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來世兩大件事,第一個,人生酬業,第二,完成夙願,只是認命酬業,你就超越了,可是你懂我的意思嗎?別人要你的命,理論上來說,你就要給他,為什麼呢?因為人生酬業,你欠他的肯定要還?可是誰會還?誰樂意還?恐怕有的不想還,還再生結恨,還有一點,就是理論上的東西你不要太沉迷了,人本來就是求生本能的,能夠有活路就不要等死,這些如何權衡,在你自己,是你自己價值觀的問題,我這裡只是跟你把道理講清楚。就像戴荃《悟空》中唱道的:我要這鐵棒有何用?我有這變化又如何?還是不安,還是氐惆。細心體會其中意境,為什麼悟空要鐵棒懷疑它沒用?佛教本有戒律,不準殺生,那你拿個棒子做什麼?有人可能簡單說,自衛,可以大開殺戒,那你是沒有體會其中的意境,而且你可能也沒有深入學戒,換言之,這是一種兩難的境界,為了繼續取經之路,或者說,僅僅為了活著,悟空也許不得不把一些妖怪打死,所以歌又唱道:金箍當頭,欲說還休。為什麼欲說還休?你說那不是廢話嗎?難道要說:我不想殺你?那為什麼你還是殺了?所以這當中就是一個境界相了:雖然悟空也有本性的慈悲,但是為了生存還是要殺生,雖然這是一種惡,我們可以想象,假如《西遊記》中唐僧一個人去取經,可能早就被妖怪誅殺,而有了悟空,情況就不同了,不過按照歷史記載,唐僧本來就是一個人去取經回來的,這樣說的話,《西遊記》中這個悟空的角色到底是為了說明什麼呢?我相信不止是悟空,現在一些佛教徒也會遇到這些問題,遇到一些不通道理的惡徒,身為佛教徒的我們應該持戒,不能殺生,不能罵人,我可以管住自己不做壞事,惡人卻能對我為所欲為,這不是束手就擒嗎?可是你要是真佛教徒,也許你真的能夠放下,就我修持的感受,放下不容易,有時候放下做得很好了,後來突然來個境界,煩惱又現行了,你可以研究一下佛教歷史,釋迦族驍勇善戰,如果打起來,琉璃族根本不是對手,可是釋迦族卻被琉璃族滅族了,原因之一,就是釋迦族崇信佛法,斷惡修善,琉璃族因為誅殺善良,也墮入了地獄,不求你有這種境界,這種事給你講講,長長見識也好,您說呢?如果修行能夠空無作業,也許大家都成就了,可是此方為娑婆世界極惡國土,十方世界,多善少惡,唯此世間,最為劇苦,然而此方也是菩薩賢德從古至今絡繹不絕,所以我們應該勉勵自己、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以後求生諸佛世界,你既然要求生,肯定要修了,唯有彌陀最為慈悲,四十八願度眾生,所以一般普勸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
人生來世兩大件事,第一個,人生酬業,第二,完成夙願,只是認命酬業,你就超越了,可是你懂我的意思嗎?別人要你的命,理論上來說,你就要給他,為什麼呢?因為人生酬業,你欠他的肯定要還?可是誰會還?誰樂意還?恐怕有的不想還,還再生結恨,還有一點,就是理論上的東西你不要太沉迷了,人本來就是求生本能的,能夠有活路就不要等死,這些如何權衡,在你自己,是你自己價值觀的問題,我這裡只是跟你把道理講清楚。就像戴荃《悟空》中唱道的:我要這鐵棒有何用?我有這變化又如何?還是不安,還是氐惆。細心體會其中意境,為什麼悟空要鐵棒懷疑它沒用?佛教本有戒律,不準殺生,那你拿個棒子做什麼?有人可能簡單說,自衛,可以大開殺戒,那你是沒有體會其中的意境,而且你可能也沒有深入學戒,換言之,這是一種兩難的境界,為了繼續取經之路,或者說,僅僅為了活著,悟空也許不得不把一些妖怪打死,所以歌又唱道:金箍當頭,欲說還休。為什麼欲說還休?你說那不是廢話嗎?難道要說:我不想殺你?那為什麼你還是殺了?所以這當中就是一個境界相了:雖然悟空也有本性的慈悲,但是為了生存還是要殺生,雖然這是一種惡,我們可以想象,假如《西遊記》中唐僧一個人去取經,可能早就被妖怪誅殺,而有了悟空,情況就不同了,不過按照歷史記載,唐僧本來就是一個人去取經回來的,這樣說的話,《西遊記》中這個悟空的角色到底是為了說明什麼呢?我相信不止是悟空,現在一些佛教徒也會遇到這些問題,遇到一些不通道理的惡徒,身為佛教徒的我們應該持戒,不能殺生,不能罵人,我可以管住自己不做壞事,惡人卻能對我為所欲為,這不是束手就擒嗎?可是你要是真佛教徒,也許你真的能夠放下,就我修持的感受,放下不容易,有時候放下做得很好了,後來突然來個境界,煩惱又現行了,你可以研究一下佛教歷史,釋迦族驍勇善戰,如果打起來,琉璃族根本不是對手,可是釋迦族卻被琉璃族滅族了,原因之一,就是釋迦族崇信佛法,斷惡修善,琉璃族因為誅殺善良,也墮入了地獄,不求你有這種境界,這種事給你講講,長長見識也好,您說呢?如果修行能夠空無作業,也許大家都成就了,可是此方為娑婆世界極惡國土,十方世界,多善少惡,唯此世間,最為劇苦,然而此方也是菩薩賢德從古至今絡繹不絕,所以我們應該勉勵自己、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以後求生諸佛世界,你既然要求生,肯定要修了,唯有彌陀最為慈悲,四十八願度眾生,所以一般普勸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