掘頂天立地的屈子之歌,讓他化為偉大的愛國忠魂。

    這一跳,喚醒了無數的有志之士,勵精圖治,報效祖國,去實現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 10 # 關東俠客

    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出身於楚國貴族,楚武王子屈瑕後代。屈原是楚懷王時期的重臣,官居左徒,三閭大夫,主管楚國內政外交。後求遭受楚國令尹子蘭諂害,被疏遠幾次流放。楚懷王死後,楚國都郢城被秦軍攻陷,屈原萬念俱灰,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者,著名詩人,獨創離騷體為後世敬仰,祭奠。

    屈原是楚國貴族受過良好教育,博聞強記,志向非常遠大。成年後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徒,舉賢任能,提唱美政,主管楚國內政外交。當時楚國聯齊抗秦,秦相張儀詐楚,說楚國只要聯秦和齊國斷交,楚國可得秦商於六百里土地。這時屈原和楚懷王產生矛盾,遭到流放。

    楚懷王同齊斷交,張儀只答應歸六里土地。楚懷王大國之君被耍咽不下這口氣,興兵攻秦,丹陽之戰大敗,連漢中都丟了。這時楚懷王重新啟用屈原同齊國修好。秦惠王害怕了,對楚懷王說,楚國同齊國斷交,秦國將歸還漢中一半土地。楚懷王正在王正在氣頭上,他說只要張儀,不要土地。張儀到楚國後,賄賂懷王寵姬鄭袖安然而歸。屈原從齊國回來後,楚國己同秦結盟,地位被邊緣化。

    齊國幾次被楚國拋棄,聯合韓魏兩國伐楚,楚懷王向秦國求救,秦國發兵打敗三國聯軍。這時楚國在外交上撤底倒向了秦國。後來,楚懷王同秦國會盟時被秦人捉住,死在秦國。楚頃襄王即位。屈原再次流放在漢北地區。假如楚懷王在世,屈原忠而被謗見而被疑,一旦楚懷王回心轉意幡然醒悟,還有復出的可能。一朝君子一朝臣,他和令尹子蘭是政敵。楚頃襄王即位後,屈原再也沒有復出的可能了。

    屈原在這流放期間寫下《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名篇,抒發自已鬱郁不得志的悲憤心情。周郝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將司馬錯伐楚大破之,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城,火燒夷陵,把屈原的祖墳給燒了。這個時候,屈原心情是萬念俱恢的,復出無望,國家日漸哀弱,有八百年曆史的楚國眼看就要亡國了,做為楚國貴族後代,屈原心中是接受不了的。屈原不願在生前看到楚國滅亡,只能將一片忠心獻給楚國,只願自已的靈魂與祖國同在,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靠臉吃飯和靠才華吃飯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