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有“晚霞”、“彩霞”之說,其實“落霞”是“飛蛾”,而非“晚霞”、“彩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唐朝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一句,現摘錄其中一段: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唐代大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是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更是流傳千古,傳誦不衰。對於句中的“落霞”一詞,百度和教科書的解釋為“晚霞”。其實,這是一種文化的誤讀:這裡的“落霞”和“霞”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指的一種飛蛾!“落霞”,確切的解釋為“零散的飛蛾”。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贛江之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路過,即席而作。當時是舉座皆驚,尤其是閻伯嶼,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時,“矍然曰:‘天才也!’”《滕王閣序》寫的是南昌地區的風物,因此,理解“落霞”的含義必須放在南昌的地理環境中去分析。宋人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辨霞鶩》一文中寫道:“落霞非雲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原來,當時的南昌地區,八九月間,田野裡活動著一種飛蛾,數量極多,在江上飛舞時,紛紛墜落水中,引得江魚群遊爭食。當地人管這種飛蛾叫做“霞蛾”,簡稱為“霞”。“霞蛾”紛墜如雨,也引得野鴨(鶩)游來爭食,於是便出現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奇異場景和壯觀畫面。
對於“霞”指“霞蛾”之說,後世學者也多有考證。宋代學者俞元德在其著作《瑩雪叢說》中指出:“落霞者,飛蛾也,非雲霞之霞。鶩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是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之句,描寫的是當地的一種自然景觀。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霞蛾飛舞,自上而下;孤鶩爭啄搶食,自下而上;兩物相交,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尤為讓人稱歎的是,這一句對仗極為工整:“落霞”、“孤鶩”與“秋水”、“長天”相對,精巧絕妙,而且上句寫“動”,下句寫“靜”,動靜結合,合成畫面,既美麗又壯觀。
“落霞”有“晚霞”、“彩霞”之說,其實“落霞”是“飛蛾”,而非“晚霞”、“彩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唐朝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一句,現摘錄其中一段: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唐代大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是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更是流傳千古,傳誦不衰。對於句中的“落霞”一詞,百度和教科書的解釋為“晚霞”。其實,這是一種文化的誤讀:這裡的“落霞”和“霞”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指的一種飛蛾!“落霞”,確切的解釋為“零散的飛蛾”。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贛江之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路過,即席而作。當時是舉座皆驚,尤其是閻伯嶼,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時,“矍然曰:‘天才也!’”《滕王閣序》寫的是南昌地區的風物,因此,理解“落霞”的含義必須放在南昌的地理環境中去分析。宋人吳曾在其《能改齋漫錄·辨霞鶩》一文中寫道:“落霞非雲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原來,當時的南昌地區,八九月間,田野裡活動著一種飛蛾,數量極多,在江上飛舞時,紛紛墜落水中,引得江魚群遊爭食。當地人管這種飛蛾叫做“霞蛾”,簡稱為“霞”。“霞蛾”紛墜如雨,也引得野鴨(鶩)游來爭食,於是便出現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奇異場景和壯觀畫面。
對於“霞”指“霞蛾”之說,後世學者也多有考證。宋代學者俞元德在其著作《瑩雪叢說》中指出:“落霞者,飛蛾也,非雲霞之霞。鶩者,野鴨也。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是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之句,描寫的是當地的一種自然景觀。這一句素稱千古絕唱,霞蛾飛舞,自上而下;孤鶩爭啄搶食,自下而上;兩物相交,好似齊飛。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尤為讓人稱歎的是,這一句對仗極為工整:“落霞”、“孤鶩”與“秋水”、“長天”相對,精巧絕妙,而且上句寫“動”,下句寫“靜”,動靜結合,合成畫面,既美麗又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