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埂峰下的鬼話

    首先岳飛迎回二聖和擁立高宗並不矛盾?正如岳飛的滿江紅所寫“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宋朝的兩位皇帝都被金國俘虜了,這對於宋朝的忠君愛國之仁人志士來說,我一種莫大的恥辱。岳飛作為有血性的愛國將領,打敗金國,營救戰俘徽欽二帝是理所當然的口號。當然喊出這樣的口號,也可以振奮軍心。

    岳飛是一個忠臣,忠臣往往都有一股信念,岳飛的一生信念是盡忠報國。而徽欽二帝是國家的臉面,迎回二聖實際上就是挽回國家的臉面。有不少人認為岳飛迎回二聖,就是否定高宗正統皇帝的位置。其實並非如此,徽欽二帝真的回到宋朝,一個只能做太上皇,另一個只能做太皇太上皇。做皇帝的仍舊是高宗。

    可是迎回二聖,對於高宗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威脅,可以這樣說高宗一生最可怕的無非兩件事,第一是金國的進攻,逼的自己在海上逃難,第二是岳飛說迎回二聖。如果二聖真的回宮,高宗雖然仍是皇帝,可是皇位不穩,很有可能被替換掉。何況岳飛如果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驅除韃虜,直搗黃龍,功高震主,到時候是最容易威脅高宗的皇位。像明朝時期的景泰皇帝迎接哥哥明英宗回朝,結果是英宗復辟,死的時候連一個皇帝的諡號都不給,還是後來的明憲宗成化時期上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所以宋高宗在這一點比景泰皇帝聰明些,根本不念父子兄弟之情,利用一切手段杜絕他老爹與老兄回朝,也談不上收復北方山河,所以岳飛之死,秦檜只是個棋子,從內心深處來講,高宗比秦檜更希望岳飛死,因為岳飛一死,金國議和,宋高宗趙構的皇位就相當穩固了。故而岳飛之死,不是死於秦檜的“莫須有”,而是死於自己的“迎二聖回朝”

  • 2 # 永不言棄56667

    首先岳飛是一個傳統觀念極強的人,在武穆心裡二聖屬於正統,高宗偏安一隅不是正統繼承人。第二 嶽武穆用迎回二聖也可以提高士氣鼓舞鬥志!總之嶽武穆是我們的民族英雄,任何誹謗抹黑岳飛的人都是不懷好意的陰暗小人!

  • 3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迎取二聖是高宗提出來的,岳飛只是政策的眾多擁護者和執行者之一,在高宗初登大寶,提出迎取二聖的口號有利於團結抵抗力量,也為自己登基的合法性奠定基礎。

    但是南渡初期,基於兩國實力對比現狀,迎取二聖只能是一個美好的理想,不具備可操作性,但是在此政治口號下,團結了一大批抵抗人士如李剛,岳飛之流,也吸引了抵抗力量的加入如八字軍等,為南宋的穩定打下各方基礎。這時岳飛等人擁護迎取二聖既有政治背景,也有自己的意願,打回老家去,解放全中國。

    漸漸後來風向變化,高宗漸漸不提這茬。大家也不好說什麼,不能說皇上北狩,你是代管天下,你父兄在人家手裡受苦,你要承擔你的責任,打敗金國,做個男人!從外部條件和自身條件來看,高宗都做不了真男人。越是多宣傳二聖的正統,越顯得高宗的正統性不足,也為南宋的政治穩定帶來不和諧的因素。你可以迎取二聖別人也可以,反正迎取回來也沒你啥事了。

    既然輿論導向有變,岳飛也只好再不提迎取二聖,並沒有一根筋到底!但是精忠報國的事還是要做。所以後來岳飛罪名並沒有迎取二聖這事。

    至於擁護高宗,岳飛自然是要擁護,不然也不會在政治上提升那麼快!岳飛也沒有理由不去擁護高宗,這當時唯一合法政府!

  • 4 # 歷史江湖

    首先,這涉及到南宋國家形象問題。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敵國擄走,這是南宋君臣公認的國恥,也是所有南宋愛國軍民心上一道深深的傷痕。迎還徽欽二帝,才能撫平這道傷痕,才能洗雪國恥,重塑南宋國家形象。

    其次,這涉及到南宋國家戰略安全問題。徽欽二帝被敵國掌控在手中,某種意義上已經對南宋國家安全構成很大威脅。《三朝北盟會編》記載,金國重臣都元帥完顏杲在臨終前留下遺書,闡述了對抗南宋的一招毒計:“如宋兵勢盛敵強,擇用兵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為輔,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併力破敵。”大意是說,如果南宋武備強盛,金國難以力敵,就把天水郡公、也就是宋欽宗搬出來,在北宋故都汴京把他扶植為一個傀儡皇帝。

    這一招非常狠辣,如果真的成為現實,南宋會陷入窘境。宋欽宗是經過帝位傳承程式的合乎法理的正牌皇帝,宋高宗就顯得名不正言不順,從而出現一國二主的混亂局面。面對重歸汴京的宋欽宗,勢必會迷惑很大一部分南宋臣民,在宋欽宗與宋高宗之間無所適從。宋高宗既不敢出兵討伐打內戰,更不能把帝位拱手相讓,進退失據,甚至可能會導致南宋分崩離析的嚴重後果。只有迎還二帝才能消除這個可怕的隱患。

    第三點,岳飛並沒有反對擁立宋高宗。以當時的南宋國力,想全面佔據戰場主動,把金國打得亡國滅種,把徽欽二帝搶回來,可能性很小。而宋高宗是當時唯一具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的南宋領袖,岳飛擁立宋高宗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

  • 5 # 鍾情一生763

    無厘頭地炒作民族英雄岳飛迎二聖的問題真不可思議!岳飛當年率領軍隊打擊外寇趕走侵略者不畏艱辛不怕犧牲英勇殺敵收復中原收復失地讓老百姓過上安逸的日子難道錯了嗎?如今的少數壞蛋竟惡意誣衊歷史英雄太可恥了!

  • 6 # 關河南望

    高宗本來就是擁立過的,已經是皇帝了,迎回二聖不是接他們回來當皇帝,而是他們作為國家的象徵,怎麼能陷入敵手呢?

    事實上就是二聖的存在,一直都是被當成牌打的,金國將二帝俘虜到五國城後,其實是把他們兩個作為政治資源在打。你宋朝不想接回二聖,那你們被俘的皇帝在這裡就是你們的恥辱,同時,對於所謂中原儒家文化的以孝治天下也是致命的威脅。如果你想接回來更好,我們可以拿捏著這兩個人和你討價還價,宋朝在這裡是完全的弱勢,一點都不假。

    實際上,這迎回二聖的口號並非是岳飛首先提出來的,而正是趙構提出來的,大家都知道,宋代是以孝治天下,皇帝都公開要求迎回二帝,其他人敢不附和嗎?

    岳飛提出的“迎回二聖”與其說是他不懂政治,把握不了皇帝的心理,倒不如說這是武人的想法,迎回二聖也好,直搗黃龍也好其實都是一句口號,大意就是要洗刷二聖被劫的恥辱,洗刷國恥,並不是真說要把那二位接回來當皇帝,趙構此時當了皇帝,那是已經具備了合法性了,那兩個就是回來也動搖不了他。

    高宗殺岳飛,其實並不是為了迎回二聖,而是為了岳飛的軍權和岳家軍對他的尊重罷了。二聖兩個過期的皇帝,回來了找個地方扔進去養著就是,岳飛可是對他有威脅的,就算現在不威脅,將來呢?

  • 7 # 麥爸22

    果然是造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迎回二帝”“自命岳家軍”“十二道金牌招不回”“干涉立儲”……這幾條罪名儘管有很多人批駁過,但仍然被一些人奉為圭臬。仔細想想,這些流言大概很簡單直白,聽起來似乎符合邏輯,迎回二帝趙構皇位咋辦?不殺岳飛殺誰?吃著主子的皇糧,居然管手下叫岳家軍,僭越、該殺!既然十二道金牌召回,那就是說連抗十一道聖旨了,罪該萬死!干涉立儲,這就更加了不得了,此乃主子家事,臣子怎可多言,必殺不可。推論完畢,看來岳飛還是太嫩,沒有我聰明……總之,岳飛是個軍事天才,政治白痴,鑑定完畢。但歷史真的如此簡單?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農家子弟年紀輕輕就擔任節度使,最後做到樞密副使,而且被趙構從小武官一路提拔到高位的名將就是這樣弱智?限於篇幅,其他流言不再細說,只要看看大理寺刑狀(即岳飛冤案判決書),就會看到那些流言沒有一條寫在裡面,為什麼沒有?因為根本不存在。當然有人會抬槓說第一條比較敏感,不可能寫在字面上,那我們具體分析:關於迎回二帝這個老梗,大體有兩種演繹,第一,口號型,岳飛天天在趙構前後喊迎回二帝,不殺你殺誰?其實“迎二聖”這個口號並非岳飛所創,而是宋高宗趙構提出來的。建炎元年(1127),趙構登基稱帝,在即位詔書中,有“同徯兩宮之復”之語,即為“迎二聖”之最初出處。當時岳飛還僅僅是一名九品小武官,他有什麼資格提出這個國策性口號?後來,趙構仍不忘時時提起,舉例:“戊午,輔臣進呈曲赦淮南事目,帝曰:‘敵雖遠去,然南北之民,皆吾赤子,當事兼愛並容之意。中原未復,二聖未還,赦文不可誇大,第使實惠加於兩淮百姓,乃朕指也。’”

    “壬申,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入辭,尚書右僕射趙鼎、知柩密院事張浚、參知政事沈與求、籤書樞密院事胡松年侍。帝命光世等升殿,諭曰:‘敵南侵,蓋有窺江、浙之意,賴卿等戮力捍敵,使其失律而去,朕甚嘉之。然中原未復,二聖未還,朕心歉然,卿等其勉之!’”

    “時世忠與劉光世、張俊相繼入覲,世忠奏:‘金人退兵,陛下必喜。’帝曰:‘此不足喜,惟復中原,還二聖, 乃可喜耳。’”

    壬戌上(趙構)謂宰執曰:比頻得二聖安報,朕當親筆諭四方,使知朕朝夕不忘二聖之意。

    皇帝口口聲聲說“迎二聖”,那麼底下的文武大臣也都紛紛響應,舉例:

    大將張俊第一個建議趙構“回戈滅虜以迎還二聖”。

    建炎初,宗澤老元帥鎮守汴京時,曾多次上表,請趙構還京,他說:“臣奉迎鑾輿還都而後,即當身率諸道之兵,直趨兩河之外,親迎二聖,雪靖康一再之恥。”

    紹興二年(1132),鹽官進士張九成殿上召對時,對趙構說:“每感時遇物,想惟聖心雷厲,天淚雨流,思掃清蠻帳以迎二聖之車。”

    “兀朮窮蹙,求會語,祈請甚哀。韓世忠曰:‘還我兩宮,復我疆土,則可以相全。’”兀朮語塞。

    癸已,有親從官趙勝自金國還歸,言二聖萬福。上悲咽不自勝,左僕射趙鼎曰:願少寛聖慮,強於自治,天必悔禍,二聖終有還期也。

    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下獄,趙氏宗室趙士褭諫勸趙構,說:“中原未靖,禍及忠義,是忘二聖,不欲復中原也。

    連大名鼎鼎的秦檜和張俊都喊過迎回二帝。紹興九年,秦檜等曰“臣聞聖人之徳莫大扵孝,自輿地將歸,陛下出令,皆以祖宗母兄為先,有以見聖孝通於神明,宜乎上天悔禍而彊敵之革心也”,說趙構迎回母親和趙桓是聖明之舉。

    所以,“迎二聖”這個口號,在當時就是趙構帶頭喊,時時喊,朝中文武大臣人人跟著喊的全國性政治口號。岳飛不喊才是另類!而且從1136 年起(原因後面分析),岳飛就不再提起迎還宋欽宗的事情。他在1137年春間寫給趙構的乞出師摺子中說道:“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棺材),奉邀天眷以歸故園,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1139年在謝講和赦表裡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是忠於趙構,將來驅逐強敵收復失地,讓天子趙構高枕無憂,壓根不提二帝。郾城大捷後,岳飛軍中口號是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不是直搗黃龍、迎回二帝。所以說,所謂岳飛天天在趙構跟前喊迎回二帝,氣的趙構殺了岳飛完全是流言。

    第二,行動型,即便岳飛不是唯一喊迎回二帝的武將,但他北伐客觀上必然要迎回二帝,到時候三個皇帝湊一起,必然天下大亂,所以趙構只有殺了岳飛,保全皇位。聽起來蠻有道理是吧,趙構絕對不願把皇位拱手出讓這點毫無疑問,但他們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迎回二帝就等於出讓皇位。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北宋滅亡後,作為唯一倖免的皇子,趙構沒有競爭對手。當時大將張俊上書“您要繼承皇位,帶領我們早日迎回二帝”,1127年趙構繼位。建炎二年(1128),武官楊應誠上言“嘗隨其父任邊吏,熟知敵情。若自高麗至女真,其路甚徑,請身使三韓,結雞林以圖迎二聖。”這是第一次實質性迎回二帝的行動,趙構完全可以無視,說點“路途遙遠,夷人難測”這類的官腔打發了,但他卻任命楊應誠為高麗國信使,出使高麗。試探合作迎回二帝事宜,這該如何解釋?

    從1129年起,金軍南下,趙構東奔西跑,疲於奔命,自己尚且自顧不暇,所謂迎回二帝完全沒有可能。直到1134年,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為南宋奪得了戰略要地,1135年平定楊么,1136年大敗偽齊後,趙構才算徹底站穩腳跟,有了收復失地的可能性。但是1135年宋徽宗死後,二聖只有一個了。岳飛政治敏感性不低,他改口為接回宋徽宗的棺材和天子趙構的親戚。

    1138年南宋與金的第一次和議達成,談判期間南宋提出要迎回宋徽宗的棺材和趙桓,宋高宗當時說:“朕以梓宮及皇太后、淵聖皇帝(宋欽宗)未還,曉夜憂懼,未嘗去心,若敵人能從朕所求,其餘一切非所較也。”宰相趙鼎也說“講和誠非美事以梓宮及母兄之故不得已為之議者”。趙構還下令在臨安為趙桓修建了行宮,但被金人拒絕。

    1140年金人毀約南下,岳飛取得郾城大捷,直逼開封,是北伐形勢最好的一次,而當時趙桓在哪?在黑龍江,隔著十萬八千里,岳飛根本接不回來。退一步講,即便趙桓被放回,對趙構來講,完全不會威脅他的帝位。趙構之前太上皇相當於過期飯票,唐朝時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李隆基被尊為太上皇后,立馬成了落架鳳凰,唐肅宗還主動把他接到長安,絲毫不擔心李隆基會復位,也沒見父子倆打起來搶皇位。再往後看,和明朝朱祁鎮不同(土木堡之敗時,朱祁鎮已經當了15年皇帝,朝中大臣也是他的班底,朱祁鈺當了7年皇帝就身患重病,大臣徐有貞、武將石亨等乘機發動奪門之變),宋欽宗只當了一年皇帝,就失地被俘,而且趙構的班底基本是他在南方重建的(岳飛就是趙構提拔的),岳飛郾城大捷的時候趙構已經當了10年皇帝,如果能迎回宋欽宗,威望更加如日中天,宋欽宗一無威望二無勢力,他拿什麼和趙構搶?反而宋欽宗在金人手裡對趙構威脅更大,金人在《臨終遺行府四帥書》提出: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議,擇用(智臣) 為輔,遣天水郡公桓(即宋欽宗) 安坐汴京(今河南開封) ,其禮無有弟與兄爭,如尚悖心,可輔天水郡王,併力破敵。也就是在北方把趙恆立為傀儡,這樣就讓趙構的帝位處於尷尬的處境,如果能迎回宋欽宗,趙構就完全不必擔心。所以,岳飛迎回二帝不忠於趙構屬於流言!

  • 8 # 有始有終329

    岳飛打出的口號是,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他是為了國家的顏面,民族的尊言。更為了血洗壓抑在每個有血性男兒心頭的恥辱!這些恰恰說明了岳飛政治上的幼稚,根本沒看清當權者宋高宗的醜惡嘴臉。高宗趙構是僥倖得來皇位。在如今的商丘被擁立為皇帝,而最後定都杭州就說明了許多問題。面對金朝咄咄逼人的態勢,宋高宗採取的不是積極的提抗,而是退縮!更不要說進攻了!人性的醜惡在趙構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但登上皇位擁有皇權,什麼父母兄弟,什麼收復失地,什麼國體顏面,這些都如狗屁,一文不值。江南這一塊就足夠自己享用的了。啟用岳飛,韓世忠等是迫於形勢。而岳飛並沒有理解皇上的真實用義。提出的口號深深觸動著高宗的敏感神經。如果真是岳飛願望得以實現,如今的江山誰來作這個皇帝。這是個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而秦檜卻把皇上的心思揣摸的清清楚楚。於其說秦檜害死了岳飛,倒不如說是宋高宗假借秦檜之手除掉了岳飛。

  • 9 # 狼的影子319

    這標題寫的,真是狗屁不通,高宗哪裡需要岳飛擁立,高宗稱帝的時候,岳飛不過是一個連排級小軍官,連正式的職務品級都沒有,不過是武職54級階級在排名第52級的“承信郎”,相當於現在有了一個軍官的軍銜但是沒有具體職務,還因為“越級言事”被開除軍籍,他有什麼資格“擁立高宗”呀,當時有資格“擁立”高宗的有張俊,韓世忠,宗澤,趙鼎等等讓岳飛“高山仰止”的朝廷大臣,而不是岳飛這樣連品級都沒有的“撮爾小吏”。

  • 10 # 國史記聞

    第一、迎回二聖是宋高宗趙構提出的口號。岳飛應該只說過一次,但是他很快就發現這事不對勁了,之後上書的時候岳飛說的都是“天眷”之類的話,就是他北伐是要把當今聖上的親戚們接回來(奉邀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憂,臣之志願畢矣)。這很明確,岳飛當然知道誰才是自己實際的領導者,當然知道他到底在給誰效命。

    第二、岳飛當然知道即便是“迎回二聖”也沒什麼用,畢竟岳飛真的有能力領導北伐的時候,宋徽宗已經死在五國城了。而趙構經營南宋多年,即便宋欽宗回來了,趙構也不可能把皇位讓出去啊,不偷偷對他下毒手就是好的了。所以,岳飛北伐成功之時,可能就是宋欽宗慘死之日。

    第三、擁立高宗當然更好,但是很可惜,岳飛沒立下擁立之功,因為趙構稱帝之時,岳飛還名不見經傳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什麼專業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