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聖睿昱

    我不知道人類逃出太陽系去幹什麼?是活的不耐煩了嗎?我們到現在還沒有發現和地球環境一樣的星球,就想脫離地球,這是連作夢都不會作的一種表現。

  • 2 # 講科學堂

    一般認為太陽系的邊界在太陽風頂層(日球層頂),太陽風受到星際介質的阻擋在這裡停滯。這裡距離太陽約有120個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1.5億千米)。也就是說,一般認為太陽系的半徑有約180億千米。

    圖:太陽系結構和人類發射的一些距離已較遠的探測器

    也有少數觀點認為太陽系的邊界應該是奧爾特雲,奧爾特雲的最遠處距離太陽約有0.79光年,有的說法甚至達到了3光年。

    圖:奧爾特雲和旅行者1號的位置

    目前為止,旅行者1號是離開地球最遠的探測器,在2018年10月18日,它距離太陽143.6 個天文單位。如果按通常定義的太陽系邊界算,旅行者1號已離開了太陽系。旅行者1號藉助幾次引力加速,用了41年才離開了太陽系。可見,以目前人類掌握的技術,離開太陽系確實非常非常的難。

    圖:太陽在銀河系的位置

    銀河系的半徑約為5~9萬光年,太陽系據銀河系中心的位置大約為2.5萬光年。即使以三分之一光速離開銀河系,都需要至少5萬年時間。

    如果人類要想成為星際物種,目前所掌握的科學技術遠遠還達不到要求。甚至人類脆弱的身體都是進行跨越星際的主要障礙。但是,人類最終還是要走向宇宙的,這也是人類必須要達到的目標。

    圖:上圖為目前太陽系的宜居帶,下圖為太陽成為紅巨星後的宜居帶

    太陽的壽命是有限的,50億年後的太陽會膨脹到地球軌道併吞噬掉地球。事實上,人類甚至不能夠在地球上生活到太陽成為紅巨星的那一天。再過10億年,太陽增加的光度足以烤乾整個地球。人類必須進行星際移民。

    人類要想進行太空殖民,首先要解決的是能源問題,可控核聚變技術是一個必須和即將獲得的技術。利用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發動機完全可以滿足星際旅行的需要。

    其次是微型生態圈技術,它可以模擬地球生態圈的環境,為人類提供生存必須的條件。

    三是人類自身的改造,必須讓人類自身能夠適應長時間暴露在宇宙射線的環境,並且要有應付長時間宇宙航行的悠長壽命。

  • 3 # 手機使用者臘肉

    別說太陽系了,連地球都難。現在連基因改造人類都被禁止了。面對殘酷無比的太空環境,人類又怎麼能適應?只能留在地球等死吧。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人類是很難逃出太陽系的,更不要說銀河系了,這是渺小人類的宿命”

    當然以現代人類這點微末道行確實很難飛出太陽系!當然可能也有很多朋友會這樣認為,我們的探測器不是早就已經飛出太陽系了嘛,比如旅行者一號和二號,都已經出去了,後繼這新視野號也正前往太陽系邊緣的路上!

    但必須要提醒一下的是,第一、旅行者只不過是無人探測器,第二、旅行者出的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太陽系,而真正的太陽系直徑達一光年,現在只不過走了20光時而已!

    確實有一種非常無力的感覺!畢竟即使到了新視野號也不過就是速度快了幾個千米而已,對於1光年直徑的太陽系,甚至不過是1.5萬和1.4萬年的差別而已,對於人類來說100年就是一個跨不過去的坎,更不要說1萬年,因此用現在的能夠達到的速度來衡量光年,用不知天高地厚來形容咱人類應該是比較恰當的!

    但我們的科技就如從上世紀剛發現冥王星時的那一個可以忽略的小點到右邊這個清晰的影象,畢竟誰都不知道我們下一個百年會發展出什麼飛行器!比如我們正在努力實現的慣性約束核聚變就是其中一種!

    理論上這種發動機可以將飛行器加速到光速的10%,在0.5光年的的距離上只需要5年即可跨越,或者說10年一個來回(忽略加減速過程)!

    當然這個速度在跨越太陽系時還是令人滿意的,即使到達比鄰星也不過42年左右,但銀河系的尺度是10萬光年半徑,這個速度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到達銀河的彼岸,我們必須尋找一種更為有效的方式,否則如題所說的人類的宿命就是如此!但我文明總是會找到出路的,跨越銀河系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考慮的重點,我們的任務是跨越太陽系,我們只考慮眼前能夠實現或者努力下能實現的技術為基礎,那些虛無縹緲的就讓繼續飛吧!

    1光年直徑的廣義太陽系範圍!

  • 5 # 木星小太陽

    在未來,人類逃出太陽系不能算容易,那太驕傲了,但也不是很難,算中等難度吧。至於銀河系,以目前的科技還言之尚早,沒有新科技很難很難,如果有新科技,現在也不知道。

    逃出太陽系的動力人類是可以掌握的,目前火箭的動力都是化學能源,至少核動力還沒有用到火箭上。中國的核聚變能量工程——人造太陽也頻傳捷報。

    還有反物質,反物質是可以製造的,帶電反物質也可以用磁場存放。目前反物質的成本很高,如果人類下決心製造更高效率的燃料,這也是一種選擇。因此,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如果要遨遊太陽系,還是可行的。

  • 6 # 科學船塢

    我完全不同意這種看法,我不認為人類很渺小,誠然,人的個體在龐大如星球面前是很渺小,但人的智慧海納百川,人的思維上天入地,囊括整個宇宙,即便身陷於果殼之中,仍自以為是無限宇宙之王。

    每當我聽到優美的鋼琴旋律,我都在想,這是不是宇宙中最美妙的旋律了呢,這是人類創造的,頓時充滿了自信,看看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遊獵到部落、到農業、工業、直到現在的科技文明時期,從古人第一次抬頭看向天空深思,到如今的火箭上天,載人登月,你難道不心潮澎湃?這就是一幅弱小的文明一步一步發展過來的可歌可泣的畫卷。

    牛頓時代,人們的目光多在宏觀的星體,而到了近現代,人們的目光從宏觀的星體轉向了微觀的粒子,正嘗試著透過微觀看清事物的本質,知道了原子核、知道了質子、中子與夸克,也知道了傳遞相互作用的一些其它基本粒子,正在朝著最終的真理進發著。

    看來,人類的潛力無限,只需要給人類足夠的時間,渺小的人類也會在浩瀚的星海之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 7 # 諸葛小村姑

    人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群體,要麼狂妄自大,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唯一的超級智慧生命,要麼就是妄自菲薄,認為自己是被困於太陽系的可憐蟲,這樣的人,從古到今,絡繹不絕,每每他們發出雜音,憑空擾人清靜。

    自從17世紀,伽利略利用簡單的天文望遠鏡觀察星空以來,人類經過了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工業革命,直到今天,也就300多年,人類從刀耕火種發展到了可以探索火星,人類的探測器,旅行者號,已經徘徊在211億公里之外,這樣的技術爆炸,呈現幾何級數增長,相信不久的將來,新的推進系統或者其它基因技術,完全可以拜託太陽的引力束縛,載人宇航一定能夠實現。

    如果這點信心都沒有,人這樣的所謂智慧生物,還是被巨大彗星毀滅為佳,省得丟人現眼。至於是否能夠衝出銀河系,可能我們在1000地球年內都看不到。

    曾幾何時,人類望見天空飛鳥,都是羨慕嫉妒恨的,可現在,我們的月球車在漫步,火星車在跳舞,探測器的觸角已經快要接觸太陽系邊緣了,那些不學無術、無病呻吟、唯唯諾諾的小蠕蟲們,該醒醒了,不要成天沉迷網路遊戲、修仙禱告,還不如投身技術的洪流中,早點實現飛出太陽系的夢想為快。其實,之所以有這樣的悲觀色彩,完全是部分人吃的太多導致的,所謂駑馬戀棧嘛!持有這樣觀點的人,洗洗睡,想想如何修仙吧!

  • 8 # 少衛真

    肉身不能改變,人類必然選擇低慾望的生活方式,因為自己的認知已經告訴人類,活著就是個過程,它的精彩內容只是因為肉體要消失的,如果人可以萬壽無疆,人就是生產線上的機器,所有的精彩都失去了。人的追求和生命只能是同步的,而且活著和健康不是一個概念,而為健康快樂的活著更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只是佔有慾在消耗著太多的資源,而佔有最初是從安全的保險需求開始的,最後這種佔有成為一種精神上的快感和幸福。但是付出的和得到的是否相當,就需要一個具有共識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只是健康快樂,而並非快樂,把死列為幸福得以實現的概念裡,人類會為幸福的離去做出快樂的設計,這是科學之所以有最後的唯一道理,當然並不妨礙人類的各種追求。人生就是一條拋物線的軌跡,所以所有的成功都是用速度體現的,速度快了這條拋物線的弧度就越大,大到向一條地球的切線時就飛向了宇宙,但是難道不一樣是一條拋物線的軌跡嗎?只是被拋到了不知那個星球上去了。可是肉體的人生承受不了速度的壓力,如果再把這個自己唯一依賴的座標改變了,就怕人類不知所以了,失去了已知就都是未知,就是那種“走火入魔”本是不變的人變了,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知道了速度的極限是光,沒有這個速度怎麼可以縱橫宇宙。所以我們的所有的想象力都會止步在我們的凡胎肉身的現實面前。寄希望於智慧人,恐怕我們又擔心在製造一個敵人,如果我們無法感知的客觀世界真是一個“數”的客觀包圍著我們,我們只是在自己設計的符號下部分的讀懂了“數”,而那個憑數而產生智慧的機器,用超常的速度運用或運算著“數”,一個數的的客觀被當成自己的主觀感知運作時,而彼此之間還有一個尚可溝通的通道,最後會是怎樣的情景?這份好奇的滿足會有很多的限制,可能他比探索太空更有意義,因為,畢竟對速度的要求要低的很多,而且質量又不是那麼龐大,而且是從現實的需要開始的,相信這方面比哪方面進展的會更快。而這期間人類自身也有著另類的人生態度選擇。它的邏輯是放慢速度的近乎直線,自然也是低成本但是是健康快樂的,因為一切都是立足於凡胎肉身的考慮。

  • 9 # 行者82389376

    好好愛惜這個地球!這是人類僅有的共同母親!不要一天到晚死命汙染為人類自己掘墓!不要一天到晚瘋狂掠奪式開發瞎折騰!

  • 10 # 賽先生科普

    這種結論在目前是成立的,甚至在短期的未來,這個結論也不會出現什麼改變。但科學總是在進步,說逃不出太陽系是人類的宿命未免太過悲觀了。

    人類的航天時代是在上世紀美蘇冷戰時期得到巨大發展的,蘇聯率先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美國則在1969年實現了載人登月(這一壯舉在50年後的今天,也沒有其它國家成功複製)

    雖然人類在這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其它不少領域都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航天這塊的發展卻沒有那麼迅猛了。至今用的依舊是化學火箭,而這樣的火箭是註定不能進行長期宇宙航行的。

    太陽系的範圍按照奧爾特雲來說,半徑達到了一光年(光線直行一年的長度)。雖然光年是天文學中最普通的單位,但並不代表人類可以輕易跨越這樣的長度,甚至在短期內可以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再婚後丈夫對小孩不好,該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