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很多,下面列選幾個有名的。
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請君入甕(weng):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叛亂後,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華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後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後者先發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狄仁傑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國,受唐皇帝接見,獲贈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舉國仿衣隋唐,遂成為和服基礎。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話說,宋太祖奪得天下後一直寢食難安,他擔憂有一天黃袍加身的事在他的臣子中重演。 於是在一次宴會上,他說:“朕最近茶不思,飯不想啊!做皇帝真累啊!你們說:哪一天你們的部下把龍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會是什麼感受呢?” 在座的武將們嚇得連忙給皇帝磕頭。 “既然這樣,你們就交出兵權吧。朕也認為你們也該安享晚年了!”宋太祖笑道。 不久之後,武將們便紛紛告老還鄉了。
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胡藍之獄:明太祖建國後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人被封為公爵、劉基被封為伯爵,湯和等被封為侯爵。有些功臣仗著自己的功勞,橫行不法,結黨專權,更甚至威脅到朱元璋的君權。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發謀反之機,誅殺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後明太祖以“胡黨”為由,殺戮了不少無辜功臣,其中,77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全家共70多人被誅殺;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告謀反,全家被殺,並株連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時人稱之為“藍獄”,這兩次大獄持續了14年之久,後人合稱為“胡藍之獄”。後來又設定了“”特務機構,負責監察大臣的活動。
土木之變:公元1449年瓦刺太師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景帝力主抗戰,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北京,並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在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三藩之亂:清兵入關後,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將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後,暫由吳三桂等人鎮守,吳三桂鎮守雲南、尚可喜鎮守廣東、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鎮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鎮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詔削藩,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亂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清廷才真正在大陸完成了統一。
典故很多,下面列選幾個有名的。
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請君入甕(weng):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叛亂後,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華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後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後者先發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狄仁傑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國,受唐皇帝接見,獲贈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舉國仿衣隋唐,遂成為和服基礎。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話說,宋太祖奪得天下後一直寢食難安,他擔憂有一天黃袍加身的事在他的臣子中重演。 於是在一次宴會上,他說:“朕最近茶不思,飯不想啊!做皇帝真累啊!你們說:哪一天你們的部下把龍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會是什麼感受呢?” 在座的武將們嚇得連忙給皇帝磕頭。 “既然這樣,你們就交出兵權吧。朕也認為你們也該安享晚年了!”宋太祖笑道。 不久之後,武將們便紛紛告老還鄉了。
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胡藍之獄:明太祖建國後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人被封為公爵、劉基被封為伯爵,湯和等被封為侯爵。有些功臣仗著自己的功勞,橫行不法,結黨專權,更甚至威脅到朱元璋的君權。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發謀反之機,誅殺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後明太祖以“胡黨”為由,殺戮了不少無辜功臣,其中,77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全家共70多人被誅殺;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告謀反,全家被殺,並株連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時人稱之為“藍獄”,這兩次大獄持續了14年之久,後人合稱為“胡藍之獄”。後來又設定了“”特務機構,負責監察大臣的活動。
土木之變:公元1449年瓦刺太師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景帝力主抗戰,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北京,並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在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三藩之亂:清兵入關後,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將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後,暫由吳三桂等人鎮守,吳三桂鎮守雲南、尚可喜鎮守廣東、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鎮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鎮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詔削藩,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亂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清廷才真正在大陸完成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