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知道中峰行筆是含義是讓筆尖在寫出來的筆畫的中間,但是無論我怎麼寫都也不像。
11
回覆列表
  • 1 # 睿強齊哥

    這個不能著急,書法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慢慢地積累才能越發好地熟悉筆性,更好地中鋒用筆。比如正楷,同樣的字不同的人寫出來完全不同,有的人寫出來神采逼人,骨質很好,很入紙,而有的人寫出來就跟軟柔,骨質欠缺,這就是功力的不同。而功力的基礎就是能否更好地中鋒用筆。每天都要練習數個小時,長期積累,慢慢地你就會看出你之前寫字的不足之處。

  • 2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書法是學出來的,練出來的,也是悟出來的。說學出來的,是說要學好書法必須多學書法理論,包括用筆用墨章法等,起碼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巧要明白,這樣心裡才有底。說練出來的,是說書法寫得好必須下苦功夫練。其實不管是不是書法愛好者都知道字的好賴,可為什麼有些人想寫好卻寫不好呢?原因是手腳不相隨,心裡明白腿打摽,所以心有準不如手有準。練的過程就是要達到心手合一,心手合一了,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還有說書法是悟出來的,是說學好書法死學不行,必須勤琢磨,常比較,不能當描書匠,要以一家為主,兼收並蓄。總之,學習書法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實踐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提高的過程。

    練書法遇到的笫一個問題就是用筆。用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如何執筆,二是如何寫好筆畫。寫好筆畫包括中鋒側鋒等,這些用筆都應掌握,而其中中鋒用筆最多。那麼怎麼去練習中鋒用筆呢?我的體會是練篆書。因為篆書全部筆畫都是中鋒用筆,不中鋒用筆筆畫就粗細不一。因此,是不是中鋒用筆一眼就看得出。要中鋒用筆,不僅要明白怎樣執筆,最關鍵的還是要練。使用筷孑我們都會,連小孩子都會,就是因為天天使,如果我們練書法達到使筷子的程度也就會用筆了。

    學篆書有三大難。一是識篆記篆難,二是筆畫粗細一致難,三是結體難。要使篆書做到筆畫粗細一致就必須中鋒用筆。那麼,如何做到中鋒用筆呢?我的做法是:首先就是對篆書的三種筆畫(橫,豎,弧)反覆練,特別是豎畫和弧畫,往往豎畫拉不直拉不正,弧畫粗細不一。如發現這種情況,一是儘量把筆端正,箭直拉筆,二是把筆桿端住,運筆要勻。反覆練,一直練到豎畫正,弧畫勻為止。另一做法是選擇一首短詩反覆寫,寫好一首再寫下一首,這樣既練字又記住了每個字的篆法,常此以往,掌握的篆字就越來越多,而且這樣練不象只練筆畫那樣單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顯著效果。

  • 3 # 子衿書法

    中鋒行筆,被認為是書法中必須具備的運筆方法。怎樣可以做到中鋒行筆呢?我們現在就來談談這個大家十分感興趣的書法問題。

    首先要給大家說的是,毛筆落到紙上,正確的執行時的形態是平鋪而非中鋒。所謂的中鋒,其實是被毛筆的形狀所迷惑。只要我們把毛筆蘸點清水按在紙上看一看,毛筆的筆鋒是整齊的平鋪開來的,哪裡有什麼中鋒!平鋪的鋒毫,筆畫的兩個邊緣都很光滑整齊,不會出現鋸齒狀邊緣。而鋒毫偏向一側,筆毫多的一側墨色濃潤,而少的這一側則枯淡,並且有鋸齒狀邊緣。這就是通常說的偏鋒。

    偏鋒並不只是因為它的點畫質量存在缺陷,還因為在運筆時的折轉,筆管的側偃斜倒,使鋒毫不能順暢乾淨的轉鋒。導致點畫無力。如何處理好毛筆在執行時不出現扭纏側偏呢?

    其實是一個習慣問題。只要把筆桿垂直於紙面,折筆、轉角的地方,以提按來挫鋒,運筆以肘而不是指、腕加筆桿的搖擺來執行。指、腕運筆,執行的距離很短,只能藉助於擺動筆桿來加長運筆長度。筆桿擺晃,鋒毫就出現側偏。肘部的執行,能夠保證足夠長的距離,筆桿就能始終保持垂直。筆鋒隨著提按聚攏平鋪,欲折則方,欲轉則圓,順暢自如,鋒出八面。

  • 4 # 狂草一筆

    練中鋒建議如下:

    一、練橫豎直線:橫平豎直,線條均勻,先短後長;

    二、練橫豎波線:波長相同,波條優美,先短後長;

    三、練單字楷書:正統美觀,粗細相間,先大後小;

    四、練單字行書:連筆自然,筆斷意連,筆筆相連;

    五、練雙字行書:筆聯意連,過渡自然,氣勢不斷;

    ……

    草書練習較特殊,略。

    每天練字半小時,一月、半年、一年後看效果,作比較。

    一句話,方法得當,唯手熟爾!!!

  • 5 # 不二齋

    什麼是中鋒用筆?

    中鋒用筆其實是一種書寫狀態,在書寫的過程中,毛筆的筆鋒始終保持在所寫筆畫的正中間,和筆桿運動的方向正好相反,這個時候寫出來的字筆畫兩邊線條流暢而均勻,線條也顯得更加有力度。

    橫線和豎線的練習

    為什麼要練習中鋒用筆?

    中鋒用筆是書法的最根本的用筆方法,其它的所有的用筆都是在中鋒用筆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能夠寫好中鋒用筆,才有能力寫好其它的更加複雜的用筆。中鋒用筆最初來自於篆書,我們說篆書用筆古樸,就是因為篆書的主要的用筆就是中鋒用筆。

    王羲之早年的書法作品古樸,就是因為他的早期書法以中鋒用筆為主,後期書法妍美是因為他在中鋒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提按,線條變的更加豐富多姿,這一點從他的行書尺牘《姨母帖》中就可以看出來。

    初學書法就是要從中鋒用筆開始學起,把中鋒用筆這個基礎打紮實,那麼以後無論練習什麼字型都能很好的掌握。

    畫圓練習

    怎樣練習中鋒用筆?

    練習中鋒用筆可以從練習楷書或者篆書楷書,也可以把中鋒用筆單獨拉出來練習,比如只練習中鋒線,網上有不少這樣的練習方法,我貼出來讓大家看一下。

    “是”型線練習

    透過訓練直線、圓和“s”型線,很夠很好的練習中鋒和中鋒的轉彎,對於書法裡的中鋒的訓練是很有幫助的,可以試一試。

  • 6 # 歡橙墨客書院

    中鋒行筆是指行筆過程中,筆尖的執行軌跡始終在筆畫的正中,一般情況下,毛筆與紙面垂直,這樣寫出的線條邊緣光滑,圓潤豐滿。

    首先毛筆要順,避免出現鋸齒的筆畫,執筆要正,筆尖要藏線上條中間,不要外露。

    在練習中鋒行筆過程中,要學會用提按轉換,轉動筆桿(可以用頓的方法來調整筆桿)來及時調整,避免出現偏鋒情況。

    在最初練習時候,可以嘗試一下用篆書的筆法去寫線條,去寫一些篆書。橫向、豎向、圓轉的練習,線條的問題可以透過大量的練習來克服,運用正確的方法來練習,掌握中鋒行筆沒什麼難的。

  • 7 # 真書門

    中鋒行筆,書寫時,應儘量讓筆鋒藏在筆畫內,最好筆尖處在筆畫中間,筆桿亦是或正反。但寫字橫豎撇捺彎鉤點,婉轉曲折,上下左右四方八面騰挪勾連,不可能做到完全筆鋒在正中,最合理的書寫形態是筆鋒儘量向中心靠攏,使筆畫剛勁,雄渾,始終有條隱形的主線連貫,此乃闡述其形,表達其意,既而有神也。還是需要

    作者有剛正中和的心態和意念。筆桿方向相反,形成逆鋒,有意匯於力道,錚稹不屈也。中者,不失偏頗,難免偏頗。

  • 8 # 千年蘭亭

    中鋒行筆是書法的基本筆法。

    中鋒有兩個好處:

    一是行筆過程中,墨水順著筆鋒落入紙上後,自然向兩邊滲開,中間墨色濃,兩邊墨色淡,形成錐畫沙的立體感。

    二是筆鋒始終在筆畫中間,在筆畫方向需要變化處,可以上下左右,八面出鋒。

    要保證中鋒行筆,必須做到兩點:

    一、執筆時指要實,掌要虛。

    指實是指食指和中指不要分太開,與拇指相對,握筆的力量凝聚在一個點上。

    掌虛就是手指與掌心要有空間,這是手指的迴環餘地,也是手腕運轉的前提。

    指實掌虛,是為了保證手指、手腕靈活,是中鋒運筆的前提。

    二、行筆時筆桿應儘量垂直於紙面。

    筆頭是軟的,一旦筆桿傾斜,一用力提按,筆鋒就偃臥了,無法保證在筆畫中執行。

    當然,筆桿垂直的問題比較複雜,書寫面是個變數,筆桿為了保持垂直,空間角度也必須隨之變化。

    一般來說,處理好這兩個問題,再勤加練習,中鋒行筆一定可以練好。

  • 9 # 如石書藝

    單獨練中鋒最好的辦法是提鋒寫一個橫過來的“8”,隨著掌握的熟練程度,再透過提按以改變筆鋒入紙的深淺度,還可以透過控制速度的快慢,體會筆鋒在點畫中行的感覺。

    這是一種符合字型“八面出鋒”原理的(其實是360度無死角的用筆)。

    但其實這種單獨訓練筆法並不是最有效的,就好像打仗,演習總不如實戰。故訓練中鋒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在臨帖中運用準確的筆法。

    古人說:“令筆鋒在點畫中行”,這裡的“令”可理解為一種由人掌控的手勢,或者說是筆法。王羲之有“押鋒”之說,意為在行筆過程中,筆鋒的使轉、提按難免產生鋒的偏差,但只要有筆力能“押”得住,側鋒也同樣起到中鋒的效果,就是正確的筆法。這種說法,我們可以從王羲之的墨跡中可見一斑,也比較符合書寫中的實際情況。

  • 10 # 翰墨今香

    除非你是練篆書,否則單純地訓練中鋒行筆沒有太大的意義。

    最近幾年看到網上有很多種關於書法線條的訓練方法,查詢之後好像是由邱振中教授創造的一種方法,教大家練習中鋒行筆。但個人感覺脫離了點畫、漢字,脫離了臨帖只是練習行筆意義不大。

    書法不只是中鋒一種用鋒,還有側鋒行筆,脫離臨帖的練習中鋒行筆很容易把自己侷限起來。

    單獨的每一筆點畫,可能就有側鋒和中鋒的不斷變化,起筆是側鋒、行筆是中鋒、收筆可能又是側鋒,起筆、行筆、收筆都很重要,都決定了點畫的形質,而脫離了點畫,單獨練習中鋒行筆意義不大。

    書法筆法變化萬千,中鋒、側鋒、提按、轉折、絞轉、起筆、行筆、收筆,很多時候就是在這些變化中不斷地進行調鋒。每一種書體的運筆特徵都有所不同,各有特點,只強調一種筆法的訓練,勢必會讓初學者以偏概全。

    筆法的練習必須結合臨帖

    初學書法無非就是筆法和結字的學習,而這兩點必須結合臨帖來訓練。臨帖的時候不能只是臨,臨摹是臨和摹相結合的,中間再加上“勾”。

    臨帖的時候先摹,就是把紙覆蓋在原帖上描著寫,你會發現如果你運筆不對,你寫出來的點畫的形狀就跟原帖對不上。康有為在《光藝舟雙楫》中雲:“學書必須摹仿”,“欲臨碑,必先摹仿,摹之數百過,使轉行立筆盡肖,而後可臨焉。”康有為說的要摹上百遍也許略顯誇張,但摹的功效是必須要重視的。

    透過摹鍛鍊自己的目力、心力和書寫能力,初步掌握字帖的用筆和結字規律。摹的時候要注意點畫的形狀、位置,一定要筆筆盡肖。

    雙勾訓練,雙勾訓練就是把通明紙覆蓋在字帖之上,一筆一筆地勾描。點畫之間有交叉的地方不能空著,而要按照順序每一筆都單獨勾出來。就像上圖中勾出的“彼”字一樣。在勾的時候要想象每一筆古人是怎麼運筆寫出來的,觀察起筆、行筆、收筆的動作,這對我們理解古人的筆法非常重要。雙勾出來之後,再填墨書寫,每次勾寫2個字左右。

    對臨,透過上面兩個步驟的練習之後,你對字帖的熟悉程度已經很熟了,再對臨的時候就很容易臨的比較像了。臨的難度比上面兩個步驟難的多,因此要臨的像不容易,這就需要逼著自己多臨幾遍。

    題主說的感覺怎麼寫都寫的不像,就是因為沒有透過摹和勾的訓練。另外學習書法不能著急,你對用筆的理解是需要時間和不斷地臨帖來累積的,一開始不像很正常,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多練習,再加上時間就一定能越寫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升到125送多少點卷?