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
2 # 一夢憶浮生
並不見得(ー_ー)!!,第一扶蘇是不是秦始皇心目中的接班人還是個問題(本人認為秦始皇更喜歡小兒子胡亥而不是扶蘇)
第二,即便扶蘇當上了皇帝,也不見得沒了劉邦項羽的造反。
第三,秦朝的統治崩塌與其說是因為秦二世殘暴苛政等原因倒不如說是因為秦始皇建國後過於激進,大興土木,陵寢,阿房宮,長城等等都是動輒幾十萬人的大工程,而此時國家剛剛統一,國家凋敝,民生艱苦,本應該休養生息與民無擾,可惜……
第四,秦法過於苛刻,沒有一絲變通餘地,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因為起不起義都得死,不如揭竿子幹一把賭一賭命運。
後邊的隋煬帝也是如此
-
3 # 河東來
秦始皇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妥善處理與儒教的關係問題。
這樣導致民心不穩,統治基礎不穩,沒有穩住國家管理體系的內部。
周天子本來是儒教政教合一的教主,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他廢掉了這個有名無實的儒教教主。
廣大的儒教徒沒有因為教主被廢而遠遁朝廷,反而一窩蜂湧入秦帝國,而且他們急切的希望秦始皇繼續當這個儒教教主,把周王朝變為秦王朝,模仿周王朝進行“分封”,使廣大的儒教徒獲得思想方面的滿足,附帶獲得相當的利益(當諸侯國國君,當儒家或法家傳統的國相,當道家傳統的國師)。
現在看來,廢周天子這個儒教教主是一個十足的錯招。
因為政府除了法家的丞相李斯以下的公務員(儒生)群體無法解決信仰問題。
後來,因為要鎮壓儒生的思想反叛浪潮,秦始皇實施了後世褒貶不一而又影響深遠的“焚書坑儒”。
在這個過程中,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又不合時宜的與儒生們站在一起,失去了繼承人資格,還成為秦始皇的政敵。
其實,當時秦始皇應該學習周王朝滅商紂王江山一樣,找周天子的後人進行分封,不過僅僅是宗教領域的分封,明確其儒教教主身份,剝奪其世俗權力,周天子的繼承人反而會對其感恩戴德,維護秦帝國思想領域的穩定性,儒教就會成為秦始皇統治天下的助力而不是相反。
-
4 # 天天故史匯
秦始皇對扶蘇的處置有深意,他最大的過錯是統一天下後沒有及時進行變革,而不是對扶蘇的處置。
秦始皇施政要理解秦始皇對扶蘇的處置,需要看看秦始皇的作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秦朝仍然施行的是戰時法制體制,法律嚴苛殘酷,加上秦始皇深謀遠慮,為了防禦匈奴,加強帝國內部穩定,採取以了一系列措施和修建大量的工程,包括修長城,建弛道,修靈渠等等。
此時的秦帝國雖然已經統一,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經歷了幾百年戰爭的國家。秦統一六國的戰爭都是發生在這些六國故地的,其他六國故地並不像原秦國腹地一樣,所以秦朝實際上國力並不強大。秦始皇強迫六國平民服徭役,徵發大量的民力,致使百姓不得安居,土地缺少耕種,平民的生活其實並不比統一前好多少。
意識到需要變革秦始皇一統天下,東巡五次,這期間除了遊覽名山,尋找神仙,也必然對秦帝國實際情況有所瞭解,知道國家需要休養生意,減少徭役。所以,秦始皇在後來死前讓一向仁愛的扶蘇即位也就能說的過去了,因為秦始皇知道,扶蘇一定會採取這些措施,休養民力。
既然秦始皇對扶蘇認同,那麼為什麼沒有自己減少徭役,或者說起碼立扶蘇為太子,早做準備呢?秦始皇不願也不能。
不願變革秦始皇性格孤傲,尤其是滅了六國、統一天下後,這從他為自己專門發明了“皇帝”這一功超三皇五帝的名稱就可以看出。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就是以法家治國,可以說這套制度施行了很久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利用法家的嚴刑峻法能夠產生巨大的組織力和行動力,鋪開了眾多的大工程,雖然這些工程利在千秋,但卻害在當代。秦始皇在多次東巡後,明白了國家此時應該減少徭役,減少甚至停止這些工程,但秦始皇不願意做,因為一旦宣佈減少徭役,就是打自己的臉,這對自己的威信有損害,況且這些工程確實有重大的價值,為此,秦始皇也就堅持施行法家制度,並沒有進行變革。
沒有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既然知道了國家需要進行變革,但自己又不願意改變,就會寄希望於下一代的皇帝,也就是能夠切合這一實際需要的扶蘇。扶蘇剛毅武勇,信人奮士,一向有仁愛之名,他如果上位當皇帝,一定可以減輕徭役,緩解國家矛盾。那秦始皇為什麼沒有立扶蘇為太子呢?
秦國從商鞅以來的法家執政思想,到秦始皇時期,廟堂上基本上全是法家支持者,尤其是丞相李斯。如果秦始皇立扶蘇為太子,以扶蘇的行事做法,必定會召來眾多朝臣的反對,這也就是後來李斯同意加入趙高,陷害扶蘇的原因,因為扶蘇上位後,一定會漸漸改變法家治國的理念,李斯等人也必然無法保住自己的權勢。所以為了保護扶蘇免受政治攻擊,秦始皇並沒有立扶蘇為太子。
培養扶蘇扶蘇觸怒秦始皇時,秦國有眾多的大工程,弛道、靈渠、西南開發,可偏偏讓扶蘇去修長城,因為這裡有秦朝的當紅辣子雞蒙恬,秦始皇將扶蘇派往這裡,未嘗沒有想將蒙家和扶蘇捆綁在一起,為扶蘇找到後續變革所需要的軍方支援。
所以說秦始皇派扶蘇去修長城,是為了保護扶蘇,併為扶蘇即位後進行變革打基礎。
秦始皇的錯誤明白了秦始皇對扶蘇的處置,也就知道秦始皇對扶蘇的處置沒有錯誤。那麼秦始皇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秦始皇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及時的進行變革。如果秦始皇在意識到秦國需要變革後並及時的進行,而不是寄希望於扶蘇,那麼秦國內部的矛盾就會早一步緩解,秦國也就不會二世而亡。從後來秦二世胡亥的作為可以看出,胡亥就是一個二世祖,只會遵循前任皇帝的制度和命令以及吃喝玩樂,沒有一點政治見解和措施。如果秦始皇已經開始進行變革,就算扶蘇沒有即位,被胡亥、趙高害死,那麼胡亥還是會執行秦始皇的變革命令的,秦國也就不會二世而亡了。
所以說秦始皇最大的錯誤是將變革的希望寄託在了扶蘇身上,沒有自己開展,而不是對扶蘇的處置。
-
5 # 飛魚營
扶蘇自己無能不冤,當年太子申生不是和扶蘇一樣,別人要害你,你不跑不反抗,自己就上吊以成全自己所謂的孝,腦子壞了吧,翻遍史書,哪個都是留下的死了,跑了的洪洪烈烈青史留名,蒙恬三十萬大軍在手裡節度,你怕什麼
-
6 # 楊朱學派
很多人認為,秦始皇一生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及時立扶蘇為太子。這給了趙高篡改遺詔的機會。狗奴才康震對此更是惋惜不已。狗奴才康震稱:如果秦始皇早立扶蘇為太子。秦國就不會速亡。其實不然。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韓非子認為,國君立太子後,太子和母親便希望國君早死。非愛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眾,則人主危。
信奉法家思想的秦始皇對待公子扶蘇,只有兩種可能:
一是不會早立太子。等臨死前才立扶蘇為太子。
二是早立扶蘇為太子。卻像漢武帝一樣,指使法家酷吏,以巫蠱之禍將太子滅門。若如此,不但扶蘇會死。他的長子子嬰也會死於巫蠱之禍。
無論是哪種情況,趙高必然立胡亥為太子。秦朝必然速亡。
秦始皇以法家統一天下,又因法家思想迅速滅亡。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秦始皇最大的過失,是以法家思想治國。
-
7 # 藥師三郎
始皇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應該說,是歷史在這時做了一次試水,在這片廣闊而又人口眾多的土地上怎樣才能施行高效而且持久的中央集權的統治,實際上是始皇帝到死都在考慮的事情。
應該說,他考慮的比較周全,在某些方面也確實建樹不錯,這得益於他的赫赫威權和一個無比精明的助手李斯,帝國的制度在某些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考慮到了一切問題,實際上,對於帝國的統治而言,他們考慮並且著手解決的問題遠遠比不上帝國可能出現的問題那麼廣泛而且深刻,像第一次下廚房的烹飪者一樣,他們搞砸了。
這是歷史的必然。
不在於有沒有立扶蘇為太子,也不在於有沒有趙高,同樣也不在於是否有陳勝吳廣,當透過強硬的軍事手段把分成七大塊的而且歸屬感還比較強的多個國家整合到一起卻沒有一個穩定發展的足夠時間,當少了那隻可以聚沙成塔的強手的時候,土崩瓦解幾乎是立刻到來的事情。
況且,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第一次。
回覆列表
秦始皇最大的過失是沒有立太子。
太子是國之儲君,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是一國穩定延續之根本,秦始皇不立太子,秦始皇在世時,尚能掌控天下,一旦秦始皇病重或去世,國家沒有繼承人,會導致權力出現真空,各種陰謀者、黑暗勢力必將爭奪權力真空,國家會出現動亂。
秦始皇無論是立扶蘇,還是立胡亥,都必須明確確定未來的太子人選,然後加以扶持,在太子周圍形成一股政治勢力,鞏固太子權勢。
確定了太子人選,只要秦始皇遭遇不測,太子自動就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暗箱操作,給陰謀論者有可乘之機。
確定太子人選一般來說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只要嫡長子不是傻子,一般都會立嫡長子,秦始皇沒有立皇后,就沒有嫡子,那麼立太子就選長子,長子是扶蘇,立扶蘇為太子就是天經地義的。
秦始皇就算不立扶蘇,想立胡亥為帝,也必須明確確立,如果不明確,讓胡亥篡位當上皇帝,發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
胡亥篡位當上皇帝,就擔心其它繼承人也用同樣的方式篡位,這就是作賊心虛,就把屠刀舉向其它有繼承權的人,就是後來胡亥的行為。
如果秦始皇給了胡亥合法性,他就沒有必要去殘殺兄弟姐妹及朝中文武,秦朝中樞就不會動亂,就沒有那麼容易滅亡,而這一切都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最大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