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從何說起啊?
準確來說,只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歷史上真實的武鄉侯諸葛丞相罷了。
若論內政治理,可以比肩諸葛亮的人只有被曹操稱讚為“王佐之才”的荀令君,荀彧在世時,曹魏經濟相對穩定,而他一死,經濟狀況急轉直下,幣制幾次更易,曹丕繼位後甚至一度發展為以物易物,而蜀漢只更鑄過一次“當五百”的大錢便再無異動。
論戰略規劃,唯有沮授“奉天子以討不臣”,荀彧“挾天子以令諸侯”,魯肅的《榻上策》,法正的“漢中論”可以媲美丞相的《隆中對》,餘者如龐統,郭嘉,周瑜等人也無此等遠見卓識。
單論及軍事,注意指的是戰術指揮,也許是當時這方面的驚才絕豔之士太多,反而顯得諸葛亮不是那麼出眾。
曹操自不必說,《孫子注》十三篇歷來被認為是十二注家中最好的,官渡一戰以一敵十更足以說明一切。
周瑜赤壁一戰,更是打得曹操不得不斷了有生之年一統天下之念。
張遼逍遙津八百破十萬,“江東兒郎多才俊,聞君入吳夜不啼”,給東吳人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司馬懿八日行軍一千二百里,火速平定孟達叛亂。
其餘如龐統收西川,法正取漢中,曹真鎮庸涼,宛城之水,夷陵之火,對比之下,諸葛亮親自指揮作戰大獲全勝的只有南中之戰,很不幸還是以強伐弱。
歷史上沒有新野之戰,只有火燒博望坡,但很尷尬的是,博望坡那一戰,指揮官是劉備……
人無完人,《三國演義》過於強調了諸葛亮的個人能力以至於無法自圓其說,只好用天降大雨的方式全了司馬氏的天命。
實際上,越是傑出的人,其弱點可能也越明顯,不善於軍事指揮怎麼了,一介書生披掛上陣五伐中原,無論結果如何,這種忠誠和勇氣也不是人人都具備的,更何況雖無大勝,卻也並無慘敗不是麼?
求魚乾
質疑?從何說起啊?
準確來說,只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歷史上真實的武鄉侯諸葛丞相罷了。
若論內政治理,可以比肩諸葛亮的人只有被曹操稱讚為“王佐之才”的荀令君,荀彧在世時,曹魏經濟相對穩定,而他一死,經濟狀況急轉直下,幣制幾次更易,曹丕繼位後甚至一度發展為以物易物,而蜀漢只更鑄過一次“當五百”的大錢便再無異動。
論戰略規劃,唯有沮授“奉天子以討不臣”,荀彧“挾天子以令諸侯”,魯肅的《榻上策》,法正的“漢中論”可以媲美丞相的《隆中對》,餘者如龐統,郭嘉,周瑜等人也無此等遠見卓識。
單論及軍事,注意指的是戰術指揮,也許是當時這方面的驚才絕豔之士太多,反而顯得諸葛亮不是那麼出眾。
曹操自不必說,《孫子注》十三篇歷來被認為是十二注家中最好的,官渡一戰以一敵十更足以說明一切。
周瑜赤壁一戰,更是打得曹操不得不斷了有生之年一統天下之念。
張遼逍遙津八百破十萬,“江東兒郎多才俊,聞君入吳夜不啼”,給東吳人民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司馬懿八日行軍一千二百里,火速平定孟達叛亂。
其餘如龐統收西川,法正取漢中,曹真鎮庸涼,宛城之水,夷陵之火,對比之下,諸葛亮親自指揮作戰大獲全勝的只有南中之戰,很不幸還是以強伐弱。
歷史上沒有新野之戰,只有火燒博望坡,但很尷尬的是,博望坡那一戰,指揮官是劉備……
人無完人,《三國演義》過於強調了諸葛亮的個人能力以至於無法自圓其說,只好用天降大雨的方式全了司馬氏的天命。
實際上,越是傑出的人,其弱點可能也越明顯,不善於軍事指揮怎麼了,一介書生披掛上陣五伐中原,無論結果如何,這種忠誠和勇氣也不是人人都具備的,更何況雖無大勝,卻也並無慘敗不是麼?
求魚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