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1

    朱自清《荷塘月色》淺論 《荷塘月色》描寫了一幅清新美麗的景象。那裡有詩,有情,有深邃的意境。蘊含著作者藝術上的孤詣與苦心。作者一路寫景,也是一種抒情,隨著景象描寫的展開,構成了寧靜與不寧靜交替出現的感情層次,流貫在無邊荷香月色裡的,正是作者感觸甚重的脈脈情思。

    作者緣情寫景,以景襯情,不僅使作品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同時,充滿詩意的語言,使整個畫面具有立體感,滲透感。比喻,通感修飾手法的運用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象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關鍵詞】 朱自清 《荷塘月色》 比喻 通感

    《荷塘月色》是現代文學膾炙人口的佳作。讀著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麗的景象立即映現眼前:綠葉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縷縷,月色溶溶,像朦朧的幻夢吉祥縹緲的歌聲。

    那裡有畫,有詩,有情,有深邃的意境。但是,在那詩情畫意裡,卻蘊含著作者藝術上的孤詣與苦心。朱自清曾說,作家應“於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於平常身歷之境,也含有,驚異之感”。荷塘就在清華園裡,是作者“日日走過”的,可謂“平常身歷之境”了,但他卻以詩人靈敏的觸覺去感受它,不但遊目騁懷地觀察,而且嚴辯淄澠地品味,從而細緻地描繪了令人“驚異”的“無邊的荷香月色”。

    下面我就從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兩方面來論述這篇文章。

    一、思想感情

    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這種不寧靜的心緒: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雲是淡淡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心想“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想到古人採蓮的盛況,發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的感慨,不滿於現實,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

    淡淡的憂愁情緒籠罩了全文。但是,作者的感情是複雜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課文開頭,“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是想擺脫憂鬱情懷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著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今晚卻很好”,經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暫得自由,心繫於美景,怡然之情頓生;由賞景而思接千載,想到古人採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

    可見,“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了全文。直接而集中地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衝突和尋求擺脫衝突的願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境中,表現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

    總之,憂愁與喜悅是相伴共生的:處憂愁之中而嚮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的牽掣。它們是作者觀景時矛盾心態變化的兩個方面。但內心的波動沒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發是有所節制的。所以無論是憂愁還是喜悅,都是“淡淡的”。關於本文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淒涼的心境;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作者愁悶的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閒適的心情;有人認為它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對黑暗實現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二、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可以從景物描寫、寫作語言、修飾手法三方面來分析。

    1、景物描寫繪聲繪色:

    在全篇結構中,作者集中筆力於荷塘月色的,主要在中間三段(第4、5、6段),我們就以此為例,來看看作者是怎樣設色著墨、行文佈局的。

    首先著力寫荷塘,先寫田田的荷葉,後寫綠葉中綴開著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風吹來的花香。這是靜的畫面。朱自清寫景向來不滿足於對客觀景象作靜止的摹寫,他說“若能將靜態的變動態的,那當然更樂意”。緊接著他就捕捉那微風過處葉動花顫的情狀,“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這是動的畫面。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了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在這一段裡,作者沒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靜止畫面還是動態景象,處處都存在著淡淡的月光,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透過觀察過後的具體描寫之中。

    那葉子、花朵的情態,以及被微風帶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輕淡月色對映下形成的。接下去著力寫月色,先寫月光如流水般傾瀉在花葉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這是實寫;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則又是虛擬,但虛中見實,貼切地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

    虛實為用,寫一種勾人心魄的意境。單寫月光比較單調,因此又著力摹寫月的投影,有“參差”“斑駁”灌木的“黑影”,也有“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而這些“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光影交錯,把岸邊樹、塘中荷連結在一起,構成了美麗而繁雜的圖案,由是荷塘在其襯映下更顯得風情綽約了。

    這裡著意寫月色,但處處又不忘荷塘,那月光如流水般靜靜瀉在花葉上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霧”,就是月色和荷塘裡的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形成的朦朧景象。最後寫荷塘四面,凝聚點在柳樹。寫月下的樹景,因為遠近高低盡是柳樹,把一片荷塘圍住了,只有幾段空隙,漏進了月光,所以“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而楊柳的“丰姿”就在這一團迷濛霧氣中顯露出來。

    這裡著墨較濃。繼之,則寫樹梢的遠山,樹縫裡的燈光,樹上的蟬聲,樹下水裡的蛙鼓。這只是隨意點染。濃淡相間地勾勒了整個荷塘的月夜風采。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於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雅、朦朧、幽靜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體現這種美。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

    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定。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又如:“月光如流水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作者是透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

    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裡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盪漾。

    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但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荷塘月色》描寫的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僅以對蟬聲這一細節的描寫就足以說明問題,由於有些讀者提出異議,以為月夜不應有蟬鳴,因此他請教了好些人,最後還是親自體察,又有兩回新聽到月夜的蟬聲,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頭,因此他深深地體會到觀察之難。

    整篇《荷塘月色》均體現了作者這種縝密審察的創作精神,他不但對荷塘作整體的揣摩,而且作區域性的審視,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時而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時而摹寫花葉,時而描繪岸柳,時而淡勾雲彩,時而輕描樹影,層層鋪陳,步步開拓,細膩地展現了荷塘月色之令人“驚異”之美。

    朱自清還認為“花和光固然有詩,花和光以外還有詩”,“山水田園固然有詩……僅一些顏色,一些聲音,一些味覺,一些觸覺,也都可以有詩”(《詩與感覺》)。藝術家的任務就是要以敏銳的感覺去發現這些“詩”。從《荷塘月色》裡不難發現,作者正是這樣地努力去發掘蘊含在大自然裡的這些“詩”,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極力摹寫了月夜荷塘的聲、光、色、味,從而創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荷塘月色》之無限動人,就在於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輕紗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當時微妙的心思。他要無牽無掛獨自受用無邊荷香月色,就是要擺脫“心裡頗不寧靜”,而追求剎那間安寧的心境的反映。由這種情緒所決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靜安寧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縷縷的,風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從而產生了“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所謂“恰是到了好處”的意境。

    這裡不濃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麼調和、適中、安逸的境界,追求剎那間安寧為的是暫時忘卻,這裡分明也曲折地反映了他對當時現實的不滿。但作者畢竟不能真正超然,一聽到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一股愁思猛地襲上心頭,不禁發出慨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寧靜的心情復又紛然。

    接著他又想起採蓮的事,從六朝的風流季節,憶起梁代的《採蓮賦》,當時“嬉遊的光景”雖“有趣”,但他卻又感到“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於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鄉思,“到底惦著江南了”。作者思緒一直馳騁在歷史記憶中,寧靜復又不寧靜,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樂得暫時忘記”而又不能“忘記”的萬分苦惱的心情。

    很明顯,為作者思維所決定,這篇作品是以“揹著手踱著”盡情觀賞無邊荷香月色為行文線索,從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從空間順序中來表露內在的情思。作者一路寫景,也是一種抒情,隨著景象描寫的展開,構成了寧靜與不寧靜交替出現的感情層次,流貫在無邊荷香月色裡的,正是作者感觸甚重的脈脈情思。

    作者緣情寫景,以景襯情,不僅使作品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2、語言精美,充滿詩意: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準確生動,貯滿詩意。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論逼真與如畫》),“回到樸素,回到自然” (《今天的詩》),以為“藻飾過甚,真意轉晦”,便不可取。

    他不用綺麗的、古奧的、生僻的生詞來雕琢描繪事物,而顯千情萬態於輕描淡寫之中,用自然新穎的語言來繪神狀態、表情達意,例如“我悄悄地披了衣衫,帶上門出去”,“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等,均平白如話,自然流暢,絲毫沒有雕琢的痕跡,讀著令人感到分外親切。

    優美的藝術境界是要透過高質量的語言來實現的,所以凡傑出作家無不重視語言的鍛鍊。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詞用字的準確和貼切,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這“瀉”字和“浮”字,把月光和霧氣點活了。又如寫微風過處“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一絲”“一道”“一帶”“一兩點”,都是量詞當形容詞用,起到了豐富、潤色、強化形象,以及渲染和加強詩情畫意的作用。

    同時也常依據忽然觸發的感受,憑藉豐富的想像,使物象靈光閃現,把讀者引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論,作者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適當地運用一些有色彩的詞語,但更多地是運用比喻,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畫面的色彩淡中有濃。如寫靜態的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裡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

    這些詞句,全無奇異之處,但是用在本文的語境中,卻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準確生動地表現了此時此境、此景此物的審美特徵。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瀉”字也很平常,但與“靜靜地”修飾語相配合,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絕無聲響,幽靜幽美。

    又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達情意,這裡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又好像有情意。它們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經營的,卻很有表現力。其他如寫荷葉用“挨”,寫燈光用“漏”等,都很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字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

    如用“田田”來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來表明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來表示荷塘的廣度。又如“蓊蓊鬱鬱”是“蓊鬱”這一雙音節詞的重疊,不但說明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夜色濃重的氣氛;“遠遠近近,高高低低”,是遠近高低的連用,極寫了荷塘四面樹叢之茂密。

    蓊蓊鬱鬱、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作者寫月色是荷塘裡的月色,寫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層次裡復有層次,使整修畫面有立體感、滲透感;其中動靜、虛實、濃淡、疏密,是畫意的設定,也是詩情的安排,這就不僅使畫面色彩均勻悅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韻,氤氳著一種濃郁的詩意。

    3、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生動豐富:

    《荷塘月色》運用的手法是多種的。有鮮明的比喻,出水的荷葉“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著花朵兒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不僅貼切,而且生動;有明顯的對比,彎彎楊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襯下,越發顯得輕俏;有強烈的襯托,以“沒精打采”的燈光來映襯月色的明亮,以蟬聲和蛙鼓來烘托四周的寂靜;有生動的擬人,那嫋娜地開著的荷花,像“剛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的白荷寫得極為標緻。

    但更令人讚賞的是,由於作者對描寫物件有極其深刻的體會,因此突破一般經驗而產生一種奇特而新穎的手法,如“微風過處,送採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花香本來訴諸嗅覺,但作者把它寫成有旋律的歌聲,給人以嗅覺兼聽覺的感覺。又如“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流動的光波,本是無聲的,被描寫成動聽的音樂,給人以視覺兼聽覺的感受。

    照理說,香味、光影和歌聲、琴聲沒有什麼相通之處,但作者卻運用了古典詩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藝術手法,把嗅覺和視覺的形象,轉化為聽覺的形象,摹擬了香和光時繼時續、似有若無的形態,使難以描摹的感覺,透過另一種可感形象而具體化了。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

    這種出神入化的藝術處理手段,在現代散文創作中是不多的。

    《荷塘月色》作為朱自清寫景散文的代表作,他的有魅力的白話文景緻描寫,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和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描寫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素。在這篇文章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不愧為一代美文大師。

    ────────

    【參考書籍】

    1、朱自清《山野掇拾》,北嶽文藝出版社,2003年12月

    2、朱自清《〈歐遊雜記〉自序》,北嶽文藝出版社,2003年12月

    3、朱自清《詩與感覺》,北嶽文藝出版社,2003年12月

    4、朱自清《論逼真與如畫》,北嶽文藝出版社,2003年12月

    5、朱自清《今天的詩》,北嶽文藝出版社,2003年12月

    6、朱自清《朱自清作品集》,北嶽文藝出版社,2003年12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短一點的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