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內容就是對自漢直到明朝的歷史進行詳細的記載,其性質屬於官修國史,是正史系列
總體而言,前四史奠定了後來中國正史撰述的基本框架
其中《晉書》和《隋書》分別由大名鼎鼎的房玄齡和魏徵任主編修,《晉書》武帝傳甚至有李世民的親筆讚語
不過,《南史》和《北史》記載的都是南朝和北朝的國史,而且都是出自唐朝李延壽之手
而《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則均出自歐陽修之手
尤其是《元史》,被清人錢大昕譏為“無不差謬”
此後又增加了後晉時人劉昫編的《舊唐書》和宋人薛居正編的《舊五代史》,經乾隆皇帝的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但實際上,《清史稿》只能算作未完成稿,與二十四史相比,還差很多
因此中國才推出了一個清史工程,由華人民大學清史研究室負責,對有清一朝國史進行系統的編纂
盛世修史,我們期待二十四史的陣營中儘早新增新的有分量的成員
其主要內容就是對自漢直到明朝的歷史進行詳細的記載,其性質屬於官修國史,是正史系列
按,公認的二十四史名冊有如下內容:《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此四書記述了從傳說中的上古時代直到三國時期的中國歷史,又稱前四史總體而言,前四史奠定了後來中國正史撰述的基本框架
三國之後,又出現了記載晉朝、南朝、北朝、隋朝等十個朝代的史書,分別是《晉書》、《宋書》《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北周書》、《隋書》等9書,與前四史合稱“十三代史”其中《晉書》和《隋書》分別由大名鼎鼎的房玄齡和魏徵任主編修,《晉書》武帝傳甚至有李世民的親筆讚語
進入宋朝,對國史進行了重新的編審,在“十三代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四史,構成了“十七史”不過,《南史》和《北史》記載的都是南朝和北朝的國史,而且都是出自唐朝李延壽之手
而《新唐書》和《新五代史》則均出自歐陽修之手
到了明代,宋濂等編修《元史》,並審定了元朝脫脫負責編修的《宋史》、《遼史》和《金史》,與“十七史”合稱“二十一史”;不過這四本新增的史書,在二十四中應該說是質量最低的尤其是《元史》,被清人錢大昕譏為“無不差謬”
清朝以張廷玉等編修《明史》,增為“二十二史”此後又增加了後晉時人劉昫編的《舊唐書》和宋人薛居正編的《舊五代史》,經乾隆皇帝的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清亡之後,民國趙爾巽等編修清史,但未完成,只存有《清史稿》,故有些出版社將二十四史與《清史稿》合印,冠以“二十五史”的名號但實際上,《清史稿》只能算作未完成稿,與二十四史相比,還差很多
因此中國才推出了一個清史工程,由華人民大學清史研究室負責,對有清一朝國史進行系統的編纂
盛世修史,我們期待二十四史的陣營中儘早新增新的有分量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