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龍亭拉麵
-
2 # 全之眼
這個問題問的好,亡其國,必先滅其史,蠱惑民心,離間其民族,從內部瓦解,勝過百萬雄兵。
我們知道有人的地方自然有矛盾,無論是在自己家裡,還是朋友家裡,或者是公司單位,難免會因一些事情而發生矛盾,從而大大出手影響了親人和朋友之間的感情。但一切誤會消除之後,之間的友誼又會更加的深厚。但是個別挑撥離間之徒打著歷史的旗號,翻出早已過往的舊事恩怨,挑撥下一代的關係,目的就是讓親人反目。
自古誰不想爭王當皇帝,誰不想一統天下留名清史。打江山的過程必然有戰爭和矛盾,統一天下的過程必然是殺戮的過程。自秦始皇一統六國而焚書坑儒,六國後人無人不滿?
元朝和清朝是少數民族統一中國而建立的中央政府,是最好離間的物件,元朝和清朝的所作所為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一樣,無論是秦朝還是漢朝,無論是唐朝還是明朝,其統治者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江山,其皇親貴族都是一丘之貉,藉此元清兩朝,激化民族矛盾,破壞中華民族是上上冊。
-
3 # 瀚海拾貝翁
只知道清朝對外賠款條約總計17億兩白銀,實際賠款(包括利息)為13億兩。
元朝至少沒有對外賠款,相比較清朝好點。
-
4 # 歷史偵查處
惡意攻擊元朝和清朝?
對於這種腦洞大開的疑問,處長還是頭次驚聞。
元朝和清朝需要被惡意攻擊嗎?
答案是根本不需要!
大凡頭腦不是白痴的人,想必對這兩個朝代有過或多或少的瞭解。
兩個朝代都是由少數民族所創立,元朝由蒙古人建立,清朝由滿族建立,兩個朝代的疆域可謂廣袤無垠,毫無疑問這是兩個值得後世稱道的地方。
但說兩個朝代都是被人惡搞玩壞的,處長確實不敢苟同。
判處一個朝代的“窮矮矬”,疆域是個重要的參考標準值,但不是唯一。
元朝的黑暗在於文化、民族、語言和制度的“開倒車”。
元朝自立國伊始便拒絕漢化,相較於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元朝皇帝的漢化水平簡直就是拿不上臺面的爛貨。對比於元朝歷屆皇帝 元末惠帝的漢化水平還算是比較高的。
可就是元惠帝,他的漢化水平也足以讓後世大跌眼鏡。“金陵使者過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無處不周回”。
這是元惠帝的大作,不過比元朝此前的皇帝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但放在博大精深的唐宋詩詞中,壓根兒不值一提。
而在元惠帝之前的皇帝絕大多數都不會說漢語跟別提寫作詩文了。
不光如此,想要在元朝做官,那你就必須精通蒙古語,否則,很難在仕途上有所作為。
也正是由於元朝統治者的蹩腳漢語水平,元朝上層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蒙式漢語”,即用蒙古語法來說漢語的新語言。
譬如,“道與清和真人尹志平,仙孔八合識李志常,我於合喇和林蓋院來,你每揀選德行清高道人,教就來告天主持,仰所在去處糞發遞送來者”。
什麼意思?懵逼了吧!大概的意思就是忽必烈下召尹志平、李志常來和林傳道。
在這段忽必烈頒佈的詔書中,忽必烈用了三個蒙古詞、兩個蒙古句式。三個蒙古詞分別是“孔”、“八合識”、“合喇和林”。其中“孔”指“人”,“八合識”指“師父”,“合喇和林”是蒙古地名。兩個蒙古句式分別是“我於合喇和林蓋院來”、“仰所在去處賚發遞送來者”,這兩句話的結尾各有一個“來”字、一個“者”字,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僅僅是蒙古人說話拖泥帶水,愛用黏著音,講漢語時改不掉這毛病,不得不加上語氣助詞。
這種“蒙化漢語”在當時的元朝宮室內大行其道,成為元朝皇帝掌握漢家儒學典籍的一把鑰匙。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於元朝皇室內部的“蒙式漢語”氾濫成災,很快這種歪風邪氣也刮到了民間,大凡有點身份的人都以說此畸形漢語為榮,並且,這種怪胎漢語的出現,也讓當時想躋身官場的讀書人提供便捷的途徑。
文化、語言不僅沒有得到快速發展,甚至在胡化左右的反推下,漢語、儒家等文化走入了衰竭的地步。
除了語言文化被蒙古人摧殘的不成神形,元朝統治者也開啟了民族歧視和政治制度的逆向行軍。
在元朝,人被分為四個等級,蒙古人最高等,其次是色目人,再次是漢人,末等是南人。
有必要說明的一點是,漢人是並非我們正統漢族人,而是北方被漢化的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少數民族,而南人才是真正的漢族人,但佔據人口基數絕對優勢的南人其低位卻相當卑賤。
南人殺掉一個蒙古人,面臨的是極刑處死,而相反,蒙古人殺掉一個南人充其量只是賠償一頭驢就可以矇混過關。這種嚴重踐踏漢民族尊嚴、極其惡劣的民族歧視政策引發了當時佔絕對優勢漢民族人民的強烈反彈,進一步加劇了元朝統治下的民族矛盾。
如果說元朝歧視性民族政策引發的尖銳民族問題,成為了壓死蒙元帝國的“駱駝草”,那麼,社會體制的極度僵化則徹底掏空了曾經橫掃亞歐大陸“虛胖”的帝國根基。
元朝的行政體制僵化到了何種程度?
根據《元史》記載,元朝中央依據帝國範圍內職業,民族、宗教和社會地位的不同等情況,把人們劃分為各種人戶。
譬如,工戶、匠戶、兵戶、農戶、商戶等等,由於戶籍分門別類過於繁瑣,因此,元朝的這種戶籍制度被稱為“諸色戶計”或“諸色人戶”。
各個戶籍制度都是按規定世代沿襲,戶種之間不得相互調劑,打比方來說,你投胎在了兵戶人家,那麼,你的祖輩得當兵,你也得當兵,你的子子孫孫也逃脫不了兵役。
這種戶籍制度雖方便元政府嚴格控制社會,創立的初期也有利於國家按部就班徵調各類人才力量,但久而久之,過於死板的“諸色戶計”在社會生產力的催化下逐漸沒落,然而,元朝中央卻依舊默守陳規。
最終,在極度僵化的社會管理體制和強烈的民族歧視性政策下,元王朝就猶如一堵朽牆被朱元璋等漢家豪傑摧毀。說完元朝,處長接著給大家說說清朝。
如果把元朝比作學習漢化成果的蹩腳學生,元帝國在草草應付的態度中學到了“夾生”的漢文明,旁邊的其他人只是譏笑它學習成績不好而已。
那麼,反過來看,清朝就是漢文明的毀滅者了。
在清朝276年黑暗血腥的統治下,可以說,以漢文明為主體的中華文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漢文明被滿族統治者從根本上進行了閹割,留下的只是服務異族統治者的奴才。
自1644年滿清入關伊始,由於清朝統治者人數極為稀少,害怕漢人造反、江山瓦解,於是,為了徹底奴役規模龐大的漢族人口,滿清統治者採取血淋淋的“剃髮令”強令漢人剃髮易服。
以現今的眼光看來,剃髮易服似乎只是換套衣服、剃光頭髮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更不值得以命相搏。
但從古代講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儒家警訓來看,剃光頭髮留下後腦勺一綹“金錢鼠尾巴”,且不說醜到讓人狂吐三天三夜,光是這種腰斬古典傳統人倫認識的行徑,足以讓漢家兒郎無不怒海沖天。而“易服”更不得了了,《春秋左傳正義》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民族的前身華夏之名便由此而來,徹底改變一個民族的服飾,不亞於顛覆這個民族千百年以來樹立的自信,更是對這個民族的公然否定。
毀滅漢民族的精神文化信仰、閹割漢民族的精神圖騰,漢民族在滿清的殘酷摧殘下,民族圖騰信仰盡失,以至於現今很多人見到漢服都視為日本和服,這些全拜滿清所賜。
而滿清推行“剃髮易服”後,為了更進一步肅清漢人骨子裡的傲氣和骨氣,留下大批忠實於自己的賤骨頭奴才。
在清朝有著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長達134年的時間裡,清朝統治者掀起“文字獄”的腥風血雨屠戮了大批漢族精英分子,而為了徹底實現滿族的永久統治,清朝幾乎自入關到滅亡“文字獄”始終貫穿於整個王朝的興衰。
清朝年間的“文字獄”有多變態呢?處長就以雍正朝的“徐駿案”為例。
徐駿,江蘇崑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雍正朝翰林院大學士,顧炎武的甥孫。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大學士徐駿在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皇帝勃然大怒馬上將徐駿革職抄家。
也就是在查抄徐家的過程中,雍正的衛士從徐家府宅內起獲“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這兩句詩歌,雍正認為徐駿有“反清復明”犯上作亂的圖謀,於是,依大不敬律斬立決。其實,這兩首詩根本就沒有“反清復明”的意圖。在“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這首詩裡,詩人徐駿要表達的主旨是壯志凌雲的胸懷,而“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則是朋友話別時的感慨,更談不上大不敬的說法了。
而清朝“文字獄”為歷朝之最,其刀下亡魂也堪稱開創了封建專制社會的巔峰,說到底根本原因在於滿清統治者卑微的心態和不自信統治所引起。
也正是由於這種心態始終主宰著終清一朝,因此,滿清統治者自入關後透過採取“剃髮易服”和“文字獄”等方式將僅存的漢族精英屠戮殆盡,中華文明流淌在骨血裡的氣節和果敢徹底蕩然無存。
中華民族比至晚清進入到了“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悲哀局面,當八國聯軍亮出了凌厲的槍炮攻入北京城時,大清統治下的“順民”卻大肆給侵略者提供後勤補給。
這幕痛徹心扉荒唐事的上演,誰又能說不是滿清遺禍呢?以晚清時人的精闢概述來講“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晚清至此,焉有不亡?
故此,綜上所述,與其說是網路上惡意攻擊元朝和清朝,倒不如說,這兩個朝代實在名聲太醜,無需傳頌便已人盡皆知矣!
-
5 # 觀滄海GCH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元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宋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清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明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漢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民國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秦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隋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周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商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夏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唐朝
。。。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方舟子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隔壁老梁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隔壁老張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隔壁老王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鳳姐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沈大師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吳秀波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高曉松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周立波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黃海波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那個波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那錘子羅
^O^
有沒有挑戰的?
不服來戰啊!
^O^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
6 # 詹三瘋2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呂思勉《中國通史》記錄,蒙古帝國太宗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臺進佔中國北方時,他的近臣別迭說:“漢人無益於國,不如空其人,以其地為牧地。”原本要將北方漢人全部殺掉。但窩闊臺的另一臣,契丹人耶律楚材勸阻說,不可,漢人有用,可以給我們種糧納稅。殺了漢人,誰給你當牛做馬?窩闊臺才打消此念,將漢人當作農奴使用。
在中國,政府用檔案形式界定公民社會等次是蒙元獨創。蒙元依據和蒙古人的親疏關係,把人分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
第二等是色目人。
第三等是“漢人”,金國的華人。
第四等是“南人”,南宋的華人。
蒙元又依職業把人細劃為十級:
一、官(政府官員)。
二、吏(政府僱員)。
三、僧(佛教僧侶)。
四、道(道教道士)。
五、醫(醫生)。
六、工(高階工程技術人員)。
七、匠(低階手工技術人員)。
八、娼(妓女)。
九、儒(知識分子)。
十、丐(乞丐)。
滿清是最黑暗的時代,清是在滅族,清初移服,裹腳,剪髮在中國幾千年歷史裡從未出現過,是唯一一次改變漢人民族特性的行為,本已是為滅族。
而為了讓漢人移服,剪髮。凡不服從的都殺,這不是滅門,是滅城,一城一城的屠殺,明未一億人口到屠殺結束只剩下一千多萬。
-
7 # 伯樂公
被日本鬼子洗腦的結果。
日本當年為了侵華的需要,曾經創造出了“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謬論,創造出了“蒙古征服論”、“滿清征服論”等怪論。其目的是為了挑動民族矛盾、肢解中國,達到各個擊破、全面侵吞的戰略目的。雖然後來日本徹底失敗了,但這些荒誕言論的流毒現在仍然沒有徹底肅清。現在在網上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用這種觀點評價元朝、清朝。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為了激化中國國內漢族和蒙古族、滿族之間的矛盾,不斷製造華夏中國滅亡的言論。“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是由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提出。提出該言論時候正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這些學者的目的很簡單:為入侵中國尋找藉口。
在甲午中日戰爭前夕,日本又大量散播《告十八省豪傑書》,製造滿漢矛盾。其中寫道“滿清氏原塞外之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顯然該文的內容不符合現實,其用心可謂陰毒。巧的是在清朝晚期,又有一大批“失傳”的書籍從日本傳入中國,這些書籍就有《揚州十日記》。根據最近的研究,《揚州十日記》至少是在日本遭遇篡改的,日本人別有用心地誇大了揚州屠殺人數為80萬。根據歷史學家研究,當時揚州城的人口不可能容納80萬人。日本還宣傳“岳飛是中國第一偉人”,日本在這時候提出該言論,顯然別有用心。為什麼日本不宣傳戚繼光是中國第一偉人呢?
就在甲午中日戰爭期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也在日本被提了出來。日本提出的這些言論影響了一代的革命黨人,他們以此為綱領,以求推翻清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湖北軍政府成立,宣佈“五族共和”,這實際上已經否定了“驅除韃虜”這個口號)。
中國的知識分子其實都有正統思想,隨著日本鬼子“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荒誕言論的破產和流毒的肅清,蒙古、滿清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正在逐漸被大家認識到並得到肯定。
實際上所有的華人都是華夏族的後裔。夏朝覆滅之後,一部分到了蒙古高原,發展出了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一部分到了青藏高原,發展出了藏族,苗族等民族;一部分留在中原地區,發展出了漢族等民族。因此華人從根上講,都是同源同祖,沒有區別。
蒙古人和漢人、藏人、滿人等一樣,都是華夏民族的後裔,尤其蒙古人和漢人在文化方面更有相同之處,二者都是祭天(漢人稱為老天爺、蒙古人稱為長生天),祭祖的傳統。唯一區別的是,漢族有一個祭孔的特點,蒙古人沒有。在喪葬方面,蒙古人仍然採用華夏民族的不封不樹不謁陵的傳統做法,而漢人則形成了厚葬立碑謁陵的特點。
政治方面,在唐朝時期,唐滅突厥之後,蒙古高原便在唐朝的統治範圍之內。唐朝之後,軍閥割據,最終形成新三國時代。先是北宋、遼、西夏;接著是南宋、金、西夏;最終三國歸元。中國重新統一。因此元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沒有任何異議。同時由於元朝重用了一些漢人,中華文化並沒有斷代。如果沒有元朝,中國將永遠處於唐朝之後的分裂狀態,因為憑宋朝的實力不可能實現統一,而憑遼金的能力也不能完全消滅宋朝。
再說一下清朝,在明朝末年,明朝已經萎縮到秦始皇時期的版圖,且越南北部已經不在本土之內,如果沒有清朝初期的興盛,明朝再繼續存在200多年之後,和西方列強相遇,中國有可能會亡國滅種。中華文化即使不覆滅,也會斷代。以後即使國際形勢發生變化,中國實現了復國,也會象非洲一樣,形成多個小國,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大的民族復興資本。
因此元朝和清朝對中華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國歷史也根本就不存在亡國問題,只是在中華民族內部的改朝換代而已。
-
8 # 鶇飛天
西方透過挑起敵對國宗教、民族矛盾達到瓦解和分裂和控制別國的目的。南斯拉夫種族屠殺、盧安達大規模部落屠殺、敘利亞內戰等都能很好地說明這一西方慣用手法。
如今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透過外部遏制和代理人戰爭已經無法實現分裂和削弱中國的目的。然而,“堡壘最怕從內部攻破”,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化。多民族在歷史的碰撞和融合過程中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民族是個文化概念,不是種族概念,現代漢族是古代漢族融合了多個古老民族形成的,應該說現今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是血脈相連、文化相通的關係,而改革開放以後,多民族融合速度進一步加快,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進一步縮小。
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程序中伴隨著民族融合的戰爭和血雨腥風必然是一個硬幣的另一面。不要說中國,世界上哪個民族不存在歷史征伐和殺戮?
如果聽從西方媒體的惡意挑撥和製造的民族話題,不斷炒作所謂“歷史上存在歧視、屠殺”事件,其後果是什麼呢?
應該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覺審視我們的歷史。儘管疤痕累累,但是我們已經浴火重生,歷史上的相互征伐遠族已經成了我們的祖先。如果從錯誤的唯心主義角度去解讀歷史,我們是不是要把自己解體?
聽從西方輿論挑唆而聞雞起舞的國內一些同胞,為什麼會一直炒作“元朝”和“清朝”話題?其實內在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近代歷史教育和文化教育缺乏反思。以至於大多數華人有錯誤的歷史觀和世界觀。這為西方利用歷史問題製造民族分裂話題提供了土壤。
其次,儘管現在已經對歷史教科書和文化教育進行了必要的調整。但是,思想和文化有一定的慣性,接受調整前的歷史教育的70後、80後依然有這樣的歷史觀。而且流毒延伸到90後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要限制和清理那些惡意挑起民族矛盾的錯誤的言論和觀點。對西方代言者和分裂旗手保持警惕。
第四,在小學國學教育引入優秀的少數民族作品是當務之急。納蘭性德的詩作藝術成就很高,清朝幾位皇帝的書法的值得後人學習。歷史典故也多引入“元”和“清”元素,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我知道我這樣寫,贊同者寡,但是,維護我們的多民族統一國家是每個人的歷史責任。
-
9 # 圓周率計劃
這還用惡意攻擊嗎?你見過有誰會說某人惡意攻擊納粹德國,紅色高棉的?因為不需要,他們的名聲已經是臭名昭著,爛到了極點。
-
10 # 多行莫問
沒多少人攻擊元朝,因為他們至少有人性在,而滿清,呵呵,華人想起來就噁心痛恨無比巴不得炸了它們陵的朝代,哦想起來了已經被炸了哈哈!
-
11 # 老龍亭拉麵
因為這兩個王朝統治區域,很大一部分是民族區域。煽動,攻擊,離間,否定清朝的合法性,就能否定清對這些地方的統治是自古以來的,這樣能從法理上離間,煽動,漢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的仇恨,藉機分裂削弱中國。這麼簡單的計謀有些人還看不出來,這是笨。但有些人看出來,還在這裡跟著說,這個就是壞。你仔細想想,咋沒人黑遼,沒人黑金呢?最後,我再舉個例子,你仔細看一下長篇大論,長期黑清的賬號,看看他們的粉絲和他們自己關注的人,你就會發現,他們是有組織的。
-
12 # 全之眼
這個問題問的好,亡其國,必先滅其史,蠱惑民心,離間其民族,從內部瓦解,勝過百萬雄兵。
我們知道有人的地方自然有矛盾,無論是在自己家裡,還是朋友家裡,或者是公司單位,難免會因一些事情而發生矛盾,從而大大出手影響了親人和朋友之間的感情。但一切誤會消除之後,之間的友誼又會更加的深厚。但是個別挑撥離間之徒打著歷史的旗號,翻出早已過往的舊事恩怨,挑撥下一代的關係,目的就是讓親人反目。
自古誰不想爭王當皇帝,誰不想一統天下留名清史。打江山的過程必然有戰爭和矛盾,統一天下的過程必然是殺戮的過程。自秦始皇一統六國而焚書坑儒,六國後人無人不滿?
元朝和清朝是少數民族統一中國而建立的中央政府,是最好離間的物件,元朝和清朝的所作所為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一樣,無論是秦朝還是漢朝,無論是唐朝還是明朝,其統治者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江山,其皇親貴族都是一丘之貉,藉此元清兩朝,激化民族矛盾,破壞中華民族是上上冊。
-
13 # 瀚海拾貝翁
只知道清朝對外賠款條約總計17億兩白銀,實際賠款(包括利息)為13億兩。
元朝至少沒有對外賠款,相比較清朝好點。
-
14 # 歷史偵查處
惡意攻擊元朝和清朝?
對於這種腦洞大開的疑問,處長還是頭次驚聞。
元朝和清朝需要被惡意攻擊嗎?
答案是根本不需要!
大凡頭腦不是白痴的人,想必對這兩個朝代有過或多或少的瞭解。
兩個朝代都是由少數民族所創立,元朝由蒙古人建立,清朝由滿族建立,兩個朝代的疆域可謂廣袤無垠,毫無疑問這是兩個值得後世稱道的地方。
但說兩個朝代都是被人惡搞玩壞的,處長確實不敢苟同。
判處一個朝代的“窮矮矬”,疆域是個重要的參考標準值,但不是唯一。
元朝的黑暗在於文化、民族、語言和制度的“開倒車”。
元朝自立國伊始便拒絕漢化,相較於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元朝皇帝的漢化水平簡直就是拿不上臺面的爛貨。對比於元朝歷屆皇帝 元末惠帝的漢化水平還算是比較高的。
可就是元惠帝,他的漢化水平也足以讓後世大跌眼鏡。“金陵使者過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無處不周回”。
這是元惠帝的大作,不過比元朝此前的皇帝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
但放在博大精深的唐宋詩詞中,壓根兒不值一提。
而在元惠帝之前的皇帝絕大多數都不會說漢語跟別提寫作詩文了。
不光如此,想要在元朝做官,那你就必須精通蒙古語,否則,很難在仕途上有所作為。
也正是由於元朝統治者的蹩腳漢語水平,元朝上層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蒙式漢語”,即用蒙古語法來說漢語的新語言。
譬如,“道與清和真人尹志平,仙孔八合識李志常,我於合喇和林蓋院來,你每揀選德行清高道人,教就來告天主持,仰所在去處糞發遞送來者”。
什麼意思?懵逼了吧!大概的意思就是忽必烈下召尹志平、李志常來和林傳道。
在這段忽必烈頒佈的詔書中,忽必烈用了三個蒙古詞、兩個蒙古句式。三個蒙古詞分別是“孔”、“八合識”、“合喇和林”。其中“孔”指“人”,“八合識”指“師父”,“合喇和林”是蒙古地名。兩個蒙古句式分別是“我於合喇和林蓋院來”、“仰所在去處賚發遞送來者”,這兩句話的結尾各有一個“來”字、一個“者”字,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僅僅是蒙古人說話拖泥帶水,愛用黏著音,講漢語時改不掉這毛病,不得不加上語氣助詞。
這種“蒙化漢語”在當時的元朝宮室內大行其道,成為元朝皇帝掌握漢家儒學典籍的一把鑰匙。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於元朝皇室內部的“蒙式漢語”氾濫成災,很快這種歪風邪氣也刮到了民間,大凡有點身份的人都以說此畸形漢語為榮,並且,這種怪胎漢語的出現,也讓當時想躋身官場的讀書人提供便捷的途徑。
文化、語言不僅沒有得到快速發展,甚至在胡化左右的反推下,漢語、儒家等文化走入了衰竭的地步。
除了語言文化被蒙古人摧殘的不成神形,元朝統治者也開啟了民族歧視和政治制度的逆向行軍。
在元朝,人被分為四個等級,蒙古人最高等,其次是色目人,再次是漢人,末等是南人。
有必要說明的一點是,漢人是並非我們正統漢族人,而是北方被漢化的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少數民族,而南人才是真正的漢族人,但佔據人口基數絕對優勢的南人其低位卻相當卑賤。
南人殺掉一個蒙古人,面臨的是極刑處死,而相反,蒙古人殺掉一個南人充其量只是賠償一頭驢就可以矇混過關。這種嚴重踐踏漢民族尊嚴、極其惡劣的民族歧視政策引發了當時佔絕對優勢漢民族人民的強烈反彈,進一步加劇了元朝統治下的民族矛盾。
如果說元朝歧視性民族政策引發的尖銳民族問題,成為了壓死蒙元帝國的“駱駝草”,那麼,社會體制的極度僵化則徹底掏空了曾經橫掃亞歐大陸“虛胖”的帝國根基。
元朝的行政體制僵化到了何種程度?
根據《元史》記載,元朝中央依據帝國範圍內職業,民族、宗教和社會地位的不同等情況,把人們劃分為各種人戶。
譬如,工戶、匠戶、兵戶、農戶、商戶等等,由於戶籍分門別類過於繁瑣,因此,元朝的這種戶籍制度被稱為“諸色戶計”或“諸色人戶”。
各個戶籍制度都是按規定世代沿襲,戶種之間不得相互調劑,打比方來說,你投胎在了兵戶人家,那麼,你的祖輩得當兵,你也得當兵,你的子子孫孫也逃脫不了兵役。
這種戶籍制度雖方便元政府嚴格控制社會,創立的初期也有利於國家按部就班徵調各類人才力量,但久而久之,過於死板的“諸色戶計”在社會生產力的催化下逐漸沒落,然而,元朝中央卻依舊默守陳規。
最終,在極度僵化的社會管理體制和強烈的民族歧視性政策下,元王朝就猶如一堵朽牆被朱元璋等漢家豪傑摧毀。說完元朝,處長接著給大家說說清朝。
如果把元朝比作學習漢化成果的蹩腳學生,元帝國在草草應付的態度中學到了“夾生”的漢文明,旁邊的其他人只是譏笑它學習成績不好而已。
那麼,反過來看,清朝就是漢文明的毀滅者了。
在清朝276年黑暗血腥的統治下,可以說,以漢文明為主體的中華文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漢文明被滿族統治者從根本上進行了閹割,留下的只是服務異族統治者的奴才。
自1644年滿清入關伊始,由於清朝統治者人數極為稀少,害怕漢人造反、江山瓦解,於是,為了徹底奴役規模龐大的漢族人口,滿清統治者採取血淋淋的“剃髮令”強令漢人剃髮易服。
以現今的眼光看來,剃髮易服似乎只是換套衣服、剃光頭髮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更不值得以命相搏。
但從古代講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儒家警訓來看,剃光頭髮留下後腦勺一綹“金錢鼠尾巴”,且不說醜到讓人狂吐三天三夜,光是這種腰斬古典傳統人倫認識的行徑,足以讓漢家兒郎無不怒海沖天。而“易服”更不得了了,《春秋左傳正義》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漢民族的前身華夏之名便由此而來,徹底改變一個民族的服飾,不亞於顛覆這個民族千百年以來樹立的自信,更是對這個民族的公然否定。
毀滅漢民族的精神文化信仰、閹割漢民族的精神圖騰,漢民族在滿清的殘酷摧殘下,民族圖騰信仰盡失,以至於現今很多人見到漢服都視為日本和服,這些全拜滿清所賜。
而滿清推行“剃髮易服”後,為了更進一步肅清漢人骨子裡的傲氣和骨氣,留下大批忠實於自己的賤骨頭奴才。
在清朝有著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長達134年的時間裡,清朝統治者掀起“文字獄”的腥風血雨屠戮了大批漢族精英分子,而為了徹底實現滿族的永久統治,清朝幾乎自入關到滅亡“文字獄”始終貫穿於整個王朝的興衰。
清朝年間的“文字獄”有多變態呢?處長就以雍正朝的“徐駿案”為例。
徐駿,江蘇崑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雍正朝翰林院大學士,顧炎武的甥孫。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大學士徐駿在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皇帝勃然大怒馬上將徐駿革職抄家。
也就是在查抄徐家的過程中,雍正的衛士從徐家府宅內起獲“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這兩句詩歌,雍正認為徐駿有“反清復明”犯上作亂的圖謀,於是,依大不敬律斬立決。其實,這兩首詩根本就沒有“反清復明”的意圖。在“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這首詩裡,詩人徐駿要表達的主旨是壯志凌雲的胸懷,而“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則是朋友話別時的感慨,更談不上大不敬的說法了。
而清朝“文字獄”為歷朝之最,其刀下亡魂也堪稱開創了封建專制社會的巔峰,說到底根本原因在於滿清統治者卑微的心態和不自信統治所引起。
也正是由於這種心態始終主宰著終清一朝,因此,滿清統治者自入關後透過採取“剃髮易服”和“文字獄”等方式將僅存的漢族精英屠戮殆盡,中華文明流淌在骨血裡的氣節和果敢徹底蕩然無存。
中華民族比至晚清進入到了“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悲哀局面,當八國聯軍亮出了凌厲的槍炮攻入北京城時,大清統治下的“順民”卻大肆給侵略者提供後勤補給。
這幕痛徹心扉荒唐事的上演,誰又能說不是滿清遺禍呢?以晚清時人的精闢概述來講“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晚清至此,焉有不亡?
故此,綜上所述,與其說是網路上惡意攻擊元朝和清朝,倒不如說,這兩個朝代實在名聲太醜,無需傳頌便已人盡皆知矣!
-
15 # 觀滄海GCH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元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宋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清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明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漢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民國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秦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隋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周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商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夏朝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唐朝
。。。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方舟子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隔壁老梁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隔壁老張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隔壁老王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鳳姐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沈大師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吳秀波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高曉松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周立波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黃海波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那個波
*為什麼網路上有人惡意攻擊那錘子羅
^O^
有沒有挑戰的?
不服來戰啊!
^O^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
16 # 詹三瘋2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呂思勉《中國通史》記錄,蒙古帝國太宗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臺進佔中國北方時,他的近臣別迭說:“漢人無益於國,不如空其人,以其地為牧地。”原本要將北方漢人全部殺掉。但窩闊臺的另一臣,契丹人耶律楚材勸阻說,不可,漢人有用,可以給我們種糧納稅。殺了漢人,誰給你當牛做馬?窩闊臺才打消此念,將漢人當作農奴使用。
在中國,政府用檔案形式界定公民社會等次是蒙元獨創。蒙元依據和蒙古人的親疏關係,把人分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
第二等是色目人。
第三等是“漢人”,金國的華人。
第四等是“南人”,南宋的華人。
蒙元又依職業把人細劃為十級:
一、官(政府官員)。
二、吏(政府僱員)。
三、僧(佛教僧侶)。
四、道(道教道士)。
五、醫(醫生)。
六、工(高階工程技術人員)。
七、匠(低階手工技術人員)。
八、娼(妓女)。
九、儒(知識分子)。
十、丐(乞丐)。
滿清是最黑暗的時代,清是在滅族,清初移服,裹腳,剪髮在中國幾千年歷史裡從未出現過,是唯一一次改變漢人民族特性的行為,本已是為滅族。
而為了讓漢人移服,剪髮。凡不服從的都殺,這不是滅門,是滅城,一城一城的屠殺,明未一億人口到屠殺結束只剩下一千多萬。
-
17 # 伯樂公
被日本鬼子洗腦的結果。
日本當年為了侵華的需要,曾經創造出了“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謬論,創造出了“蒙古征服論”、“滿清征服論”等怪論。其目的是為了挑動民族矛盾、肢解中國,達到各個擊破、全面侵吞的戰略目的。雖然後來日本徹底失敗了,但這些荒誕言論的流毒現在仍然沒有徹底肅清。現在在網上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用這種觀點評價元朝、清朝。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為了激化中國國內漢族和蒙古族、滿族之間的矛盾,不斷製造華夏中國滅亡的言論。“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是由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提出。提出該言論時候正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這些學者的目的很簡單:為入侵中國尋找藉口。
在甲午中日戰爭前夕,日本又大量散播《告十八省豪傑書》,製造滿漢矛盾。其中寫道“滿清氏原塞外之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顯然該文的內容不符合現實,其用心可謂陰毒。巧的是在清朝晚期,又有一大批“失傳”的書籍從日本傳入中國,這些書籍就有《揚州十日記》。根據最近的研究,《揚州十日記》至少是在日本遭遇篡改的,日本人別有用心地誇大了揚州屠殺人數為80萬。根據歷史學家研究,當時揚州城的人口不可能容納80萬人。日本還宣傳“岳飛是中國第一偉人”,日本在這時候提出該言論,顯然別有用心。為什麼日本不宣傳戚繼光是中國第一偉人呢?
就在甲午中日戰爭期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也在日本被提了出來。日本提出的這些言論影響了一代的革命黨人,他們以此為綱領,以求推翻清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湖北軍政府成立,宣佈“五族共和”,這實際上已經否定了“驅除韃虜”這個口號)。
中國的知識分子其實都有正統思想,隨著日本鬼子“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荒誕言論的破產和流毒的肅清,蒙古、滿清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正在逐漸被大家認識到並得到肯定。
實際上所有的華人都是華夏族的後裔。夏朝覆滅之後,一部分到了蒙古高原,發展出了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一部分到了青藏高原,發展出了藏族,苗族等民族;一部分留在中原地區,發展出了漢族等民族。因此華人從根上講,都是同源同祖,沒有區別。
蒙古人和漢人、藏人、滿人等一樣,都是華夏民族的後裔,尤其蒙古人和漢人在文化方面更有相同之處,二者都是祭天(漢人稱為老天爺、蒙古人稱為長生天),祭祖的傳統。唯一區別的是,漢族有一個祭孔的特點,蒙古人沒有。在喪葬方面,蒙古人仍然採用華夏民族的不封不樹不謁陵的傳統做法,而漢人則形成了厚葬立碑謁陵的特點。
政治方面,在唐朝時期,唐滅突厥之後,蒙古高原便在唐朝的統治範圍之內。唐朝之後,軍閥割據,最終形成新三國時代。先是北宋、遼、西夏;接著是南宋、金、西夏;最終三國歸元。中國重新統一。因此元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沒有任何異議。同時由於元朝重用了一些漢人,中華文化並沒有斷代。如果沒有元朝,中國將永遠處於唐朝之後的分裂狀態,因為憑宋朝的實力不可能實現統一,而憑遼金的能力也不能完全消滅宋朝。
再說一下清朝,在明朝末年,明朝已經萎縮到秦始皇時期的版圖,且越南北部已經不在本土之內,如果沒有清朝初期的興盛,明朝再繼續存在200多年之後,和西方列強相遇,中國有可能會亡國滅種。中華文化即使不覆滅,也會斷代。以後即使國際形勢發生變化,中國實現了復國,也會象非洲一樣,形成多個小國,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大的民族復興資本。
因此元朝和清朝對中華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國歷史也根本就不存在亡國問題,只是在中華民族內部的改朝換代而已。
-
18 # 鶇飛天
西方透過挑起敵對國宗教、民族矛盾達到瓦解和分裂和控制別國的目的。南斯拉夫種族屠殺、盧安達大規模部落屠殺、敘利亞內戰等都能很好地說明這一西方慣用手法。
如今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透過外部遏制和代理人戰爭已經無法實現分裂和削弱中國的目的。然而,“堡壘最怕從內部攻破”,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化。多民族在歷史的碰撞和融合過程中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民族是個文化概念,不是種族概念,現代漢族是古代漢族融合了多個古老民族形成的,應該說現今漢族與其他少數民族是血脈相連、文化相通的關係,而改革開放以後,多民族融合速度進一步加快,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進一步縮小。
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程序中伴隨著民族融合的戰爭和血雨腥風必然是一個硬幣的另一面。不要說中國,世界上哪個民族不存在歷史征伐和殺戮?
如果聽從西方媒體的惡意挑撥和製造的民族話題,不斷炒作所謂“歷史上存在歧視、屠殺”事件,其後果是什麼呢?
應該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覺審視我們的歷史。儘管疤痕累累,但是我們已經浴火重生,歷史上的相互征伐遠族已經成了我們的祖先。如果從錯誤的唯心主義角度去解讀歷史,我們是不是要把自己解體?
聽從西方輿論挑唆而聞雞起舞的國內一些同胞,為什麼會一直炒作“元朝”和“清朝”話題?其實內在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近代歷史教育和文化教育缺乏反思。以至於大多數華人有錯誤的歷史觀和世界觀。這為西方利用歷史問題製造民族分裂話題提供了土壤。
其次,儘管現在已經對歷史教科書和文化教育進行了必要的調整。但是,思想和文化有一定的慣性,接受調整前的歷史教育的70後、80後依然有這樣的歷史觀。而且流毒延伸到90後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要限制和清理那些惡意挑起民族矛盾的錯誤的言論和觀點。對西方代言者和分裂旗手保持警惕。
第四,在小學國學教育引入優秀的少數民族作品是當務之急。納蘭性德的詩作藝術成就很高,清朝幾位皇帝的書法的值得後人學習。歷史典故也多引入“元”和“清”元素,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我知道我這樣寫,贊同者寡,但是,維護我們的多民族統一國家是每個人的歷史責任。
-
19 # 圓周率計劃
這還用惡意攻擊嗎?你見過有誰會說某人惡意攻擊納粹德國,紅色高棉的?因為不需要,他們的名聲已經是臭名昭著,爛到了極點。
-
20 # 多行莫問
沒多少人攻擊元朝,因為他們至少有人性在,而滿清,呵呵,華人想起來就噁心痛恨無比巴不得炸了它們陵的朝代,哦想起來了已經被炸了哈哈!
回覆列表
因為這兩個王朝統治區域,很大一部分是民族區域。煽動,攻擊,離間,否定清朝的合法性,就能否定清對這些地方的統治是自古以來的,這樣能從法理上離間,煽動,漢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的仇恨,藉機分裂削弱中國。這麼簡單的計謀有些人還看不出來,這是笨。但有些人看出來,還在這裡跟著說,這個就是壞。你仔細想想,咋沒人黑遼,沒人黑金呢?最後,我再舉個例子,你仔細看一下長篇大論,長期黑清的賬號,看看他們的粉絲和他們自己關注的人,你就會發現,他們是有組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