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A釘子傳媒

    南韓就是村裡的一個猥瑣大叔,給村裡首富山姆家族當看門賺了點錢,把臥室翻新了一下,還買了幾件新家電,自我感覺良好,覺得村裡除了山姆就自己最牛,副手心態,中國是村裡老牌地主,老房子很大,人丁興旺,上一輩沒跟上形式落沒了,現在兄弟幾人從工廠打工開始,賺錢,人多賺得也多,不僅把老房子推到了蓋了新房,還配上了全新的家電,還培養幾了大學生,在村裡化肥廠當技術員,打破了山姆家族壟斷化肥廠的局面,南韓就是一看門大叔,背後說以前中國家裡那些老物件都是當年從他家搜刮的,南韓技術牛嘛?我覺得,他家臥室的彩電已經過時了,冰箱雖然還不錯,但過時是遲早的事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如果您是一位80後或90後乃至更早之前的朋友,那麼也許您還會記得中學地理教科書上的一句話“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這句話放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的確沒錯,可如今這句話就顯得有些過時了。所謂發達國家又稱已開發國家、已發展國家、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從1990年開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人類發展指數作為衡量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指標,不過即使是生產力較低的國家透過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比如汶萊、沙特、卡達等國就因此並不完全被認同為發達國家。總體而言發達國家一般的共同特點是: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經濟執行機制比較成熟;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事實上發達國家要綜合衡量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等各方面,這也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極高的汶萊、沙特、卡達、阿聯酋等國未列入發達國家的原因,因為這些國家的工業體系相比日本這種老牌發達國家發展仍不成熟。事實上目前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美國中情局等權威機構各自認定的發達國家標準並不完全一致:美國中情局將日本、南韓、以色列、新加坡四個亞洲國家列為發達國家,而聯合國、世界銀行、世貿組織則只認定日、韓為發達國家。

    目前全世界同時被聯合國、世界銀行、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普遍廣泛承認的發達國家只有21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丹麥、瑞典、挪威、芬蘭、愛爾蘭、澳洲、紐西蘭、日本、南韓。事實上南韓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個奇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南韓的經濟水平與黑非洲的迦納大約處於同一水平,被視為是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也許我們今天已很難想象的一個基本事實是當時北北韓的經濟水平是領先於南韓的,直到1960年南韓的人均GDP只有北北韓的1/3左右,要到1970年南韓的人均GDP才勉強與北北韓持平。經濟上頹勢甚至一度使南韓政府擔心在與北北韓的對峙過程中會因為內部經濟問題而導致自亂陣腳。然而從上世紀60年代起這個國家卻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漢江奇蹟:南韓的經濟總量甚至一度超過了面積是其170倍的俄羅斯,3.2萬美元的人均GDP超過了歐洲的義大利,年均3%左右的經濟增速是日本的3倍,2.76萬美元的人均國民收入在整個亞洲也是罕見的。小小的一個南韓卻擁有著三星、現代、LG等多家世界五百強財團,僅僅只是三星旗下的三星電子在剛過去的2018年員工人數已達到325000人,實現全年營業額2119.41億美元、利潤366億美元,在世界五百強中位居第12名。2017年南韓以15458.1億美元的GDP總量位居世界第11位、亞洲第4位,這甚至超過了面積是其170倍的俄羅斯。

    當然並不是經濟總量大的國家就一定是發達國家——中國的GDP總量約為13.173585萬億美元,相當於南韓的8.5倍左右,然而中國卻是發展中國家。事實上南韓並不僅僅只是經濟總量大——南韓的人均GDP約為30919.17美元,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28位,人均年工資收入2.92萬美元,大約摺合人民幣20萬左右,平均月工資接近17000元左右。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水平有時並不一定和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水平完全成正比——宏觀經濟的規模體量足夠龐大,但人民實際生活水平因種種因素的限制而並不高在國際上也不是孤例。南韓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相比其他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上世紀60年代上臺的朴正熙政府將建設福利國家作為國政目標並把國民生存權首次寫入憲法,然而在當時南韓經濟基礎薄弱的狀態下實際上執行的是”先增長後分配“的基本國策——片面單純強調經濟增長而忽視分配和福利。直到1980-1988年執政的全斗煥政府時期才又重提建設福利國家的目標,迄今為止南韓的社會福利在發達國家中仍是相對滯後的,但已基本實現全國城鄉普及免費醫療的目標,同時南韓的醫療水平在亞洲也處於一流位置:在臨床實驗方面南韓是目前世界上進行臨床實驗最多的國家之一。

    中東產油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夠高,卻不被視為發達國家——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不夠。那麼南韓的工業水平如何呢?南韓工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非三星莫屬:正如上文所說的:僅僅只是三星旗下的三星電子在剛過去的2018年員工人數已達到325000人,實現全年營業額2119.41億美元、利潤366億美元,在世界五百強中位居第12名。事實上三星電子只是整個三星集團的冰山一角,真正的三星並非有些人印象中那個買手機的電子廠而已:目前三星旗下擁有涉及電子、化工、造船、造紙、製糖、紡織、通訊、飛機、金融、保險、建築、旅遊、醫療、汽車、媒體等諸多領域的160多家子公司。僅僅只是我們平時所熟知的三星電子就能在世界五百強中位居第12名,那麼整個三星集團擁有何其巨大的能量呢?截至2017年6月三星集團的總市值已突破3200億美元,這比阿里巴巴集團高出近千億美元,超過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GDP。除三星之外南韓還有現代、LG、現代、起亞、大宇等大型企業。2015年世界銀行對世界主要工業國的統計資料顯示:南韓的工業增加值為4760億美元,雖低於英國的4949億美元和加拿大的4978億美元,卻高於法國的4217億美元、俄羅斯的4023億美元和義大利的3818億美元。在工業增加值上南韓僅次於中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印度、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八位。在整體工業產值上南韓也超過了義大利和法國,位居世界第六位。目前南韓的半導體銷售額居世界第1位、粗鋼產量居世界第6位。南韓的金融業也很工業一樣處於世界發達水平:南韓交易所的證券期貨及其它衍生產品交易量位居世界首位。2010年南韓交易所衍生產品合約交易量為37.52億手,佔全世界交易量的16.8%。據世界交易所聯盟2008年的統計:南韓創業板市場KOSDAQ的成交量及換手率僅次於美國納斯達克,其上市公司總市值位居世界第四。從2010—2016年南韓GDP總量從世界排名第15名上升到了11名,年均增速在全球經濟15強中僅次於中國和印度。

    南韓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之牛耳:除高速網際網路服務聞名世界外,記憶體、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南韓是目前全球網速最快、寬頻普及率最高的國家:南韓網速大約是世界平均網速的7倍左右,美國50個州中網速最快的特拉華州也只有南韓的一半水平。南韓是經合組織成員中首個實現100%無線寬頻普及率的國家。2013年6月在距離4G網路商用還不足兩年時間新一代LTE-A網路開始在南韓商用,從而使南韓行動網路進入4.5G時代。2013年5月12日三星電子宣佈已率先開發出基於5G核心技術的移動傳輸網路,從而使南韓在5G技術上也佔得先機。2013年南韓政府宣佈實施“吉咖南韓”戰略:計劃到2020年使南韓無線寬頻傳輸速度達到每秒1吉咖位元組以上。1992年8月11日南韓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南韓星1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南韓由此成為世界航天俱樂部第22個成員。自1992年起南韓至今已連續成功開發了8顆人造衛星。 2013年1月南韓與俄羅斯共同研製的羅老號運載火箭成功將科學衛星送至指定軌道,使南韓成為世界上第10個能發射衛星的國家,這一成就固然無法與美、俄、中等老資格的航天強國相提並論,但全球前十的位置也絕不算低。南韓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13年南韓製造業機器人出廠臺數已排名世界第4位。南韓還是世界上第六個出口超音速飛機的國家。

    無論從哪方面看都無法否認如今的南韓已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儘管相比老資格的發達國家還只能算是一個初級發達國家。當然目前南韓經濟的發展也存在隱患——可能這其中最大的問題當屬財閥問題:一個三星集團的市值就佔了南韓GDP的1/5,佔南韓總市值的30%。可以說三星已掌握了南韓經濟的命脈。如果三星集團倒下,那麼就意味著南韓經濟的一場大地震——從直接的經濟損失來看:僅僅只是一個三星電子就能實現全年300億美元以上的利潤,如果整個三星集團倒下的話恐怕將使南韓國民經濟至少損失3000億美元以上,而南韓的國民經濟總量也不過在1.5萬億美元左右,這意味著南韓將損失其國民經濟總量的20%左右。與此同時僅僅一個三星電子就擁有高達325000名員工,如果整個三星集團倒下的話恐怕將製造數以百萬計的失業者,這將會造成多大的社會動盪是不言而喻的。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之外更可怕的是由於三星涉及的業務範圍極其廣泛,這意味著隨著三星的倒下勢必造成整個南韓經濟產業鏈的斷裂,南韓將失去在諸多產業領域的相對優勢,整體經濟將呈現出直線下降的趨勢。財閥經濟對南韓國民經濟的綁架就相當於是把所有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只要三星一倒閉就是南韓經濟所不能承受之重,而這樣的現象在其他國家是極其罕見的。

    那麼南韓是如何從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發展成為一個初級發達國家的呢?事實上南韓經濟的起步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本來北韓半島就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相對匱乏,國內市場有限。而在日本殖民時代金屬工業的90.1%、煤礦和鐵礦的100%、化學工業的81.8%、電器機器工業85%、發電量92%都集中在半島北部,以致於南韓獨立時的支柱產業主要是農業、漁業以及紡織、印刷等輕工業。北韓戰爭後半島南部的經濟基礎已幾乎破壞殆盡,一時間數以百萬計的南韓人在貧困和失業之中掙扎。這時南韓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極端滯後:國家缺乏公路、鐵路、電線以及郵政系統,相比這些有些的物質化建設而言:更缺乏的是接受過系統教育的高素質公民。儘管目前一般將漢江奇蹟的開始定位於朴正熙上臺後的60年代,然而實際上50年代的南韓儘管是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可促使日後南韓經濟高速發展的種子已在這時播種下了——幾乎整個50年代南韓都在為基礎設施建設而補課:修公路、修電線杆、建設發電廠,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公民掃盲。表面上看:這一切似乎並沒立竿見影地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然而當時隔多年之後再重新審視南韓人在50年代的行動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南韓人在50年代的行動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60年代朴正熙上臺後的一系列舉措,至少一個很顯著的事實是:1945年日本的殖民統治終結時南韓人的識字率是22%,然而在朴正熙上臺的1961年這一資料已上升到71%。可以說如果沒有南韓人在50年代的公民掃盲,那麼後來朴正熙所推行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還能否奏效都是未知之數。南韓在上世紀50年代的掃盲運動向世界所昭示的是一個顛補不破的真理:一國經濟的發展除了需要政府領導階層的好政策之外,其實更為關鍵的還是必須依靠廣大的勞動者,因此接受過系統教育的高素質勞動階層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以政變方式登上了南韓的歷史舞臺,在他執政的18年中始終以軍人的強制鐵腕手段推動經濟發展。這個時代的南韓經濟發展與民主談不上任何關係,恰恰是依靠絕對的獨裁專制摒棄一切不同聲音,專心致志搞經濟建設才創造了漢江奇蹟。為加強政府對國家經濟的行政干預力度在朴正熙時代南韓設立了經濟計劃委員會這一組織,他每個月都會親自主持經濟計劃委員會的會議,召集主要的內閣官員、銀行家以及各企業的負責人檢討上個月的表現,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並對以往政策進行調整修補並制訂下月的計劃目標,對政府官員和企業負責人實行績效考核。經濟企劃院的智囊專家們制定出經濟發展計劃,規定五年計劃內容各個產業的發展目標;在執行層面上選擇各大企業集團(主要為私企)實現這一藍圖。軍人出身的朴正熙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實行軍事化的行政干預,一切以效率為最高原則。南韓人曾有過這樣的比喻:如果把整個南韓比作是一個大公司,那麼朴正熙就是公司總經理,政府部門是管理機構,而各企業便是這個龐大無比公司的各個生產車間。這種垂直管理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這一時期的國際格局也對南韓相當有利:這一時期歐美日開始了產業轉移,南韓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大力吸引外資對造船、電子、機械、鋼鐵、汽車、石化、原子能等技術集約型核心產業進行重點發展。這一時期的南韓政府會在各領域選定一兩個民間企業樹立典範並對其給予各種優惠政策傾斜以製造示範效應。朴正熙政府首先從國家的基礎設施入手——電力、化肥,因為這兩項直接關係到工業化的方方面面。朴正熙政府合併了當時三個主要的電力公司,旨在加大其運營效率,產生規模效應。為擴建全羅州化肥廠,政府總共投入10億韓元並引入外資2700萬美元,於1963年建成投入生產,大大緩解了農業依靠進口化肥的歷史,此舉對南韓的農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在電力和化肥領域取得的成功對南韓經濟的整體發展產生了積極的示範效應,激勵了其他領域的競相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南韓逐漸確立起出口導向型經濟政策:用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和技術,扶植優勢產業,鼓勵和支援出口;選擇優勢起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工業,用低工資政策保證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適時進行結構轉換,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再到知識技術密集型,完成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除了這些陸續湧入南韓資本市場的外資之外,南韓還獲得了直接的外部援助:從1945年到1970年美國為將南韓打造成在亞洲遏制共產主義的橋頭堡而為南韓提供了37.87億美元的援助,這超過了美國馬歇爾計劃對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援助;從1950年到1969年聯合國也為南韓提供了總額為6.26億美元的援助。韓日建交後南韓利用日本資金建設了包括至今依然為南韓主要高速公路的京釜高速路、漢城地鐵1號線、南韓知名鋼鐵企業——浦項制鐵等工程。

    1979年南韓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745美元,這一資料是1965年的16.5倍,是菲律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倍。這一時期的南韓也出現了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通病——城鄉區域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南韓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新村運動”:他們首先做的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而公路則成為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看來南韓人也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與此同時他們大力改善農民的住房和醫療條件、孩子的教育條件,培養高產農作物,鼓勵農民開創副業並提供貸款和技術上的支援——這一時期南韓政府成立了各種農協組織專門為農民提供貸款和技術扶持。同時加強了對農村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人群的關注。在這一過程中南韓政府特別重視農村地區教育的改善——組織自願者深入農村進行掃盲運動,到1862年底約六十三萬文盲學會了文字的讀、寫。在“新村運動”的初始階段南韓政府曾向全國所有3.3萬個行政裡(相當於中國的行政村)和居民區無償提供水泥,用以修房、修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隨後南韓政府又篩選出1.6萬個村莊作為“新村運動”樣板,帶動全國農民主動創造新家園。1971--1975年間南韓農村共新架設了65000多座橋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的目標;1971年南韓的250多萬農戶中約有80%住在茅草屋裡,但到1977年全國所有農民都住進了換成瓦片或鐵片房頂的房屋;1978年南韓已實現為全國98%的農戶通電的目標,到90年代初已實現全國電氣化的目標;80年代南韓農民已基本用上自來水;由於新的高產水稻品種的推廣,使1970--1977年水稻的每公頃單產從3.5噸增加到4.9噸。在新村運動的過程中農民的收入和基層農協組織的發展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到80年代南韓政府已基本從新村運動中逐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由農民自發組織的協會等民間組織的主導。

    當南韓國內的經濟改革正有條不絮進行之際國際局勢也為南韓的發展提供了良機:由於朴正熙政府派軍隊參與了越南戰爭,為此美華人給予南韓士兵的津貼費用足足有9個億,提供給南韓的經濟援助更是高達10個億的天文數字,南韓軍工業也獲得了大筆的軍事訂單。這些資金的流入刺激了南韓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南韓的出口導向戰略——即大量進口廉價的工業原料,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工業成品,賺取鉅額利潤。在越戰結束後南韓依然堅持出口戰略,只是把出口產品的軍用性質轉變為軍、民兩用性質,這為南韓賺取了大量的外匯儲備。除了越戰之外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也成為南韓崛起的歷史契機——當時主要的資本主義工業國都在石油危機的打擊下出現了經濟衰退的現象,然而南韓卻實現了逆勢崛起:1973年南韓國民總產值逆勢增長了13.2%。1974年正是石油危機中各國經濟衰退最嚴重的一年——這一年日本的GDP增長率為-2%、美國為-0.6%、英國為-1.8%、法國為3%、南韓是7.1%。1975年南韓再次保持了全球第一的GDP增長率。

    南韓製訂了文化立國的戰略並對其進行了充分的商業化運作,由此開創了一個韓流席捲亞洲的時代,儘管這也暴露出諸多弊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曾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推動了南韓經濟的發展。1992年8月24日中韓建交意味著亞洲最大的市場就此對南韓開放,而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南韓經濟得以透過中國這一新興市場實現再次騰飛。鮮為人知的一個事實是: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不是美國,不是日本,也不是歐洲國家,事實上從2013年起中國對外進口商品的第一大來源國就已成為南韓。2016年南韓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就已達到375億美元。三星電子大約15%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市場,現代汽車20%的汽車銷量來自中國市場,這一狀態一直持續到薩德問題後中國開始限制南韓商品為止。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南韓實際已成為一個準發達國家,人均收入位於亞洲前列。南韓舉辦1988年漢城奧運會目的就是為了向世界顯示自己發展成就。然而伴隨經濟發展,人們開始渴望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人們開始表現出對軍政府的威權統治越來越大的不滿,於是南韓開始向民主化國家轉型,如今的南韓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憲政國家。2005年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新聞公報宣佈,有8個國家又加入發達國家名單,其中南韓成為繼日本和新加坡之後的第三個亞洲發達國家,至此南韓算是正式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然而就在南韓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3年後國際金融風暴的爆發使全世界一度認為這個剛躋身發達國家行列的新興小國將有可能步上冰島後塵成為第二個破產的國家,然而不到一年南韓竟成為OECD30個會員國中復甦最快的:代表先進國傢俱樂部的OECD第二季平均成長率正好是0%,而南韓2009年首季經濟成長率0.1%,第二季達到2.6%,第三季更達2.9%。2010年南韓人均國民所得突破21640塊美金。截至2012年2月底為止南韓外匯存底為3158億。南韓經濟的發展是與南韓人的日常努力密不可分的——你能從南韓人身上看到這是一個極其講求效率的民族,南韓企業的員工都有一種拼命三郎的精神,幾乎每一個南韓人都很明確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他們會為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努力奮鬥,同時這也推動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南韓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相比之下歐洲人在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哪怕多跟客戶說一句話都是要算錢的。事實上早在1998年南韓就曾面臨亞洲金融危機的襲擾,這時南韓民眾發起了一場自發收購韓元活動,用外匯、黃金來換本國貨幣,最終促使國家在金融危機之中平穩過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航海王中五老星的實力如何?會是白鬍子的對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