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z2777

    任何制度的執行者都是人,掌握了人就掌握了權力!

    君弱臣疑,主母當政十幾年,掌握了一大批高層的人事任免,這些人受了太后的恩惠,被太后的敵人記恨,能不團結在太后身邊嗎?換別人(奪權)上臺,這些後黨絕對要處死一批,撤職一批,身家性命憂關,敢不效死力?

    近代某些大人物職務被撤銷了,依然控制政局,這是一樣的道理,長期掌握權力,職務已經不重要了。

    說句不好聽的,現在某些貪龘官下臺甚至坐牢了,你依然不敢小看他,人脈資源還在,下臺的官依然不是我們這種平民百姓可以得罪的。

  • 2 # 小路118

    慈禧掌握大權,是在同治皇帝胡作非為之後,恭親王看到如此下去,朝政會混亂不堪,而且自己的兒子是始作俑者,所以在慈禧面前也心虛,這時的慈禧不管不行了,於是又從幕後走到前臺,這時慈禧的權利慾望強烈,開始抑制恭親王和軍機大臣們,並且因由李蓮英的挑唆,給恭親王一個大大的下馬威,從此,慈禧走上了一條唯我獨尊的不歸路。直到“駕崩”。

  • 3 # 明離子

    雍正的軍機處的設計立,正式的讓皇權凌駕於一切國家權力部門之上,像明朝時期內閣擬票可以駁回聖旨的制度早已不復存在了。

    而慈禧是怎麼凌駕皇權的呢?並沒有,慈禧凌駕於皇帝,將這種至高無上的皇權攥在了自己手裡。

    咸豐皇帝死時,曾立八位顧命大臣輔政,但皇帝並不是完全信任這些人,於是把蓋玉璽的權力留給了兩宮太后。

    辛酉政變,八大臣失權,兩宮太后正式垂簾聽政,行皇權,但此時恭親王為議政王大臣,而正宮慈安太后尚在,慈禧太后還未能完全展露頭角。

    同治四年,恭親王被罷黜,兩宮太后完全掌了皇權。慈安生性純良,對權力並無過多欲望,於是這皇權就旁落給了慈禧太后一人之手。

    同治皇帝的死,讓慈禧遭受了有生以來最大的打擊,作為皇帝生母,比失去兒子更苦痛的莫過於被小輩登基皇帝位後,自己退居太皇太后,從此再無理由執掌皇權。

    但慈禧接下來的舉動卻讓她抱住了自己手裡的權力,將醇親王的兒子年幼的載恬過繼過來,自己繼續做太后,這樣,垂簾聽政仍舊合法,皇權依舊在慈禧的手裡。

    等到光緒帝成年,慈禧太后雖然交出了部分皇權,但當時的朝廷大員仍舊是唯慈禧懿旨是從,這在年輕的皇帝心中越發難以容忍。

    終於在戊戌年,光緒帝與康梁等人在戊戌變法中發動政變,在事情敗露後被慈禧軟禁。

    從此光緒帝有了“謀母”之嫌疑,朝中廢帝的呼聲屢見不鮮,慈禧太后雖未響應,但皇權再次全部攥在手裡,繼續用訓政的方式把持著大權。

    說句中肯的話,若放在以往的封建時期,慈禧太后未必不是孝莊太后那種名聲,但此時的中國在經歷著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一個老太太的政治眼光,遠遠無法承擔如此之使命。

  • 4 # 紅色回憶情更濃

    事在人為,人在事做,慈禧太后雖名為垂簾聽政,實質是在掌握大權,發號施令,所謂中央設定,形同虛構,一切聽命於太后,自然而然,慈禧太后的權力實質上就凌駕於皇權之上了。

  • 5 # 給咖啡加點糖1234

    軍機處其實是雍正的一個創新,歷朝都是以兵部會同宰相或丞相來行使管理權,統一由皇帝來定奪,弊病就是管的人多了反倒沒人管了,如果集中到少數人手裡那麼又會出現專權乃至謀反。我們知道滿清設滿漢兩個宰相,漢人深謀遠慮但無實權,滿相有權但韜略不足。這就行成朝堂之上互相推諉扯皮,康熙和雍正都出現了遺漏或扣押重要的軍機文書奏摺。鑑於此雍正成立軍機處,大體類似於中央軍委,所有軍屬以及各地總要文書均交由此,保證了皇帝集權又讓大臣們不敢推諉。

    而慈禧時代是舊中國封建王朝的一個怪胎,慈禧既不稱帝又不放權,只做一個幕後操縱者,無論是同治,光緒,還是溥儀,都是他的提線木偶,稍有反抗就地正法。小小皇帝哪敢和經營紫禁城幾十年的慈禧一較長短。只能卑躬屈膝,唯唯諾諾混日子罷了。

  • 6 # 功成名就196135500

    清朝自努爾哈赤起兵到順治皇帝入關,皇位的繼承都不是君主指定的,而是滿族王公權臣相互妥協議定的。大家都知道,康熙晚年九龍奪嫡,直至去世未公開指定繼位人,因此雍正的繼位其合法性,正當性讓人們充滿了質疑。而進一步加強君主集權就是為了保證君王權威神聖不可侵犯,架空內閣,設立軍機處就是為了防止大權旁落,再起蕭牆之禍。

    自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咸豐皇帝病死承德,臨終為了制衡慈禧,設立八大臣輔政,兩宮聽政,慈禧是個權利慾很強,富有謀略的女人,首先她聯合恭親王剷除肅順等八大臣,把權利收回,後來又借中法戰爭打壓恭親王,自此再也沒有人能制約慈禧。至於清朝開國之初設立的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自同治皇帝死後形同虛設,自然可以獨攬一切了

  • 7 # 李伯禺

    軍機處於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設立。雍正十年(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設軍機大臣、軍機章京等,均為兼職。乾隆帝時期復設軍機處,從此成為清朝的中樞權力機關,一直到清末。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同時,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

    原定製親王不入軍機處。如嘉慶四年(1799年)清仁宗顒琰命成親王入軍機辦事,後因與定製不符,免去。咸豐年初,清文宗奕詝命恭親王奕訢入直,但也鑑於嘉慶朝事,旋亦出直。

    辛酉政變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因擔心壓不住眾臣子,便籠絡親王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廷議恭親王為議政王,總理軍機大臣。慈禧也算有手腕,敢大膽改變前朝定製,比嘉慶皇帝利害。後雖奕訢去位,但親貴執政已為慈禧立為定例。從此至清末,親王擔任領班軍機大臣,成為常事。

    咸豐在世時,總理大臣權位日重。甲申易樞之後,慈禧太后力圖使兩機構分離,但終究未能完全廢止軍機大臣兼領總理衙門大臣的成法。咸豐死時臨終遺詔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加蓋玉璽。。經過辛酉政變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此時兩宮太后因皇帝年幼不能親政合法的暫行皇權,同時在同治四年罷黜恭親王議政王的頭銜,極大減少了對手中皇權的制衡。

    同治親政後太后交出皇權,但多年培植的滿朝文武都是太后的人,誰敢反對。同治病死,慈禧又耍手腕將醇王子載恬過繼給咸豐繼位,再度垂簾聽政重掌皇權,此後直到光緒親政。慈禧在光緒親政後雖交出皇權,但又同時分割了皇權,朝廷一二品官員任命仍須太后懿旨,這一過程直到戊戌政變。

    戊戌政變後,慈禧再掌皇。光緒雖然還是皇上,但已名存實亡了,慈禧藉著清理戊戌變法叛黨之名把反對她的人殺的殺貶的貶,朝中上下又都是她的人了,光緒只有當兒皇帝,一切聽從太后的擺佈,雖名曰是垂廉聽政,實則是執政,從後臺走到前臺來了。形成這種原因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愛欣覺羅氏皇族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咸豐,同治軟弱,遇事無主張,聽由大臣擺佈,為慈禧的野心擴張畄下了空隙。

    二 ,咸豐,同治等貪色多病早亡給慈禧涉獵皇權,培植黨羽有了更多機會,咸豐親信大臣肅順頗有能力,在鞏固咸豐皇位以及發展經濟充實國庫方面出了不少力,但咸豐死後肅順與幾位顧命大臣扶欞從承德返京路上被慈禧與六王爺奕訢半路早安排的人馬逮捕然後斬於北京萊市口,這是慈禧聯合六王爺奕訢的一次政變。

    三、戊戌變法光緒信任康有維,而康有為和戰國時的趙括,三國時的馬稷一樣,只會紙上談兵,並不懂得政治鬥爭的策略,光緒被囚軟禁,後成為真正的兒皇上,康有為應承擔主要責任,結果慈禧一切權力凌駕於皇上之上了。

  • 8 # 古河洋橋

    封建社會,是強人政治。主弱臣欺,強主壓臣。清朝皇帝是一代不一代,清朝末期,靠女人當家作主,說明大清已經風雨飄搖了。

  • 9 # 洛水清風

    清朝的軍機處不過是顧問機構,最終的決策權還是窩在皇帝的手中。慈禧能凌駕於皇帝之上,是她善於利用大臣間的矛盾,扶持自己勢力,從而達到她獨裁專制的目的。

    咸豐11年,咸豐皇帝在內憂外患中駕崩於熱河行宮。臨終前,他留下遺旨:年幼載淳(後來的同治皇帝)繼承大統 ,另八位顧命大臣輔佐載淳。同時又將兩枚象徵君權的印章交給慈安太后和懿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咸豐這樣做,即不能使八大臣權傾朝野,又可避免後宮干政,起到相互制衡。

    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早就對皇權垂涎三尺慈禧,終於等到一展身手的這一天。可是這八臣顧命大臣,仗著咸豐遺囑,飛揚跋扈,根本不把慈禧放在眼裡,於是,慈禧聯合慈安、恭親王發動宮廷政變,將八位顧命大臣殺的殺,流放的流放,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辛酉之變,這年慈禧僅僅26歲,在晚清的政壇開始鋒芒初露。

    恭親王因為擁立之功,被兩宮太后封為議政王。這個曾在咸豐朝被打壓的抬不起頭的王爺,此時,達到他人生的巔峰,成了大清王朝的頂樑柱。後來,隨著慈禧的權力越來越大,她與恭親王之間的爭權奪利逐漸白熾化,這兩個曾經一個戰壕的戰友,幾乎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慈禧利用手中權力,支援保守派對洋務運動的攻擊誣陷,培植自己的勢力。使洋務運動舉步維艱,近乎流產。同治四年,兩宮太后罷免了恭親王”議政王”的頭銜,但仍讓繼續他推行洋務運動。經此一事,慈禧終於擠進權力的核心,實現了她獨裁統治的第一步。

    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清朝在勝利的情況下,與法國簽訂城下之盟。一時舉國不平,彈劾恭親王的奏章像雪片一般飛進紫禁城,慈禧異常震怒,將恭親王的官職一擼到底,讓他閉門思過。不僅如此,慈禧是拔出蘿蔔帶出泥,捎帶把恭親王朝中的親信全部罷免官職。從此以後,恭親王在政壇銷聲匿跡,直到終老。慈禧這回之所以敢對恭親王大開殺戒,是因為恭親王的重要支持者慈安太后,已在三年前暴病身亡,這年,慈禧49歲。

    掃除了恭親王這個最大的絆腳石後,慈禧終於如願以償的登上清朝權力的巔峰,開始了她長達二十多年禍國殃民的獨裁統治,預示著腐朽的清王朝踏上滅亡的不歸路。

  • 10 # 紅黑聖西羅

    設立軍機處和慈禧為什麼能掌權沒有聯絡。

    雍正設立軍機處,是為了總攬軍、政大權,成為最高國家機關,軍機處大臣無品級和俸祿,直接聽命於皇帝,說白了就是皇帝的私人班子而已。

    而慈禧能掌權幾十年之久,是因為她是同治的親生母親,咸豐死後,同治年幼,她和慈安掌政,慈禧死後,她獨攬朝政。清朝後期皇室人丁單薄,幾乎無子嗣,再加上慈禧自己頗具手段和能力,凌駕在毫無根基和能力的光緒之上,也是很正常的事。

    清朝還有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制呢,慈禧不也照樣破了嗎。

  • 11 # 愛看愛思考

    軍機處是皇帝的參謀團隊,軍機大臣皇帝有權任意更換的,而且還不受品級的限制。雍正皇帝當初設立軍機處,目的就是為從各個王爺手中收回來權利。雍正皇帝的登基?並不能讓一眾王爺們服氣,所以雍正皇帝得位不正的傳聞從雍正皇帝到現在一直是甚囂塵上。當年為了西部準格爾的戰事,怕王爺們上下其手從中作梗,雍正皇帝只好設立了軍機處來代替康熙皇帝的上書房制度。時間到了滿清朝廷的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對於原來軍機處大臣的清洗載元端華賜死肅順被砍頭。咸豐皇帝留下來的顧命大臣們死的死,被罷免的被罷免。後來又逼迫六王爺退出了軍機處,至此慈禧太后大權在握當起大清朝廷實際上當家人!

  • 12 # 悠閒似水流年

    雍正設立軍機處的目的,是解決西北地區的用兵,保守軍事秘密的雖要,後軍機處擴大,成為清朝皇帝加強皇的工具,軍機處就相當於皇帝私人秘書處,聽命於皇帝,成為封建皇權的政治工具。設立了軍機大臣,軍事章京,成為清朝中樞權力重要機關。慈禧是皇太后,其子同治皇帝早死,繼立光緒年幼,慈禧太后剪除了反對她的政治勢力,自然就是一手遮天。在祖宗章法中,太后不能凌駕於皇帝之上,皇帝主正事,太后主管後宮,不得重疊,但光緒太年幼了的原因吧。

  • 13 # 積極的蘇北新農人

    主弱臣強,大權自然旁落,這是好多朝代的通病,也是許多王朝也不能走出並破解的魔咒。慈禧出身的葉赫那拉部族因其祖上對首領有冒犯之罪而被禁止接近皇族,慈禧進宮時就意味她必受冷落,但慈禧又是個野心極大的人,便施展各種騰挪跌蕩之功,逐步上位。咸豐皇帝死後,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登基,更是絞盡腦汁,外聯內爭,以致一霸天下,什麼制度什麼機構在她看來全是些嚇唬外人的玩意兒,自然她的皇帝兒子也就更不是她的對手了。

  • 14 # bindong1

    軍機處:集軍國大事及重大人事按排於己手,超然於老套的六部九卿制度,位不顯而權重,滿清帝國真正的中樞。

    軍機處的老闆,只有一個,皇上。

    如果有某種機緣,把皇帝"拿下了",那麼這個人就是軍機處的實際老闆,比如慈禧。

    慈禧從倫理上,也是可以做軍機處的合法老闆的,軍機大臣們畏威懷德,喏喏連聲,順理成章也。

    有人問了:如果光緒廢去太后,囚之瀛臺,甚至必要時施之砒霜,何如?慈禧還會是軍機處的老闆嗎?

    答:可以的,雖然操作起來很難。

    問題是光緒沒做到!

    當然:

    皇上還是"皇上″,一個專事休閒的"皇帝。

  • 15 # 奇門說易

    關於這個問題實際上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回答

    第一、      慈禧太后個人的因素,他能從後宮的激烈鬥爭中獲取最終被認可的後宮地位,不得不說個人能力,在後宮有著我們難以想象的經歷,必定是擅長於勾心鬥角,不管是政治能力還是權力平衡都是當時在整個後宮最起碼是首屈一指的,而這個在歷史上已經得到驗證,凡是後宮女強人的出現如果一旦皇位繼承人是一個性格相對懦弱小孩都會被架空,比如西漢開國時期的呂雉,架空了漢惠帝劉盈,就連司馬遷都在史記裡不打算設立劉盈本紀,而是打算設立呂雉本級。李顯被武則天架空。但是相比於前兩位,慈禧太后更多的成為了歷史的反派,不過我個人認為,評價歷史人物不要太走極端,畢竟當時就政治統御能力而言,如果真讓小孩子直接親政的話,大清恐怕不會堅持那麼久才滅亡。

    並且慈禧的個人政治能力也在後來的很多事當中得到了證實。他劃清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以及因為慈禧太后和東太后還有恭親王奕忻在北京發動政變殺肅順 ,擊垮了八位贊襄政務大臣的勢力,開始垂簾聽政,而慈禧在兒子同治帝死後立了3歲的醇王載湉為光緒帝,,

    第二、      咸豐帝在生前擬定遺詔特意安排八位大臣來輔政,為了以防萬一,還特意給了慈禧一個很重要的權利,那就是在八大臣代替哉淳(未來的皇帝)下詔的時候,必須兩位太后之一慈禧的玉璽印章,方可生效,否則,八大臣的詔書視為無效,目的就是為了讓太后和八位大臣之間都有各自的權利但是相互掣肘,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八位輔政被慈禧等人聯合發動政變全部命喪宮廷鬥爭,這不一下子大權幾乎都歸功於慈禧了?

    第三、      順治因為內憂外患的加劇,縱情酒色,最終很可憐的英年早逝,而後來的幾個皇帝都是要麼無子,要麼少子,要麼年幼登基,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朝政不可一日無人,在大臣和百姓當中也是需要一個人來主持朝政,合法的繼承人自然由一個從二十多歲就守寡的慈禧太后一直把持了,

     

    軍機處設立結構再完善,沒有人保持大局又有什麼用呢

  • 16 # 飛龍在天外

    皇帝年幼,太后垂簾聽政,八大輔臣被慈禧除掉,權利完全掌握在慈禧手裡。大權在握,自然滿朝文武都是慈禧的親信。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影子里長大,沒有自己的勢力範圍。皇帝完全是太后的傀儡。雖然有人後來主張皇帝親政,很快就被太后除了。後來皇帝長大了,想做點事,想擺脫慈禧的控制,自然又是被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熊貓和竹子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