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分 上丹田 中丹田 下丹田 對於上,中,下丹田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我們平常所說的丹田是下丹田 有一種說法是: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置 中丹田指的是心窩的那部分割槽域,而我們通常所說的下丹田的準確位置就是神厥穴,大體就是肚臍周圍的部分,準確點說就是臍下一寸半.還有一種說法為:上丹田叫“泥丸”,在頭頂百會穴,中丹田叫“絳宮”,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相當大的一塊體積,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還有一種對於下丹田的說法是在臍下三寸,小腹正中線,為任脈之關元穴。居 膀胱之後,直腸之前,有腹壁下動靜脈,分佈著第十一、十二肋間神經前皮枝,深部容小腸,為小腸經之募穴;是三陰任脈之會。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已被各派氣功廣為引用。《東醫寶鑑》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我們知道,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幫助意識進入氣功入靜狀態,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並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於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範圍內。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範圍更合適些。人身雖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彙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當然,從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觀點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並未發現有特殊的形態和功能。但是,透過意守丹田來促進練功人的意識達到入靜狀態,取得療效,則早已被實踐所證實。其中的機理,有待於人們進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分 上丹田 中丹田 下丹田 對於上,中,下丹田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我們平常所說的丹田是下丹田 有一種說法是: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置 中丹田指的是心窩的那部分割槽域,而我們通常所說的下丹田的準確位置就是神厥穴,大體就是肚臍周圍的部分,準確點說就是臍下一寸半.還有一種說法為:上丹田叫“泥丸”,在頭頂百會穴,中丹田叫“絳宮”,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相當大的一塊體積,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還有一種對於下丹田的說法是在臍下三寸,小腹正中線,為任脈之關元穴。居 膀胱之後,直腸之前,有腹壁下動靜脈,分佈著第十一、十二肋間神經前皮枝,深部容小腸,為小腸經之募穴;是三陰任脈之會。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已被各派氣功廣為引用。《東醫寶鑑》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我們知道,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幫助意識進入氣功入靜狀態,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並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於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範圍內。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範圍更合適些。人身雖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彙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當然,從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觀點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並未發現有特殊的形態和功能。但是,透過意守丹田來促進練功人的意識達到入靜狀態,取得療效,則早已被實踐所證實。其中的機理,有待於人們進一步研究、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