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臥遊寒山
-
2 # 農村打工者小韓
所謂生態豬就是迴圈利用有限的資源,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使環境得到了清潔,且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的生態養豬模式,這樣養出的豬叫生態豬。
生態養豬模式有圈養和無圈養兩種
第一、圈養模式:在農村一般養豬都是跟種地結合起來的,豬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而種出來的農作物又可以用來餵豬。比如紅薯、玉米、小麥等,經過加工可以成為豬的主食,既節省了種植農作的肥料錢,又可以吃到最天然的豬肉,把價格低廉的農作物轉換成了豬肉,不過這隻適合小規模的養殖。
若是把養豬作為主要工作來做的話,就要開設其他副業了,比如豆腐作坊、釀酒場等,利用豆腐渣、酒渣作為豬的部分飼料,不然只是種地的話是遠遠不能填飽豬的肚子的。投資大了,飼養和出售的豬數量多了,也就增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第二、無圈養的模式:無圈養差不多就是散養模式,把豬放到閒置的田地、山頭上面讓豬群自然生長,讓豬去河邊喝水,去地裡頭尋找食物,在田間散步、活動筋骨,吃的是純天然野生的草,呼吸的是新鮮的空氣,這樣養出來的豬肉不僅品質好,又降低了養殖成本。
若是擔心它們吃不飽,可以在山頭種植一些牧草,實行放牧模式。不過要分群放牧,成年豬群和幼豬要分開放養,以免幼豬搶不到牧草,尤其是種公豬要單獨放。
-
3 # 王守民wab
生態養豬分圈養和散養兩種,圈養生態豬是農民利用空閒時割野草搭配一些能量飼料。散養是把仔豬直接放進樹林,果園的一種養殖方式,豬直接吃野草,落地水果,再搭配一些能量飼料。
-
4 # 工地上行走的小何
生態養豬:發酵床養豬是透過參與墊料和牲畜糞便協同發酵作用,快速轉化生糞、尿等養殖廢棄物,消除惡臭,抑制害蟲、病菌,同時,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將墊料、糞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增強牲畜抗病能力,促進牲畜健康生長。
-
5 # 93老姑娘
什麼是生態養豬,生態豬主要餵養的是什麼飼料?生態養豬就是利用生態學原理指導養豬生產,或將生態學、生物學、經濟學原理應用於養豬生產。具體講,生態養豬就是根據生態系統物質迴圈與能量流動基本原理,將豬作為農業生態系統必要組成元素,應用農業生態工程方法,自然有機地組織生豬生產系統,實現生豬生產系統綜合效益最優及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養豬強調豬僅是具體某個農業生態系統或農業生產系統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豬作為農業生態系統中家養動物群落的一個動物,不能脫離其生存發展的環境。與養豬相關的飼料、品種、圈舍、飼養方式、市場等多種環節,構成以豬為核心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這就是生態養豬的生產系統。
生態養豬業要求與環境相互依存,形成良好環境,不僅使生豬生產系統自身是一個良性迴圈系統,而且能與農業生產系統形成相互依存的關係,使養豬業與農業資源、環境協調統一,走人類養豬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生態養豬業既要考慮滿足當代人類對豬產品數量、質量的基本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養豬生產的基本生態條件.
-
6 # 漁人阿海
所謂生態豬就是迴圈利用有限的資源,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使環境得到了清潔,且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的生態養豬模式,這樣養出的豬叫生態豬。
生態養豬模式有圈養和無圈養兩種
第一、圈養模式:在農村一般養豬都是跟種地結合起來的,豬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而種出來的農作物又可以用來餵豬。比如紅薯、玉米、小麥等,經過加工可以成為豬的主食,既節省了種植農作的肥料錢,又可以吃到最天然的豬肉,把價格低廉的農作物轉換成了豬肉,不過這隻適合小規模的養殖。
若是把養豬作為主要工作來做的話,就要開設其他副業了,比如豆腐作坊、釀酒場等,利用豆腐渣、酒渣作為豬的部分飼料,不然只是種地的話是遠遠不能填飽豬的肚子的。投資大了,飼養和出售的豬數量多了,也就增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第二、無圈養的模式:無圈養差不多就是散養模式,把豬放到閒置的田地、山頭上面讓豬群自然生長,讓豬去河邊喝水,去地裡頭尋找食物,在田間散步、活動筋骨,吃的是純天然野生的草,呼吸的是新鮮的空氣,這樣養出來的豬肉不僅品質好,又降低了養殖成本。
若是擔心它們吃不飽,可以在山頭種植一些牧草,實行放牧模式。不過要分群放牧,成年豬群和幼豬要分開放養,以免幼豬搶不到牧草,尤其是種公豬要單獨放。
-
7 # 龍巖小邊
所謂的“生態豬”,它是指飲食沒有化學汙染,環境沒有現代疫菌(豬流感、禽流感、口蹄疫、豬瘟、豬丹毒等等、等等)爆發,原生態狀態下,以天然食物(包括有機糧食、果蔬、菌類、堅果以及礦物質,如蒙脫石,甚至可食有機中草藥等)飼養起來的,經檢驗,豬肉無藥品殘留、無抗生素殘留、無重金屬殘留,人們食用豬肉以後,沒有任何副作用的豬隻(紅字為檢驗標準)。
它的最主要標誌是:“飼料不加任何抗生素、人工激素、化學生長劑(天然的、微生物的除外),在真正生態環境中飼養的”。
-
8 # 東東高校長看雞病
所謂生態豬就是迴圈利用有限的資源,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使環境得到了清潔,且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的生態養豬模式,這樣養出的豬叫生態豬。
生態養豬模式有圈養和無圈養兩種
第一、圈養模式:在農村一般養豬都是跟種地結合起來的,豬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而種出來的農作物又可以用來餵豬。比如紅薯、玉米、小麥等,經過加工可以成為豬的主食,既節省了種植農作的肥料錢,又可以吃到最天然的豬肉,把價格低廉的農作物轉換成了豬肉,不過這隻適合小規模的養殖。
若是把養豬作為主要工作來做的話,就要開設其他副業了,比如豆腐作坊、釀酒場等,利用豆腐渣、酒渣作為豬的部分飼料,不然只是種地的話是遠遠不能填飽豬的肚子的。投資大了,飼養和出售的豬數量多了,也就增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第二、無圈養的模式:無圈養差不多就是散養模式,把豬放到閒置的田地、山頭上面讓豬群自然生長,讓豬去河邊喝水,去地裡頭尋找食物,在田間散步、活動筋骨,吃的是純天然野生的草,呼吸的是新鮮的空氣,這樣養出來的豬肉不僅品質好,又降低了養殖成本。
若是擔心它們吃不飽,可以在山頭種植一些牧草,實行放牧模式。不過要分群放牧,成年豬群和幼豬要分開放養,以免幼豬搶不到牧草,尤其是種公豬要單獨放
-
9 # 雪姐的農村故事
這幾年生態養豬可以說是刷屏式的出現在養豬人的視野。而且這些生態養殖的豬價格還非常高對於豬週期受的影響還小,那麼什麼是生態養豬?生態養豬的優勢和主要特點。
生態養豬技術又稱懶漢養豬法是山東省的農業專家們多年來總結國內外農村養豬技術,改進創立的投資少、見效快、造價低的大棚養豬法。現將其主要特點及方法介紹如下:
1、投資少、造價低,建築施工簡便易行。 建造一個養豬規模100 頭的育肥豬的養豬大棚,只需投資2000 元左右,每平方米造價20 元左右。 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4~5 米,長度為20~25 米,四周圍欄高1.0~1.2 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 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塑膠薄膜、編織布、草簾等。大棚四周不設圍牆,夏天等於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膠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生態養豬
2、省工省力,效益高。 圈內安裝自動食槽、自動飲水器。自動食槽要安在棚圈的兩端,食槽寬 0.2 米,深 0.8 米。底部隔 0.2 米設一出料口,並按 0.2 米的間隔加一根鋼筋,以免豬進入食槽。料槽內設一插板,可調節飼料量。每25 頭豬設一個自動飲水器。自動飲水器要下接飲水槽,將水引出棚外。 飼料要根據不同日齡的育肥豬喂不同的全價飼料,使豬正常生長髮育。一次加滿料和水,可供豬3~5 天的飲食。這種方法與傳統飼養方法相比每人可飼養育肥豬1000 頭,效益提高10 倍以上。
3、飼養簡便易行。 在豬進圈之前,首先在圈內撒上一些健康豬的豬糞,然後鋪墊0.35~0.48 米的鋸末、麥秸等墊料,為培養仔豬不在固定的地方排糞便打下基礎。 懶漢養豬法是農村工廠化養豬的一種形式,提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法。入欄仔豬選擇日齡50~60 天、體重25~30 公斤、品質優良、健康無病的仔豬。進圈前要進行防疫驅蟲。為防止群豬打架,可採取仔豬身上噴撒來蘇兒水等有刺激性氣味的消毒劑,或利用晚上進圈等措施,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整個育肥期不需要清除糞便。 可採取在豬群出欄後一次性清除糞便,這樣做不會影響豬的發育。因為在豬的飼料中添加了一些生物新增劑,這樣有利於飼料中蛋白質的分解和轉化,降低糞便的臭味。為使夏季無蚊蠅、無臭味,對糞便發酵可採用高效耗氧發酵、或深床厭氧,豬糞發酵時溫度可達60~70 度,可殺死糞便中的細菌和害蟲,清潔衛生。 冬季由於豬群互暖,棚溫較高,應注意通風換氣,以保證育肥豬的生長髮育。
5、飼養週期短、育肥出欄快。 懶漢養豬法由於棚形合理,冬季保溫效能好,夏季涼爽通風,適合豬的生長育肥條件和規模化養殖,飼養週期 3 個月,80~90 天育肥,日增重 0.7~0.8 公斤,每頭豬90~110 公斤出欄。
6、一棚多用,易於轉產。
-
10 # 農業農民農人長春
農村願望幸福,給大家分享一下生態養豬觀點:
1. 生態養豬就是利用生態學原理指導養豬生產,或將生態學、生物學、經濟學原理應用於養豬生產。具體講,生態養豬就是根據生態系統物質迴圈與能量流動基本原理,將豬作為農業生態系統必要組成元素,應用農業生態工程方法,自然有機地組織生豬生產系統,實現生豬生產系統綜合效益最優及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
2.生態養豬強調豬僅是具體某個農業生態系統或農業生產系統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豬作為農業生態系統中家養動物群落的一個動物,不能脫離其生存發展的環境。與養豬相關的飼料、品種、圈舍、飼養方式、市場等多種環節,構成以豬為核心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這就是生態養豬的生產系統。
回覆列表
所謂生態豬就是迴圈利用有限的資源,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使環境得到了清潔,且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的生態養豬模式,這樣養出的豬叫生態豬。
生態養豬模式有圈養和無圈養兩種
第一、圈養模式:在農村一般養豬都是跟種地結合起來的,豬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而種出來的農作物又可以用來餵豬。比如紅薯、玉米、小麥等,經過加工可以成為豬的主食,既節省了種植農作的肥料錢,又可以吃到最天然的豬肉,把價格低廉的農作物轉換成了豬肉,不過這隻適合小規模的養殖。
若是把養豬作為主要工作來做的話,就要開設其他副業了,比如豆腐作坊、釀酒場等,利用豆腐渣、酒渣作為豬的部分飼料,不然只是種地的話是遠遠不能填飽豬的肚子的。投資大了,飼養和出售的豬數量多了,也就增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第二、無圈養的模式:無圈養差不多就是散養模式,把豬放到閒置的田地、山頭上面讓豬群自然生長,讓豬去河邊喝水,去地裡頭尋找食物,在田間散步、活動筋骨,吃的是純天然野生的草,呼吸的是新鮮的空氣,這樣養出來的豬肉不僅品質好,又降低了養殖成本。
若是擔心它們吃不飽,可以在山頭種植一些牧草,實行放牧模式。不過要分群放牧,成年豬群和幼豬要分開放養,以免幼豬搶不到牧草,尤其是種公豬要單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